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心雨
摘要: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里充分的指明了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爱因斯坦也曾说过“兴趣时最好的老师,真正有价值的东西不仅仅是从责任感产生的,而是对客观食物的爱与热忱中产生。”由此可见,在教学中,对于学生兴趣培养的重要性。本文将主要讲述在物理教学中对于学生的兴趣培养的策略及方法。
关键词:兴趣;物理教学;兴趣培养
一、利用学习兴趣构建良好课堂,提高学习氛围
一个高效的课堂,所考量的标准应该是学生在课堂上获得了多少知识,学生是否能够真正的参与到进教学活动中,是否能跟上老师的讲课节奏,与教师进行互动,主动的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消化。课堂教学环境是学生课堂学习赖以发生的心理背景,是一种外在的行为方式与内在情感体验的统一,它是在课堂教学情景的作用下,在学生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情绪、情感状态。课堂的教学效果可能不仅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手段、学生的学习方法,更重要的是取决于学生对于课堂教学内容是否有兴趣,也就是课堂教学氛围是否能够满足其兴趣需求。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课堂教学氛围的活跃性会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以及学生的学习效率。相关的教育学理论研究表明,良好的课堂氛围,对学生积极情绪感应的激发有促进作用,而积极情绪条件下能够增加学生心理和生理活动的能量,让学生的脑力活动变得活跃,在这种条件下去建构知识,有助于学生能够深层次的理解并掌握所学知识,并且能够自主的曲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更好的利用某一同学学习兴趣,营造出积极、活跃的课堂氛围,从而激发更多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教育目标的实现与达成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如何培养学习兴趣
(1)通过实验和演示实验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物理学科本身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其需要根据一些实验活动来发现一些物理概念、物理规律。实验室物理学中重要的研究方法,教师在传授抽象的物理学理论时,也是需要在物理实验中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某一客观存在的物理知识。例如在教学《波的衍射》时,我会利用水波的衍射实验,并结合相关的教学课件,让学生产生对“波”的形成产生无限的想象,激发其浓厚的求知欲望,在此我会去引导学生对水波的奥秘进行探索,这就是本节课所要研究的主要学习内容。在与学生一起做实验中,无疑让学生发现了知识探索及体验过程中的乐趣,推动学生兴趣和求知欲的产生。一个简单的生活实验可能就会勾起学生潜在的兴趣点,可以让枯燥的知识变得富有神秘色彩,从而让学生能够对课堂教学充满兴趣,进一步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提升教学效率和学习效率。
(2)联系生活,间接培养学习兴趣
间接兴趣指的是学生对事物的原因、后果产生兴趣。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更重视学生直接兴趣的培养,即从认识物理现象本身的兴趣开始,基于所展示的物理图景、物理现象以及过程,适时地引导学生转向间接兴趣,对事物的内部规律进行研究探索。在物理教学中,要根据物理学科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心理特点,让课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融合,设计出要探索的问题,从而激发出学生对物理现象探索的直接兴趣,在进一步引导培养他们的间接兴趣,例如在讲解向心力时,我会给学生讲解一些实际的例子,如运动员在跑步时,都必须跑过弯道,我会问学生两个体力相同、速度相等的运动员跑弯道时所付出的体力是否是相同的,在这里我会引导学生分析,在运动员跑弯道过程中,除了需要克服各种阻力运动感之外,还需要在跑弯道时提供一部分向心力,这部分向心力是运动员鞋底与跑道相互作用产生的。因此,运动员跑弯道时,鞋底对于地面的作用力不仅是向后的,也会产生侧向外的力,这样运动员才能够既向前运动,也能够进行转弯运动。然后,根据向心力公式 ,让学生分析可以得出课堂教学过程中的答案,同样体重的两名运动员以同样速度跑过弯道,越靠近弯道中心的运动员,用力越小。
(3)良好的教学艺术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学艺术主要指的是教师的语言艺术,以及教师的教学风格艺术。在教学课堂上,教师运用富有幽默的语言,更能够吸引学生,同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带着愉悦的情绪或心情,势必会对学生感染,并且逐渐喜欢上授课教师的教学风格,从而对课堂产生喜爱的心理反应,这样达到了激发学生对课堂教学产生兴趣的目的。教学过程包括认知性教学和情感交流,两者融合,才能够塑造出愉快、和谐的教学氛围,促使枯燥的知识变得有色彩,而学习活动也会变成了一个兴趣探索的活动。学生态度的转变促使学生在课堂上需要面对紧张的思考,也会觉得这个思考过程会比较有趣。
在教学实际中,可以结合教材和学生实际,在设置课堂提问的内容、课堂小测内容、课后作业的内容时,可根据不同程度的学生提出不同程度的问题、演练不同层次的测试内容、布置不同层次的课后作业等。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学习上的成功,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4)重视训练思维 ,培养学生有因果认识的兴趣
有因果认识的兴趣指的是学生的兴趣在于探求现象变化的原因,找寻现象变化的本质,对事物因果关系的认识与学生的思维水平有着紧密的关系。因此,在物理教学中,应该注重对学生思维训练,才能够锻炼学生知识探究的能力。学生学习物理规律、物理知识的过程是从问题开始的,只有寻求问题答案时思维不断的深入,在检验答案中发展,到得到正确的结论后思考活动会告一段落。这四个阶段包括发现问题;表现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
思维的锻炼是一个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过程,在物理学习中发现问题的方法主要是因果法,即在发现或者看到一个物理现象,要习惯性的思考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还有一种是比较与联想法,即对同一物体不同部分机型比较,或者比较不同物体、不同现象之间的差别,比较新事实与原有知识之间的矛盾等等。发现问题后要进一步明确问题的特点与条件,理解问题的症结所在,正确地归纳和表达问题;对提出的假设要先分析,在分析的基础上解决问题。建立物理模型,分析物理过程,从而考虑解答问题的方法,这一过程就是思维在寻求解答中深入的过程。在物理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具体事例或习题来了解并掌握这些基本的思维和过程,并有针对性地提供大量的材料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发学生对事物因果认识的兴趣。
参考文献:
[1]汪晓明,胡献明.论构建良好的课堂教学情绪场[J].青海师专学报.2008(03)
[2]李鹏.兴趣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性[J].新课程(中学).2014(02)
[3]魏明,骆远征,吉世印.培养中学生物理学习兴趣的策略.贵州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J].20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