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博,林震群,张婷婷,苏玲玲,徐成润,洪绯,张泽修
(1.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漳州市中医院,福建漳州363002;
2.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七五医院,福建漳州363003;
3.漳州片仔癀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福建漳州363000)
复方片仔癀肝宝片治疗慢性肝炎肝胆湿热证59例
周文博1,林震群1,张婷婷1,苏玲玲1,徐成润2,洪绯3,张泽修3
(1.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漳州市中医院,福建漳州363002;
2.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七五医院,福建漳州363003;
3.漳州片仔癀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福建漳州363000)
目的观察复方片仔癀肝宝治疗慢性肝炎肝胆湿热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同期119例慢性肝炎肝胆湿热证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59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口服易善复,治疗组口服复方片仔癀肝宝片,比较2组ALT复常率、AST复常率、退黄疗效及中医证候积分改善情况及疗效。结果治疗组ALT复常率(57.62%)、AST复常率(72.22%)、退黄疗效(26.66%)、中医证候积分改善及中医证候疗效均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片仔癀肝宝片治疗肝胆湿热证慢性肝炎疗效肯定。
慢性肝炎;肝胆湿热证;复方片仔癀肝宝片;中医证候积分
近年来,笔者采用复方片仔癀肝宝片治疗肝胆湿热证慢性肝炎59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1 诊断标准
1.1.1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制定:①急性肝炎病程超过半年,或原有乙型、丙型、丁型肝炎或HbsAg携带史;②具有肝炎症状、体征及肝功能异常;③同一病原检测阳性;④若发病日期不明,或虽无肝炎病史,但结合影像学、腹腔镜或肝活检病理检查符合慢性肝炎改变;或根据症状、体征、化验综合分析亦可作出诊断。
1.1.2 中医辨证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辨为肝胆湿热证,主症:①身目发黄,黄色鲜明;②胁肋刺痛或胀痛;③口干而苦;④脘腹胀满;⑤小便色黄。次症:①纳差;②困倦乏力;③大便秘结或溏泄;④皮肤瘙痒;⑤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或脉弦滑数。辨证要求:具备主症中任何3项或主症2项和次症3项者均属本证。
1.2 纳入标准①符合慢性肝炎诊断标准;②中医辨证为肝胆湿热证;③签署知情同意书者;④年龄18~65岁;⑤血清总胆红素(TBIL)≤85.5 μmol/ L,1.5倍正常值≤ALT≤10倍正常值;⑥血清白蛋白(ALB)>33 g/L;⑦近1周内未使用退黄、保肝降酶作用的任何中药或化学药品。
1.3 排除标准①合并心血管、肺、肾、脑、代谢疾病、内分泌疾病、血液系统及胃肠道严重原发病者,或精神病患者;②血红蛋白<100 g/L;③白细胞计数(WBC)<3.0×109/L或血小板计数(PLT)<80× 109/L;④肌酐(Cr)>正常值高限;⑤重症肝炎患者;⑥孕妇,哺乳期妇女或应用雌激素避孕者;⑦药瘾者;⑧不配合者;⑨已知对试验药品过敏者。
1.4 一般资料选择2014年10月—2015年1月在漳州市中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七五医院门诊及住院治疗的慢性肝炎肝胆湿热证患者119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59例和对照组60例。2组性别、年龄、体重、饮酒、病程等一般情况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表1 2组一般情况比较
表1 2组一般情况比较
n 男女饮酒组别治疗组对照组年龄/岁36.89±14.65 35.37±15.43体重/kg 69.68±13.65 70.45±14.66有否59 60 42 41 17 19 29 32 30 28病程/周36.45±17.66 38.65±15.46
2.1 治疗组予以复方片仔癀肝宝片(漳州片仔癀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口服,2片/次,2~3次/d,服用4周。
2.2 对照组予以易善复(赛诺菲安万特北京制药有限公司)口服,456 mg/次,2~3次/d,服用4周。
2.3 观察指标
2.3.1 疗效评价2组在治疗阶段的第0、1、2、3、4周各进行1次中医证候积分评定,第0、2、4周各检测1次肝功能。
2.3.2 安全性评价2组在治疗阶段的第0、1、2、3、4周各检测1次生命征(包括心率、呼吸、血压),第0、4周各检查1次血尿常规、肾功能、心电图,记录治疗过程中可能的不良事件。
2.4 疗效判定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的“中药新药治疗病毒性肝炎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及《全国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2000年西安会议)中相关标准制定。
2.4.1 降酶效果①ALT复常率显效:治疗结束后,降至正常;有效:治疗结束后,未恢复正常,但较治疗前下降75%;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ALT复常率为治疗后ALT恢复正常例数占治疗前ALT异常例数比例。②AST的复常率显效:治疗结束后,降至正常;有效:治疗结束后,未恢复正常,但较治疗前下降50%;无效:AST未达到上述标准。AST复常率为治疗后AST恢复正常例数占治疗前AST异常例数比例。
2.4.2 退黄疗效显效:TBIL降至正常;有效:TBIL≤基线水平的1/2;无效:TBIL未达到上述标准。TBIL复常率为治疗后TBIL恢复正常例数占治疗前TBIL异常例数比例。
2.4.3 中医证候疗效判定标准分别在治疗前、治疗4周后各观察1次,症状体征分为主症和次症。主症有身目色黄、胁肋刺痛或胀痛、口干而苦、脘腹胀满、小便色黄、舌质红、苔黄腻;次症有纳差、困倦乏力、大便秘结、大便溏泄、皮肤瘙痒。制定统一观察表分项记录,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将主症分为轻、中、重3级,分别予以1、2、3分,次症分为轻、中、重3级,分别予以1、2、3分,证候积分即为上述指标分值之和。中医证候疗效:临床痊愈:疗效指数≥95%;显效:疗效指数≥70%,<95%;有效:疗效指数≥30%,<70%;无效:疗效指数<30%。
按尼莫地平法计算:疗效指数=[(治疗前证候积分-治疗后证候积分)÷治疗前证候积分]× 100%。
2.5 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属正态分布的以x±s表示,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校正卡方检验。
3.12 组肝功能各指标变化比较见表2。
表2 2组肝功能各指标变化比较
表2 2组肝功能各指标变化比较
注:与治疗前比较,1)P<0.05,与对照组比较,2)P>0.05。
n组别治疗组59对照组60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ALT/(U/L)220.02±149.65 51.16±29.411)201.89±118.37 84.04±76.081)2)AST/(U/L)129.11±125.81 39.66±20.671)129.42±115.41 52.52±32.291)2)TBIL/(μmol/L)27.857±19.00 18.510±8.031)29.740±28.07 18.940±6.191)2)
3.22组ALT复常率、AST复常率、退黄疗效比较见表3~表5。
表1 2组ALT复常率比较
表4 2组AST复常率比较
3.3 2组中医证候积分改善比较见表6。
3.4 2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见表7。注:与对照组比较,1)P<0.05。
表5 2组退黄疗效比较
表6 2组中医证候积分改善比较
表6 2组中医证候积分改善比较
组别治疗组对照组差值10.53±3.2451)9.98±3.260 n 59 60治疗前12.19±3.857 12.23±4.184治疗后1.66±1.615 2.25±1.791
表7 2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3.5 安全性评价2组治疗前后的血尿粪常规、肾功能均在正常值范围,未见明显异常,心电图均正常,未见QTc延长。
本病属中医学中“肝着”“胁痛”“黄疸”等范畴。传统医学认为:慢性肝炎病机复杂,多由疫毒内侵或机体功能紊乱出现湿热之邪壅滞所致,其主要病机核心为肝胆湿热,阻滞气机,肝郁犯脾。肝胆、脾胃同属中焦,病机相互影响,肝胆疏泄功能失司,同时脾胃湿热内蕴,气机升降亦出现失常,易出现肝胆生理功能失常与湿热并见的病证,导致肝胆湿热。
漳州片仔癀肝宝片由绵茵陈、片仔癀、龙胆草、栀子、黄芩、大黄、炒白芍、甘草等组成,具有清肝、利胆、消炎、止痛的功效,主要治疗肝胆湿热所致的尿黄、身目发黄、口苦、胁痛。方中绵茵陈清利湿热,片仔癀清热解毒,凉血化瘀,消肿止痛,共为君药;龙胆草可助君药以增强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功,为臣药;栀子、黄芩、大黄清热泻火,加强君臣清泄肝胆实火之功,肝主藏血,在苦寒之中加入白芍以养血柔肝,共为佐药;甘草甘平,缓急止痛,缓和药性为使药。现代药理研究发现:绵茵陈可以通过降脂降糖、增强胰岛素敏感性、抗炎抗氧化,降低非酒精性脂肪肝病[2];片仔癀在临床实践中治疗急慢性肝炎方面具有独特疗效[3];龙胆草含有龙胆苦苷[4]、植物多糖[5]等保肝成分,可直接降低肝酶,减少肝脏炎症。有动物实验表明:栀子能减少脂质蓄积、氧化炎症损伤等环节,改善肝内脂肪变性[2];黄芩中含有黄芩素、黄芩苷,可通过多种途径抗病毒、抑制炎症、抑制肝细胞凋亡、抗纤维化等[6];大黄可诱导人体产生干扰素、促进胆汁分泌、改善局部水肿及肝内微循环等从而改善肝功[7];白芍在动物实验中通过抗炎、增加巨噬细胞吞噬、减轻肝细胞水肿、抑制肝细胞凋亡等改善肝炎[8];甘草含有甘草酸、甘草次酸、甘草多糖等,具有抗乙型肝炎病毒、抗炎、调节免疫等作用,并可直接降低肝酶[9]。在动物实验研究中,复方片仔癀肝宝片能使大鼠血清中ALT、AST酶活性不同程度地降低,提示具有保肝作用[10]。本研究观察发现其对ALT、AST、中医证候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作用,结合中医辨证配伍及现代药理研究,均表明片仔癀肝宝片治疗慢性肝炎有独特疗效。
复方片仔癀肝宝片可以使慢性肝炎肝胆湿热证患者的临床症状、肝功能得以明显改善,毒副作用小,是治疗肝胆湿热证慢性肝炎的有效药物。
[1]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4.
[2]刘莹,陈晓伟,李健,等.茵陈蒿汤拆方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正交实验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3,21(4):182-187.
[3]张春涛,邬尧清,王育群,等.片仔癀治疗急慢性病毒性肝炎疗效观察[J].上海中医药杂志,1992,26(9):33-34.
[4]刘占文,陈长勋,金若敏,等.龙胆苦苷的保肝作用研究[J].中草药,2002,33(1):47-50.
[5]王金宏.龙胆中植物多糖保肝、降血脂及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商业大学,2012.
[6]辛文妤,宋俊科,何国荣,等.黄芩素和黄芩苷的药理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新药杂志,2013,22(6):647-653
[7]李广峰.大黄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6):317-318.
[8]张利.白芍的药理作用及现代研究进展[J].中医临床研究,2014,6(29):25-26.
[9]王兵,王亚新,赵红燕,等.甘草的主要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J].吉林医药学院学报,2013,6(34):215-217.
[10]洪绯,赵锦燕,张泽修,等.复方片仔癀肝保片对大鼠四氯化碳诱导的慢性肝损伤的治疗作用[J].福建中医药,2014,45(5):53.
R575.1
:B
:1000-338X(2016)04-0024-03
2016-08-25
2013年度陈可冀中西医结合发展基金(CJK2013015)
周文博(1970—),男,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临床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