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实习医学生职业精神教育“互联网+”模式研究*

2017-01-20 21:57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7年2期
关键词:医学生医学互联网+

于 帆

(福建医科大学思政部,福建 福州 350122,272475326@qq.com)

临床实习医学生职业精神教育“互联网+”模式研究*

于 帆

(福建医科大学思政部,福建 福州 350122,272475326@qq.com)

传统医学职业精神教育的诸多不足,加上现实的冲击,临床实习医学生的职业精神产生了职业信仰不强、职业价值缺失、职业认知不良等现象。医学职业精神教育要想发挥对临床实习医学生的精神塑造作用就必须将传统课堂教学与互联网科技和思维相结合:一方面对课堂教学进行教学体系的系统性、教学内容的实践性,及扩展课堂等方面进行互联网改造;另一方面大力探索新的互联网学习方式,如慕课、微课、网络中心教学平台、直播课程等方式方法,同时注意隐性育人形式及建立完善的评估考核机制;在此过程中还要重视课堂实体教学的主体性与互联网的结合性,共同探索医学职业精神教育的“互联网+”模式。

临床实习阶段;医学生;职业精神教育;“互联网+”

1 医学职业精神教育与互联网结合的必要性

医学职业精神是医疗职业的理念、价值、态度和实践的集中体现,是医学科学精神与医学人文精神的有机结合[1]。当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人们原有的思维观念、利益诉求、价值追求等都发生激烈的碰撞,医疗卫生领域矛盾日渐凸显。在多发的医疗纠纷中,因技术原因、医疗意外、疑难杂症等因素引起的医疗纠纷只占少数,相当部分是由于沟通不畅、服务态度等医务人员职业操守问题造成的[2]。职业精神的缺失给医学生带来不良的影响,严重干扰了正常的职业认知、价值取向、自身定位及职业信仰等[3]。

目前的临床医学职业精神教育教学相对传统和陈旧,对医疗实践的指导和解释的时效力不够,对医学生的吸引力不强,导致很多医学生对医学职业精神教育的重视度不够,这需要及时在内容和手段上不断与医学生生活融入度较高的信息传输媒介和载体结合,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给我们提供了探索的途径。

现代信息技术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学习方式,医学生的职业精神教育也应随时代而变,紧跟科技和学习潮流,不断推动医学职业精神教育的变革和创新,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医学职业精神教育体系,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模式,培养大批创新医学人才[4]。

2 医学职业精神教育与互联网结合的方面和任务

临床实习医学生的职业精神教育的线下实体教学和线上网络教学并不是割裂的,而应是主动融合、共同发力的,要坚持互联网思维,保持开放、宽容、互通、共享、迅捷的态度,将医学职业精神教育的教与学全过程进行网络化、系统化、结构化的调整和重塑。

教学理念上,正视互联网科技迅猛发展带来的思维观念、生活方式、学习方式的巨大变革,勇于打破旧的体制机制的束缚,敢于探索互联网与传统教育教学的结合路径,舍得投入大量的精力、人力、财力进行建设,包容实践过程中的失误和新的教与学的尝试。

教学体系上,建立大网络化的医学职业精神教育,实现学校层面、实习医院层面、职业精神教育专业教师、实习带教老师及校外特聘名师专家、医学专业学习、人文社科学习、理论学习、实践锻炼结合的体系化结构。

教学内容上,一方面是医学职业精神教育理论层面的知识、精神的碰撞和传递;另一方面是医学职业实践中实用的增强医患沟通、减少甚至避免医患纠纷和医疗事故的技巧,同时增强科技发展尤其是互联网科技与医疗服务结合方面的学习和分享。

教学方式上,根据临床实习的实际情况采用小组案例探讨交流和即时的实践困惑或知识点现场教学分享为主,进行简短、分段、连续的理论和实践学习;同时将学习相关资料如文字图片、影像视频等建成网上资料库,把集体讨论和单独的生生、师生交流相结合,所有的互联网载体的教与学都将存有记录,留作依据。

教学媒介上,实体教学与网络结合,并加大网络教学的比重,实现教学资料、教学场所、学习方式的网络化,充分利用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带来的便利,通过教学网络平台、个性化的智能社交软件、受众巨大的新媒体等媒介实现教学过程的网络化。

考核评估上,所有的网路教与学的过程都会留有即时的记录和延时的保存:教学资料的浏览数量和评论、师生互动情况、作业考试的批改情况、学生的打分评价及学生的课程学习积极度、作业报告的撰写情况、考试试卷及成绩、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学生对信息的喜好度等都会保留在网络存储平台上,可以反复的查询,并形成大数据,将课程设置、教学质量、学生兴趣等直观形象的反馈出来,既有利于教学及时的调整和完善,又便于对教师工作质量和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评估。

3 临床实习阶段的医学生职业精神教育“互联网+”路径分析

“互联网+”教育大致可以从三个层面入手:一是互联网企业开发数字教育资源,提供网络化教育服务;二是学校利用数字教育资源及教育服务平台,逐步探索网络化教育新模式,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三是学校通过与互联网企业合作,对接线上线下教育资源,推动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的网络学习模式[5]。

3.1 线下实体现实教学模式

3.1.1 教学体系上进行系统构建。

医学生职业精神教育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在内容、理念、课程设置方面都必须进行重新梳理和思考。临床实习阶段的医学生职业精神教育绝不仅仅是医学人文课程的任务,应该是发挥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和医学专业课的群体性育人作用,提高教学实效。临床实习阶段医学生面临的多是复杂的实际问题,因此临床实习阶段的职业精神教育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伦理精神、生命价值及人文关怀相关的理论精神探讨和思考性知识;一方面是与临床实践密切相关,有利于改善医患关系,提升问题应对和提高服务质量的实战技能性知识。如沟通技能、情绪管理、心理调节、危机处理等实用技能的专门课程,同时还需要通过真实的案例来解答医学职业实践,并做好小结、报告、记录等。

3.1.2 教学内容上要注重实践性。

实习期间医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用于临床医疗实习实践中,鉴于集中统一进行职业精神教育受到时间和场所的限制,可以将职业精神教育的课堂搬到日常的临床实践中,并要求实习医学生每天撰写学习笔记和心得;每周定期地进行集中讨论学习,针对本周的实习经历,互相分享交流;临床实习阶段的职业精神教育宜采用专题性案例化教育学习,根据往年实习中有关医学职业精神方面的问题案例,师生共同讨论交流;案例的学习形式可以采用PBL学习团队和角色扮演互动模式,针对案例中的角色进行现场扮演,并互换角色再次扮演,然后进行感受分享、讨论,带教老师负责引导,每次案例讨论由小组成员轮流主持,并形成记录。

3.1.3 扩展课堂教学的延伸形式。

首先,开展相关主题宣讲、讲座活动、专题研讨及专家学者的分享会等;其次,优秀的医学文学作品欣赏、纪录片、影视剧展播,医疗职业活动相关的竞赛活动;最后,加强医学生职业法律法规方面的教育,以实际案例对医学生进行从业警示和法制教育,强化学生的法律规范和廉洁行医的意识。

3.2 线上网络虚拟学习模式

3.2.1 慕课。

慕课(MOOC),即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6],通过开放、在线、海量、持续更新的高质量的职业精神教育方面的视频影像资料的获取平台,可以通过事先录制教学影像,聘请名师录制或者购买相关的教学视频等方式将课程资料集中于网络平台,与智能终端联通,这样实习医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学习,不必受到场地和时间的限制,还可以学到多种表现形式、内容特点和教学风格的教师课程,不但增强和丰富本校的教学力量和资源,同时也提高医学职业精神教育对忙于临床实践的实习生的吸引力,同时系统自动对学习过程进行实时记录,还可以避免学生应付了事、流于形式。

3.2.2 微课。

微课主要是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展开的教学活动,可以现场也可以以视频为载体,其特点是短小精悍、适用、易用、实用[7],特别适合具备基本医学职业精神教育理论基础的、没有统一集中时间学习的高年级临床实习学生,针对某个实际困难、难题,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灵活学习。实际中可以借助微信、QQ等网络互动社交软件,建立微信群、QQ群之类的互动群体,将课程用简短的语音和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直观、实时、形象的在群里进行直播式的授课和交流,同时每人都要针对职业精神教育的课程内容、案例等进行分析、讨论;再加上信息具有即时存储和重复回顾获取的功能特点,通过这些可以增强课程的参与感、体验感,同时可以减少物理空间限制和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

3.2.3 教学网络中心平台。

建立线上职业精神教育实践平台,建立统一的网络平台,将学习资料、课程介绍、师生互动、考试、作业、批改、成绩录入及查看等都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实现,制作网络版的医学故事、事迹纪录等医学生喜闻乐见的多媒体的方式传播医学职业精神;同时这些内容和平台要能同移动互联终端实现对接和互通,便于学生系统学习或者灵活利用碎片化的时间阅读欣赏,使得临床实习阶段的职业精神教育可以很好地减少因空间距离和时间延迟而影响职业精神教育效果,拓宽和延伸临床实习阶段职业精神教育的广泛度和时效力。

3.2.4 自媒体社交软件。

智能手机第三方程序(APP)的发展,加上各种自媒体为代表的众多个性化的新型信息互通平台的出现也都改变了人们的知识获取和社交沟通方式,因此可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开发专属的医学职业精神教育APP,形成专属二维码,方便获取;建立职业精神教育的网上社交群,丰富微信公众号、APP的体验设计,信息更新,知识互动,打造医学生专属的、个性化、有趣的医学职业精神教育平台。

3.2.5 网络直播教学。

慕课一般是事先录制好的教学视频,互动较少;微课虽然可以互动,但目前条件下还难以做到实时传送大容量影像,直观体验感不强或受众受限;网络直播教学,可以通过先进的通信设施及传送展示设备,直接直观的体验教学实际过程和感受现场氛围,特别是实习的医学生分散在各地实习医院,只要有相应的技术设备,足不出户照样可以学习到高质量的即时职业精神教育课程,欣赏现场直播的主题讲座,还能与名师名家进行远距离的随时沟通,与同时参加的其他参与者当场一起讨论交流。

3.3 医学职业精神教育的隐性育人环境

3.3.1 校园文化活动。

校园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深化,是校园精神文化的动态展现载体。从时间阶段上来讲,校园文化活动不仅仅存在于医学生在校期间也存在于医院实习期间;从空间范围上看实习医院同样也是校园文化活动开展的场所,将校园文化活动的主题和形式更多与实习实践和医院职业文化相融合,例如实习动员及实习承诺等活动升华职业情感;实习期间通过和实习医院一起举办相关重要节日和纪念日、活动日等活动强化实践中的职业精神;毕业阶段可以通过毕业宣誓、回顾实习历程和交流实习经验等仪式化的活动,深化职业信念,重塑职业精神[8]。

3.3.2 医院职业文化活动。

医院的职业文化即实习医学生未来的职业场所的工作文化,也是医学职业精神的实际展开之地,所以实习医院的职业文化活动在各种的院内工作制度文化、医院的设施文化及评优、竞赛、纪念日、研讨会等时间点进行的相应活动都能体现和增强实习医学生的职业精神和对未来职业认同等,促使其不断在实践中践行和内化医师职业精神。医学生在学校和实习医院的两种文化场所经历学习的现实,再加上医学院校和实习医院的关系特点可以说校园文化和教学医院的医院文化是可以相结合的,由于临床实习阶段医学生大部分时间在教学医院工作,学习的经历,教学医院的职业文化也可看作是校园文化的延伸和新阶段[9]。

3.3.3 社会实践。

这里所说的社会实践是指带有自愿性质的非教学指导性的主题性实践活动,范围包括校内校外、医院内部和外部;即使是有组织的实践活动也不预设太过明显的教育目的性,而是通过将专业所学运用到各种的服务场景,在实践互动中,潜移默化地接触职业现实、发现自身实际、感受职业价值、增强职业归属。

3.3.4 协同的工作机制。

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的医学职业精神教育,要想取得实际效果,必须依靠强有力的保障和工作机制,否则很容易形式化,流于表面。第一,建立学校层面的医学职业精神教育的领导组织,并在各实习医院设立分支;第二,建立院校协同的医学精神教育协调小组具体承担和执行相关工作;第三,带教老师和职业精神教育专业老师的分工合作机制,加强带教老师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分量。

3.4 评估反馈机制

3.4.1 医学生的评估机制。

建立临床实习医学生的职业精神实践档案,将参与职业精神教学活动的出勤率、现场表现、课后任务完成情况、实践活动的参与度、考试成绩等,同时将自我评价、同辈评价、老师评价等方面结合起来;评价方式可采用理论考试、实践报告、撰写论文、心得体会、平时表现等多方面维度,并将其表现作为评奖评优、是否胜任实习阶段职业要求,甚至能否顺利毕业的重要参考标准,同时整个学习评估过程都以网络信息记录全程体现;从理论评价、态度评价,实践行为评价入手,采用系统性、综合式、规范化的评价考核方式衡量临床实习阶段的医学生职业精神表现[10]。

3.4.2 教师的评估机制。

教师职业角色的评价分为两个群体:一是实习带教老师的评价机制:带教教师层面可以由人文素质教育方面的专业教师组的同辈评价,带教医学生的评价及自评相结合,把职业精神表现作为晋升、评优、奖励、考核的依据。评价机制的实践路径可以从带教老师临床工作中的自身职业精神状况和所带实习医学生的职业精神教育两方面进行考核评价,例如是否有定期的职业精神教育团体组织活动;是否有经常性组织学生研讨、社会实践等活动;实习阶段对实习生的考试作业互动表现度如何;是否参加职业精神继续教育,并实行年限学分制等。医学职业精神教育专业教师的评价机制、评价维度可以由带教老师评价、所教实习医学生的评价、自评等相结合,并将其工作纳入教师年度工作考核。考核的方面:是否积极参与临床实习阶段的医学生职业精神培育工作;是否承担相关课程、指导学生人数;是否做好学生学习的相关考核记录;与带教老师就实习生的职业精神教育方面的协作度如何等。教师的职业精神教育评估的依据资料基本要做到上网、上线、保留痕迹记录,便于考核、监督,避免弄虚作假。

4 医学职业精神教育与互联网结合的思考

4.1 实体教学仍然不可轻视

实体的教学形式:课堂集中学习、讲座、实践活动、榜样示范、小组案例探讨等传统教学方式目前仍然是医学生职业精神教育的主阵地,虽然这些方式不同程度存在一些不足,比如教育内容与实践的结合度不够;教学理念过于强调意识层面的传输和社会化的要求;教学媒介多停留在口授和基本的图片、视频影像等手段,互动性、及时性、丰富性、开放性、便捷性不强等问题,但是实体教学仍然是医学职业精神教育的重要模式,网络虚拟教学是实体教学的互联网化,是借助新的互联网创新科技和思维来再造实体教学,因此,实体医学职业精神教育是“互联网+”医学职业精神教育的基础和来源。

4.2 内容为体,方法为重

采用嫁接互联网的方式进行医学职业精神教育是利用互联网开放、共享、迅捷、自由等功能特点打造容量丰富、获取方便、及时有趣的职业精神教育。任何教育模式要想具有吸引力和实效力,都必须具备丰富详实的信息和深厚智慧的核心内容,只有高质量的教学内容加上先进便捷的网络媒介载体才能真正地起到教育效果倍增的效应,才能真正地引起医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坚定的职业信仰,如果忽视教育内容,过分依赖互联网的传输手段,只是形式上对接互联网,那“互联网+”的医学职业精神教育模式将空有虚名,难以为继。

4.3 “互联网+”立足于结合

“互联网+”的医学职业精神教育并不是要取代和消灭传统的实体教育教学方式,相反是要改善和加强医学职业精神教育的实际效果,实现传统教学与虚拟教学融合,用互联网工具特别是移动互联网作为知识传递和信息交流的平台和媒介,是互联网思维在医学职业精神教育领域中的运用和实践,因此“互联网+”的医学职业精神教育模式实际上是传统教学方式的自我革新和互联网科技再造,需要在实践中仔细的探索和总结线下线下结合的恰当方式方法,避免出现偏废其一的现象。

医学职业精神教育的“互联网+”模式还处于探索和发展过程中,未来随着增强现实技术(AR)、虚拟现实技术(VR)及网络通信技术的进步,线上和线下结合的方式还会进一步的完善和改进,对此需要持开放、包容的态度,勇于尝试、敢于实践,实现教师可以在网上教,学生可以在网上学,信息可以在网上传递,精神可以在网上塑造的良性互动模式,不断推动医学生特别是临床实习医学生的职业精神教育的创新和发展。

[1] 孙福川.伦理精神:医学职业精神解读及其再建设的核心话语[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6,19(6):13-17.

[2] 王建敏,王香平,樊洁,等.医学生临床阶段职业精神培养实践探索与思考[J].中国医院,2015,19(2):71-73.

[3] 张少哲,向伟.湖北省医院医务人员职业伦理现状调查[J].医学与社会,2011,24(8):2-3.

[4] 习近平致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的贺信[EB/OL].(2015-05-23)[2016-08-10].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5-05/23/c_1115383959.htm.

[5] 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EB/OL].(2015-07-04)[2016-06-12].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07/04/content_10002.htm.

[6] 顾俊.借力“慕课”,推动中国教育更快前行[N].中国教育报,2013-07-19.

[7] 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1):61-65.

[8] 高晓妹,黄朝晖,路洋.卓越医生培养视域下的医学生医师职业精神实践教育模式探究[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2,25(12):696-698.

[9] 李永生.医院制度文化建设与医学职业精神[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9,30(10):24-27.

[10] 保罗·米勒,朱瑾.医师职业精神的教育与评估——解读美国奥美医学中心的经验[J].医院院长论坛,2010(2):60-61.

〔修回日期 2016-11-28〕

〔编 辑 曹欢欢〕

Research on "Internet Plus" Mode of Professionalism Education in Medical Students at the Stage of Clinical Practice

YUFan

(IdeologicalandPoliticalDepartment,FujianMedicalUniversity,Fuzhou350122,China,E-mail: 272475326@qq.com)

Due to the shortcomings of traditional medical professionalism education, coupled with the impact of the reality, medical students′ professional spirit produced some phenomenon in clinical practice such as weak professional faith, lack of professional value, poor career cognitive and so on. If medical professionalism education wants to make mental shaping function in medical students who are in the clinical practice, the traditional classroom teaching must be combined with Internet technology and thinking. On the one hand, Internet renovation must be applied to teaching system of systematic classroom teaching, teaching content of practicality, and extension of classroom, and so on. On the other hand, it should vigorously explore new way of Internet learning such as Moocs, micro-course online video, Network teaching center platform, live courses, and so forth. At the same time,it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recessive educational form, establish a perfect evaluation mechanism,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subjectivity of entity class teaching and the combination of Internet in the process, and explore the "Internet plus" mode of medical professionalism education together.

Clinical Practice Stage; Medical Students; Professionalism Education; Internet Plus

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JAS160209);福建医科大学2016思想政治教育课题阶段成果

R192

A

1001-8565(2017)02-0173-05

10.12026/j.issn.1001-8565.2017.02.10

2016-09-09〕

猜你喜欢
医学生医学互联网+
本刊可直接使用的医学缩略语(二)
医学生与非医学生对减肥与断食晚餐认识的比较研究
医学生科研能力培养中人文精神教育策略的思考
医学生颈痛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医学的进步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以医史学史料为载体提高医学生人文素质
医学、生命科学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