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 晶 周 杰 商 越 梁 宜#
1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浙江 杭州 310005 2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七人民医院 上海 200137
医案医话
方剑乔针灸治疗头痛验案二则*
孙 晶1周 杰1商 越2梁 宜1#
1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浙江 杭州 310005 2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七人民医院 上海 200137
针灸 颈源性头痛 偏头痛 方剑乔 医案
方剑乔主任中医师,博士生导师,系全国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指导老师,致力于针灸镇痛临床、研究数十载。笔者有幸跟师学习,兹介绍方师针灸治疗头痛验案如下。
张某,男,42岁。2014年3月12日初诊。因“头后枕部疼痛20天”就诊,自诉头后枕部疼痛明显,以钝痛为主,同时伴有颈项部强痛、肩背酸胀,每日发作,持续时间久。曾于其他医院行颈部CT检查示:颈椎曲度变直,C3-4及C4-5椎间盘突出,C4-7椎体后缘骨质增生。颅脑CT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西医诊断:颈源性头痛。中医诊断:头痛(太阳头痛),治拟疏经通络,清脑止痛。治疗选穴:“项七针”(双侧完骨、风池、天柱及风府)、枕上正中线、枕上旁线、玉枕(双)、C2-5夹脊穴、颈百劳(双)。头皮针平刺,得气后采用抽提手法。风府、风池针刺时针尖朝向鼻尖或下颌尖。其余穴位常规针刺。双侧枕上旁线-天柱穴行2Hz电针治疗30~45分钟。隔日1次,每周治疗3次。治疗3次后,头痛次数明显减少,程度减轻。治疗6次后,头痛基本未发作,颈部活动度良好。
按:方师认为临床多数颈源性头痛都与颈椎的病理变化有关,其中最密切的是高位颈神经(包括C1-4),尤其是C2-3的病理改变。临证时,方师通常根据病因及穴位解剖结构优选经验效穴“项七针”。其中天柱、风府穴深部是枕大神经干及其分支,完骨、风池深部是枕小神经本干及分支,枕上正中线、枕上旁线深部为枕大神经分支。选用以上验穴既能松解颈部肌肉强硬,又能改善上颈段和头部微循环,对颈源性头痛疗效佳。颈夹脊穴位于相应颈椎棘突下旁开0.5寸,颈源性头痛患者常在C2-5夹脊穴处有压痛,取之可疏通局部经络气血。颈百劳是治疗颈椎病的常用经验穴。结合长时程低频电针抑制脊神经兴奋性,收效较好。
孟某,男,35岁。2014年3月4日初诊。因“左侧头痛反复发作十年余,加重半月”就诊。患者于10年前在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左侧颞部剧烈疼痛,以胀痛为主,反复发作,有时伴有恶心。曾行头颅MRI检查未见异常。近半月来左侧头痛再次发作,于每日下午申时(15:00~17:00)出现剧烈胀痛刺痛,每次发作时持续1~2小时,伴有恶心呕吐、畏光畏声。患者面色晦黯,精神疲软,左侧太阳穴后方有固定压痛点,纳饮、二便均可,睡眠可,舌淡、苔腻,脉弦。西医诊断:偏头痛。中医诊断:头痛(瘀血头痛),治拟行气活血,化瘀通络。治疗时选患侧丝竹空、太阳、耳和髎、下关、头维、颔厌、悬厘、率谷、风池、合谷、外关、太冲及阿是穴。各穴常规针刺得气。患侧颔厌-耳和髎、合谷-外关行电针治疗,刺激强度以患者能承受的最大强度为宜。结束后选取1~2个阿是穴行刺络放血。隔日1次,每周治疗3次。经6次针灸治疗后,患者疼痛程度明显减轻,仍有波动性,以胀痛为主,发作时间减少为0.5~1小时,间歇时间延长为3~4天,发作时恶心呕吐减轻,精神改善。为加强疗效,方师针药并举,在原针灸处方基础上,加桃红四物汤合柴胡疏肝散加减以行气活血、化瘀通络。2个月后随访,患者经针灸及中药治疗后痛已止,不适症状已消失,至今未再发作。
按:方师认为该患者为典型偏头痛表现,经络辨证属病在手足少阳经、足阳明经,《百症赋》言“悬颅、颔厌之间,偏头痛止”。因此治疗选穴以痛侧局部取穴为主,并善用交会穴以扩大治疗范围。同时,“面口合谷收”,合谷为全身镇痛第一要穴,具有行气止痛之功;外关为手少阳三焦经络穴、八脉交会穴,脉气与阳维脉相通,具有通经活络、解痉止痛之效;太冲为足厥阴肝经输穴,“输主体重节痛”,具有行气解郁、活络止痛之效。针刺结束后刺络放血之举可直接祛除顽痰恶血,正如《灵枢·九针十二原》所言“菀陈则除之”。针刺配合2/100 Hz电针治疗30分钟,可促进中枢脑啡肽、内啡肽和内吗啡肽的释放,实现长时间镇痛。对于偏头痛的治疗,方师主张治病求本,“气机调畅,则痰瘀自散”。方师指出针灸治疗偏头痛起效快,即刻镇痛疗效稳定;但对于反复发作以致虚证或虚实夹杂患者,应结合中药内服,以加强扶正行气之功,使疗效更佳。患者证属气滞血瘀,以调畅气机,化瘀和络为治疗原则,方中重用行气药,佐以理血之品,适当配用祛风药使气机调畅,瘀血自散,故头痛自止。
2017-04-2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方剑乔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编号:国中医药人教发〔2013〕47号;浙江省中医药科技计划项目方剑乔教授针灸治痛学术思想及其用穴规律研究,编号:2014ZA059
# 通讯作者:梁 宜,E-mail:liangyiwww@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