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贵军+徐艳
摘要:通过实践课程体系建设和实践教学改革使人才培养的模式、水平与市场需求相符合,是实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根本途径。本文以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实践课程建设与改革的保障措施为研究对象,力争为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作出有益探索。
关键词: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实践课程建设与改革;保障措施.
引言:作为为社会培养技能型人才的主要场所,高职院校在实践教学模式方面的探索从未止步,而对实践课程体系进行完善和有针对性的教学改革,也一直是高职院校研究的重点和热点。通过实践课程体系建设和实践教学改革使人才培养的模式、水平与市场需求相符,是实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最根本途径。
一、实践课程建设与改革的保证——完善教学管理制度
在当今高职课程改革摸索前行的环境下,打破传统教学观念,努力探索新方法、新理论,努力完善教学管理制度,是实践课程建设与改革的有力保证。同时,在进行课程改革时加强与之配套的管理制度建设,并根据各院校自身的特点形成一套校内自我管理的制度文件,使课程改革在实施过程中“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作为教学一线教师,要配合职能部门做好实践课程改革及日常教学工作,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适时转变观念,认识到高职教育的特点决定了决不能安于现状,要将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及时有效地反馈给职能部门,形成相互配合、互相制约的实践教学运行机制。
二、实践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基础——开拓新型课程改革合作模式
高职教育理念中,“校企合 作”已不再是个新名词,各院校都在现有合作基础上努力挖掘更深层次的合作关系。例如实践课程的校企合作,不能仅停留在简单的校企共同开发上,而应积极探索,打造“四合”的深度合作模式。所谓“四合”即校企合建,共同开发课程,共同搭建课程平台;校企合作,共同完成教学,共同评估课程;校企合力,共同推广课程,共同完善课程;校企合惠,共从课程受益,共促行业发展。在“四合”模式指引下,学校和企业通过课程共同促进行业的发展,课程越来越受到行业的欢迎。这种全新的课程开发理念,打造了“学生、员工、教师、学校、企业、社会”的六方获利合作模式,通过这种合作模式,逐步将校企合作转变为校企融合,开创职业课程开发的新天地。
现在以“校企合作”为关键词的研究文献甚多,而对校企合作之外的合作模式的研究甚少。高职教育的改革归根结底就是在发展中创新。各学校在改革过程中都会遇到某些棘手的问题,当院校与企业间的合作达到一定高度而停滞不前时,可以适当考虑与其他院校合作,变“纵向合作”为“横向合作”。学校与企业间由于工作性质的不同以及价值观的差异,会导致部分课程改革达不到预期效果。而同类院校之间价值取向相同,都能从教育学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对课程改革必然会有许多共同的感受和话题,这也许会开创出中国高职院校教育合作的新局面。
三、实践课程建设与改革的保障——建设实践课程教学资源
为推进实践课程建设与改革,各院校都下大气力建设自己的实训室或实训中心,但校内实训基地的管理是个难题。许多院校互相效仿,纷纷实行自主经营,学生在几个专职教师的带领下承担起整个实训基地的日常运营管理,但学校毕竟不是盈利性机构,内在和外在的阻力极大,导致许多院校的实训基地变成了“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各学校应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建设与本专业规模相符的实训基地,对于校内实训基地的管理,在开始之初可以尝试委托管理、联合经营等方式,聘请行业内知名品牌进行专业指导,日常经营运转的基层管理人员和一线员工由企业和学校共同提供,专职教师可将实践课程与企业培训相结合,为企业提供理论支持,并从中积累大量实践管理经验,达到双赢。并为今后实行自主经营打好坚实的基础。
校外实习是高职教育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校外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真实的工作环境,学生通过实习,可以将课本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付诸于实践。而企业大量使用实习生,节省了劳动力成本,这是一个互惠双赢的格局。近几年,受社会大环境影响,许多酒店都出现了用工荒。学校应根据外部环境变化适时调整实习管理制度,变“被动”为“主动”,建立综合优化淘汰机制。该机制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校内即将实习学生的优化机制,通过实践课程任课教师对学生的评价结合学生综合素质进行排名;另一部分是对实习酒店的优化机制,通过实习带队教师、往届实习学生对实习酒店综合要素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并将测评结果进行排序,逐步淘汰排名靠后的酒店,达到资源最优化。由此建立实习学生、实习酒店双向良性的竞争机制,保证最优质的学生进入最优质的酒店。
四、实践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关键——打造“精师型”教学团队
当前高职教育理念中,对教师的塑造提倡“双师”,许多院校都意识了到打造双师型教学团队的重要意义。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教师具备了行业经历,双师型人才已不再是一个新名词。但仅仅满足于教学团队的“双师”素质是远远不够的,各院校可以考虑“优中择优”,在双师型教学团队的基础上,推选出最优秀的人才,组建一支“精师型”教学团队,并给予适当的政策和经费支持,以此通过精师型团队带动课程改革,提高学校知名度。
五、实践课程建设与改革的评价——转变实践教学评价观念
课堂组织多样,教学方法丰富是课程改革成功的要素之一。高职教育与一般教育不同,更注重实际能力的培养,传统的“45分钟一堂课”,“期末笔试百分制”已经不再符合高职教育的理念。教师应将备课重点放到组织形式上,打破传统授课形式,努力探寻新的课堂模式,注重学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的态度、收获,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受高职教育理念的影响,目前对于课程的评价模式正由终结性评价逐渐向过程性评价过渡。酒店管理专业教师应根据教学计划所涉及的内容,在考核时间、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适当调整,逐渐弱化期末考核,更加注重过程考核,对学生的学习态度、考勤情况给予综合评价。也可尝试由单体考核转变为小组考核,强调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结束语:推进酒店管理专业实践课程建设与改革的核心目的,就是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过硬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良好的职业素养、职业意识和职业态度是企业选拔人才的重要权衡指标。作为高职院校和高职教师,一方面要坚定不移地推进课程建设与改革,建立健全完善的保障措施,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另一方面也要有计划、有目的在课程教学中强化对学生的职业引导和专业教育,在师与生、教与学的良性互动中达成预期的教育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