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伟
(安徽省淮南第二中学 232000)
“渗透作用”实验是让学生通过对渗透实验现象的观察,加强学生对渗透作用原理的认知。目前已有较多的教师对渗透实验已经做了拓展和改进。如“大分子物质是否能够穿过半透膜[1]”、“渗透实验的应用拓展[2]”和“半透膜选材改进[3]”等。本实验从增强实验探究性的角度设计拓展,以帮助学生解决在认识渗透作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加强对于教材知识的思考,提高科学素养。
1.1 实验材料 鱼鳔1个、0.3g/mL蔗糖溶液200mL、清水、红墨水、小烧杯2个、玻璃滴管2支和试管夹1个。
1.2 实验原理 该实验通常的设计是使用鱼鳔作为半透膜[3],在滴管的下端封口。这样,仅能让实验材料中的清水通过,而蔗糖没办法通过。滴管内的蔗糖溶液浓度大,渗透压高,对水的吸引力强。在单位时间内, 水分子由烧杯透过半透膜进入滴管内的数量,多于水分子由滴管透过半透膜进入烧杯内的数量。因此,滴管管内的液面迅速上升。
由于滴管上端很小,所以学生会发现液面很快地上升到滴管顶端。如果此时在滴管的顶端也设计增加1层半透膜封口(图1),滴管内的水是否会从上端外壁流下来呢?如果能够流下来,水又重新回到烧杯之中,而滴管中渗透压没有改变,水是否又会继续上升?
图1 渗透拓展实验B吸管模拟装置
1.3 实验过程 具体实验过程如下:
(1)取2支型号相同的滴瓶滴管,分别标号A、B,取下2支滴管的胶头,仅保留玻璃部分即可,用鱼鳔作半透膜封住A、B滴管的大口端。
(2)向2支滴管中加入等量的0.3g/mL的蔗糖溶液(滴管大口端在下,小口端在上,加入溶液距小口端顶端2~3cm为宜)和2滴红墨水(红墨水可透过半透膜)混合。B滴管小口端用半透膜封口,A滴管小口端不用半透膜封口。在距2支滴管顶端1cm处的玻璃外壁围上一圈棉花。
(3)将2支滴管同时放入装有等量清水的烧杯中,使2支滴管内液面高度与烧杯内清水液面持平,用试管夹固定滴管。一段时间后观察2支滴管液面上升的情况,以及棉花上是否出现红色。
A滴管内液面很快上升到顶端,并溢出较多,有红色液体从顶端流出,棉花被染红;B滴管内液面上升至顶端,能看到红色墨水,但棉花上未出现红色,说明滴管内的水分并没有较多地从滴管内流出。
3.1 实验现象讨论 当B滴管上下两端都封上半透膜后,水便不能从顶端流下来。原因是当部分水透过半透膜在上端形成水膜时,下面的水就不会再上升了。因为这部分透过上端半透膜的水除了受到向下的重力外,还会受到一个向下的渗透压力。上端透出的水,受下端液体挤压向上的力,同时受向下的渗透压力和向下的重力,三者平衡,因而水就不再上涌,也不会下降。
3.2 本实验可改进的地方 实验过程中加入了红墨水能帮助观察实验现象,但也会出现一些干扰。如果棉花上偶然出现一些红色,将很难得出以上的结论。或者,可在上端管口下一点的位置包一层无水硫酸铜,可使操作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