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性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17-01-21 13:47许飞翔
卷宗 2016年10期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应用研究

许飞翔

摘 要: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包含着全新的教育思想的教学实践活动。小学语文探究性学习是小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主提出问题,选择探究的策略,以个人或小组的形式,利用多种渠道收集信息,应用各种材料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它不仅能促进学生主体发展,而且还有利于学生主动性的养成、独创性和实践能力的发展以及集体主义精神和团结协作思想的培养,因此,引导学生积极开展探究性学习,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也是教师本身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式的体现和需要。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小学语言教学;应用研究

上世纪60年代开始的美国“教育现代化运动”促使许多教育家、心理学家参与“探究学习”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在世界范围内进行的科学教育课程改革,都大力提倡“探究学习”。1999年,我国启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现已进入试点实验推广阶段,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探究性学习这一现代学习方式日益受到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关注和重视。这种能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探究性学习方式,改变了传统教学方式压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极大地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和智力,使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意识得以长久的保持。让学生在自己的学习环境下自主探索、讨论总结、获得知识,从而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促进综合素质的发展。

1 开展小学语文探究性学习的条件

语文探究性学习是需要一定的条件的,我们充分了解影响探究性学习开展的主客因素:学生、教师、学习资源,有利于我们有选择地开展,避免形式化,庸俗化。

1、需时间和空间

学生进行语文探究性学习需要一定的时间保障,需要一定的活动空间,例如要留有学生收集信息讨论问题的时间,留一定空间让学生参与语文实践活动。学生必须有合作与交流的机会,探究过程很多不是在教师的视线下完成的,必须留给学生一定的空间。课堂上,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功能,有三分之二的时间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促进自主探索能力的发展。

2、需保证有力的条件和良好的环境

学生所生活的家庭条件,学校的物质基础设施、社会环境是制约语文探究性学习的基础因素,无视这些客观条件开展探究性学习,必然风吹草动。例如,缺乏图书设备、网络设备的农村学校对于需要文献参与支撑的探究活动往往无法深入,偏僻山区的农村学生要他们探究各种家用电器的功能作用,显然办不到。学生应该可以方便、经常地使用多种设备、材料及其它资源,以便进行实验研究和调查研究。因此充分考虑学生物质条件和学习环境,恰当选择充分利用周围资源,才能有效开展语文探究性学习活动。

3、考虑学生的语文基础和经验

学生已有的语文知识和能力水平,语文学习的方法、态度、习惯,对具体的语文探究性学习有着相应的促进或制约作用,基础较差又没有自主学习兴趣的学生,要他们探究性地赏析文章,肯定有困难。基础扎实,学习主动的学生,对浅层的材料搜集、整理、说明探究,就提不起兴趣,学习能力比较强的,我就根据不同的课文提出不同的探究要求。开展语文探究性学习,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心理和知识结构等特点,尤其是生理、心理,学习活动变化的梯度,探究性学习的目标应该是灵活的,方法也是多样的,确保学生也能通过一定的努力,获得探究性学习的成果。

4、需教师更新教育观念

教师在语文探究学习活动中,必须改变传统的师生关系,新课程倡导新型的师生关系以民主平等和谐为特征;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作为教师不仅要参与教学,更要善于调控教学。充分尊重学生的体验和想法并作正确的评价和引导,才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激情。因此教师应该把教学重心放在如何促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运用多种方式获得语文知识。

2 小学语文实施探究性学习的策略措施

开展小学语文探究性学习,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心理和知识结构等特点,尤其是生理、心理学习活动变化的梯度。探究性学习的目标是灵活的,方法是多样的,确保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得探究性学习的成果。

1、创设情境,培养兴趣

问题是探究方式教学的核心。小学生年龄小,情绪较易波动,容易受外界的影响;因此,认知兴趣和求知欲望是小学生最现实、最活跃的探究学习的内驱动力。在课堂教学中,师生要从实际出发,创设各种情境和提出可诱发兴趣的问题,可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某种不协调,在语文知识与生动的生活联系的过程中,激起学生的疑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究需求,促使师生共同进入学习研讨的氛围,交流彼此的认识和心得。

2、从生活与课本中设定学生感兴趣的课题

提出问题是学生思维活动的外显过程。探究性阅读能否很好开展,关键是确定探究课题。如何才能选好课题,要考虑到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要坚持把课题的选择确立在学生的兴趣爱好之上,才能使小学生对课题的探究始终保持巨大的内在动力,才能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求知欲和探索热情,并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如教《回声》一课,在课文结束时,老师让学生说说日常生活中在什么地方能听到回声?有个学生说在新房子里听到回声,另一个学生就问为什么在自家新房子听不到回声?教师抓住机遇,创设情境,组织讨论,因势利导,使学生带着好奇心去探索、去发现。

3、质疑问难,增强探究意识

探究意识来自于质疑,善于发现问题才会去探究解决问题。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好求谋解”来增强其探究意识。汉语中有很多一字多义、一词多义的现象。如《邱少云》一课中有这样两句话:“从发起冲锋到战斗结束才用20分钟。”这里为什么用“才”不用“共”?“烈火在他身上燃烧了半个小时才渐渐熄灭”。这一句的“才”与上一句的“才”一样吗?学生通过质疑了解到两个“才”的意思不一样,前一句表示时间短,后一句表示时间长。战斗之所以结束得快,是因为战士们被邱少云的精神所激励。

4、鼓励独特见解,巩固探究意识

在语文教学中,要使学生不轻易认同别人的观点,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判断,敢于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有利于巩固学生探究意识。如教学《狐狸与乌鸦》一课时,对狐狸有什么样看法?大部分学生认为狐狸很坏,有个别学生提出狐狸很聪明,善于动脑筋。对不同的看法教师应予肯定。同时指出狐狸确实动了脑筋,但是它是采取欺骗的手段来达到不劳而获的目的,这是不好的。

5、教给学生“捕鱼”的“方法”和“场所”

面对这个知识爆炸的知识经济时代,今天的知识明天就不够用的现实,我们不能只注重教给学生“如何捕鱼”的学习方法,还需要告诉学生“捕鱼”的场所,告诉学生学习的多种渠道和网上的庞大资源应该在何处去找、在何处去学、在何处去发现自己所需要的内容,怎样去收集一些资料,从哪儿去获取资料,即告诉学生收集资料、获取信息的途径和渠道。如通过报纸剪贴、通过书刊摘抄、电视录音、收音机录音、光碟、磁盘、网上下载、实地调查、自己生活体验、专题采访等一些怎样收集信息、获取知识的途径和处理信息的方法。

总而言之,探究性学习是在教学改革中新提出的学习方式,它并非对其他学习方式的否定。现代教学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教师的作用在于鼓舞和指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探讨、研究的过程能动地发现对人类是已有对自己却是未知的知识,教师不再指令学生学习,而是教授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使学生的学习产生创造性的结果。在语文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提高了教师主动学习的自觉性,凸现了学生的主体,也大大激发了学生独立、主动探究的兴趣,丰富了学习的体验,增强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了合作与共享的个性品质。

猜你喜欢
探究性学习应用研究
探究性阅读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探究策略的培养
AG接入技术在固网NGN的应用研究
空域分类关键技术及应用研究
分层教学,兼顾全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