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阳明心学的思想精华汲取治国理政的理论智慧
——“王阳明思想与治国理政”研讨会述评

2017-01-25 02:50潘起造郭美星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阳明心阳明理政

潘起造 郭美星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浙江 宁波 315012)

弘扬阳明心学的思想精华汲取治国理政的理论智慧
——“王阳明思想与治国理政”研讨会述评

潘起造 郭美星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浙江 宁波 315012)

将继承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提升到坚守我国民族的“根”和“魂”的意义上来认识,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中的一个重要观点。2016年5月,他又明确指出:“要按照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思路”着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①;同时,他还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从严治党的思想智慧,指出“党性教育是共产党人的‘心学’,是党员正心修身的必修课。”②为了深入理解习总书记这些治国理政的重要思想,修好共产党人的“心学”,中共宁波市委党校与宁波市社会科学院、浙江省儒学学会、浙江国际阳明学研究中心联合,于2016年12月5日召开了“王阳明思想与治国理政”理论研讨会。

本次会议共收到学术论文35篇。中国社科院、浙江和江苏社科院以及来自全国各地党校、高校的相关7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学术交流。国内学术界在阳明学研究上素有声望的吴光先生、龚鹏程先生、钱明先生等应邀参加研讨会并作主旨演讲。会议以研讨阳明心学中的治国理政与正心修身的思想为重点,在阳明心学的根本精神、阳明文化的现代价值、构建共产党人心学等问题上提出了新看法、发表了新观点。会议的主要学术收获如下:

一、在如何认识阳明心学及其根本精神等

问题上取得新成果

在如何看待阳明心学的问题上,以往我国哲学界侧重于从哲学基本问题的观念出发,抓住王阳明“心外无物、心外无理”作评说,从而将其定位于主观唯心主义,因此,在我国当代主流哲学观念中,阳明心学通常处于被否定的地位。在研讨会上,浙江省社科院研究员、浙江省儒学学会执行会长吴光先生对于阳明心学的学术思想作了新的定位:“所谓阳明心学,就是由王阳明所奠定、其弟子后学所传承发展,形成于明代中叶、兴盛于明末、转型于明清之际、开新于近现代的良知心学。这个良知心学,是以良知为德性本体(心体),以致良知为修养方法,以知行合一为实践工夫,以经世致用为为学目的的道德人文主义哲学。”同时,吴先生还依据黄宗羲所谓“致良知”就是“行良知”的论说,认为阳明心学的根本精神就是“力行实践的精神”;在此基础上,吴先生又进一步论断:“概言之,阳明学的真精神就是以良知为核心价值的道德自觉精神,以民为本的人文精神,和而不同、多元和谐的包容精神,强调知行合一的力行实践精神。”从而在哲学的基本观念上,为阳明心学给人们树立了一个正面的、积极的形象。吴先生此说,打破了马克思主义与阳明心学的学术壁垒,从而开拓我国学界对阳明学研究新境界。

北京大学文献研究中心龚鹏程先生以《论阳明学的百年浮沉》为题作了主旨报告,就阳明学派、学术文化脉络和思想精华与当代价值作了系统的阐发。龚先生从政治到学术,到社会,对近一百年间阳明学发展的三个脉络进行总结,其突出的观点在于:其一、近代阳明学的勃兴有许多因素,不能立于“文化不容忍”的心态,将阳明学说过分得高大化、正面化,而要将阳明学说放置于中国优秀文化的整体背景中加以客观地看待。其二、当前阳明学说的学术研究与社会倡行不能停留在喊口号、贴标签的初级阶段,随着当前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发展,阳明学说需要结合社会主义优秀文化,实现其文化思想、精神内容的不断更新,使之体现出文化的、历史的、逻辑的辩证统一。

对于当下人们为什么比较看重从心学的意义上来讲思想道德建设的问题,在研讨会上有专家提出了自己看法。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的张海晏先生认为:“阳明学派的最大特色与贡献,就是对人的主体性的挺立与建构,这不仅与明清时期社会转型的大时代正相契合,自觉开启了传统文化的近(现)代化转化,也有助于缓解当代社会诸如人类的物化、个体的同质化和主体的固化等异化现象。”浙江省社会科学院的徐儒宗先生也发表了类似的看法:“阳明无论在理论上抑或在实践上,都是以恢复吾心本体之明为先务,然后达之于经世致用的事业。”“王阳明的心学,系以心物相融为本体,以中庸为方法而自成体系。它并非像某些学者所说的那样是‘主观和客观相分裂,认识和实践相脱离’的主观唯心主义理论,而完全是从传统精华和实践经验中总结出来的适应社会现实的人生修养和经世致用之学。”正如诸位学者所言,因为阳明的心学思想对于人们的道德实践具有如此的导向功能,所以,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习总书记为什么要将加强党性修养与修好“心学”联系起来论说的道理了;同时,这样的认识,也为我们贴近人心、贴近生活,构建马克思主义的人生哲学开辟了从阳明心学中汲取理论资源和学术智慧的思想通道。

与会学者还从其他不同的学术角度阐述了自己在阳明学研究中的新成果,如浙江国际阳明学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钱明先生就当代中国阳明学的研究流派形成的可能性问题发表了看法。他从学者们研究的重心与学理承接的意义上来区分,认为在阳明学研究的问题上当代中国已经或正在形成不同流派的现象,比如“阳明学分析学派”、“阳明学现象学派”、“阳明学社会学派”、“阳明学文献学派”、“阳明学心理学派”、“阳明学文化学派”、“阳明学经济学派”等。钱先生申明这只是一家之言,并且对此尚须继续观察和深入研究。又如安徽大学哲学系钱耕森教授从王阳明的“人伦”道德教育的视角,谈了对王阳明人伦思想认识,认为其主要内容有两个方面:一是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这五种美德。二是在这五德基础上又增加了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达到八德。王阳明“人伦”道德教育,即是通过以上十三种道德品性的宣传教育,实现“人伦明于上,小民亲于下”,家齐、国治、天下太平的社会和谐状态。

二、在如何从阳明心学中汲取治国理政思想智慧等问题上提出新观点

王阳明是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被人们称誉为“三不朽”的人物,在明代人们就称颂他“在事业有佐命之功,在学问有革命之功。”③由此可见,纵观王阳明一生,无论是为人、为学、为师、为政,之所以都能名垂青史,是与其投身治国理政(即所谓“治国平天下”)事业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所以,我们今天讲弘扬阳明思想,其中一个重要目的,就在于从中汲取治国理政的思想智慧和理论资源。对此,吴光先生在会上提出四点看法:第一,阳明心学确立以道德良知为核心的道德理想主义,对于救治当今社会道德滑坡、唯利是图、物欲横流非人性的弊端无疑是一剂对症良药,也是当前开展干部廉政教育和全民道德教育的医病良方。第二,阳明心学的亲民、爱民的民本精神在当今社会尤其值得发扬。第三,阳明心学折衷朱陆,会通佛老的学术特色,体现了一种多元和谐、会通、包容的文化精神,为全球化的时代多元化文化发展、建设和谐社会、和谐世界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第四,阳明心学知行合一,力行实践的精神,为坚持不懈、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改革开放的既定国策,不断开创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提供了科学务实的思想方法和精神动力。

在研讨会上,如果说吴光先生等是从阳明理论学说中来阐发对于治国理政的启示,那么有的专家学者则从阳明事功的成功实践中来揭示这个启示。江苏省社科院哲学所所长、研究员胡发贵先生在研讨会的主旨发言中指出:作为明代著名的哲学家,王阳明不仅武功卓著,文治也非常突出,特别是他曾下大力气究心于乡村治理,创造性地发展了传统的“善政不如善教”的政治学说,建构了“调摄为主,攻治为辅”的乡村治理理论。阳明在江西和广西任上推行基层治理措施时,常常是以喻之理、动之情的晓喻口吻,发布其乡村治理计划,而非一味警告或恐吓,其显著特色是一种柔性的治理,是推崇仁爱为务的德治,而不是“寡恩薄情”的“法治”;尤其是在他的《南赣乡约》中,在根本的价值理念上继承了传统的“善教”观,且以乡约的新形式,将之生活化和具体化。这既展现了中国古代政治哲学的治理智慧,也为当今的基层治理提供了有益的思想借鉴。宁波大学副教授邹建锋先生递交的论文中也指出:王阳明有效地平定地方多处叛乱后,有效推进江西、广西、福建与广东的地方秩序安定与社会经济发展,功勋卓著。王阳明倡设的乡约、保甲制度,因其体现的乡村整合意义在其后嘉靖年间得以推广,有力地推进明末地方自治制度,并在曾国藩一生业绩中起过重要的示范作用,某种意义上也启发了后来的公社运动、地方选举自治。在研讨中不少学者谈到,王阳明这种以“致良知”为宗旨来推进和实施基层治理的实践经验和思想智慧,对当下中国推进和加强基层民主自治有积极的现实参考价值。研讨会上有多篇涉及此题材的论文,如江苏省委党校哲学教研室刘军峰先生的《王阳明思田地区少数民族事务管理策略述评》、浙江工商大学中国思想文化中心主任宫云维教授的《〈南赣乡约〉与阳明精神》、宁夏党校周泽超先生的《王阳明社会治理思想对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启示》等。

还有宁波党校教授乐承耀先生,着重就王阳明心学中的人才思想做了探讨,认为这是王阳明治国理政思想的重要组成,并将它概括为荐、用、考、育四个方面,即荐举人才,尚贤任能;用人得当,不拘一格;将才素质,考核其行;人才成长,贵在教育。这也是对阳明心学中治国理政思想的新解读。

在研讨会上学者们注意到,在宋明理学中,王学是作为朱学的批判者而在明代后期风靡天下百余年的。那么,朱学与王学同样都是宣扬儒家的仁义道德价值观,都是讲人们“存天理、去人欲”,为什么作为官方哲学的朱学在当时失去了统摄人心的活力,而王学却能焕发教化活力,这个问题也是研讨会的一个话题。大家认为,当前,我国的主流思想理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存在着一个如何使人们“真学、真信、真用”的紧迫课题,面对这个现实问题,我们再来看看当年王阳明是如何以“致良知”学说对程朱理学进行“学问革命”的,从中借鉴和汲取王阳明理论创新的思想智慧,对于我们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加强政治思想建设和推进社会道德文化建设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对此,宁波党校研究员潘起造在递交会议的论文中谈到:与西方民族信神、印度民族信佛比较而言,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信理;“礼义廉耻,国之四维”,讲的就是以理治国。而以理治国,关键在于作为国家统治思想的那套理论说教能不能真正融入人心,或者说以理服人,也即使人们做到“心理合一”,这是在中国讲治国理政的要害所在。正是由于在“心理合一”问题上的思想路线不同,在宋明理学中有了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对立;也正是由于王阳明在“心理合一”问题上,以“明心以穷理”路线取代了朱熹“穷理以明心”路线,成功地进行了“学问革命”④,从而力纠当时人们对儒学道德观念言行不一,说的是一套,做的又是一套的弊病。王阳明这个“明心以穷理”的学问革命对于我们当前坚持马克思主义有何重要启示呢?潘起造的文章认为:一是对于如何“真学”的问题,要立足“心理合一”下工夫,在理论武装思想中解决“穷理”与“明心”相统一的问题;二是对于如何“真用”的问题,要立足“知善知恶”下工夫,在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中解决“求是”与“求善”相统一的问题;三是对于如何“真信”的问题,要立足“致知格物”下工夫,在理论联系实际中解决“从心认规矩”与“从事认规矩”相统一的问题。

对于如何从阳明心学中汲取治国理政思想智慧的问题,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李海超博士从思想改革需要旧典注出新学说的角度提出了这样的看法:“我们可以从阳明这里学到一个经验,即要想使传统只为今人所用而不成为今人的负担,经典诠释一定要以新观念为导向。对新观念的表述虽然来自对经典的诠释,但其真正源泉不是经典,而是我们‘活泼泼的心’,或者说我们对当下生活的本真感受。”“所以,最好的思想改革策略,就是从经典中诠释出新的学说。放弃诠释经典,我们就会失去传统的庇护;但放弃感受当下,我们就无法与时俱进。”南京邮电大学副教授徐椿梁先生递交的论文,还从王阳明治国理政中圣人之道的视角,谈了共产党人应当树立什么样的政绩观的问题,他指出:王阳明说“志于道德者,功名不足累其心;志于功名者,富贵不足以累其心。但近世所谓道德,功名而已;所谓功名,富贵而已。‘仁人者,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一有谋计之心,则虽正谊明道,亦功利耳。”将王阳明的这个思想落实到领导干部在治国理政中的政绩观来看,“应当不是出于功利,而是出于公意。那种出于私利的,无论取得多好的成绩,都是私意的、功利的,不足称道。”

田间除草采用机械中耕除草、人工与化学除草相结合的方法。苗前化学除草:选用爱玉优、乙草胺、异丙草胺、噻吩磺隆等药剂。苗后化学除草:一般在玉米苗后3~5叶期,禾本科杂草3叶前,阔叶杂草2~4叶期施药。选用烟嘧磺隆、硝磺草酮、莠去津等药剂,以上药剂在施药时可加喷液量0.5%~1%的植物油或多功能喷雾助剂。

三、在阳明学说的当代价值及共产党人的“心学”等问题上具有新论述

习总书记在不同场合曾屡屡提到王阳明及其心学思想,他指出:“王阳明的心学正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也是增强中国人文化自信的切入点之一”⑤。在本次研讨会上有不少专家学者对阳明学说的当代价值问题,尤其是对从阳明心学中汲取修好共产党人“心学”理论资源的问题发表了看法。

钱明先生在会议的主旨演讲中讲到:这几年王阳明或阳明学之所以异常火爆,从表面上看是因为政府高层的推动,其实它是一个大的社会转型期的必然现象,是因为阳明学比较适合于转型期的社会需要。他阐述指出:“阳明学为什么会比较适合于转型期的社会需要?这个问题又与阳明心学的自身特性有密切关系。在我看来,阳明心学主要有三大特质,即主体性、行动力和怀疑变革精神。阳明再传弟子周汝登曾说过:‘文成倡道于晦翁之后,有揭掀旋转之功。’黄宗羲称阳明学具有‘掀翻天地’的作用。所谓‘旋转之功’、‘掀翻天地’,都是指的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和变革力量,而具有‘旋转之功’及‘掀翻天地’之作用的思想学说,显然最适合于转型期的社会需要。”钱先生还认为:“当下的中国,经济处于转型期,传统的工业时代正在崩解;整个社会也处于转型期,固有的社会结构及意识形态日趋瓦解,社会上下积累了太多的不满和怨恨。这种转型期的阵痛,甚至超过近现代的中国。王阳明或阳明学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渐渐升温的。所以当下的阳明学热有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官方与民间、官学与私学的共同推动。”

张海晏先生则从阳明学派的主体性思想的意义上谈了他对阳明学对当代启示的看法:“明清期间阳明学派对人的主体性的凸显,虽各有侧重,但就其精神气质而言,共同表现为主体意识的呼唤与树立,主体精神的弘扬与普及,主体性的建构与设计。然而,明末清初的社会动乱与清朝的暴力统治与文化专制,使得明中叶以降的思想的启蒙及主体的建构和呼唤被迫中断与沉寂。然而,到了中国近代,启蒙的火种再燃,主体意识复兴,形成了波澜壮阔的近代启蒙思潮。就主体性的建构而言,阳明学的主体性转向揭橥了新的精神方向,近代孙中山的‘心理建设’则是在新的时代课题下对它的发扬光大,而刘少奇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则可视为‘心理建设’的现代版。主体性是人与动物的重要区别,对它的特别强调更是近(现)代化的成果与标志。对人的主体性的强调永不过时,除非人从地球上整体消失。”他还认为“当代社会最大的问题是‘无序’,当下中国人最缺是‘魂’,人心失衡、行为失范,社会失序。”因此,“阳明的道德理想主义就是一种安魂工程。它特别强调人的行为动机中道德的优越性和主导性,把人格之尊严和德性之圆满作为人生意义的至高境界,无疑具有唤醒人文精神和点燃理想之光的积极意义。”中国孔子基金会学术部主任彭彦华研究员则从传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意义上论述阳明心学在当代的价值:“心学一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内涵着关于世道人心的深邃洞见,体现着崇高生命境界的实践智慧,是祖先留给我们的最重要的精神遗产之一。……可以说,这种优良传统如黄河长江一直流淌在中华民族的血液里,成为一种中国人的基因,一种促进民族生存图强的内在力量。”

湖北省委党校讲师鲁长安先生、甘肃省委党校哲学教研部的朱良钰先生、广东省岭南心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研究员戢斗勇先生等递交的论文从不同角度研讨了从阳明心学中汲取修好共产党人“心学”思想智慧的问题,也成研讨会一个重要话题。鲁长安先生在其《论共产党人的“心学”》一文中讲到:“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向领导干部和青年学生推荐王阳明哲学思想,指出领导干部‘致良知’是社会努力的方向,青年学生‘知行合一’是社会未来的希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他明确提出了八个‘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更是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心学的精神。”从“党性教育是党校的必修课”到“党性教育是共产党人的‘心学’”,“体现了党性教育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心学有机融通,展现了我们党善于从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坚定文化自信,标志着党性教育理论的重大飞跃。”鲁长安还指出“与王阳明的心学不同,共产党人的‘心学’强调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党性原则进行党性教育,加强共产党人的党性修养,赋予了王阳明的心学以新的时代内容。”他阐发说:“在新形势下,习近平总书记对王阳明心学中的‘良知’进行了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作出了‘各行各业都要有自己的职业良知’这一重要论断。其实,在当代中国,让我们敬仰和敬畏的‘良知’,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家层面,我们要敬仰和敬畏‘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这一良知;在社会层面,我们要敬仰和敬畏‘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这一良知;在个人层面,我们要敬仰和敬畏‘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一良知。”他认为“由此,共产党人的‘心学’实现了王阳明心学的当代转换与传承”。

[注 释]

①习近平《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人民日报,2016年05月18日

③ [清]黄宗羲《明儒学案》卷三十五《泰州学案四》,文渊阁四库全书/0457册

④ [清]黄宗羲《明儒学案》卷三十五《泰州学案四》,文渊阁四库全书/0457册

⑤ 习近平同志2015年全国两会期间在贵州省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的讲话。

责任编辑:梁一群

2017-01-03

潘起造,中共宁波市委党校研究员;郭美星,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副教授。

猜你喜欢
阳明心阳明理政
高中生物错题集建立的实践研究
图解:《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怎么学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
大数据视域下阳明心学主题挖掘及作者发现研究
阳明心学的现代性意蕴
“阳明心学”是宁波文化创新性发展的思想源泉
阳明公园畅想——纪念王阳明置县平和500年
신시대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提升党的治国理政能力
“人类智慧与共同命运”首届中国阳明心学高峰论坛在京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