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017-01-16 01:38杨方荣
东方教育 2016年11期
关键词:开放教学优化教学

杨方荣

摘要:学生的全面发展固然要以知识的掌握为基础,但知识的掌握并不能代替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关注。一些教师在学生掌握知识方面虽然取得了偶然的成功,而在学生的全面发展上取得的成效是很低的

关键词:优化教学;开放教学;民主教学;灵活教学

小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情感和思想都在发展,因而,我们的造句、习作、阅读理解的指导也得跟上去。一个四年级的学生,造句还是照搬二、三年级的句子。这个孩子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太深,作业和考试只求稳妥、只关心得分。因为她怕错,怕丢分,怕老师和家长批评,而不敢去想,去实践新的创新思维。久而久之,将失去表达力、思考力和生活观察力。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结果,这与我们的传统的教学模式有很大的关系。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很大程度上束缚了教师的“手脚”,也束缚了学生的学习的方式,方法,思维新课程标准改革的旗帜给我们指明了新的方向。

一、在新课标指引下的课堂教学现状

由于部分教师对新课程理解得不透彻,存在着走过场的现象,讲观摩课时做给听课老师看,过后又回到以往传统的讲课方式上,没有真正将新课程落到实处。在课堂教学中看似课堂气氛挺热闹,有看一看、读一读、说一说,一会儿提问、一会儿小组讨论,但整堂课下来,没有一个明确的教学目标,本节课老师究竟让学生学会了什么不明确。是啊,按原来的讲课方式讲习惯了,发现用新课程标准不会讲了。

如何让学生进入讲读课文状态?采取师生对话式讲读课文,即跟着老师的话题走,或跟着学生的话题走。严格要求“有话跟我说,说给大家听。不准私下说话。”这样,师生的心灵才能碰撞出火花,教学才可进入状态。吵杂、喧闹不是好课堂,一言堂也不是好课堂。

二、重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全面发展

学生的全面发展固然要以知识的掌握为基础,但知识的掌握并不能代替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关注。一些教师在学生掌握知识方面虽然取得了偶然的成功,而在学生的全面发展上取得的成效是很低的,主要原因是:

现在的课堂教学忽视了语文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两重性,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教学中重工具而轻人文。如:着重讲字的笔画、结构和词义,段意等,而忽视其运用。考试中出现了字的笔顺,而且要学生不能写错顺序,而且常考的字中有些笔顺本身也有争议。这主要表现在对分数的追求上,只要学生能取得高分,不管这种教法是否符合教学规律,是否符合学生身心发展,都是好教法,都是值得推广的。比如单调刻板的条文背诵这一方法得到了多少人的推崇,有多少学生正在重点背诵“标准答案”,原因就是考试考条文,学生背是背会了,但却不能真正掌握它,一考完,就差不多都“还给老师了”。

三、教学方法落后僵化

一是教案为主宰教学:课堂教学是按计划进行的,每节课无一例外地必须按照教案完成规定的教学进度(课时任务),本无可厚非,但如果决不能越教案一步,不管学生是否知道了、掌握了、提高了,赶着学生往指定的步骤走,把教案完成了,教学目的也就算达到,那就大错特错了。这一点在青年教师中表现得比较突出奇制胜。这实际上是一种封闭性的教学,使课堂教学变得机械,缺乏生气和乐趣。

二是以统一为标准的一致性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习惯于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的学生,强调以中间状态的学生作为授课的标准,这就导致超过一般水平的学生感到太简单,缺乏挑战性而出现心理抑制,分散注意力;而发展状况低于一般水平的学生,因跟不上节奏而十分吃力,产生失败和无助感。这种状况的存在,难以实现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的目标。而在现在有不少课堂教学出现这样的现象:教师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而主体作用发挥得好的学生恰恰是接受能力较快,学习成绩较好的同学,他们往往能提出一些比较新鲜的见解和主张,教师却误以为自己引导得法,就跟着这些“主体作用”发挥得好的学生“走”,而中等生和相对比较差的学生则丧失了“发挥”的机会。

针对以上问题,我认为要深入理解新课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科学践行新课标,制定相关策略,改变这些现状:

一、老师要精心设计需要讨论的内容

课堂上需要讨论的内容最好是开放性、有争议的话题。例如:小学课本中的《编号码》一节,老师布置任务要求给全校学生编号码,存入电脑,这样,在电脑中随便调出一个学生的档案就能查出他在哪了吗?哪个年级,哪个班,性别是男是女,年龄多大,那么这样编号码有几种编法,哪个编法最好,可以让学学长期被生展开讨论。相反类似于“1加1等于几”这样的问题,非常简单,而且1+1就是等于2,实在没有讨论的必要。

二、课堂提问要讲究艺术

(一)课堂提问切忌过多过滥

如果一堂课老师不停地发问,反而会引起学生反感。再者应避免“对不对、是不是”之类的问句。有些课表面上看起来很热闹,实际达不到增强学生自主性学习的效果。老师提问应该适时、适量、适度,否则会让学生生厌。

(二)课堂提问应调动全班同学的积极性

老师提问时,要关注到每个学生,如果只给部分学生锻炼和表现自我的机会,而另一部分同冷落,那么久而久之,被冷落的同学就会逐渐对该老师和该科失去兴趣,产生厌学心理和自悲心理。

三、优化教学方法

以研讨为主的综合交流教育方式是创新性语文教育一个重要特征。 课堂教学是由师生共同组成的一个信息传递的动态过程,新课程改革最推崇以探究——研讨为主的综合交流方式,师生共同讨论、研究、做实验。改变了过去教师“灌”,学生“喝”的单向交流方式和教师问,学生答的双向交流方式以及师生之间互相问答的三项交流方式。这种综合交流的教学方式,能使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小组成员互相启发,互相帮助,对不同智力水平、认知结构、思维方式、认知风格的学生实现“互补”,达到共同提高,加强了学生之间的横向交流和师生之间的纵向交流,课堂教学顿时成为了一系列学生主题活动的展开与整合过程

其实,小学完全可以采用新课标来教学。老师们不敢这样做是有各种原因的。学校每学期都要进行均分排队,老师们只能分分必争,不敢放开手脚抓素质、打基础。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以分数决定学生优劣的体制不改革,那么新课改的步伐就迈得很艰难。我们的教学形成了天天围绕试题转,学一节考一节,差什么补什么,考什么背什么。

这样教出的学生文化分数很高,但应变能力和其他素质很低,因此,要想所教学生全面发展,必须抛弃过去填鸭.呆板.机械式的教学方法,运用新的课标新的教学理念,使自己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既方法灵活多变又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使学生的各方面能力都得到发展。

猜你喜欢
开放教学优化教学
小学美术开放式教学模式之我见
革故鼎新优化数学教学
浅谈如何开展高中历史教学
小学语文的趣味化教学探析
小学数学课开放性教学策略刍议
基于开放式教学下的高职学生英语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
优化教学,提高语文课堂效率
构建开放课堂提升信息素养探析
巧借现代信息技术优化中职会计教学研究
基于开放教学理念的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模式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