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对话”实现区域活动中的自主性

2017-01-14 04:23马苏维
世纪之星·交流版 2016年11期
关键词:对话区域活动自主

马苏维

[摘 要]区域活动要实现幼儿的自主性,需要幼儿对活动内容、操作材料等有一定的了解与认识,否则只能流于形式。我觉得用“对话”的方式,可以很好地为孩子们开展自主性区域活动提供可能与保障。

[关键词]对话;自主;区域活动

我觉得幼儿美术教学中的“对话”不是一个新出现的名词,一直以来,我们都在提倡进行教师、幼儿与文本三者间的对话,提倡师幼、幼幼之间的平等对话。现在幼儿园在开展活动时,都提倡幼儿“自主”,我觉得自主的前提是要学会对话,通过对话了解要求,明白操作方法,才能真正的实现自主。我结合这学期大班孩子们的美术区域角活动,谈自己对“对话”的几点理解。

首先,从对话的主体而言,我觉得幼儿美术教学中的对话可以分成三种形式,一种是人与物的对话,一种是人与人的对话,一种是自我的对话。

第一种对话,是对话者自己对于所需要对话的作品及相关材料的理解与了解,与此同时形成自己的看法与认知。这种对话,主动权在我们(指幼儿或老师)这儿,我们既要对作品已有的资料进行了解与解读(指教师介绍给幼儿的一些基本只是或操作材料的相关性能),又要在赏析是形成自己对作品的看法与认知,这是对话最原始的积累,也是对话的起点,只有在此基础上,后面的对话才能继续深入下去。例如,大班教材中的美术教材中,有许多关于传统文化的学习。这类内容的教学,首先需要幼儿对所学的内容有一定的了解和认知,因此,我会利用晨间谈话提出预设,让那个幼儿先去了解相关的知识、代表性的作品等,对自己的看法、不解与想知道的内容做到心中有数,为开展教学做好准备。同时,提前准备好相关操作材料,让幼儿自己去接触、了解,使幼儿对其有一个初步的感性认知,为自主学习提供可能性。这一环节,我觉得就是人与物的对话,是幼儿与作品、文化的对话,它可以避免重复、单调、言而无物,可以让幼儿有目的的进入后面的人与人的对话。

第二种对话,是对话者双方表述自己的看法,聆听、判析对话者的观点与看法,从而丰富自身的认知,同时,了解关于作品、关于材料、关于操作技法等的多样化理解与呈现方式。这时的对话,重在自我观点的表达,重在对话者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幼儿可以在对话中完善对作品等材料的理解,丰富自我的认知,懂得艺术表达的多样化与理解的个性化、这是一个自我完善、体现个性、接纳不同声音的修炼过程,教师也好,幼儿也好,包括在活动中接触到的不同参与者,都是一个学习与提升的机会,通过对话,各自精彩。在传统文化的学习,我除了让幼儿交流一些对于传统文化或优秀作品的常规知识,更多的在于让幼儿表达对作品或文化表现形式本身的看法,因为这些是幼儿的个性化观点,只有认真、自觉地去了解、思考了才会产生属于自己的想法,这些才是我们对话的重点,这些想法的交流与辩驳才是有意义的。如果在对话过程中,能对自己的想法起到完善或修正,才是真正有价值的对话。

第三种对话,是对话者的自我完善。通过第一种对话,我们有了浅层次的知识积累,诸如作品的背景、作者的创作意图、艺术表现的特色、文化的内涵等一系列内容,也有了自我的理解与思考;通过第二种对话,我们不仅表达了自我的观点,而且得到了思维的碰撞,在对话中开拓了思路,是自己的思考更深入,理解更透彻;有了这些知识与交流的基础,我们就应该进行自我梳理,在完善自我认知的同时,明白艺术表达的不同形式、文化传承的不同体现、懂得对于艺术的个性化体现,从而得到自我的提升。实际教学中,我常常会在一个教学完成后,让他们用图示的方式,总结一下自己的收获,谈一谈自己的看法,提一提自己学习过程中或学习之后的问题等。这样让幼儿有一格自我烦死的机会,就像牛的反刍一样,只有细细咀嚼了,消化了才是自己的。

对话,说到底就是一种互动,只有自觉地、主动地去学习、交流,才会有所收获,才能为自主实践提供基础。因此,我们作为教师,应该给幼儿提供对话的机会、创造对话的氛围,引导幼儿在对话中欣赏艺术、了解操作材料与操作方法,从而真正实现自主性学习 。

猜你喜欢
对话区域活动自主
初中英语“自主、合作”学习探究
让学习在复习课中真正发生
简谈幼儿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
浅谈幼儿区域活动的指导与评价
区域活动中材料投放与幼儿的主动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