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2017-01-17 20:36华盛
东方教育 2016年9期
关键词:教育对策心理健康高职

华盛

摘要:随着高职教育的蓬勃发展,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并日益严重,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应引起教育工作者足够的重视。本文分析了高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其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应策略。

关键词:高职;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高职”是“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简称,担负着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任务。一名优秀的高职学生不仅要有良好的道德修养、扎实的专业技术,还要求有健康的心理素质。《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通过各种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因此,关注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提高高职学生心理素质是高职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一、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高职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只有少数高职学生是出于对某种职业的热爱而进入学校,而其中大多数是学业水平较差,因为高考落榜而选择进入了职业教育院校。高职学生处于青春期的末尾和成年期的开始,他们对外界的认可充满渴望,希望建立和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同时对美好的爱情也有了需求。然而高职学生个性发展尚未成熟、自我调节和控制能力还比较弱,再加上相对封闭的校园环境、单调的学习生活以及强烈的就业竞争压力,大学生容易出现焦虑不安、厌学、恐惧等不良心理。如果缺乏及时、合理调控,容易引发各种心理障碍和行为问题。

高职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人格特质方面。主要的特点是高职学生普遍存在自卑自贱心理,因为本身高职在外界看来就是差普高一截,进入高职的学生综合素质相对较差。高职学生自卑自贱的心理会进一步引起抑郁、自闭等问题。另一方面,高职学生进入学校后面对巨大的学习生活环境变化可能会产生适应不良,给他们带来了极大的心理困惑,产生孤独感和心理失落。

人际交往方面。表现为师生间缺乏信任、人际关系紧张,正处于青春期末尾和成年期开始的高职学生渴望与老师交流,但冲动又缺乏理智,固执而好钻牛角尖,顶撞老师的事情时有发生。同时在同辈交流方面,他们渴望爱情和友情,但又缺乏人际交往技能和处理人际冲突技巧,高期望与低成果之间的巨大落差可能会使高职学生遇到人际交往恐惧、抑郁等问题的困扰。

学业进修方面。学习动力不足、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目标不明确是高职学生三个主要的学习心理问题。高职学生缺乏自身发展动力,学习上缺少主动性、自觉性和独立性,很多学生对未来没有清晰的规划,在高职的目的只是为了混一张文凭,厌学、逃课现象时有发生。另一方面由于高职教育学历认可度较低,严峻的就业形势给部分高职带来了沉重的心理负担,表现处紧张、无助还有焦虑的不良心理状态。

二、高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影响因素分析

影响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有很多,通过查询相关文献并结合自身教学经验,笔者将影响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归纳为家庭因素、学校因素、社会因素以及自身因素四个方面。

第一、家庭因素。家庭是人成长的摇篮,是人生的第一课堂,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等家庭主要成员对子女的态度、教养方式、家庭氛围以及经济状况等都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有些独生子女家长对孩子过于溺爱,要求不严甚至放任自由,造成了孩子任性,娇蛮等性格特征,父母过于保护、控制过严往往会导致子女依赖、被动、胆怯等不良心理倾向。有的家长不了解子女身心发展水平,对孩子期望过高,给孩子带来很大的学习压力,并且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家庭氛围对高职学生心理健康也有较大影响,家庭成员之间关系紧张、意见分歧,争吵甚至离异会使学生的情感受到伤害,形成抑郁、焦虑、孤僻的消极心理,还会表现出投机和说谎等不良行为。

第二、学校因素。高职院校的特殊性使得学校的办学条件、师资队伍建设都与普通高校有一定的差距,这种学校层次的落差对许多高职学生的造成困扰,他们因此常表现出敌对不满以及叛逆的心理与行为。另外随着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迅速发展,高职院校为了追求升学率,文化课的难度以及课时也逐渐增多。这一方面给原本文化课基础就不佳的高职学生造成了更大的负担,甚至挫折感,另一方面也弱化了专业技能的学习与训练,使得高职学生对未来就业担忧而产生焦虑与抑郁心理。

第三、社会因素。人的成长本质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社会环境是影响高职学生心理发展的决定因素。从高职的生源来说,高职学生大多数是高考的失败者,因成绩不能进入本科院校而选择的高职院校,而当前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识还不够深入,在许多人的眼中“职业教育是一种低人一等的教育”。这种对高职和高职教育的偏见使得高职学生有一种无奈的自卑感,影响高职学生正确对待高职学习生涯,产生了诸如厌学弃学等等心理行为问题。

第四、人格因素。高职学生正处于对自我关注逐渐增多、自我认识不断完善的过程。一方面对自我关注的过分集中会导致出现自我为中心的特质,这与人际交往中互惠互利的原则是相矛盾的,因此在大学集体生活中容易受到排挤和孤立,个人的需求不能得到满足,产生落差感和挫折感;另一方面高职学生因为缺乏判断能力,不能正确的评价自我,容易产生自卑或者自负,自卑的学生在人际交往中缺乏信心,与他人交往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会导致自闭等心理问题。而自我评价过高导致自负的高职学生,可能会因为不尊重他人感受而与同伴产生矛盾,最后被同伴所孤立。

三、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探讨

1.建立“金字塔型”朋辈心理辅导模式

朋辈心理辅导是一种特殊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指由经过辅导知识与技巧培训的非专业人员(朋辈心理辅导员)对周围需要心理帮助的同学和朋友提供具有心理咨询功能的帮助,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自觉开展心理知识普及、心理情感沟通、心理矛盾化解、心理危机干预活动,帮助同学和朋友解决日常遇到的心理困扰,推动学生群体的互助、关怀、支持,实现学生“自助”的成长模式(季丹丹,郝乐祥,2010)。朋辈心理辅导具有亲密性、自发义务性、简便有效的特点。国内有关研究发现,多数学生遇到心理困扰,最先向朋友倾诉和寻找帮助,极少数人寻求专业的帮助(甘诺,严红艳,2007)。因此,在高职中重视和运用朋辈心理辅导对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重要作用。

“金字塔” 型朋辈心理辅导是指在校园中建立专业心理健康咨询师—班级心理委员—寝室长的朋辈心理辅导的模式。首先要动员学校心理健康中心的专业心理咨询师,他们是金字塔的顶端,负责心理委员的选拔培训、组织大型心理健康活动开展、同时也要对心理问题严重的同学进行个别辅导,对整个心理辅导工作起着统筹规划与监督的作用。其次是每个班级设置心理委员,心理委员通过学生推荐或选拔产生,必须进过专业培训与考核。心理委员的任务是在班级里宣传心理健康知识,以及密切关注班级同学的心理状态,发现异常可以迅速主动地关心交流,特殊情况应上报心理咨询老师。最后是寝室长,寝室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场所,学生每天有大量的时间呆在寝室中,因此就需要寝室长对朝夕相处的室友的关心。寝室长和班级心理委员一起培训,并向班级委员汇报,当他们发现室友心理状态异常时可以第一时间运用所学知识来开解,必要情况可以求助班级心理委员和专业咨询老师。通过这种模式,可以实现对全校学生的心理状况密切关注和及时干预。

2.提升教师心育水平,在日常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

高职教师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执行者,关注教师自身心理健康状态及他们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对提高高职学生心育效果有重要意义。一方面,高职学生有比较明显的“偶像崇拜现象”,教师的榜样作用直接影响其身心发展,拥有乐观态度和稳定情绪的教师更容易给学生创设积极、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同时掌握相关心理健康知识的教师更容易观察到学生的行为异常并及时提供帮助。另一方面,培养教师心理辅导意识与能力也是在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前提。课堂融入是高职心理健康教育的又一重要途径,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课堂教学应当引起良好的情绪感觉,即从学习中得到满足感,从掌握新知识的紧张劳动中得到健康的疲劳感。”因此高职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充分结合课程与教材,有意识地创设有利于心理辅导的教育情境,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例如,可以在体育课中融入挫折教育、在语文课中融入情感教育等等。

3.创新心育方式,开发团体心理辅导课程

团体心理辅导是在团体的情境下进行的一种心理辅导形式,它是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团员认识自我、探索自我、调整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以促进良好的适应与发展的助人过程(王艳凤,2011)。团体心理辅导具有适用广泛、模式多变、生动有趣、耗时少,效果好的优点,是对个别咨询的有效补充,非常适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总的来说,高职学生在心理和行为上表现出一些“问题”具有很多相似性,如学习能力差引起的学习困难,挫折承受力低而导致的情绪易波动等,这些是属于高职学生心理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常见问题。团体心理辅导是对这些学生的共同的心理问题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最有效手段。相比较个别咨询,团体心理辅导能充分地利用现有资源,起到更积极的作用。

高职学校开展团体心理辅导活动,一方面依托自身力量,发挥心理健康教育骨干师生的力量自行设计实施团体辅导方案;另一方面也可以与高校专业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者合作,以实验或者实践的形式邀请专家来高职开发设计团体心理辅导课程。

4.密切联系家庭,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

家庭教育是人生教育的基础,是影响人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高职学生的许多心理问题都可以从家庭中找到渊源,因此教师关心学生就要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要开展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向家长传授相关的心理学、教育学知识,提高家长的自身心理素质和形成科学合理的教育观念,使得家长与孩子沟通顺畅,创造自由、平等、和睦相处的家庭气氛、减少对子女的心理压力。另外也要利用家访、家长会等机会多与家长沟通,加强与学生父母的联系,要多于家长交流学生现状,对学生违法行为应及时告知,以便及时进行教育。还可通过家长开展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家庭心理疏导的实效,教会子女学会自我激励、自我转移、自我疏导的调节方法,培养孩子自辨、自控、自理、自治能力。

参考文献:

[1]甘诺,严红艳.(2007).中学生朋辈心理辅导的调查与分析.当代教育学.23,50-52.

[2]季丹丹,郝乐祥.(2010).朋辈心理辅导: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途径.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03,130-131.

[3]王艳凤.(2011).浅析团体心理辅导在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的作用.理论界.08,194-195

猜你喜欢
教育对策心理健康高职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高职数学教学和创新设计的渗透
wolframalpha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幼儿告状行为状况及其对策
浅析家庭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学前儿童问题行为的成因与教育对策
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就业状况及教育对策
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