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双重性格的水神与崇拜

2017-01-19 05:30李亮编辑任红
中国三峡 2016年12期
关键词:水神河伯龙王

文 ﹑图 / 李亮 编辑 / 任红

那些双重性格的水神与崇拜

文 ﹑图 / 李亮 编辑 / 任红

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很长时期处于农耕经济社会。农业是农耕文明的核心,而水的多寡决定着农业的兴衰。一年到头辛苦耕作,风调雨顺、河湖安澜,幸福安稳的日子就实现了,如果洪涝干旱、雨水不均,苦难悲惨的日子立刻降临。

农业对于水的过分倚重,使得传统中国的人们对水的崇拜有增无减,各类水神也应运而生。

所谓一滴水也能折射出太阳的光辉,无论是街头童谣,还是水神崇拜,都能反映出当时社会的文化特征。古代农业的丰收完全建立在风调雨顺的基础上,无论旱涝都会对农业的收成构成严重威胁,但令人苦闷的是,河湖雨水永远都不会像人们所期望的那样乖顺,往往连一年的好时光它们都不会给予。因此,农业社会的水崇拜是带有很强的功利性的,因为生活着实不易。早期中国社会,经济核心区域在依靠黄河的中原地区,黄河的不稳定及气候的变化无常让农民苦不堪言;即使后来经济核心区域转移到了长江流域、江南地区,频繁的洪涝灾害也让农民不堪重负。

中国人对捉摸不定的水神可谓爱恨交加,而由此反映出来的水神特点,就是具有“双重性格”,他们既能施恩于民,泽被苍生,又能作威作福、危害百姓。而崇拜水神的人们,似乎在与水神的“长期交往”中,也拥有了“双重性格”,他们既无限崇拜供奉水神,却又责骂惩罚水神。近代有学者评价中国人性格具有双重性,这是否有来自农耕时期的文化特征呢,确实是个耐人寻味的话题。

河伯冯夷轶事

黄河对中华民族的文明产生了巨大影响,黄河河神的代表是河伯,河伯名叫冯夷,他就是一位具有双重性格的水神。

河伯是有上古功德的神。相传大禹治水之时,河伯与洛水水神献出了“河书”与“洛图”这两部治水方略,为大禹治水贡献了相当大的力量。

河伯的最大恩惠莫过于河水安澜、雨水充足,历代王朝无不举行盛大的河伯祭祀祈求恩惠。周、秦、汉、晋等朝君主祭祀河伯时都要向河中投入名贵玉璧、牛马猪羊,民间祭祀更是不胜枚举。

可是偏偏这河伯“人品”不好,既好色又贪财。洛水是黄河的支流,于是洛水水神宓妃嫁给河伯为妻。宓妃有多美,看看东晋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就知道了,而且她可是伏羲氏之女,红二代+官二代+富二代。家中有此美娇娘,河伯竟然还风流成性、拈花惹草。白富美宓妃哪里能容得下河伯?后来她与后羿私奔了。

神间的龌龊却让人间遭殃。从战国时代开始就有了河伯娶妇的习俗。魏国的邺郡每年都要把一位民间美女投入河中,送给河伯做新娘。这或许就是官方“性贿赂”吧。广为流传的《西门豹治邺》就记载了西门豹破除此陋习的故事。后来秦国国君秦灵公还是要把公主嫁给黄河,想想真是让人唏嘘不已。

《博物志·异闻》中记载了河伯贪财的传说。孔子的学生子羽有次过黄河,随身有块名贵玉璧。河伯竟然想夺这块玉,派人掀起巨浪不说,还派两条鲛要弄翻子羽的船。不承想子羽能文能武,挥剑斩杀了二鲛,平安上岸了。子羽也挺有意思,他把玉璧扔到了河里,大概意思是“不就是块玉吗?至于吗?老子给你!”河伯也是要脸面的人啊!子羽扔玉三次,河伯均将玉弹回岸上。子羽也是个挺较劲的人,他把玉“啪”地给砸碎了,拂袖而去。大家可以想象一下河伯那张尴尬的脸。

河伯的日子过得相当奢华,出门都坐两条龙拉的车,竟然还为一块宝玉费尽周折,大概是为了输人不输阵吧。

河伯冯夷在传说中就是这样一位既受人崇拜又受人奚落的水神。人们崇拜他,是因为祈望从他那里获得风调雨顺;人们奚落他,是因为憎恶黄河带来的灾难,处于弱势的人们希望总有那么一天能够战胜他。

水神龙王散记

中国的龙集各种动物水神的特征与功能于一体,逐渐成为水神的典型代表。他能大能小、变化多端,上天入地、无所不能,既能普降甘露、造福一方,又能兴风作浪、危害人间;而且子嗣众多、还各不相同,遍布河流、湖泊、海洋甚至水井,可谓无处不在,真是事无巨细、亲力亲为。总之,这神做得十分任性,好事坏事都有他。

龙王崇拜不仅为普通百姓所认同,而且为封建帝王士绅阶层所推崇。汉唐祀龙仪式十分繁杂、隆重。宋朝则广建五龙祠,每年春秋两季由官方组织大规模的祭龙活动。宋徽宗还将五龙神封为王爵:青龙神封广仁王,赤龙神封嘉泽王,黄龙神封孚应王,白龙神封义济王,黑龙神封灵泽王。从此,龙神不仅具有巫、道、佛等宗教的色彩,而且具有政治色彩了。到清朝,雩祀仍行不止。康熙皇帝本人曾说:“京师初夏,每少雨泽,朕临御五十七年,约有五十年祈雨。”祭祀祈雨几乎成了为政者的第一要事。

有付出就要有回报,给予了龙王爵位、财宝、食粮,那么龙王就应该满足人们的基本要求。这似乎是人神之间的默契交易。但是龙王往往不靠谱,人们也就会不客气了。

首先会“游行示威”。民间举行的盛大祈雨活动,男女老幼聚集一起,拥着制作的龙王像或者龙的模型,浩浩荡荡走向祭祀场所。一路上锣鼓喧天,要求降雨的口号声、哭喊声此起彼伏。巫师一边走,一边用柳枝蘸水,沿途拂洒,口中念念有词。场面声势浩大,意图唤起龙王的重视。

再不行,就要对龙王“体罚”了。以龙祈雨的巫术仪式发展到后来,出现了晒龙王的仪式。人们把龙王像放在阳光下曝晒,期望龙王受不了烈日曝晒之苦,接受人们降雨的要求。曝晒龙王之后,还要抬着龙王游街。游街之时,既有隆重的护送礼仪,又有群众震耳欲聋的祈雨口号。希望龙王倾听一下群众的呼声,不犯众怒,早日降雨。

无论水神还是凡人,传说无论大小,总是当时社会的一种反映,精致封闭的农业社会造就了无可奈何的双重性格。当然,文化的发展是复杂而变化的,在文化复兴的今天,或许我们更应该了解和理解传统文化的根源和传承的价值。

猜你喜欢
水神河伯龙王
“河伯”形象的文化精神透视
探讨《聊斋志异》中的水神信仰
龙王的孩子
格子龙
京杭大运河沿线的“水神”
龙王闹海
动物QQ糖
人神传说之河伯
女娲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