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广杰
(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县农业局蔬菜开发服务中心,山东邹平 256200)
马铃薯水肥一体化高产栽培技术
成广杰
(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县农业局蔬菜开发服务中心,山东邹平 256200)
马铃薯采用机械播种、水肥一体化轻简栽培,每667 m2产量3 350 kg,比普通栽培模式增产750 kg。
邹平县地处山东半岛中部,年平均无霜期205 d(天)左右,年平均气温13.1 ℃,年平均降水量633.5 mm,年平均日照时数2 619 h(小时)。农业用水以黄河水为主,以地下水为补充,地下水pH值一般在7.0~8.0之间,呈中性或微碱性,符合马铃薯生产需求。以往邹平县马铃薯生产一直存在着面积小、单产低、种植分散、无种植大户和机械化生产程度低等问题。随着马铃薯机械化的发展、主粮化战略的提出,邹平县马铃薯种植规模成倍增长,但是由于种植户的技术不成熟,生产中出现了新问题:一是收获时间过晚,邹平县的雨季主要集中在7、8月,一旦进入雨季,马铃薯将无法收获,2014年邹平县青阳村266.7 hm2(4 000亩)马铃薯未能及时收获,给种植户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二是化控时用药过量,产量损失严重;三是收获时处理不当,中午收获后,在田间暴晒,导致储存时大部分腐烂;四是未经预冷直接长途运输,造成运输过程中烂薯率高,2015年八方农场40 t马铃薯未经预冷运往深圳市场,烂薯率达到40%。2016年笔者在邹平县长山镇八方农场进行了马铃薯水肥一体化栽培及采后处理试验,示范面积2.7 hm2(40亩),6月21日测产,马铃薯每667 m2产量3 350 kg,比普通栽培模式增产750 kg。收获后短暂晾晒1~2 h(小时),同时剔除不完善薯块和病薯,在长途运输前先预冷处理,然后运输。
选用早熟、高产、优质、抗病性强的脱毒马铃薯品种是获得高产的关键,根据多年的推广经验,选用费乌瑞它(鲁引1号)。该品种商品性好,薯块长扁圆形,黄皮黄肉、表皮光滑、薯形美观、茎秆粗壮、叶片肥大,生长期为苗后65~70 d(天),丰产性好。
2.1 切块 种薯要切大块,不能切成片,每块质量25~35 g,带1~2个芽眼,最好顶芽块和侧芽块分开存放、播种;种薯不能在阳光下暴晒。
2.2 拌种 每100 kg种薯用滑石粉2 kg、70%甲基硫菌灵(甲基托布津)粉剂150 g、2%春雷霉素可湿性粉剂100 g进行拌种。滑石粉、甲基硫菌灵、春雷霉素要提前拌匀,然后均匀散在切好的种薯上。
2.3 催芽 播前5~10 d(天)将种薯块放置于20℃左右的室内或暖棚内,避光暖种,促使芽眼萌动。由于马铃薯种薯繁育基地一般在内蒙古和东北地区,一般9月收获种薯,翌年春季播种时已打破休眠,播种时正处在壮龄期,不需要进行药剂催芽处理。
每667 m2施腐熟的农家肥3~4 m3、硫酸钾型三元复合肥(N-P-K为17-6-22)70 kg作底肥。农家肥于旋耕时翻耕入土,复合肥在旋耕时施入一半,另一半在播种时随播种机一起施入。
4.1 播种时间 邹平县一般在3月5日前后播种,最迟不超过3月15日,此时播种6月收获,能避开雨季。
4.2 播种密度 大垄双行覆膜种植,垄距120 cm,垄上两行,行距60 cm,株距25 cm左右,每667 m2栽4 400株左右。
4.3 机械播种 采用青岛洪珠机械公司专用播种机,可一次性完成开沟、播种、施用肥料和杀虫剂、起垄、喷除草剂、覆膜等工序,机械作业效率高,一台机械一天可播种1.3~2.0 hm2(20~30亩),降低了人工成本,行距、株距、施肥量、播种深浅度等都可以调节,适用于大面积种植。加装种薯和肥料之前要检查箱内是否有杂物,彻底清除杂物,防止堵塞。种薯不要加满种箱,种面应距离种箱口约10 cm。为了保证下种准确率,播种时应在两个座椅上各坐1个人,及时调整下种量,确保1个种勺里1块种薯。
4.4 播种深度 播种深度一般为10~12 cm。播种太深导致出芽晚,生长期缩短,产量变低;播种太浅容易导致薯块发绿。
5.1 覆土 播种后20~25 d(天),大部分芽长到5~10 cm时,用覆土机均匀覆土2~3 cm厚,以垄面不见膜为宜。与抠膜放苗相比,覆土具有以下几方面优势:一是不烧苗,而抠膜放苗不及时则容易烧苗;二是省工,苗前覆土一次即可完成,而抠膜放苗需要每天巡查;三是保墒,覆土后苗尖顶破膜时,膜眼比抠膜放苗的小很多,膜不透风,不易跑墒。
5.2 二次覆土 幼苗长至15 cm时进行二次覆土,增加垄面覆土厚度,避免薯块发生“露头青”。
5.3 铺设滴灌设施 不宜采用膜下滴灌:一是邹平地区的地下害虫比较多,滴管容易被咬断;二是滴管有时漏水,滴灌时一般浇透土壤需4 h(小时),其间需要人工不停巡查,增加劳动力成本;三是膜下的滴管回收困难,回收时容易断裂。因此,宜选择在二次覆土后铺设滴灌设备。
5.4 控旺 可在株高25 cm时用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叶面喷雾,间隔15 d(天)后再喷1次;也可当植株长至37~38 cm,最迟不超过40 cm时,每667 m2用15%多效唑1 000倍液可湿性粉剂叶面喷雾。根据在邹平县多年的种植经验,施药后3 d(天)即能看出效果。如果浓度过高,植株不发棵,光合面积减少,影响产量;浓度适宜时叶片浓绿,光合作用旺盛。通过化控可以抑制茎秆伸长,使茎秆增粗,株型紧凑,有效控制地上部分生长消耗,促进马铃薯养分制造和累积,提高大薯率。
5.5 科学浇水 马铃薯是喜水作物,在种植前要造好墒。出苗前不浇水,铺设滴管前可浇1次大水,保证出齐苗;铺设好滴灌后,浇第2次水;现蕾开花后,整个结薯期要始终保持土壤湿润,此时缺水、土壤忽干忽涝易造成马铃薯的二次生长,影响商品性;收获前7~10 d(天)应停止浇水,以利于薯皮老化。整个生长期可浇水6次左右。现蕾开花前一般每次滴2~3 h(小时)为宜,现蕾开花后3~4 h(小时)为宜。
5.6 追肥 马铃薯是喜钾作物,一般开花后结合滴灌每667 m2分2次追施硫酸钾型冲施肥(N-P-K为14-10-26),每次随水冲施4~8 kg,把水溶性肥料按需求量分次放入施肥罐内,充分搅匀,随水滴灌。马铃薯对钙、镁、硫等中微量元素比较敏感,为提高品质,可结合病虫害防治进行根外追肥,叶面喷施98%磷酸二氢钾(浓度为0.5%)2~3次。
6.1 虫害防治 结合播种防治地下害虫。将5%辛硫磷颗粒剂装在肥料箱和种箱之间的小型药盒内。通过导药管与下种开沟器相通,与种子一起播入土中。每667 m2施用量1.3~1.5 kg。
马铃薯生长期进行黄板诱杀,整个生育期每667 m2悬挂25 cm×40 cm的粘虫板10~15片,虫害发生期每667 m2悬挂25 cm×40 cm粘虫板20~25片,黄板悬挂高度略高于马铃薯植株10 cm。
6.2 病害防治
6.2.1 晚疫病 邹平县内马铃薯晚疫病一般发生在4月下旬至5月,发现中心病株时,将病株连根及薯块全部挖出,带出田外深埋,病穴撒石灰消毒,并对田间植株用72%锰锌·霜脲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7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均匀喷雾,视病情每隔5~7 d(天)喷1次。
6.2.2 病毒病 首先要及时防治蚜虫,避免传播病毒,每667 m2可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 g兑水均匀喷雾;发病后,可用20%吗胍·乙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防治,视病情每隔5~7 d(天)喷1次。
一般在上午10:00以前、下午16:00以后收获,收获后避免薯块在田间暴晒。远距离运输或销售前需要存放2 d(天)以上的马铃薯要进行预冷处理,延长货架期。在田间分级、包装后,应使用有遮盖的运输车直接运送到预冷的冷藏点。预冷温度为10~14 ℃,此温度有利于使清洗、挑选、分级和包装操作期间受损害的马铃薯外皮愈合,同时可抑制褐变和生理病害的发生。运输的适宜温度为10~12 ℃,相对湿度为85%~95%,注意温度不低于10 ℃,湿度不大于95%,运输车满载时要能够通风。
成广杰,男,硕士,农艺师,主要从事蔬菜生产指导和技术推广,电话:0543-4352468,E-mail:cgj2004117@163.com
2016-11-21;接受日期:2017-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