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苏帆
雯君的这个愿望很不起眼,努力为苏式汤面闯出新空间
记者 苏帆
在苏州生活久了,如果是外来的朋友让推荐一样美食带代表苏州,那唯有苏式汤面。苏式汤面完全就是苏州人性格的缩影:精致内敛,不张扬,看似简单平常,却底蕴深厚。古代吃面多为解饿,三两面下肚,喝上一碗热汤,饱腹暖心。如今生活质量大幅提高,一碗汤面所代表的早已没有那么简单。物质的保障,让苏州人有了更为精致的要求。
一碗苏式面,就像温婉可人、知书达理的吴地美人,意浓情长,可与之偕老。不光解饱,还能吃的有滋有味,吃的活色生香。
临近2016年年底,在新开业的苏州高新区易生活购物公园里,发现一家名为枫味的面馆,起先是被店里一位正在泡茶的小姑娘所吸引,同为喝茶爱好者,进门打听之下,发现这里竟然是一家苏式面馆。装修却与传统面馆大不相同,粉墙黛瓦、小桥流水的墙绘映入眼帘,展现了苏州城的传统文化魅力。
既然已经被吸引,自然就点上一碗汤面尝尝。这家店里的汤分红、白两种,相比多数面馆只有红汤多了一种选择,吃惯了红汤面的我,便选了白汤焖肉面便坐了下来。没一会儿,热气腾腾的汤面就上来了,面汤的香味更是隔着老远就能闻到。再一看,又看到了一些不同,面是面,浇头是浇头,一碟小菜,一杯热茶,普通的一碗焖肉面,上来了四个碗碟,让人眼前一亮。喷香的面汤,晶莹剔透,包裹齐整的观音头,微露出汤,宛如鲫鱼背般,葱花铺满整个面碗,白绿交错,不禁馋了起来。
老饕们都晓得,吃面吃汤,端起面碗,一口热汤,清香扑鼻,鲜甜入腔。
焖肉香糯酥烂,肥而不腻,入口即化,舌尖还未尝够这一美味,便被肠胃吸了下去,再吃点店家附送的雪菜,更是胃口大开。细丝三两下肚,仍觉意犹未尽,面汤的诱惑更是源源不断,索性端起碗,大口喝起来。以往吃完面就走人的我,这次竟能把一碗面汤全部喝完。看着底朝天的面碗,对这家面馆的老板起了很大的好奇心。
打听之下才知道,老板就是那位年轻的姑娘,三十岁不到的年龄,响应了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时代诉求,开的还是一家印象中不起眼,却遍布大街小巷的苏式面馆。恰逢她在泡茶,踱步过去坐到跟前,与她交流起来。
席间得知,老板名叫雯君,是土生土长的苏州本地人,从小爱吃面,,但吃的也很挑。为了能经常吃到自己爱吃的汤面,她主动放弃待遇优厚的金融工作,毅然决然地开了一家面馆,经营着自己的心头好。
馆子刚开,装修一切都那么新鲜,从里到外都与传统面馆如此的不同,让人眼前一亮。也许初识下,你不会相信这里是一家面馆,但坐下来品尝过后,你会发现这里其实比很多传统面馆都更有苏州味道。
至于为何不像传统面馆的装修一样,“时代在变,我觉得面馆也应该变,既然现在人们追求的更多是新鲜与变化,面馆也不能守传统着一成不变。”雯君说,“变的是风格与环境,不变的是传承下来的口味与文化。我们这一代,爱吃面的人越来越少,口味也随着多种饮食的混合而改变,这是一种进步,也带来一种危险。我想把苏州的传统文化传承下去,至少让这一代以及下一代的人们还知道,其实纯正的苏式汤面,并不仅仅是一碗所谓的酱油汤和三两面而已。”
确实,面馆在苏州人的日常生活中,看似并不起眼,但又仿佛不可或缺,它们曾开满苏州的大街小巷,然而就算你路过,有时也不曾记得。如今习惯吃面的人越来越少,面客们大多已属于中老年人群,它们对苏式汤面有着永远抹不去的回忆。
宽汤、紧汤、重青、免青、少油、免油、烂面、硬面,这些曾经在面馆里朗朗上口的名词,现在听到的越来越少了吧,能提出这些要求的也是上了一定年纪的食客。当年轻人们对川菜、汉堡,拉面、烤肉愈发青睐的同时,似乎没有注意到,所有大大小小的苏式面馆正在经历着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它们默默地的守在那里,就算在逐渐被边缘化,越来越难登大雅之堂的今天,依然笑脸相迎,从清晨到夜晚地守着,生怕错过每一位来之不易的客人,然而它们的内心却在挣扎、煎熬。
究其原因,除了面馆几十年如一日的墨守成规,或许,更重要的也许就是人们把它简单定义为一种用来填饱肚子的食物了吧。
正如雯君所说,随着物质生活的丰富,饮食文化随着人口的涌入变的日益复杂,曾经老一辈都爱吃的汤面,如今真的遇到了危机,当有一天,路边的面馆没了,传统的汤面没了,是否还有人会记得曾经在那里,听过一声声明亮响堂的叫喊,吃过一碗碗热气腾腾的汤面,见过一个个不辞辛劳的老板呢?
“等到天热的时候,来尝尝我家的枫镇大肉面,还请你喝茶。”临走时,雯君笑着说道,丝毫看不出每天凌晨起床、夜黑回家所带来的疲惫时。不禁对她产生一分敬意,或许正是有这样的精神存在,才是推动苏州传统饮食文化的传播与继承,而后开创新局面的一种动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