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肥1号薹-肥两用技术研究初探

2017-01-20 08:00惠荣奎邓力超范连益涂义秋
湖南农业科学 2016年12期
关键词:菜薹主茎绿肥

惠荣奎,邓力超,范连益,涂义秋,曲 亮,李 莓

(湖南省作物研究所,湖南 长沙 410125)

油肥1号薹-肥两用技术研究初探

惠荣奎,邓力超,范连益,涂义秋,曲 亮,李 莓

(湖南省作物研究所,湖南 长沙 410125)

以油菜品种油肥1号为材料,采用移栽和直播2种方式对其薹-肥两用的栽培模式进行研究,并以白菜薹为对照,对其菜薹营养成分和矿物质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移栽较直播采收方便,菜薹采收期长,产量高,是薹-肥两用油菜宜采用的栽培方式;油肥1号菜薹的干物质量、可溶性固形物及总糖含量明显高于白菜薹,其他指标与白菜薹相当。

油肥1号;产量;油菜薹;育苗移栽

油菜是我国南方重要的冬季作物,随着双低油菜品种的普及应用,油菜薹的口感得到了良好的改善。油菜已经突破菜籽榨油的传统用途,逐渐成为油、菜、饲等兼用的多用途作物[1-3]。近年来,油菜薹作为蔬菜已逐渐被广大群众所接受,市场潜力巨大,然而现有油菜品种多是以菜籽产量作为主要育种目标,冬前发育慢,生育期长,用作菜薹栽培时种植效益偏低。油肥 1 号是湖南省作物研究所选育的绿肥专用甘蓝型油菜新品种,品种发育早、生物量大、适合播种期宽,九月份播种约35 d现蕾[4],达到薹用采摘要求,早于一般的白菜薹和红菜薹品种,适宜作为极早熟薹用油菜来栽培。试验试图通过研究油肥1号不同的栽培方式对菜薹产量和生物量的影响,建立油肥1号薹-肥两用高产、高效栽培农艺措施的技术体系,为其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试验于2015年9月~2016年2月在湖南省作物研究所试验田进行,试验地前茬为油葵,肥力中等,油肥1号种子由湖南省作物研究所油菜室提供,早白薹为市场购得。

1.2 试验设计

采用育苗移栽和直播2种方式,小区厢宽2 m,面积20 m2,穴播,重复3次,随机排列,翻地时施复合肥50 kg/667m2作基肥。苗床播种期为9月20日,苗龄20 d移栽,设密度约3 000株/667m2(处理A)和5 000株/667m2(处理B)2个处理。直播播期为10月10日,控制密度约18 000株/667m2(处理C)和36 000株/667m2(处理D)2个处理。同一块田中种植一个小区早白薹,仅作为营养成份和矿物质测定的对照。

各试验小区的油菜现蕾、即将开花时,采摘约15 cm的菜薹,对菜薹主茎的产量、薹长、最大叶长、最大叶重和单茎重等项目进行测量、秤量。每次打薹后追施5 kg/667m2尿素,促进侧薹生长。为使最终翻压时有较高的生物产量,在抽生侧枝基部平均直径小于0.5 cm时停止采收。最后一次摘薹后至近终花期压青,翻耕前测量各处理植株高度,单重,根系长度等指标。

1.3 营养成分及矿物质测定

首次摘薹时取样,委托湖南省食品测试分析中心检测油菜薹和对照早白薹的营养成分与矿物质含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栽培方式、密度对菜薹采摘次数及产量的影响

油肥1号不同栽培方式和密度对菜薹的产量及采摘次数的影响见表1。处理A和B定植后22 d进入采收期,处理A可采摘菜薹4次,至次年1月仍可采收,处理B可采摘菜薹3次;处理C和D播种后30 d进入采收期,处理C可采摘菜薹3次,处理D仅可采摘菜薹1次,最终的产量为处理A>处理B >处理C >处理D。

由试验结果可以看出,种植密度是影响试验菜薹产量和采摘次数的主要因素。作为菜薹种植时要求油菜个体生长旺盛,主茎粗壮,分枝数多,可供采摘次数多,采收期长,产量高。在一定的肥水条件下,适时早播和降低密度利于油菜个体发育,然而油肥1号是强春性甘蓝型油菜,提早播种虽然可提前进入菜薹采收期,但是对增加个体生物量的效果不是非常明显,调节密度就成为平衡菜薹产量和肥用生物量的重要方法。

表1 不同栽培方式、密度对菜薹的采摘次数和产量的影响

2.2 不同栽培方式、密度对菜薹主茎外观品质的影响

从表2可以看出处理A油菜菜薹主茎单重45.95 g,茎叶比约1.31∶1,叶片大,叶柄粗壮,最大的叶片可达21.4 cm,最大叶重16.7 g,处理B单薹重41.04 g,茎叶比在1.37∶1左右,最大长20.1 cm,最大叶重15.3 g。处理C单薹重为29.1 g,薹粗0.86 cm,处理D单薹重为21.02 g,薹粗0.62 cm,可见薹粗、单薹重受密度影响较大,随着密度的增加,薹粗和单薹重下降明显,薹叶片占菜薹总重的比例也会下降。

表2 菜薹主茎的外观品质

2.3 菜薹营养成分及微量元素含量

油肥1号菜薹营养成分及微量元素含量见表3,可以看出油肥1号菜薹主要营养成分和微量元素含量同对照早白薹相比,除总糖、可溶性固形物、干物质,微量元素中钙含量明显高于白菜薹之外,其它指标与白菜薹相当。

表3 菜薹营养成分及微量元素含量

2.4 不同栽培方式、密度对摘薹后压青生物量的影响

不同栽培方式、密度对摘薹后油肥1号压青时生物量的影响见表4。可以看出油肥1号随着打薹次数的增加,生育期的延长,油菜主茎会变得粗壮,根系长度也增加明显,处理A根深约25 cm,主茎直径4.2 cm,高度146.7 cm,单株重量1 048 g,生物产量3 144 kg/667m2;处理D根系长度为14.6 cm,主茎粗0.8 cm,株高96.4 cm,单株重87 g,生物量3 132 kg/667m2。随着密度的增加,压青时植株根长、单株重和主茎粗等指标下降明显,但是翻耕时生物产量变化不明显,说明打薹并没有对油肥1号的生物产量造成很大影响。

表4 不同栽培方式、密度对摘薹后压青生物量的影响

3 结论与讨论

绿肥油菜能以远低于紫云英的生产成本取得类似的后季作物增产效果[5-7],从现有的报道来看,种植绿肥油菜不但可以显著提高土壤肥力和改善土壤结构,对后季的水稻、烟草等作物的产量和品质的提升也作用明显[8-10],但是种植绿肥油菜不直接产生经济效益,如果通过摘薹,直接增加种植的经济效益,将对绿肥油菜的推广应用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通常,菜薹上市时间会直接影响油菜薹的价格,油肥1号是我国第一个肥用油菜专用品种,营养优势强,生长发育快,适合播种期宽[11],营养价值较高,和白菜薹相当,与红菜薹、白菜薹同期播种可提早或同时进入采收期,推迟播种可与其他薹菜错期上市,解决了目前甘蓝型油菜蔬用生育期过长的问题。

从试验结果可以看出,密度是影响菜薹的产量、菜薹性状和采摘次数的主要因素之一,一定程度上,增加种植密度会使采摘次数减少,但是对菜薹的产量和翻耕时生物产量的影响还不明确,如何结合当地的气候及播种时间,找到最适的密度使菜薹产量及生物产量实现最大,还需进一步研究。采摘菜薹及绿肥压青均需油菜有一定的生物产量,研究中油肥1号打薹后最终翻压时的生物产量并没有减少,原因可能是摘薹后追肥进一步促进油菜枝叶生长,个体生长更为旺盛,生物产量增加。翻压时油菜生育期可在60~120 d之间,同期播种,不打薹约45 d即进入盛花期[11],之后错过最佳翻压期,表明通过调节密度和打薹也可作为控制油肥1号翻压时期的有效措施。

研究中,压青时植株随着打薹次数的增加和生长期延长,根系的长度和粗度增加明显,根系最深可达25 cm,直播时约20 cm,这对新开果园、大棚及土壤板结、耕层浅的田块改土培肥作用更加明显。有关油菜打薹后根系活动的特征特性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1] 孙利祥,黄惠芳,管耀祖,等. 甘蓝型油菜浙双72菜用和油用研究[J] .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03,25(2):32-35.

[2] 刘凤兰,杨经泽,李光明,等. 双低甘蓝型油菜菜苔、菜子兼用高效技术研究[J] . 湖北农业科学,2005,(2):35-37.

[3] 王月星,张冬青,耿玉华,等. 双低油菜油苔两用高效栽培技术[J].作物杂志,2005,(1):38-39.

[4] 李 莓. 油肥 1号绿肥专用油菜品种[J]. 湖南农业,2015,(12):24.

[5] 王 燕,王国槐. 薹油两用油菜的研究现状及其发展对策[J].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9):9194-9195.

[6] 胡金和,马众文,刘宗发,等. “赣油杂1号”菜油两用配套栽培技术研究[J]. 江西农业学报,2007,19(2):l15-116.

[7] 石有明,张丕辉,石华娟,等. 甘蓝型双低油菜油疏两用栽培的产量、效益及菜薹营养研究初报[J]. 中国农学通报,2009,25(23):224-227.

[8] 高菊生,徐明岗,董春华,等. 长期稻-稻-绿肥轮作对水稻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J]. 作物学报,2013,39(2):343-349.

[9] 王丹英,彭 建,徐春梅,等. 油菜作为绿肥还田的培肥效应及对水稻生长的影响[J]. 中国水稻科学,2011,26(1):85-91.

[10] 李淑春,张慧琴,朱贵平,等. 前作油菜对水稻产量及形状的影响[J].现代农业科学,2010,(5):34-35.

[11] 李 莓,陈卫江,邓力超,等. 绿肥新品种油肥1号选育报告[J].作物研究,2016,30(1):8-10.

(责任编辑:贺 艺)

Preliminary Study of Stem-To-Fertilizer Dual-Use Technology of Youfei No. 1

HUI Rong-kui,DENG Li-chao,FAN Lian-yi,TU Yi-qiu,QU Liang,LI Mei
(Crops Research Institute, Hun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Changsha 410125, PRC)

Took rape variety Youfei No.1 as material, studied on cultivation model of stem-to-fertilizer dual-use technology by using transplanting and direct seeding, took the Chinese cabbage bolt as control to determine the nutritional components and mineral contents. Compared to directly seeding, transplantation was demonstrated to be a better cultivation approach on Youfei No. 1, showing a longer harvest period for edible vegetative stem and higher yield, resulting a greater economic effciency. We also applied Chinese cabbage bolt, a general vegetative stem cultivar as a control to test the nutrients and mineral materials for Youfei No.1, and found a signifcant higher content of dry material, soluble solids and total sugar, while other tested factors had no differences.

Youfei No. 1; yield; rape bolt; transplantation

book=29,ebook=37

S634.7

A

1006-060X(2016)12-0029-03

10.16498/j.cnki.hnnykx.2016.012.010

2016-09-06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CARS-13);中南地区强优势油菜杂交种的创制与应用(2016YFD0101301)

惠荣奎(1982-),男,河南南阳市人,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油菜遗传育种。

猜你喜欢
菜薹主茎绿肥
家乡的蕻菜薹
不同来源小麦品种主要产量性状的比较分析
金荞麦收集系株型相关性状遗传变异分析
脱水油菜薹加工技术简介
甘蓝型油菜双主茎YD 4899的选育及表型性状比较分析
假如你没有吃过菜薹
『绿肥黄瘦』
知否知否
春来菜薹鲜
马铃薯品种‘荷兰15号’主茎密度与植株性状及块茎产量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