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晓明
(梅河口市中医院,吉林 梅河口 135000)
临床常见的肝外胆结石主要包括继发性和原发性两种,该疾病的发生会导致患者出现剧烈的疼痛感,其主要诱发原因在于,胆管内结石向下移动,患者进食后胆管会受到食物的挤压,进而出现强烈的疼痛感和压迫感,随着症状的逐步加重,其还会出现胆道阻塞、阻塞胆汁流出、胆管痉挛等恶性症状。如果胆道阻塞患者未得到有效及时的治疗,则会诱发更加严重的绞痛感和细菌感染,进而危及患者生命安全[1]。随着近年来我国临床医疗技术的逐步发展完善,肝外胆结石的临床检出率也实现了明显的提升。本次医学研究就对肝外胆结石诊断中应用腹部CT与磁共振胰胆管成像的临床价值进行了分析,现将本次医学研究结果进行如下报道。
1.1 一般资料:本次医学研究选择我院外科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140例肝外胆结石患者为观察对象,男性与女性比例为72∶68,最小年龄32岁,最大年龄76岁,平均(54.5±21.2)岁。纳入标准:全部观察对象均经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肝外胆结石,同时,排除其他会对本次医学研究结果造成影响的疾病患者。
1.2 方法。腹部CT检查方法:本研究所用检查设备为GE双排螺旋扫描仪,对患者腹部实施常规增强扫描,患者临床检查前6 h内需禁食,上机检查前服用600~800 m L温水,用1 mm重建,层厚螺距均设置为5 mm。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检查方法:本研究所用检查设备为SIEMENSAvanto-I-class1.5T超导磁共振扫描仪,检查前3~4 h内完全禁食,全部观察对象的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检查均进行如下序列号设置,即冠状位B-TFE,屏气水脂同反向T1W,横断面呼吸触发T2W-SPAIR-RT。
1.3 观察指标:对比分析腹部CT、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检查方法对于肝外胆结石患者临床检查的阴性检出率。
1.4 统计学处理:本次医学研究通过SPSS17.0软件分析和处理所得数据。计数资料通过χ2检验方法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通过(±s)方法进行统计学处理和表示,其他数据资料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法进行统计学处理,如果所得分析结果P<0.05,可以证实两组数据资料对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
腹部CT检查对于肝外胆结石患者的阳性检出率为61.43%(86/140),疑似检出率为8.57%(12/140),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检查对于肝外胆结石患者的阳性检出率为72.86%(102/140),疑似检出率为4.28%(6/140),由此可见,腹部CT检查对于肝外胆结石患者的检出率明显高于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检查,且两种检查结果对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
肝外胆结石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胆道结石疾病类型,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不健康生活习惯的形成,肝外胆结石的发生率也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肝外胆结石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黄疸、腹痛、发热等等[2]。同时,肝外胆结石患者的感染发生率更高,患者更加容易出现肝脓肿、胰腺炎、胆管炎等并发症症状,进而导致病情的进一步恶化,且患者的病情会直接受到其治疗方法、饮食结构和诊断时间等因素的影响。肝外胆结石患者存在胆红素,其排出胆囊时常存在混合型胆结石表现,而这些表现都与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病情不完全相符,也是导致临床误诊和漏诊的主要原因,患者误诊后其病情会激素恶化,并对其临床治疗产生不良影响[3]。
腹部CT是一种传统临床上较为常用的检查技术,也是电子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的简称,在多种腹部疾病的检查和诊断中表现出了较高的应用价值,这一检查技术具有较为全面的功能,且能够准确判断患者脏腑器官和腹腔内有无积液、穿孔、结石和感染等现象,患者接受检查前需要口服含碘的水溶剂,从而避免检查过程中的伪影问题,提高临床检查的准确性和清晰度,并对其病情进行更加真实的反应[4]。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技术是一种近年来逐渐兴起的非介入性胰胆管成像技术,其检查过程中无需使用对比剂,且操作方法较为简单易行,因而得到了临床上的广泛推广和应用。肝外胆结石是胆囊内的结石进入胆管内诱发的一种疾病,该疾病与原发性的胆管结石均具有较高的CT造影成像密度[5]。腹部CT检查能够对患者腹腔实施横向的扫描,因而在病理阳性的检查方面加以较高的敏感度,然而,这一检查技术成像较为单一,无法准确判断患者的病变组织具体位置,在阴性结石的临床检查和诊断方面误诊发生率较高。磁共振胰胆管成像相比传统腹部CT检查,准确性更高,且影响因素更少,因而临床应用价值更高[6]。
由本次医学研究结果可知,消化内镜下胰胆管成像和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技术对于肝外胆结石临床检查和诊断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腹部CT检查,且检查结果对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
综上所述,磁共振胰胆管成像用于肝外胆结石的临床检查与诊断,相比传统的腹部CT检查技术,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和阳性检出率,同时,其对于阴性结石检查和诊断的敏感性也相对较高,操作方法更加简单易行,因而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和应用价值,但是,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检查技术的成本相对较高,因而在临床选择过程中需要对患者的经济承受能力和疾病严重程度进行综合分析与判断,这也是其无法在广大基层医疗单位推广应用的主要原因。
[1]杨树东.腹部CT及B超与核磁胰胆管成像在肝外胆管结石诊断中的临床探讨[J].河北医学,2014,20(9):1522-1523.
[2]周宗庆,付志宏,王志敏.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经胆囊管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J].肝胆胰外科杂志,2010,22(6):65-66.
[3]周蓉,张勇.腹部CT、B超及核磁胰胆管成像在肝外胆管结石的诊断价值分析[J].中国医学装备,2014,11(6):263-269.
[4]刘彦丽,靳元,陈业鹏.B 超及腹部CT与核磁胰胆管成像在肝外胆管结石诊断中的价值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36(10):234-236.
[5]刘卓敏.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及胆总管结石与开腹手术的疗效比较[J].当代医学,2012,18(18):18-20.
[6]李明,于泉波,吴爱宁,等.腹腔镜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32例临床总结[J].当代医学,2011,17(16):98-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