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秀珍
摘 要: 教学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实际的密切联系,才能使课程变得对儿童有意义,才能有利于他们构建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和能力。这些理念标志着无论是课程的设置、教材的编写,还是教学的实施,都应该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感悟,因此在品德课堂教学中一定要立足生活,贴近生活,最终回归生活。
关键词: 《马路不是游戏场》 品德教学 生活化
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是《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因此品德课堂教学应该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感悟。只有来自孩子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认知。正如美国休斯敦一家儿童博物馆里一句醒目的话:“我听过了,就忘了;我见过了,就记住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所以品德课堂在教学中一定要立足生活、直面生活、再现生活,并让学生参与其中,使他们在学习后将升华后的行为回归到生活中。
一、此时无声胜有声——立足生活,确定目标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教学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实际的密切联系。”所以在确定教学目标时,要把握教材的观点,立足学生的生活实际,动态生成情感目标、行为与习惯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导向和归宿,教学要回归儿童生活,必然要求不仅根据教材,而且根据儿童的实际生活状况、身心特点和发展需求确定具体教学目标。
如教学《马路不是游戏场》一课,考虑到我所在的学校虽然地处城区繁华路段,但学生多数是农村孩子和外来务工子女。和城里孩子相比,他们对城市交通法规缺少了解,在实际生活中接触交通标志的机会相对较少,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很容易面临危险。为了让他们在头脑中时常紧绷“安全”这根弦,为今后的生活做好铺垫,我是这样入手的:
师:在我们生活中每天都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现在请小朋友们闭上眼睛,仔细听听,这些是什么声音?(播放课件音效:马路上车辆川流不息的声音。)
学生猜测听到的声音。
师:睁开眼睛看一看,今天的课堂与以往有什么不一样呀?
(有斑马线;好像十字路口;我们仿佛在马路上……)
师:现在我们就到马路上去看看,那儿发生了什么事?
……
这样的设计将马路“搬到”课堂上,使每个学生都以饱满的热情参与学习,为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打下基础,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二、春色满园关不住——直面生活,活用教材
法国教育家卢梭认为:教育应让学生从各种活动中、从生活中进行学习,通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获得直接经验,主动进行学习,反对让学生被动地接受说教,或单纯地从书本上进行学习。现行的品德课程教材虽然配有大量富有情趣、童趣的图片,但不管怎样,展现在学生面前的还是一些无声无息的材料。对于三年级的孩子而言,他们喜欢的是有血有肉的鲜活形象。这就要求教师活用教材,把课文内容设创设成类似的情境、一些小故事拍成录像、一些学生一时难以理解的知识点做成动画课件,供学生探讨、解决,以达到激活学生生活、保证活动的指向性和有效性的目的,并以此充分发挥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社会性品质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应关注学生切身的生活体验,与学生展开面对面的对话,使学生不停地在自我否定和自我超越中体验、感悟、成长。
在《马路不是游戏场》一课中让学生认识到车祸带给个人、家庭的伤害时,我这样安排:
(播放“篮球女孩”日常生活视频。)
师:你们知道视频中女孩的为什么坐在篮球里吗?她为什么会失去双腿?失去双腿又意味着什么?
(教师着重讲述“篮球女孩”生活的不便,以及给家庭带来的灾难。)
师:道路交通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的安全和幸福。只有遵守交通规则,我们才能高高兴兴出门,平平安安回家。
(播放课件:一起因两名小学生在马路上追跑打闹造成的交通事故。)
师:你们看到了什么?这起交通事故的发生,会给人们带来哪些伤害?
(学生交流汇报。)
师:由于两个小朋友没有遵守交通规则,在马路上追逐打闹,把马路当成游戏场,引发了这起交通事故,带来了这么大的危害。同学们,血的教训我们要记住:马路不是游戏场!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话题。
师:小朋友们,你们身边发生过类似的交通事故吗?
……
通过视频及课件的直观演示,学生的多种感官都参与教学活动,在活动中直接感知交通事故带给人们的伤害,初步感知交通安全的重要性,把学生带入交通安全至关重要的“满园春色”中,使学生在原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有再认知的过程,从而提升他们的认知经验。
三、柳暗花明又一村——再现生活,体验感悟
《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活动要让学生用心去经历、用心去体验,从而真正丰富他们的内心世界,丰富他们的情感世界,让他们的心灵变得敏感起来、细腻起来。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应充分考虑学生,不能让学生成为听众,应组织他们多看、多做、多参与合适的活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体验感悟的过程。
在《马路不是游戏场》的“认识交通标志”环节,我做了这样的安排:
(出示藏有交通标志的漫画。)
师:漫画中的交通标志在和我们玩捉迷藏的游戏,找找看。
(学生汇报发现的交通标志。)
师:这些标志表示什么呢?
(学生汇报交流。)
师:仅仅认识这些交通标志是不够的。前几天,老师布置你们收集了其他的交通标志,拿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
(学生介绍收集的交通标志名称和作用。)
师:通过漫画及同学们的介绍,我们认识了交通标志——这些马路上不会说话的指挥官,我们要从行动上服从交通标志的指挥。
……
学生在看一看、找一找、说一说等活动中,不但验证了自己的猜想、探索了新知,而且将自己发现的知识进行了归纳,并在归纳中产生了认知冲突,“柳暗花明又一村”。
四、无限风光在险峰——回归生活,学以致用
品德课堂是学生学习、吸纳、提升的过程,既能丰富拓展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最终又回归生活。我们面对的是活生生的学生,要让学生“动”起来,在“动”中体验、“动”中获得真知,也让课堂成为学生发展个性的舞台,从而掌握知识、体验快乐。
在《马路不是游戏场》的“角色体验”环节,我组织了这样的活动:
师:前面我们认识了马路上不会说话的指挥官——交通标志,它给了我们许多温馨的提示。还有一些人,他们用自己的汗水换来他人的平安,他们是谁?一起来说说你们眼中的交警吧!
(学生说出自己对交警的了解)
(播放课件:放学路上)
师:小明放学了,准备回家。如果你们是交警,他在放学路上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呢?我们一起来提醒提醒他。
(马路上不能看报,注意力要集中;不能在马路上玩球、遛狗;有天桥要走天桥……)
师:小交警们,你们的交通意识真强,在大家的帮助下,小明安全地过了马路,顺利地回家了。
……
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的任务,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具有挑战性、探索性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从书本回归生活。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感受了交通规则的重要性,养成了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良好习惯,将本堂课的教学推向了高潮,达到了“无限风光在险峰”的效果。
生活犹如“七色彩虹”,赋予品德课堂教学丰富而又深刻的内涵。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是新课程改革理念的体现,既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思考、体验、感悟,发散思维,又使品德课堂教学熠熠生辉。
参考文献:
[1]《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版).
[2]朱桂玲.回归生活彰显魅力——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内容生活化的探索[J].学生之友:小学版,2010(17):75.
[3]郑志亮.如何让小学思想品德课回归生活[J].学周刊b版,2013(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