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骆礼俊 全媒体记者 杨 韬
正安:脱贫攻坚向纵深发展
文丨骆礼俊 全媒体记者 杨 韬
正安县是遵义市唯一的深度贫困县,其贫困面大,返贫因素多,交通欠发达,增收渠道少……种种迹象表明正安县脱贫攻坚的任务非常艰巨。
“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标志着脱贫攻坚工作进一步向纵深发展。”遵义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正安县委书记邓兆桃在部署脱贫攻坚工作时说,“要打赢这场硬仗,必须把贫困底数、基础设施底数、扶贫产业底数、政策实施底数彻底盘清,做到精准,再精准,切实将责任扛起来。”
在正安县土坪镇红花村,记者见到了村主任郑德义。这位当了二十多年村干部的老人,对村里的各家各户都了如指掌。哪家因何返贫,哪家搞过危房改造,哪家子女在哪上学……他都能向记者一一道出。
如何保证贫困户能够被精准地识别出来?正安县扶贫办主任张猛说,除包办干部自身的责任意识外,最主要的是建立相关机制。正安县通过实物工作法和民主评议等方式,按照一定程序进行:户主申请、村民小组提名、村民代表评议和票决、村委会审查、乡镇政府审核、县扶贫办复核、县人民政府审批,由群众全程参与和监督识别工作。
正安县对有资源、有劳动力的贫困户,把发展特色农业作为帮扶的基本点。全县选择适合发展的茶叶、辣椒、白芨等8个特色产业,大力推进“一村一品、一乡一业”连片发展,每村明确1个主导产业,做到县有产业扶贫规划、村有主导产业、户有脱贫项目。同时,制定补贴原则和标准,向贫困户投放产业发展补贴资金。对有一定素质、有创业愿望的贫困户,主要给予技术、资金方面的支持,并通过大户示范带动脱贫。
“我们制作了每个村子的村情地图,通过这一幅幅地图,可以清晰地了解到每个贫困户在村中的位置,对开展针对性帮扶很有帮助。”土坪镇党委书记郑松对记者说,哪些村子有哪些特色产业,适合开发什么产业也在信息系统中通过不同颜色标注出来,大大提高了扶贫的精准性。
张俊是正安县畜产办选派到碧峰镇平安村的驻村干部。从硕士研究生到驻村第一书记,其落差不言而喻。一脸儒雅的张俊没有失落,更没有大材小用之感,他略微收拾心情,就一头扎进了平安村的山山水水。
为帮助平安村啃下脱贫攻坚这块硬骨头,张俊足迹遍布平安村9个村民组,共计376户贫困户。在走访帮扶户骆义忠时,张俊发现,骆义忠住房简陋,成了危房,且灯未亮、水未通。见此场景,张俊差点掉下了眼泪。随后,张俊苦心孤诣为骆义忠协调了养牛项目、危房改造指标和低保,并为骆义忠架通了电、开通了水,后期还送去了慰问金、粮油等生活物资。
近年来,正安县共派出600余名驻村干部,涉及全县19个乡镇、152个村居。驻村干部在广袤的农村大地上,通过转变身份、转变角色、转变定位“三个转变”,开展脱贫攻坚工作。转变身份,即由干部向村民转变,进农家院、坐农家凳、说乡里话;转变角色,即由配角向主角转变,从协助村里开展工作转变为积极主动开展工作;转变“定位”,即由定期向长期转变,加大在驻村干部中培养干部、选拔干部的力度,鼓励驻村干部扎根农村,奉献聪明才智。
截至目前,正安县驻村干部共走访群众20余万人次,召开群众会1300余次,帮助制定发展规划152个,办理好事实事3700余件,帮助基层化解矛盾纠纷800余起。通过驻村工作的开展,为乡、村解决工作经费近1000万元,协调解决项目100余个,争取项目资金8000余万元。
走进正安县和溪镇官井湾,映入眼帘的,是金光灿灿的新式民居,完好保存的植被生态,干净整洁的农家院落……好一幅乡村美丽画卷。官井湾是正安县和溪镇大坎村的一个村民组,这个小山村,见证了正安脱贫攻坚工作进程。
在村民王明义家,主人自豪地领着记者参观家里的节能灶、沼气池、自来水、卫生厕。
“今年,我准备开个小超市,加上官井湾乡村旅游带动,我家的年收入肯定会一年高过一年哟!”官井湾组组长王尚锡说到这里,脸上满是幸福。
官井湾村民付汝国每天到离家很近的白芨示范基地上班,负责管理土地流转和白芨的栽种技术。每个月,他一个人就能轻松挣到3000元,而妻子和儿子也在此找到工作,收入也不低,全家老少都能在家门口上班了。付汝国说,换成是两年前,这样的日子他不是不敢想,而是根本就想不到,在家门口“上班”就能有这么高的收入,他觉得自己真是赶上了。
付汝国生活的变迁得益于正安县脱贫攻坚工作的深入开展。道路畅通了,产业兴旺了,生活有奔头了……大坎村面貌能发生如此显著变化,一个关键的因素在于正安县委、县政府把脱贫攻坚与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实施参与式脱贫,这种新机制让大坎村焕发出勃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