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雪艳 杨 淳 张 尹
保山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中医药系,云南 保山 678000
医学教育
师承教育和高职高专院校教育相结合的针灸推拿培养模式初探
杨雪艳 杨 淳 张 尹
保山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中医药系,云南 保山 678000
通过对高职高专院校针灸推拿专业培养模式特点的分析及思考,发现其教育模式培养的针灸推拿人才存在一些问题。如辨证论治及动手操作能力较差,中国传统文化缺失,中医个性教育不足,功法不足和职业病明显等问题。基于此,笔者提出了师承教育和高职高专院校教育相结合的针灸推拿培养模式,以改善此类问题。
师承教育;院校教育;高职高专;针灸推拿
目前,中医教育和人才培养形成了多层次、多规格的教育结构[1]。自1956年起,中医专业人才培养有中专、大专、本科、研究生和第二学位教育等方式。国家亦通过开办中医进修学校、中医进修班,对师承教育采取了领导、政策指导和管理,并用现代教育方式培训中医从业人员[2]。针灸推拿专业属于中医学科中的一个独立分支,遵循同样的培养方式。但是,我国在高职高专院校的针灸推拿人才培养方面,通用的模式主要是以院校教育为主,由于批量培养从而导致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高职高专院校培养的部分针灸推拿人才存在不熟悉针灸推拿传统诊疗模式,辨证论治及动手操作能力偏差。现在,针灸推拿人才培养的主要模式是院校教育,也就意味着各院校成为针灸推拿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在高职高专类院校中,针灸推拿专业一贯使用的“2+1”人才培养模式,即2年的在校理论学习和1年的医院临床实习。该人才培养模式对针灸推拿实用型人才培养在一定历史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3],但由于学制短[4],实训时间短,导致学生不熟悉针灸推拿传统诊疗模式,辨证论治及动手操作能力偏差。学生在3年学习结束后,不能把针灸推拿理论很好的运用于临床。
针灸推拿医生功法不足和长期从事推拿导致的职业病明显。部分推拿学习者手法僵硬或无力均可影响疗效。推拿离不开练功,只有通过功法锻炼,才可以培养出符合推拿医生要求的合格人员,如湖北推拿学会的几位主任委员都是功法锻炼者。另外,长期从事推拿导致的职业病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很多中壮年的推拿医生都存在明显的职业病。如某医院26~35岁的近10名推拿医生中,或多或少或轻或重的都有着颈肩腰腿痛的症状[5]。“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对于针灸推拿医生的这些问题,都需要加强推拿功法训练来提高功法和减少职业病的发生。
针灸推拿人才存在中国传统文化缺失。有仁爱之心,是为医的首要条件,医者才有提高自己的医术医德的动力源泉。如《物理论-论医》云:“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非聪明理达,不可任也;非廉洁淳良,不可信也”,表明学医者,先学做人。孙思邈云:“不读五经,不知有仁义之道”。
针灸推拿人才经验传承的个性教育不足。院校教育统一的针灸推拿教学方式,培养的学生千人一面,缺乏个性。中医人才的较大批量培养始于民国期间各地私人创办的中医学校,是比较重视中医学术的个性教育的。即便是在社会进步的当下,也需加强针灸推拿人才的个性教育,有助于针灸推拿的创新思维的培养。
师承教育历来是我国古代培养中医药人才的主要形式,历史上的中医名家大多是通过这一方式造就的[6]。古有雷公师从黄帝,扁鹊师从长桑君,张仲景师从张伯祖等。这种师承教育使先辈的经验得以传承,且通过一脉相承和逐渐演变,形成针灸推拿各家“学说”和“流派”,发展沿袭至今,对针灸推拿文化、针灸推拿事业的传承和发展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7]。
在以现代医学为主的医疗条件下,师承制独立培养出来的针灸推拿人多能独当一面,发挥针灸推拿救死扶伤的作用。在《传统医学师承和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考试办法》中明确规定:没有经过院校专业的针灸推拿学习的师承和确有专长人员,在取得《传统医学师承出师证书》或《传统医学医术确有专长证书》后,可以申请参加中医执业助理医师和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
师承教育的重点是在临证中学习,突出了针灸推拿临床知识与技能实践性强的显著特点,这恰好也符合了为基层培养高技能、实用型针灸推拿人才是高职高专院校针灸推拿专业的主要定位。在一对一、面对面、手把手的临证教学中,学生能快速的把针灸推拿经典著作理论与实践结合,迅速运用到临床中,有助于对针灸推拿理论的深入理解和运用,更便捷的掌握一技之长。毋庸置疑,巩固和提高针灸推拿技术水平必须通过大量的临证实践学习和训练,才能领悟到针灸推拿的精髓,达到提高针灸推拿水平的目的。
此外,师承教育还有以下几个优点:①因材施教的针灸推拿培养有利于发展学生的针灸推拿个性文化。②导师的医德医风在临床中会无形的影响到学生,有助于学生树立高尚的医德医风。③有利于对导师的学术经验在传承的基础上再进行发展。
不可否认的是,师承和院校教育相结合培养出来的针灸推拿人才的临证水平是较为突出的。近年来,国家把做好中医药继承发展工作确定为中医药事业发展的主题。在高职高专院校的针灸推拿教育中,应用师承教育和院校教育相结合的模式是较少的。自2010年起,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摸索并发展出比较成熟的“新型师承,分段共育”高职高专中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把校院合作、中医师承和院校教育这三方面结合起来,取得了较好的成效[8]。基于师承教育和院校教育相结合的中医培养模式和针灸推拿人才的专业特点,探索出师承教育和高职高专院校教育相结合的针灸推拿培养模式内容如下:
3.1 高职高专院校课程设置 针对符合针灸推拿师承的学生,在学校开设的针灸推拿专业基本课程设置的基础上,另外增设国学相关课程和推拿功法课程。
高职高专院校课程设置中需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培养,开设古代汉语基础、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历史、中国哲学史等国学相关课程。国学课程的授课是从入学起延续到毕业,每周4个课时。师承教育历来在教授中医知识的同时培养传统文化,古代中医教育思想亦强调医通儒,儒通医,非此则难行仁义之道[6]。《玄机启微》云:“医为儒者之一事”;“医须略通古今”等都说明中医者应具备相应的国学知识。
在课程中设置推拿功法为必修课程,并把推拿功法训练作为学生的每日晨练项目。功法为手法之母,手法为功法之帅[9]。长期的推拿功法训练不仅能明显缓解推拿医生的颈肩腰腿痛的症状[5],而能增强推拿人员临床工作所需的指力、臂力、腰腿力量等,自1996年至2006年,推拿练功一直是广州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专业的必修课程[10]。保山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亦多年坚持推拿功法的教学。从上述实践中体会到,推拿功法对推拿技术和推拿人员身体健康的促进作用都明显。
3.2 导师的确定 学校成立导师考核小组,确保入选针灸推拿导师符合要求。“名师出高徒”的古话说明了导师的重要性,这里的针灸推拿导师指的是传统师承中的师父,指专业理论扎实、临床经验丰富、有一定独特技艺的针灸推拿临床专家或学者。对导师的要求是:①常年进行针灸推拿临床工作,有丰富、独到的临床实践经验、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专业理论扎实。②针灸推拿专业的学科带头人或专科专病的知名针灸推拿专家,医德高尚,在群众中享有盛誉,得到同行公认。
为了充分发挥导师带徒的主动性和个性化的培养,不对导师进行统一培训,并且临床跟师的学习进度由导师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来自行决定。为了保障导师师承工作的有序开展,需给予导师一定的薪酬。
3.3 学生的选拔及任务 学校成立学生考核小组,严格把关学生的选拔过程,确保入选学生符合“择优录取”和“导师自由选择”的双向选拔依据。师承教育最突出的特点是中医教育的个性化,但在学生的选拔层面没有体现个性化。在大一新生入学后,组织全年级的针灸推拿专业进行语文、国学等中国传统文化学科摸底考核,依据通过师承教育评估的针灸推拿导师的数目,遵循每位针灸推拿导师带一名同学的原则,按考核成绩的高低进行择优录取之后,由导师自由选择学生。师承教育有“非其人则不授”的行业规矩,只有被师父认定具备特定条件者才有机会传承医业。纵观各种关于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的工作中,有资格参加师承教育或学术经验传承的学员均是比较优秀的针灸推拿医生。总的原则是根据“择优录取”和“导师选择”的选拔依据,最后确定学生的名额和对应的导师。
在三年的针灸推拿跟师学习中,要求学生对导师的学术思想、临床经验和技术专长等进行挖掘和整理,以文字、视频等方式进行总结。从中挖掘出丰富的知识,不断充实针灸推拿体系,以供世人学习。针灸推拿历来强调学术经验的传承,名师针灸推拿的学术思想、临床经验和技术专长是他们的学术研究、临床实践与针灸推拿理论、前人经验相结合的智慧结晶,是针灸推拿学伟大宝库中的新财富,与浩如烟海的针灸推拿古籍文献相比,更鲜活、生动,更具有现实的指导性[11]。
无论是单纯的高职高专院校教育,还是单纯的师承教育,对针灸推拿专业人才的培养都是不够全面的。师承教育和高职高专院校教育相结合的针灸推拿培养模式是顺应专业培养要求和时代要求下的一种形式。这种形式能培养针灸推拿人才的辨证论治及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具备中国传统文化素养和中医个性教育,提高针灸推拿医生的功法,并减少职业病的发生。无论针对个人还是针灸推拿学的继承和发展,都具有积极作用。
[1]顾国龙,龚伟.传统师承教育与当前中医药人才培养[J].中国医药导报,2013(33):154-157.
[2]李磊,陈仕杰.论中医师承教育研究进展[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9,17(10):894.
[3]王晓戎,盛红,王义祁,等.三年制高专中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中医教育,2011,30(5):66-68.
[4]林程.独生子女大学心理问题及其教育对策探析[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3,19(1):53-56.
[5]张国栋,任莉萍.谈推拿功法在推拿学中的重要地位[J].中国医药导报,2008(24):94-95.
[6]吴鸿洲,程磐基.中医教育发展历史与特色[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4):186.
[7]吴鸿洲,程磐基.古今中医教育模式的比较研究[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0(12):9.
[8]骆继军,李勇华,许代福.高职高专中医学专业新型师承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重庆医学,2014(29):3975-3977.
[9]谢远军,许丽,倪锋,等.针灸推拿专业推拿功法学与手法学教学方法的改革实践[J].按摩与导引,2004(04):11.
[10]彭旭明,张家维.推拿功法教学的几点体会[J].按摩与导引,2007(03):7-8.
[11]王映辉,姜在旸,闫英杰,等.基于信息和数据挖掘技术的名老中医临床诊疗经验研究思路[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05,7(1):98-105.
To Explore the Mode of Acupuncture and Massage of Shicheng Education Combining College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YANG Xueyan YANG Chun ZHANG Yin
Depart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Baoshan 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Baoshan 678000, China
Based on the analysis and thinking of characteristics of acupuncture and massage training mode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and found that some of the problems in this kind of education mode to cultivate the talent of acupuncture and massage.Such as the treatment based on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thinking ability and hands-on ability is poorer, lacking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personality educ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kills shortages and occupational disease significantly and so on.Based on this, puts forward the mode of acupuncture and massage of shicheng education combining college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in order to improve these problems.
Shicheng Education;College Education;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Acupuncture and Massage
R-05
A
1007-8517(2017)20-0121-03
杨雪艳(1987-),女,白族,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为针灸推拿和民族医药学。E-mail:yangxueyan1234@sina.com
2017-08-31 编辑:穆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