坚持党管人才原则 开创人才工作新局面

2017-01-25 02:51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 2017年5期
关键词:党管人才工作

姚 桓

(中共北京市委党校,北京 100048)

坚持党管人才原则 开创人才工作新局面

姚 桓

(中共北京市委党校,北京 100048)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管人才的思想,包括党管人才是实现民族复兴的战略举措、党管人才的科学内涵和要求,以及如何改进组织工作落实党管人才思想。

党管人才;战略举措;科学内涵;组织工作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人才工作,特别是强调了党管人才原则,这是习近平人才思想的核心,对做好新形势下的人才工作具有根本性的指导意义。

一、坚持党管人才,是中国共产党实现民族复兴宏伟大业的战略举措

习近平指出,择天下英才而用之,关键是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党管人才,反映了党对完成执政使命的自觉担当。现在,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历史给我们这一代中国共产党人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考验和责任,只有把握住机遇,才能为民族复兴作出历史性贡献;反之,应对失当,就会丧失机遇,就会愧对先人与后代。要完成这一使命,不仅要有正确的战略,而且要有一大批能够贯彻这一战略的杰出人才。一定意义上讲,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人才。人才是人民群众中最具有创造力的杰出人物,会在事业发展中起到关键性作用。所以,要把党的领导作用和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主体作用统一起来,其结合点就是培养、发掘和正确使用人才。正是从完成执政使命的高度出发,中国共产党必须坚持党管人才,择天下英才而用之。

党管人才,深刻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科技进步和竞争的规律。在知识经济时代,人才已经成为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人力资源。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都把培养、引进人才和充分发挥人才作用作为发展和兴国之大计。各国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知识和人才的竞争。如美国利用其雄厚的经济实力和较成熟的市场机制,采取了“人才攫取”政策,为各国人才提供优厚的待遇和较好的创业环境,对各国年轻的科技精英产生很大的吸引力,使美国成为世界的人才高地。“不是美国人,但是为美国所用”,这是美国在激烈国际竞争中保持优势的重要原因,也是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和应对的。

党管人才,是我国在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重要原则。在当今时代,科学技术已经成为第一生产力,而人才则是先进生产力发展的核心要素。科技、资金、能源等各类资源效用的发挥最终还是要靠“人”来把握,而“人才”作为人力资源中能力和素质较高的劳动者,无疑是“第一资源”。历史证明,后发国家要实现赶超目标,必须实施集中统一并行之有效的人才开发优先战略。我国人口众多、基础相对薄弱、发展不均衡,这一特殊国情要求从战略与全局的高度加强对人才工作的统筹和规划,为此必须维护党的绝对权威,充分发挥党的领导和协调作用,以此来加强对人才的适当调控与整合管理,以放大人才要素的功能,有效化解我国的人才安全问题。

党管人才,极大地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从历史上看,先进的政治势力、先进的阶级所担当的事业具有进步性、开创性,能够吸引杰出人才为之奋斗,这是其事业赖以成功的重要因素。时势造英雄,我国现代化事业的艰巨性、开创性是造就优秀人才的土壤,但是这仅仅是历史提供的客观条件,仅仅是一种可能性,要真正把可能变为现实,形成人才辈出的局面,需要先进势力、先进政党有效的政策和组织工作。在历史上,中国共产党适应革命事业需要,强调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是决定性的因素,在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下,培养、造就了大批治党、治国、治军的领导人才,保证了事业的胜利。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说,“我们有在不同革命时期经过考验的这样一套干部,就可以‘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现在,适应现代化事业的需要,习近平进一步提出了党管人才,这个思想作为党管干部原则的深化、扩展和提升,不仅为人才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政治、组织保证,极大地扩展了组织工作的视野和领域,有助于推动组织工作的改进和创新;而且把优秀人才吸引到党的周围,也有助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邓小平在我国改革初期曾经指出:“现在我们国家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不是四个现代化的路线、方针对不对,而是缺少一大批实现这个路线、方针的人才。道理很简单,任何事情都是人干的,没有大批的人才,我们的事业就不能成功。”(《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20页。)经过几十年改革,情况有了很大改变,但是时至今日,我们在选拔、使用人才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陈旧、落后的做法和观念。因此,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党管人才,突显了党中央在这个问题上的战略思考和远见卓识,对加强和改进组织工作、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有重大意义。

二、准确把握党管人才的科学内涵,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什么是党管人才?习近平对此做了科学论述,即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着力破除束缚人才发展的思想观念,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充分激发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在全社会大兴识才、爱才、敬才、用才之风,开创人人可以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生动局面。党管人才的这一科学内涵,既规定了党管人才的基础和边界,又阐明了党管人才的手段和目标,它不是把一切人才管起来、统起来,不是事无巨细地包揽一切人才工作,所谓党管人才,最根本的是党领导人才工作,是通过制定政策、创新机制、改善环境、提供服务,为一切有志成才的人提供更多发展机遇和更大发展空间。这种“管”,不是把人才管住管死,而是管好管活,进一步激发人才的创造力,可以说是一种柔性管理。习近平对党管人才的新诠释呼唤着思想解放、观念更新。

一是树立人人可以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大人才观。何谓人才?在传统的、统计学的意义上,往往把高学历、高职称者视为人才。实际上,人才的实质不是学历、职称,而是能够做出创造性贡献。一个人无论他有怎样的学历、职称,只要在特定岗位上做出特殊的创造性贡献,比他人完成任务更出色,或者完成他人无法完成的任务,他都是这个领域的宝贵人才。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各个领域都有许多问题要探索,许多困难要攻关,每个领域、每个行业都需要大量人才,也都可以产生大量人才。因此,必须破除对人才的行业性、地域性、体制性、学历性偏见,树立人人可以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大人才观,特别要提倡岗位成才的理念,让每个献身于改革和建设事业的普通中国人都能够施展才干,使“每个普通中国人的人生都有出彩的机会”(习近平语)。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现代化事业对人才需要的增长,中国共产党的人才思想不断发展,人才视野不断扩大。改革开放初期,从“文革”造成的干部队伍老化严重、知识文化水平低以及科技人才奇缺的情况出发,比较强调培养“四化”型干部和科技人才,以后逐步扩展。在2003年党的人才工作会议上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中,强调要大力加强以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为主体的三支人才队伍建设。到了2010年的《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发展为统筹抓好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以及社会工作人才六类人才的培养工作。十八大后,习近平明确提出“努力形成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局面”。(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五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6年7月1日)这样的大人才观,不仅反映全面建成小康的迫切需要,而且强调人人可以渴望成才、人人尽展其才,把培养造就人才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统一起来,即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这个崭新的人才观实际上是党的价值观的要求,体现了以人民为本的思想,充分反映了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同时凸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吸引力。

二是要把尊重人才成长和作出贡献的规律作为落实党管人才思想的重要内容。党管人才,需要的是科学管理,为此必须尊重人才成长和作出贡献的规律。规律既有普遍性,又有客观性。人才成长和做出贡献的规律也有其客观的自身特性。比如,有些特殊岗位的创造需要长时期的酝酿,有些发现需要灵感的激发,有些发现开始不为多数人所承认,有些发明可能经历多次失败,有些发明在短期内难以产生好的经济效益,有些发明创造需要长时期地占有较多资源,有些创造发明者的工作习惯、生活习惯常常与众不同等等。为此,需要杜绝对复杂劳动的简单的、行政化管理,防止对科研人员提出千篇一律的要求和布置任务,禁止以行政官员的主观意志判断科学研究的得失,克服以一次性成败论英雄,制止对人才的求全责备等。在这方面,党组织要比行政部门更加高瞻远瞩,以战略眼光和宽广的胸怀对待人才的创造性。

三是统筹人才工作和社会经济发展。习近平指出,地球上的物质资源必然越用越少,现代化人口将快速增长,大量耗费物质资料的传统发展方式显然难以为继;另一方面,“我国是个人力资源大国,也是智力资源大国,我国十三亿多人大脑中蕴藏的智力资源是最可宝贵的”。(习近平:《加快从要素驱动、投资规模驱动发展为主向以创新驱动发展为主的转变》,2014年6月9日)这就要求我们党更好地统筹人才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从社会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出发,制定人才培养规划。实践证明,统筹人才工作与社会经济发展,要把人才作为发展的第一资源,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把教育作为培养人才的基础性工程;要以规划引领人才发展,如制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做好人才工作的顶层设计;要以项目吸引人才,把人才组织到重大项目中来,通过项目吸引人才、培养人才,实现抓项目与抓人才同频共振;把经济结构调整与人才结构调整统一起来;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要加强人才工作法制化建设,把人才工作纳入法制轨道,不断推进人才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使人才工作各方面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形成有利于人才发展的法制环境。

三、改进组织工作,赋予党管人才以时代特色

坚持和落实党管人才,对党的组织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极大地扩展了组织工作的视野和领域,有助于推动组织工作的改进和创新。

一是树立伯乐意识,在全社会大兴识才、爱才、敬才、用才之风。培养选拔人才的一个首要环节是善于识别人才、举荐人才。“千里马常有而伯乐难求”,道出了发现和举荐人才的困难。党组织要带头当好伯乐,善于发现和举荐人才。通常在识别、举荐人才方面的一个障碍是,人才因为有缺点而不被接受。其实,人无完人,任何人才都会有缺点,有些人的优点往往和缺点相联系,在一些杰出人才身上,这种情况又很突出。如果因为人才有缺点而弃之不用,或者予以压制,不仅是对人才的不公正,更重要的是使党和人民的事业遭受损失。党组织不仅要有识才之智,而且要有容才之量、护才之胆,要理直气壮地宣传人才对民族复兴的重大意义,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氛围。

二是组织部门要努力成为人才之家,做好团结、引领、服务。任何领域的人才都需要满足德才兼备的要求,而德又是首要的。古人云,“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这就是说,一个人的“德”,要靠“才”来发挥;一个人的“才”,要由“德”来统帅。从历史上看,人才的成长和作出贡献是需要精神动力的,这个动力固然有个人兴趣、爱好等因素,也不否认有物质利益等方面的考虑,但最根本的是对事业的追求,是为事业奋斗的献身精神,这种献身精神能造成巨大的动力,使人产生特殊的勇敢和惊人的毅力,不怕困难,敢于忍受穷苦、寂寞,不断攀登创造和研究的高峰。这就是“德”的作用。在今天的社会主义条件下,人才的“德”,最根本的是为谁服务的政治方向问题,是从事劳动、创造的价值取向问题,不解决这个问题,发挥作用无从谈起,甚至使人浪费才能。正如习近平所说,“如果政治上不过关,本事越大,负面作用越大”(习近平:《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5年5月18日)。一般来说,某些人才的思想工作还比普通员工难做,有很大的特殊性,做人才的思想工作是科学,也是艺术。一些青年人才的兴奋点是如何做出贡献,抓住这个兴奋点,引导他们把个人的事业追求和国家的繁荣发展统一起来,永远和人民站在一起,为人民建功立业,在为国家、人民作出贡献的过程中,实现个人抱负。解决了这个根本的政治方向问题,许多问题会迎刃而解。同时,组织部门还要努力为人才排忧解难。人才的创造性劳动是复杂的精神劳动,往往遇到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组织部门要设身处地为人才着想,为他们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优质的服务,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排除人际关系等方面不良因素的干扰,使他们能够心无旁骛地、一心一意地从事创造,这本身就是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

三是改革和完善人才发展机制。人才的根本问题是机制问题。机制不完善,会导致“没有人、人又很多”的怪现象。正如习近平指出,“我国一方面科技人才总量不少,另一方面又面临人才结构性不足的突出矛盾,特别是在重大科研项目、重大工程、重点学科等领域领军人才严重不足。解决这个矛盾,关键是要改革和完善人才发展机制。”(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2013年9月30日)习近平对人才发展机制问题做了全面论述,包括:按照人才成长规律改进人才培养机制;突出“高精尖缺导向”,实施更开放的人才引进政策;在健全人力资源政策制度上下工夫,大力吸引、培养、保留、使用各类人才;实施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革命老区人才支持计划,推动人才向基层、艰苦地区流动;在全社会营造鼓励大胆创新、勇于创新、包容创新的良好氛围,重视成功、宽容失败,完善好人才评价指挥棒作用,为人才发挥作用、施展才华提供广阔的天地;建立灵活的人才激励机制,让作出贡献的人才有成就感、获得感;努力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等等。

总之,习近平关于党管人才的思想,为新形势下人才工作指明了方向,全面贯彻、落实这些思想,必将开创人才工作的新局面,迎来人才辈出的新时代!

责任编辑:梁一群

D262.3

A

1008-4479(2017)05-0068-04

2017-01-08

北京党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北京工业大学)课题“‘四个全面’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关系中的基础性问题研究”(GY201702)的阶段性成果。

姚 桓,全国党建研究会特约研究员、中共北京市委党校教授。

猜你喜欢
党管人才工作
人才云
声音
“抢人大战”要抓住党管人才的“纲”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不工作,爽飞了?
选工作
汕头市出台措施进一步加强党管武装工作
发挥军事机关职能作用 抓好党管武装制度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