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HACCP认证采信成功率的主要因素

2017-01-15 04:23谌瑜王欣曹旸李彦蓉
质量安全与检验检测 2017年6期
关键词:审核员监管部门机构

谌瑜王欣曹旸李彦蓉*

(1.新会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广东新会 529100;2.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

1 前言

认证结果的广泛采信及其在贸易活动中的作用,体现了认证工作在国家经济、商贸活动中的重要地位。然而,认证行业快速发展的背后,也隐含着认证质量以及认证能否给组织、消费者和社会带来真正价值的问题。因此,认证采信的成功率及有效性日益受到政府部门、行业和社会各方的普遍关注和高度重视。

2 影响HACCP认证采信成功率的主要因素

影响HACCP认证采信成功率的主要因素归结起来主要以下有5点[1]:

(1)认证组织的宣传与事实的符合性矛盾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推广宣传自己是天经地义的事。从事认证工作的组织也需要宣传自己,但准确把握宣传尺度比较困难。目前,不管是对认证组织还是对社会,宣传方面多少都有一些夸大。夸大的宣传和不尽人意的现实,往往成为人们质疑认证价值及作用的证据。

(2)认证组织的短期盲从性和认证持续性的矛盾

认证组织的盲从性是指认证企业就认证而认证,认证的目的不是为了提高管理水平,而是出于其他特殊需要。如:有的组织为了投标,临时抱佛脚,在未有认证证书很难入围的特定情况下,突击准备,仓促过关,一旦证书到手就万事大吉,将质量体系文件束之高阁;有的获证组织开始时认真推行,但由于经营状况的改变及主要管理人员的流动致使体系得不到有效维护,效果不尽如人意,进而对“认证”失去信心,产生了消极怠慢的情绪,但迫于外界竞争的需要又不得不被迫维持,记录造假。这样的认证,有名无实,根本谈不上有效性。这两种企业使认证相关服务提供者也失去信心,在审核时“粗制滥造”,其结果必然导致认证效果的下降。而认证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认证的宗旨是持续改进[2]。

(3)认证行业曲高和寡和家喻户晓的矛盾

认证行业是中国较早出现的知识经济的代表,短缺和知识性,使得认证行业如阳春白雪。认证的参与者态度真诚、敬业,尚无今天这样浓厚的商业气氛,一般不会有非常极端的不符合要求的事情发生。作为一个服务经济发展的行业,本应使认证走向普及,但却出现了由此带来的许多负面现象,给认证事业带来了损害。目前认证组织面广量大、种类繁多,认证基础良莠不齐,认证监管部门很难逐一深入组织内部实施全面监督检查,认证有效性的不利因素很难被发现。如,由于存在能力和利益的矛盾,部分认证行业从业机构和人员在较低的能力和直接的经济利益前面,完全丢掉了自己的职业底线。

(4)认证机构的驱利性和认证有效性的矛盾

认证机构作为企业组织,它本身有驱利性。大部分的认证机构把认证有效性作为首要目标,但在保证认证有效性的审核过程中,一些对认证过程“无兴趣”只对证书“有兴趣”的组织,令审核机构“欲罢不能”“左右为难”;有一部分认证机构直接就把经济效益作为认证的出发点和目标,为利益驱动而实施认证审核,如存在抢占市场、乱收费、乱评审、乱发证甚至买证卖证的现象;还有部分认证机构把关不严,受利益驱使违规操作、恶性竞争,以及从业人员不自律等问题,严重影响了认证质量及我国认证市场的声誉[3]。

(5)政府公信力和认证监管软弱性间的矛盾

政府公信力对认证的有效性非常重要。认证机构是不是公正、公平、诚信参与认证监督和管理,政府是否对所有的认证机构一同仁,均会影响认证的有效性[4]。认证监管的软弱性是指认证监管部门监管不力,刚性不足,认证违法行为查处不够。认证机构与认证监管机构信息不通畅,认证机构忙发证,监管机构忙事务,发证、监管“两张皮”,形不成合力,认证违法行为得不到及时查处和制止。

3 提高认证价值和有效性及公正采信的思考

完善认证结果采信的运行保障机制,实现采信与监管并行,就要切实提高认证有效性,这是一项艰巨而紧迫的任务,它关系认证事业的健康发展,关系认证工作的声誉和价值,关系顾客的需求和企业的利益[5]。提高认证有效性,既要靠认证机构实事求是的宣传及严格审核,也要靠认证组织的正确需求及认证从业人员的素质提高,还需要认证监管部门及相关方的共同努力。

(1)认证机构实事求是的宣传

认证不能为认证过的产品、企业承担完全的责任。认证对产品质量、食品安全、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方面均有促进作用,如果执行得好,可以促使认证对象达到一个可以接受的水平,也可以促使认证对象不断改进,但不能承担完全责任。相信只要认证机构努力作为,就一定会得到社会的认可,从而体现认证的价值。因此,认证机构在宣传时,应该少虚浮多实在,无需夸大认证的作用,这样更容易被社会所接受。

(2)认证机构严格实施审核

由于审核效果需要通过审核员的具体工作来表达和转换,因此,除了认证机构依法设置、规范运作外,认证的有效性主要取决于审核员的职业道德和综合素质。一个合格的审核员需要具备:公正、诚实、谨慎等最基本的道德要求;必要的专业知识以及应用知识与技术的能力;职业精神和责任感;坚持不懈的毅力;“活到老、学到老”的终生学习观及较强的沟通能力[6]。除此之外,在审核过程中,审核员要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标准为准绳”,严格审核,观察、判断和分析受审核方的活动,有效引导受审核方向利于体系自我完善的方向发展,提高认证实施活动的有效性。

(3)认证组织的正确需求

认证机构的严格审核代替不了组织的动机和认知能力,科学公正的审核只是外部力量,且任何审核都是基于组织管理体系内所抽样本。如果将这种外部力量当作有效性的唯一推动力,有效性建设必定陷入被动尴尬境地,因为企业是认证体系的建立者和维护者。组织有了内在动力和积极性,也能反作用于认证机构,对认证机构和审核员提出更高要求,促使认证机构提高业务水平,从而形成良性循环。外因是条件,内因是本质,所以认证有效性取决于认证组织的正确需求。

(4)认证从业人员素质的提高

目前在认证行业中,职业道德低下、缺乏责任心、故意弄虚作假、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的现象是少数、非主流。绝大部分从业人员从主观上都有将工作做好的强烈愿望,他们大多是来自于各行各业的技术型人才,具备踏实的工作作风。组织中管理体系的负责部门和人员在申请认证时认真负责、迎难而上;咨询人员在开展咨询活动时,竭尽所能、辛辛苦苦;审核组进行审核时努力发挥服务意识和职业精神,希望自己的工作能够得到组织认可,给组织带来切实的帮助和改进[7]。但好的愿望并不能代替客观现实,管理体系有效性问题依旧存在。因为人员能力不够,不知道该做什么以及怎么做,所以虽然主观愿望很好,结果却事与愿违。因此,人员素质和能力的提高对解决管理体系有效性的问题是非常迫切。笔者考虑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①对认证机构的人员:提高准入标准;对现有审核员重新评定,优胜劣汰;对实践经验及时总结和创新,提供有针对性的培训课程。②对获证组织内部人员:营造学习、实践、改进和提高认证有效性的良好氛围;结合自身经营管理特点活用认证标准。

(5)认证监管部门树立政府信用及有效监管

政府信用是公民和社会组织对政府的信任程度,政府部门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认证制度以及对认证有效的指导和管理,可以提高和保证认证实施的质量。具体来说:①加强与认证机构的沟通合作[8]。对日常认证执法、产品质量专项监督抽查等工作中发现的违法行为,以及根据投诉举报、行业管理部门和媒体曝光的违法信息,监管部门要与认证机构互通信息,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尽快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②建立认证监管部门监督抽查和认证机构证后跟踪检查密切结合的工作机制。鼓励认证机构在获证后跟踪检查工作中与监管部门密切合作,沟通信息发挥各自职能优势和作用,促进认证有效性的发挥[9]。③认监委、认证机构之间要建立顺畅的信息发布、查询和沟通机制,以便及时、有效地向地方监管部门提供信息以及各方采取必要的后续监管措施。④持续开展认证市场专项整治。对伪造、冒用、买卖认证证书的严厉处罚,决不姑息,维护认证市场秩序,保护广大认证组织和利益相关方的合法权益。

4 结语

提高认证有效性是事关认证采信成功及认证事业健康发展的大事,需要认证机构、认证组织、认证监管部门和认证利益相关方的共同努力,使认证在提高组织管理水平,促进与国际接轨,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认证认可采信工作作为政府监管工作的支持,必将发挥其在政府监管、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孙大伟.不断提升中国认证认可国际地位和影响力[J].中国认证认可,2009,(7):12.

[2]安儒刚.认证有效性是认证工作的生命[J].中国安全防范认证,2008,(3):28-30.

[3]王凤清.国家认监委主任王凤清在第三次全国认证认可工作会议闭幕式上的讲话[R]//国家认证认可监督委员会.中国认证认可年鉴2005[M].中国标准出版社,2005.

[4]章延杰.政府信用论[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5]国家认监委认证认可技术研究所.中国认证认可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研究报告及支撑报告汇编(下)[R]:202-206.

[6]国家认监委.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简介[EB/OL].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网站.2009-10-06.

[7]陶文初,贲东旭.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J]. 粮油加工,2008,(7):26-29.

[8]郭金发,贺先国.提升政府信用:构建政府主导的中国认证认可制度[J]. 公共行政,2010,(2):11-13.

[9]刘宗德.认证认可制度研究[M].中国计量出版社,2009:368.

猜你喜欢
审核员监管部门机构
浅谈市场监管部门在儿童青少年肥胖中的防控措施
论提升收银审核员岗位职责意识的方法策略
如何提升收银审核员的岗位职责意识
提升收银审核员岗位职责意识的方法研究
你是否知道审核员的十条规则?
谈“魏则西”事件背后的制度问题
P2P网络借贷的风险与监管研究解析
基于完全信息静态博弈的二手车市场中监管部门与卖家的博弈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