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廷梅
(大连第三人民医院,辽宁 大连 116033)
结肠癌术后手术切口裂开患者的护理措施
张廷梅
(大连第三人民医院,辽宁 大连 116033)
目的 研究分析结肠癌手术后切口裂开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 以在我院进行腹腔镜下结肠癌根治术,同时1周后进行复诊时发现手术切口出现大量淡黄色渗液的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针对手术切口裂开的原因,对切口进行观察评估,总结安全有效的临床护理方案,同时正确实施。结果 接受临床护理半个月后2例患者均伤口愈合正常出院。结论 首先做好患者的心理指导,其次在正确评估切口情况的基础上,采用湿性愈合伤口的护理理论,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临床护理,缩短伤口愈合时间,值得用于临床借鉴。
结肠癌术后;切口裂开;护理措施
结肠癌根治术后一般发生切口裂开的概率较小,手术切口裂开的部位大多在腹部和肢体的一些关节部位,这些部位的活动度比较大,容易引发切口损伤。有相关的临床数据显示,手术裂开的时间段一般在术后的2周以内,也有部分患者在拆线后24 h内出现切口裂开的情况,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康复进度[1]。一般造成手术切口裂开的主要原因为腹腔内压增高、伤口受到感染、患者营养不良、肥胖或者是没有及时的使用腹带等[2]。因此,对结肠癌术后手术切口裂开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临床护理则显得至关重要。我院特别选取了在我院进行腹腔镜下结肠癌根治术,同时1周后进行复诊时发现手术切口出现大量淡黄色渗液的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结肠癌手术后切口裂开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作为研究目的,总结临床经验,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果,主要的研究过程做如下总结说明。
1.1 基本资料: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接受腹腔镜下结肠癌根治术,同时1周后进行复诊时发现手术切口出现大量淡黄色渗液的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2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为64、66岁。复诊时观察发现患者手术切口附近皮肤的颜色无异常,也无红肿硬块。排除患有糖尿病、药物使用过敏史以及禁忌证患者,2例患者均为自愿接受研究治疗。
1.2 诊断结果:2例患者的右下腹部均有1条约5 cm的手术切口,经检查发现有大量的淡黄色液体渗出,同时伴有难闻的恶臭味。患者切口附近的皮肤颜色无异常,皮表温度显高,出现轻微硬结。护士用棉签探查患者切口深度,约在4.7 cm。患者的右下腹部可以发现有一段约1 cm的引流口,引流口附近的皮肤颜色无异常,无硬结,护士用棉签探查患者切口深度,约在2 cm。
复诊后的第1天至第4天:①伤口评估:护士在患者复诊后,对手术切口裂开情况进行评估,右下腹部均有1条约5 cm的手术切口,深度约为4 cm,发现大量的淡黄色液体渗出,有难闻的恶臭味。②处理伤口:在对伤口进行正确的评估后,护理人员需要用碘伏对手术切口裂开部位周围的皮肤进行常规化的消毒,之后再用生理盐水对手术切口床进行冲洗消毒,用适量的水凝胶放置到手术切口中,从而将残留的坏死组织进行清理,采用藻酸盐银离子作为敷料,填在手术切口处,促进渗液的吸收,同时也能够止血、抑制细菌生长,起到很好的预防作用[3]。敷料上贴好胶布,拉紧,使得手术切口能够较好的对合。最后将纱布覆盖到伤口上,防止液体渗出,盖好敷料固定。护理人员需要注意的是每天为患者换药一次,换药时注意不能交叉感染。
复诊后的第4天至第9天:①伤口评估:经过观察发现,患者右下腹部均有1条约5 cm的手术切口,深度约为2.6 cm,渗液量有明显减少,无恶臭味。手术切口的腔隙间距缩小,伤口部位肉眼可见红色肉芽组织生长。观察引流管开口,探查深度约为0.3 cm,无恶臭味。②处理伤口:在对伤口进行正确的评估后,护理人员继续使用碘伏对手术切口裂开部位周围的皮肤进行常规化的消毒,用生理盐水冲洗手术切口和引流管的开口,用适量的水凝胶放置到手术切口中,从而将残留的坏死组织进行清理,治疗一段时间后患者手术切口无异味,因此采用藻酸盐敷料填塞吸收渗液。敷料上贴好胶布,拉紧,使得手术切口能够较好的对合。最后将纱布覆盖到伤口上,防止液体渗出,盖好敷料固定。护理人员可以每2 d为患者换药一次,换药时注意不能交叉感染。③饮食结构调整:护理人员对患者的日常饮食结构进行调整,多食用高蛋白、低脂、高维生素类食用,每天可以吃些鸡蛋、鱼肉、鸡肉、鱼汤等,少食多餐,注意易消化食物的摄取,对手术切口的恢复有着积极的作用。
复诊后的第9天至第15天:①伤口评估:经过观察发现,患者右下腹部均有1条约5 cm的手术切口,深度约为2.1 cm,渗液量显著减少,伤口部位处的红色肉芽组织生长情况较好。引流口也无渗液,有一层淡粉色的肉芽组织覆盖在内[4]。②处理伤口:护理人员继续使用碘伏对手术切口裂开部位周围的皮肤进行常规化的消毒,用生理盐水冲洗手术切口和引流管的开口,采用藻酸盐敷料填塞吸收渗液。敷料上贴好胶布,拉紧,使得手术切口能够较好的对合。最后将纱布覆盖到伤口上,防止液体渗出,盖好敷料固定。护理人员每3 d为患者换药一次,换药时注意不能交叉感染。
结肠癌根治术后手术切口的愈合过程比较复杂,而且时间相对较长,一旦伤口处理不当,就会导致手术切口裂开,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术后康复和生活质量。我院特别选取了2例在结肠癌根治术后手术切口裂开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复诊后不同时段的护理方案的调整,按照伤口评估、处理伤口以及一般护理的步骤,对患者的手术切口裂开的情况进行分析和治疗,帮助患者更好的恢复。护理半个月后2例患者均伤口愈合正常出院。综上所述,在正确评估切口情况的基础上,采用湿性愈合伤口的护理理论,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临床护理,缩短伤口愈合时间,值得用于临床借鉴。
[1] 李乐之,路潜.外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8.
[2] 康红宇.老年患者腹部手术后切口裂开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吉林医学,2012,33(8):1750-1751.
[3] Lwamoto S,Hazama S,Kato T,et a1.Multicenter phase II study of second-line cetuximab plus folinic acid/5-fluorouracil/irinotecan (FOLFIRI)in KRAS wild-type metastatic colorectal cancer:The FLIER study[J].Anticancer Res,2014,34(4):1967-1973.
[4] Stintzing S,Kapaun C,Laubender RP,et a1.Prognostic value of cetuximab-related skin toxicity in metastatic colorectal cancer patients and its correlation with parameters of the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signal transduction pathway:Results from a randomized trial of the GERMAN AIO CRC Study Group[J].Int J Cancer,2013,132(1):236-245.
R473.73
B
1671-8194(2017)07-02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