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文教学与提升中小学生的品德修养

2017-01-17 14:03于蓓
东方教育 2016年8期
关键词:真善美中小学生

于蓓

摘要:人的品德修养是产生于人的思想,并体现在人的一言一行的,由内到外的一种表现。其是有好与坏、高与低之分的。那就是对真、善、美的不同理解和不懈追求。语文教学中传递的正能量,对于个人品德修养的建设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关键词:真善美;中小学生;品德修养

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之下,一些人摆脱了物质上的贫穷,但是品德修养却没有做到与物质增长水平同步。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影响毒害着中小学生,因此提高学生的品德素养,是当前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而语文教学为我们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了一个有效的途径,在诗词歌赋中我们可以发现真正的自我,除去现代社会所带来的浮躁,找到自己存在的真正价值。

一、语文教学的核心价值:真、善、美的发现、坚守与追求

(一)对“美”的追求

语文教学对美的追求是多层次的,每一种文体在形式上所追求的美都是不一样的,散文所追求的形式美是散乱无序;而诗歌所追求的美却是整饬押韵,文学内容上也追求着美,无论文章的主题是欢乐还是悲伤,是伤感还是喜悦,都会使人得到一种美的体验。古往今来那些流传千古的文章无一不是内容美与形式美的完美结合,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在“惊涛拍岸”的雄浑气势里,我们仿佛回到了那个风云诡谲的年代,在苍凉的景色中感受风流人物的才略,使人心神激荡的同时也感受到文章内容美与形式美的和谐统一。

(二)对“真”的追求

语文教学中,无论是作者所虚构的人物还是作者所塑造的人物来自于客观世界,构成人物的思想与行为都来于现实世界,来源于我们的生活,因此才会激起我们与文学作品间的共鸣,引发我们的种种情感或是叹息、或是感叹、或是幸福。因而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引发我们的思索。作品中人物命运戏剧化的跌宕起伏,以及通过事件的发生所表达出的种种思想感情,然我们深受触动与思索之余又觉得,作品所反映的内容虽然来源于生活,却并不与生活完全相同。却又比现实生活更加生动、更加感人,使我们在感动之余受到作品的熏陶与启迪。

(三)对“善”的讴歌

语文教学中,每篇课文采用各种形式去揭示恶的事、恶的人,讴歌善良的人,善良的行为。使人们感到生活的希望,社会的温暖,人与人之间真挚的情感。有使用直接描写揭示恶,也有的采用对比的写法,用“恶”来衬托“善”。于是“恶”就越发可憎,“善”也就愈显可贵。这种对比的手法往往比单纯的描写“善”,或者是“恶”更加使人印象深刻。《水浒传》中的武松,《西游记》中的孙悟空,都是善的代表,我们在被这些人物的行为感动的同时,我们的思想也在阅读中发生着改变,在阅读中得到升华[。陶冶与净化。

三、语文教学对人的修养的积极作用

(一)指导作用

语文教学中涉及到无数杰出的人物。他们的思想、行为往往对后人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如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他的思想与行为感染者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引发人们对自己行为的思考,对人的修养形成起到了指导的作用。在语文教学中人们可以从中发现许多熠熠闪光的思想与智慧,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文天祥的“留取丹心照汗青”等等 是中华民族人文修养的客观沉淀都潜移默化的在不同程度上,指导者人们的修养。因此适当的宣传文学的种子就会飞进每个人的心田。宣传可以采用传播力度比较大的电视、报纸、杂志等。在报纸杂志中刊登优秀的文学作品,当然最有力度的宣传工具还是电视,最近央视播出的汉字听写大赛,不仅掀起了收视的热潮,而且也掀起了汉语学习的热潮,在学习中丰富了知识,了解了祖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增强了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使中华民族的优秀的文化遗产的以继承与传扬。抵制了外来不正确的思想观价值观的侵袭,提高了我国文化的软实力。

(二)修正作用

现代生活是一种快节奏的生活,人们为了生活而忙碌奔波着,因而生活的压力也非常大,为了释放自己的压力,许多年轻人玩起了网络游戏,在网络的虚拟世界中宣泄着自己的情绪。而网络游戏中所具有的血腥、杀戮、色情、暴力等因素,则使年轻人获得极大的满足,进而沉浸在这个世界中,逃避现实中自己所应承担的责任,不愿意为之努力与奋斗,对自己的人生缺少规划、没有为之奋斗的目标,也谈不到人生的理想。每天都处于得过且过的状态,对未来的生活感到茫然,以消极的态度对待自己的生活、自己的人生,郁闷成了他们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语文教学中的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都闪现着高尚人文素养为是人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人们在阅读中开阔了视野,丰富了知识,提高了能力。在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的同时也对人们的思想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在阅读中人们对将自身的修养自觉地与自己心目中理想形象进行对比,然后找出自身修养中心存在的不足,并加以改正,使自身向着自己心目中的完美形象更加靠近。

(三)提高作用

文学呈现出来的既有人性中的善与美的一面,也有人性中丑陋与灰暗的一面,通过善与美和假丑恶的鲜明对比,鞭笞了假丑恶,歌颂了美与善。语文教学为人创设出一个美的环境,在美的熏陶下,在美好事物的包围下,人们就会自然而然的去模仿,这就是修养中的“养”,

学校是培养社会需要人才的基地,教育者只有本身具有极强的驾驭语言与文字的功底才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汉语言的无穷魅力,走进作品中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作者进行情感与思想的交流。教师除了要具有精深的专业知识还应具有良好的好的品质,教师的思维与想法往往会对学生产生极为深刻的影响,一位高素质的教育人员不仅善于利用课本上的知识使学生感受到高尚的人文思想,让学生在学习中受到启迪与影响,让学生与优秀的文学作品交朋友,与文章的作者进行跨越时空的交流,同时还要让学生通过作品所表现的社会现象感受到作品中所阐释出来的人文主义精神,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形成良好的品格与修养。

总之,学生的品德素养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我们应努力为自己营建一个良好素养环境,利用语文教学把学生培养成一个品德高上的人,一个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他人的人。

科研课题: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单位资助教育部规划课题“人才培养模式变革背景下中小学教师培训有效模式研究”阶段性成果(课题批准编号:FHB110125)

猜你喜欢
真善美中小学生
真善美伴我同行
寻找通向真善美的教育之路
我身边的真善美
真善美,是我们一生的追求
习惯了真善美才能拒绝假恶丑
上海市金山区朱泾镇中小学生视力状况分析
影响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的要素库及权重分析
陪读现象产生原因及其利弊分析*
浅谈凉山彝区中小学“学困生”的转化
礼只会越送越大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