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成本管理模式 推动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

2017-01-23 18:11王莉
财经界·学术版 2016年21期
关键词:创新模式成本管理

王莉

摘要: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国民经济建设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新时期,各个行业领域都迎来了自己发展的春天,我国各种不同类型的企业,也如雨后春笋般勃发。而成本管理工作作为企业管理的核心环节,面对日新月异的经济发展大环境,我国各个企业亟待进行成本管理工作的创新优化,以更好的应对新的经济挑战。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是立足于企业长期经济效益的实现,对企业资产进行的一项系统性规划化的管理,是当下一种时新的管理方法。本文从资产全寿命管理的定义与特点谈起,对传统成本管理模式中的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供出了创新成本管理模式,实现企业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的有效对策。希望能够给相关的工作人员以参考启示,推动我国企业成本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成本管理 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 创新模式

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的工作方法最早出现在电力行业,它在电力行业实现广泛运用后,逐渐的发展成熟,突破了行业的限制,走向了国际化的道路。在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方法的长期发展过程中,笔者逐渐发现它对资产密集型企业与技术密集型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有较大的指导意义,它是对企业资产的一种定位式、闭环式的管理,因此可以有效的降低企业的运营风险,提高企业的成本竞争力。

一、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概述

(一)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的定义

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指的是的企业着眼于长远战略目标的实现,立足于企业的长期经济效益,对企业资产进行的统筹协调管理,让企业的所有资产从设计规划、招标落实,到项目建设、投入运行,到后续维护、报废处理等资产的全寿命环节进行的管理举措与技术投入。其目的是为了实现企业资产在全寿命周期内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保障资产使用的安全效能,达到企业成本综合最优的目的。

(二)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的特点

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的主要特点是“全”,它既包括对企业各个系统的管理,也包括对企业所有费用的管理,还包括对资产使用全过程的管理,它是一种具有全局性和全面性的企业资产管理办法。它切实的依据企业资产的发展规律,从资产的产生、运转、维护、处置等各个方面进行资产成本的统筹规划,有效的进行对企业成本的量化管理。

二、传统成本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重分配 轻管理

企业传统的成本管理方式,更加强调对成本指标的分配,对于成本指标执行过程的管理相对不足,使得企业成本管理陷入“头重脚轻”的管理误区。当前我许多企业在每一个会计年度的开始,就进行了成本控制指标的分配工作,然后到会计年度的末尾再对业绩情况进行相应的考核,只要企业各部门的财务支出不超过相应的成本指标就算是完成了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但是对于企业各部门资产的使用详情与使用目的的了解相对不足,这种偏向“事后控制”的成本管理办法,造成企业出现一些“有名无实”的资产支出,在也在无形中提高了企业的运营成本。近年来,部分企业认识到了事后管理的滞后性,有意识的加强了对资产使用过程的监督,以成本预算编制的方式,来加强了对资产使用的监管,但是力度较弱,没有起到真正的成本控制效果。

(二)重核算 轻控制

企业传统的成本管理模式,更加重视对企业财务活动的会计核算工作,但是对企业业务活动的控制相对不足。在传统的成本管理模式下,企业的管理工作较为粗放,无法实现成本控制工作精细化发展的要求。企业的成本核算信息只是简答的对于企业各个财务会计科目的汇总,会计信息的价值含量不高。首先,在传统的成本管理模式下,企业财务部门没有基于企业的作业成本流程来进行成本会科目的设置工作,让成本控制的工作无法与企业业务活动的全过程形成有效的对应,导致账实不符的情况频发。其次,会计核算价值与企业资产实际的脱节,也在无形中加大了企业成本管理的难度,使得企业的财务工作与业务活动无法协调有序的共同发展,让成本管理的权责无法有效的落实到个人。

三、创新成本管理模式 推动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

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是一个系统、全面的资产管理方法,企业可以借助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的工作理念,来创新企业的成本管理模式,以有效的推动企业的健康稳健发展。在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的视角下,企业可以更快更好的规避传统成本管理模式的弊端,有计划、分层次的进行企业成本管理的立体化运作。接下来,笔者将从战略成本、作业成本、制度成本,三个方面来对企业成本管理工作中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方法的运用进行分析与探讨。

(一)战略成本阶段

基于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理念,战略阶段成本控制的主要目标有两个:一是对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与战略目标进行合理的判定;二是在整体战略目标的指导下,确定当期企业成本管理的工作重点。

企业要依据行业价值链条的整体分析办法,正确看待自身企业在行业价值链条的地位,从而有针对性的进行确定战略成本管理目标。在进行企业战略成本目标的规划设计时,要以行业政策导向、产业机构导向、消费市场导向为前提来进行战略成本的规划制定,例如把“营改增”新政的影响,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产品市场的实际需求等纳入到企业的战略环境分析中,让企业的战略成本计划更加的科学合理。

(二)作业成本阶段

基于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理念,作业阶段成本控制的主要目标有两个:一是要切实的依照成本的动因进行企业成本作业的管理工作,依照企业的作业成本链条,有效的执行作业成本控制目标;二是要基于具体的作业成本流程,进行成本控制的及时化管理。

“作业动因”与“资源动因”是企业成本动因分析的两种最为主要的模式。“作业动因”分析的目的是为了判断具体的作业行为是否产生实际的经济成效,增值是作业的主要目的;“资源动因”分析的目的是为了判断具体的作业行为是否对生产有效,是否产生资源耗费是其评判的主要依据。企业进行作业成本控制的目的是为了增加价值增值作业的数量,减少资源耗费作业的数量,以此来达到企业整体的成本控制目标。

(三)制度成本阶段

制度成本阶段的成本管理工作,不同于前两个阶段的成本控制工作具有成本投入的显性表现特征,制度成本控制问题相对隐形,因而较为被企业的管理层与财务部门所忽视,在企业实际的成本管理工作中,要有意识的加强对制度成本的控制。

企业可以从投资建设制度与生产运营制度,这两个大的方向进行企业制度成本的控制,完善企业的内部规则,让企业的组织架构、生产运营、财务运行、业务职责等方面有切实有效的制度予以规范。通过制度的落实,让企业的业务运行有序,生产操作规范,管理权责清晰,考核制度严谨,减少企业制度的漏洞,提高企业的成本管理效率。在制度建设中要有效的落实成本闭环管理机制,让资产形成、使用、运营的全过程得到有效的监管。

四、结束语

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理念在企业成本管理中的运用,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企业进行长期的探索与尝试,以寻找到更适宜企业长期发展的成本管理办法。战略成本、作业成本、制度成本,是企业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理念的核心工作点,企业在进行自身成本管理方式的创新时,需要切实的站在这三个核心工作点上,来进行成本管理工作的调整与革新。笔者相信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与成本管理的结合,一定可以碰撞出新的火花,推动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艳,祁小龙.建筑工程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探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

[2]张一泓,徐旸,黎翡娟,李存斌,郑书誉.电网企业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模式综述[J].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2016

[3]雷成华.全寿命周期管理理念用于输电设备状态检修管理的实现与效果分析[J].机电信息,2016

[4]林丽萍.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在供电企业的运用[J].智富时代,2016

猜你喜欢
创新模式成本管理
基于产业集群导向下中小型企业工业产品创新设计模式再造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创新模式的具体方法
基于项目管理的企业年度重点工作管理
机械制造企业成本控制管理研究
对军工企业成本管理开展评价工作的探究
加强公路工程成本管理的措施分析
高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职业素养+职业技能
高职院校普通话测试管理的创新模式研究
关于配网电力工程技术的可靠性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