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典型川崎病的临床特征与实验室指标的诊断价值

2017-01-19 03:47:08余红蕾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 2016年6期
关键词:川崎结膜典型

余红蕾

(咸宁市中心医院儿科,湖北 咸宁 437100)

不典型川崎病的临床特征与实验室指标的诊断价值

余红蕾

(咸宁市中心医院儿科,湖北 咸宁 437100)

目的 探讨不典型川崎病(KD)的早期诊断策略,提高临床诊断水平。方法 选取我科在2004年1月至2010年10月收治的不典型KD患儿30例为观察组,同时选择同期住院治疗的典型KD患儿22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特征和实验室指标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双侧结膜充血、唇红干裂、颈部淋巴结肿大、躯干部多形红斑、手足硬肿等5项临床特征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实验室检查中较早出现变化的指标有外周血白细胞(WBC)升高、C-反应蛋白(CRP)增高、血沉(ESR)增快、降钙素原(PCT)升高,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以最初临床特征为依据,联合实验室指标早期的变化,同时排除其他疾病,确诊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典型KD容易误诊、漏诊;临床特征结合实验室指标的变化有助于早期诊断。

不典型川崎病;早期诊断;患儿

川崎病(KD)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病理改变的急性发热性出疹性小儿疾病,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可减少冠状动脉损伤如冠状动脉炎、冠状动脉扩张等的发生。因不典型KD的特征性临床表现不足,故早期诊断尤为困难。现将我科2004年1月至2010年10月收治的30例不典型KD及22例典型KD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不典型KD的早期诊断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科在2004年1月至2010年10月收治的不典型KD患儿30例为观察组,同时选择同期住院治疗的典型KD患儿22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30例,其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3月~11岁,初次诊断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9例,咽结膜热6例,肺炎5例,颈部淋巴结炎4例,败血症3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麻疹、猩红热各1例;对照组22例,其中男13例,女9例,年龄5月~13岁。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病例确诊后即以一次性静脉输注2g/kg丙种球蛋白,同时予以口服肠溶阿司匹林30~50mg/(kg·d)、潘生丁3~5mg/(kg·d)、VitE 100mg/d。热退后阿司匹林减量至3~5mg/(kg·d)维持治疗。

1.2 诊断标准 KD的诊断标准[1]:发热5d以上,且具备下列临床表现中4项者:①球结膜非化脓性充血;②唇充血皲裂,口腔黏膜弥漫充血,舌乳头突起、充血,呈草莓舌;③躯干部多形红斑;④颈淋巴结非化脓性肿胀;⑤手足硬肿和掌跖潮红,指趾端膜状脱皮。不典型KD是指仅具备除发热外KD诊断标准中的1~3项[2]。

1.3 实验室检查 所有患儿均在入院后24h内进行血常规、C反应蛋白、血沉、降钙素原检测。

1.4 观察指标 依据诊断标准及检查方法,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特征发生率、实验室指标变化和确诊时间的差异。

2 结 果

2.1 两组临床特征的比较 除发热外,观察组具备1项临床特征者8例,2项临床特征者10例,3项临床特征者12例,而对照组具备4项临床特征者14例,5项临床特征者8例。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特征发生率的比较[n(%)]

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两组实验室结果比较 两组患儿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及降钙素原(PCT)均有改变。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实验室结果比较[n(%)]

2.3 两组确诊时间比较 观察组以最初临床特征如球结膜充血、唇红干裂、皮疹等为依据,结合WBC、CRP、ESR、PCT等指标变化,确诊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确诊时间比较

3 讨 论

国内一项大样本研究表示,不典型KD发病率为19.4%[3]。与典型KD相比,不典型KD的临床症状更为隐蔽,极易漏诊、误诊,延缓治疗,冠状动脉损害发生率高,甚至发生心肌梗死[4]。因此,提高不典型KD的早期诊断率尤为重要。

不典型KD与典型KD具有同样的病理生理改变,临床检查项目也基本相同。本文观察组中结膜充血18例(60.0%),唇红干裂15例(50.0%),多形红斑10例(33.3%),颈部淋巴结肿大9例(30.0%),手足硬肿12例(40.0%),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实验室检查中WBC升高25例(83.3%),CRP增高27例(90.0%),ESR增快29例(96.7%),PCT升高27例(90.0%),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以最初临床特征为依据,结合WBC升高、CRP增高、ESR增快、PCT升高等,确诊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临床特征结合实验室指标的变化有助于不典型KD的早期诊断。

综上所述,发热5d以上,同时具有结膜充血、唇红、颈部淋巴结肿大、皮疹、手足硬肿等临床特征中1~3项,同时实验室检查示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血沉、降钙素原增高,且能排除其他疾病者,可及早做出诊断[5]。

[1]AYUSAWA M,SONOBE T,UEMURA S,et al.Revision of diagnostic guidelines for Kawasaki disease(the 5th revised edition)[J].Pediatr Int,2005,47(2):232

[2]邵晓珊,杨锡强,赵晓东.不典型川崎病的早期诊断[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8,23(11):853

[3]张乾忠.不典型川崎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6,21 (10):728

[4]胡亚美,江载芳.实用儿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702

[5]杜军保.进一步提高川崎病的临床诊疗水平[J].中华儿科杂志,2006,44(5):321

R725

B

2095-4646(2016)06-0521-03

10.16751/j.cnki.2095-4646.2016.06.0521

2016-06-22)

猜你喜欢
川崎结膜典型
用最典型的事写最有特点的人
多项式求值题的典型解法
球结膜下注射庆大霉素致视网膜损伤1例
典型胰岛素瘤1例报道
春季当心小儿川崎病
球结膜下异物一例病例讨论
今日健康(2016年12期)2016-11-17 19:42:53
如何防治眼睑结膜结石复发?
CRP和NT-proBNP对小儿川崎病的临床意义
小儿不完全性川崎病33例早期诊治分析
川崎病58例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