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道斌,王文荣,陈文辉
(1.福建三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福建三明365000;
2.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福建福州350003;
3.福建中医药大学,福建福州350122)
健脾舒胃饮治疗脾胃气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50例
朱道斌1,王文荣2,陈文辉3
(1.福建三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福建三明365000;
2.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福建福州350003;
3.福建中医药大学,福建福州350122)
目的观察健脾舒胃饮治疗脾胃气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之餐后不适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脾胃气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给予健脾舒胃饮治疗,对照组给予多潘立酮片及维生素B1治疗。比较2组疗效、主要症状积分变化及治疗后6个月后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高于对照组的80%(P<0.05);治疗后观察组主要症状积分变化(包括脘腹痞满隐痛、纳差而饱、大便溏软及泛吐清水)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复发率为6%,亦优于对照组的22%(P<0.05)。结论健脾舒胃饮治疗脾胃气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之餐后不适综合征,疗效显著且复发率低,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及推广。
功能性消化不良;餐后不适综合征;健脾舒胃饮;脾胃气虚型
近些年来,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发病率逐年增加,患者常伴有嗳气和腹胀等症状,是非器质性疾病中的一种。患者长期服用西药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多[1]。对于如何做好FD患者的有效治疗始终是医学关注的一个焦点[2]。我们以国家级名老中医杨春波主任医师临床经验方益胃宁为基础,创制健脾舒胃饮用以治疗脾胃气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之餐后不适综合征50例,取得良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于2015年4月—2016年3月选取在三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福建省第二人民医院诊断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餐后不适综合征、中医辨证为脾胃气虚型门诊患者100例,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中男26例,女24例;年龄19~79岁,平均(46.1±2.3)岁;病程6~24月,平均(11.6±1.6)月。观察组中男27例,女23例;年龄20~81岁,平均(45.1±1.3)岁;病程7~30月,平均(12±1.5)月。2组一般情况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罗马III[3]和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制定的FD诊断标准[4],必须包括以下1种或多种症状:①餐后饱胀不适;②早饱感;③上腹痛;④上腹烧灼感;并且没有可解释症状的器质性疾病(包括胃镜检查)的证据;诊断前症状出现至少6个月,近3个月满足以上标准。餐后不适综合征(PDS)诊断标准[4]必须包括以下1种或2种:①正常量进食后出现餐后饱胀不适感,每周至少发生数次;②早饱感阻碍正常进食,每周至少发生数次。符合FD诊断标准,实验室、B超等检查排除肝、胆、胰、肠道等器质性疾病或严重全身性疾病者,近1个月未服用影响胃动力或排空功能等类似作用的药物者方可纳入研究。
1.3 中医辨证标准参照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于2010年苏州会议制定的标准[4]辨为脾胃气虚证,主要症候:①脘腹痞满隐痛,劳累后加重。②纳差而饱。③大便溏软。④舌质淡,舌体胖有齿痕,苔薄白或白腻。次要症候:①泛吐清水。②嗳气不爽。③口淡不渴。④头晕乏力。⑤脉细弱。证型确定:具备主症2项加次症1项;或主症1项加次症2项即可诊断。
1.4 治疗方法
1.4.1 对照组多潘立酮片(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每次10 mg,每日3次,餐前15~30 min口服;维生素B1(贵州光正制药有限责任公司),每次20 mg,每日3次口服。
1.4.2 观察组采用健脾舒胃饮口服,处方:党参15 g,白术12 g,茯苓15 g,炙甘草3 g,砂仁(后入)6 g,枳壳9 g,姜半夏9 g,北柴胡6 g,白芍6g,生姜3 g,合欢皮12 g。每日1剂。水煎服2次,共取汁450 mL,分3次餐前半小时空腹服用。
2组均以2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治疗期间嘱患者饮食有节,忌烟酒,忌吃辛辣刺激、油腻、生冷及不容易消化的食物;停用其他一切抑制胃酸及促进胃动力的药物;嘱患者调畅情志,保持精神乐观。
1.5 观察项目治疗后临床疗效、主要症状积分变化(包括脘腹痞满隐痛、纳差而饱、大便溏软及泛吐清水)、疗程结束后6个月复发率及药物不良反应。1.6统计学处理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属正态分布以表示,采用t检验。
2.1 疗效评定标准参照文献[5],以临床症状为观察指标,根据症状严重程度不同以0~3分计,无症状:计0分;轻度:稍有症状,较轻微,计1分;中度:自觉有症状但可以耐受,不影响工作,计2分;重度:症状明显,而且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计3分。症状积分为各项症状积分之和。治愈:疗效指数≥95%;有效:疗效指数≥30%;无效:疗效指数<30%。参照文献[6]计算疗效指数:
疗效指数/%=[(治疗前症状积分-治疗后症状积分)/治疗前症状积分]×100%。
2.22 组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2组疗效比较
2.32 组治疗前后主要症状积分改善比较见表2。
表2 2组治疗前后主要症状积分改善比较
表2 2组治疗前后主要症状积分改善比较
注:与治疗前比较,1)P<0.05,2)P<0.01;与对照组比较,3)P<0.05。
组别对照组n 50观察组50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脘腹痞满隐痛5.773±0.323 2.212±0.1131)5.674±0.213 1.701±0.1962)3)纳差而饱0.337±0.046 0.176±0.0581)0.373±0.052 0.112±0.0482)3)大便溏软0.049±0.022 0.024±0.0211)0.051±0.018 0.010±0.0042)3)泛吐清水0.301±0.026 0.104±0.3411)0.277±0.121 0.076±0.2112)3)
2.42 组治疗后6个月随访结果比较见表3。
表1 2组治疗后6个月随访结果比较
2.5 2组不良反应情况对照组2例出现轻度腹泻,不影响治疗,未停药。治疗组未发现不适症状。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指具有胃和十二指肠功能紊乱引起的症状,经检查排除引起这些症状的器质性疾病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主要症状包括:上腹痛、上腹灼热感、餐后饱胀和早饱[4]。临床上根据主要症状之不同又分为上腹痛综合征及餐后不适综合征2种亚型。以餐后饱胀和(或)早饱为主诉者称之为餐后不适综合征,属于中医学“痞满”或”积滞”范畴。FD中医分型较多,其中脾胃虚弱为主要证型之一。中医药在治疗FD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缺乏FD不同亚型的中医证候学特征及治疗的相关研究[8],难以与新的诊断标准相接轨,不便于中西医相关治疗进行对照研究。目前治疗脾胃虚弱型(脾虚气滞)FD代表方剂主要为香砂六君子汤、枳实消痞丸及四君子汤合香砂枳丸加减等,大部分以主方加减进行治疗,这主要与FD中医症状多端、证型多夹杂等相关。另外相关研究近期疗效报道很多,但是对远期疗效、复发率及预后的报道很少[9]。为此我们以前期临床症候学调查为基础,以病、证、症相结合的理念组方,初步设计以固定方治疗FD亚型,同时观察复发率情况。中医认为FD病位在胃,涉及肝脾,主要病机为脾虚[6]。多由禀赋不足、脾胃虚弱、饮食不节、情志不畅及内伤外感所致,而情志不畅存在消化不良发病整个过程。我们临床发现脾胃虚弱型大部分夹有肝郁气滞证,即使未夹杂肝郁,健脾同时佐以疏肝,既能助运脾胃,使痞病易解,同时又能起到预防“土虚木乘”之目的。傅氏观察也发现:FD患者中大部分伴有抑郁、焦虑、失眠、多梦等精神症状[9]。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失眠常使全身气机紊乱,使脾胃升降失常以致痞满加重,盖证产生症,症又可加重证,故对症安神实属必要。因此拟定健脾益气、疏肝解郁安神为FD治疗方法。益胃宁为国家级名老杨春波中医治疗胃痞病脾胃虚弱证经验方,功能补中兼通,肝脾并调,经我们临床初步观察疗效较好,且较为符合以上诊疗思路,故选择将其作为基础方进行化裁,用以治疗脾胃虚弱型FD,并命名为健脾舒胃饮。本方君以党参、茯苓、白术、甘草健脾益气以补其本,臣以砂仁行气消痞,佐以柴胡、白芍、枳壳、甘草(四逆散中去枳实改枳壳以减少耗气伤正)以疏肝助运,同时又可防“土虚木乘”。合欢皮具有安神解郁、理气活络、活血消肿之功,用于心神不安、郁结胸闷、失眠健忘等症[7]。国内外研究表明:合欢属植物中含有三萜及其苷类、黄酮类、生物碱、有机酸、甾醇类、木脂素、鞣质等主要化学成分,其提取物具有镇静催眠、抗抑郁、抗焦虑等药理活性[7]。合欢皮作用非常契合FD之病理,故而以其为佐使药以安神解郁。
[1]夏萍.中医辨证治疗脾胃气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研究[J].当代医药论丛,2014,12(5):156-157.
[2]张成.中医辨证治疗脾胃气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2014,12(10):49-50,52.
[3]罗马委员会.功能性胃肠病的罗马III诊断标准(共识意见)[S].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07,12(2):137-140.
[4]陈治水.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2010)[S].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31(11):1545-1549.
[5]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消化不良中医诊疗共识[S].中华中医药杂志,2010,25(5):722-725.
[6]孙志华.中医辨证治疗脾胃气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013,23(12):7426-7427.
[7]黄世敬,谭赛,陈宇霞.合欢抗抑郁研究进展[J].吉林中医药,2014,34(3):318-320.
[8]茅霄芸.功能性消化不良不同亚型的中医证候学特征分析及用药规律探讨[D].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2014.
[9]王文秀.中医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研究现状[J].西部医学,2012,24(3):612-613.
[10]黄恒青,柯晓,杨永昇.杨春波论医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566.
R574.4
:B
:1000-338X(2016)06-0018-03
2016-09-02
朱道斌(1967—),男,副主任中医师,主要从事内科临床工作。
王文荣(1968—),男,主任中医师。E-mail:wangwenrong 88@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