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猪嗜血杆菌与猪瘟病毒、高致病性蓝耳变异株病毒混合感染的诊治

2017-01-16 08:29:46李海忠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7年2期
关键词:蓝耳嗜血出血点

李海忠 刘 科

(韶关市畜牧研究所,广东韶关 512026)

副猪嗜血杆菌与猪瘟病毒、高致病性蓝耳变异株病毒混合感染的诊治

李海忠 刘 科

(韶关市畜牧研究所,广东韶关 512026)

副猪嗜血杆菌病是由巴氏杆菌科嗜血杆菌属副猪嗜血杆菌引起的一种严重危害仔猪和生长猪的传染病,以多发性浆膜炎、关节炎及高死亡率为特征,HPS主要感染断奶后和保育舍的仔猪,以5~8周龄的仔猪最易感染和发病,发病率一般为10%~15%,严重时死亡率可达50%。近年来,随着规模化、集约化猪场的发展,副猪嗜血杆菌感染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并常与猪瘟病毒、猪繁殖障碍呼吸综合征病毒、圆环病毒2型、伪狂犬病毒等病原体混合感染,给养猪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制约着养猪业的发展。现将广东某猪场一起副猪嗜血杆菌与猪瘟病毒、猪高致病性蓝耳变异株病毒混合感染的诊治情况报道如下。

1 临床症状

2016年9月初,广东某规模存栏600头种猪的猪场仔猪和育肥猪出现精神沉郁、食欲废绝,被毛粗乱,瘦弱,生长缓慢,体温40℃~42℃,咳嗽,呼吸困难,呈犬坐式呼吸,部分病猪体表皮肤发红,耳尖发紫,眼睑水肿,腕关节、跗关节肿大,共济失调,跛行,背部、胸腹部及四肢末梢等处皮肤出现大量针尖样的点状出血,临死前侧卧、颤抖,四肢呈划水样,仔猪群和育肥猪群发病率约为45%,死亡率约为25%。母猪群出现流产、早产、产死胎和木乃伊胎,产弱仔多,发生难产、子宫炎和产后不发情的猪只逐渐增多,配种返情率达到50%。

2 病理变化

主要表现为胸膜、肺脏表面覆盖大量纤维素性渗出物,胸膜与肺、心包粘连,心外膜呈绒毛心状,心包、胸腔、腹腔积液,积液混浊,关节腔内有淡黄色渗出物;肺间质增宽,水肿,呈红褐色花斑状,有出血点和出血斑;喉头黏膜有针尖大小的出血点;肝脏有大量出血点;脾脏边缘呈锯齿状并有出血性梗死;肾脏呈暗红色,表面和皮质有针尖样大小的出血点;下颌、腹股沟、肠系膜、肺门淋巴结肿大,充血、出血、外表呈暗紫色,淋巴结切面如大理石纹状;膀胱黏膜有针尖大小的出血点;肠黏膜有大量小米样大小的出血灶,大肠回盲瓣处有纽扣状溃疡灶;脑部充血、出血。

3 病原体的分离和鉴定

无菌操作采集病猪的心包积液、胸腔积液、关节积液、血液、肺脏、肝脏、脾脏、淋巴结、脑组织和流产胎儿送实验室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和猪瘟病毒、PRRS病毒的RT-PCR检测。结果细菌分离到副猪嗜血杆菌,RT-PCR检测结果为猪瘟病毒和高致病性蓝耳变异株病毒阳性。

4 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和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综合判断,本次感染为副猪嗜血杆菌、猪瘟病毒和高致病性蓝耳变异株病毒混合感染。

5 药敏试验

将分离纯化的副猪嗜血杆菌进行药敏试验。根据抑菌环直径在 15mm以上为高度敏感(青霉素高敏为 20 mm以上),10~15mm为中度敏感,10mm以下为低度敏感,无抑菌环为不敏感的判定标准,此次分离的副猪嗜血杆菌对头孢噻肟、头孢呋肟、头孢氨苄、氟苯尼考高敏,对阿奇霉素、新霉素、多西环素中敏,对罗红霉素、恩诺沙星、环丙沙星低敏,对壮观霉素、林可霉素、羧苄青霉素、氨苄西林、阿莫西林不敏感。

6 防控措施

(1)隔离所有病猪,病死猪作无害化处理,全群用药。全场猪群使用氟苯尼考进行拌料投药,300 g/t,黄芪多糖 2 kg/t,连用1周,对个别症状严重的病猪,肌注头孢噻肟钠。

(2)紧急免疫接种。全场猪群紧急接种高致病性蓝耳病弱毒苗,1头份/头;10d后全群接种猪瘟ST苗,2头份/头;7d后种猪、哺乳仔猪、保育猪再接种副猪嗜血杆菌多价苗,种猪3ml/头,哺乳仔猪和保育猪2ml/头。

(3)加强做好猪舍的环境卫生、消毒和通风透气,降低饲养密度,尽量减少转群、并群的次数,减少应激,提供营养全面的饲料。

7 防控效果

实施上述防控措施两个月之后,保育和育肥猪群状况明显好转,采食量恢复正常,保育猪死亡率降到4%以下,育肥猪群死亡率降到3%以下,母猪停止流产和早产,仔猪死胎、木乃伊胎比例降到4%以下,仔猪弱仔率降到5%以下,母猪配种分娩率达到82%,防控效果理想。

8 讨论

副猪嗜血杆菌病多为条件致病性疾病,在饲养条件差、应激和感染可引起猪免疫抑制的猪繁殖障碍呼吸综合征、猪瘟、猪圆环病毒2型、伪狂犬等病毒时容易发病,因此,加强饲养管理和对猪繁殖障碍呼吸综合征、猪瘟、猪圆环病毒2型、伪狂犬等的预防控制,增强猪的抵抗力,是预防副猪嗜血杆菌病的有效办法。本次发病的猪场确诊为副猪嗜血杆菌与高致病性蓝耳病病毒、猪瘟病毒感染后,紧急接种高致病性蓝耳弱毒苗和猪瘟ST苗,控制PRRS和猪瘟后副猪嗜血杆菌也得到迅速控制。

副猪嗜血杆菌血清型较多,有15个以上血清型,发病症状和剖检变化表现不一,不同的血清型对某种抗生素药物的敏感程度不一样,同时,副猪嗜血杆菌很易对药物产生耐药性,为了获得较好的疗效,在大群治疗前应进行药敏试验,筛选敏感药物进行治疗。本次分离的副猪嗜血杆菌对头孢噻肟、头孢呋肟、头孢氨苄、氟苯尼考高敏,应用氟苯尼考对发病猪进行全群用药治疗后猪群病死率得到有效控制。

李海忠(1972-),男,助理工程师,大专学历,主要从事动物疫病的防治研究工作。

猜你喜欢
蓝耳嗜血出血点
猪蓝耳病毒与圆环病毒2型混合感染继发副猪嗜血杆菌病的诊治体会
兽医导刊(2019年1期)2019-02-21 01:14:24
浅述猪副嗜血杆菌病的综合防治
中国蓝耳病疫苗市场情况调研
Mutually Beneficial
Beijing Review(2016年32期)2016-08-30 02:42:51
副猪嗜血杆菌病及其诊治体会
河市某规模猪场副猪嗜血杆菌病的诊断与防治
一起猪圆环病毒病并发副猪嗜血杆菌病的诊治
越南猪蓝耳病疫情继续蔓延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情举报电话
农家顾问(2007年9期)2007-10-19 07: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