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泽辉,李 洋,刘 勇,曲胜明
(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 超声科,吉林 长春130033)
*通讯作者
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诊断肝脏转移性黑色素瘤1例
苗泽辉,李 洋*,刘 勇,曲胜明
(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 超声科,吉林 长春130033)
患者,男,70岁。因无明显诱因的右上腹持续性胀痛、不适20余天入院。无寒战及发热,无恶心、呕吐,饮食及睡眠差,体重无明显变化。 查体:无皮肤、巩膜黄染,无肝掌及蜘蛛痣,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心肺听诊未见异常。腹部稍膨隆,上腹部有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肝脏剑突下约11 cm,肝肋缘下约10 cm,质偏硬,肝区有轻叩痛;脾肾未触及,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正常,双下肢无水肿。实验室检查:(1)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85.5IU/L(5.0-40.0);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115.6 IU/L(8.0-40.0);碱性磷酸酶〔ALP〕594 IU/L(30-120);r-谷氨酰基转换酶〔GGT〕1301 IU/L(8-57);乳酸脱氢酶〔LDH〕1423 IU/L(80-248);谷氨酸脱氢酶〔GLDH〕31.7 IU/L(0-10.0);亮氨酸氨基肽酶〔LAP〕138U/L(10 -40);总胆红素〔TBIL〕24.0 μmol/L(5.0-21.0);直接胆红素〔DBIL〕9.0 μmol/L(0.0-3.4)。(2)肾功能:各项指标均正常。(3)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125)〕CA12-5 120.80 U/ml(1.00-35.00);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均正常。 腹部彩超示:肝脏体积增大;左叶边缘达锁骨中线,剑突下约12.3 cm,右肋缘下约9.8 cm;肝内见数个大小不等无回声,内透声差,囊壁厚薄不均、回声增强,部分内可见小乳头状突起,形态均不规则,较大者约7.1 cm×5.9 cm。考虑:肝脏多发囊性占位 ;为明确诊断经肝脏穿刺活检:彩超引导下以18G-活检针经皮穿刺进至肝内取3条囊壁组织及抽出暗红色液体60 ml,并将标本送病理。 病理诊断:肝黑色素瘤。建议查皮肤等部位,不排除转移性。后进一步检查患者皮肤发现其头皮后枕部长有黑痣,最后诊断:肝脏转移性黑色素瘤。
黑色素瘤(melanoma)又称恶性黑色素瘤,是由皮肤和其他器官的黑色素细胞系统所发生的的一种恶性肿瘤;是一种能产生黑色素的高度恶性肿瘤。约占全身恶性肿瘤的1%-3%,有区域性淋巴结转移;晚期经血行转移,最常见为肝、肺[1,2]。发病机制迄今尚未完全清楚,可能与日光暴晒、种族、遗传、交界痣恶变等因素有关。好发于30岁以上成人,儿童罕见。早期症状会有感觉异常;局部常有发痒、灼痛、压痛或溃疡时,强烈提示有恶变可能。恶性黑色素瘤具有转移扩散快,预后差等特点,其中肝脏转移占14%-20%。[3]
肝脏转移性肿瘤的声像图中多表现为高回声、弱-低回声、混合回声,单纯以无回声表现较少见,约占1.9%;而本例单纯以多发无回声表现,更为罕见,缺少相关影像学资料及检索相关文献。肝黑色素瘤缺乏特异性临床症状、体征及影像学特征,彩超、CT、MRI等检查均难鉴别;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是目前临床获得肝肿瘤组织病理学诊断最常用方法之一,也被确定为鉴别诊断的金标准。穿刺活检不但减少患者由于病变带来焦虑和对恶性病变的担心,而且更重要的是可以在最佳时期及早进行有效的治疗[4]。
黑色素瘤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宜早期施行对原发瘤局部切除是争取治愈的最好方法;对于转移性的多采用姑息性治疗,合理采用化疗、免疫治疗等,可延缓病情恶化,提高免疫力,对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有重要临床意义[5]。而肝功能、肾功能和LDH(乳酸脱氢酶)这些指标为后续治疗做准备,同时了解预后情况。血清LDH有警示作用,有学者报道,LDH升高预示肿瘤转移性增强,预后不良,而治疗后LDH检查可以作为判断治疗效果指标[6]。
我国属黑色素瘤的低发区,但因其恶性程度高,转移早,死亡率高;因此最重要的是对本病提高认识及重视,密切观察,做到早诊断、早治疗。
[1]陈洪铎,皮肤性病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79-180.
[2]周 辨.临床皮肤病学[M].第2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1046-1053.
[3]刘振华.肿瘤预后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5:859.
[4]郭万学主编,超声医学[M].第6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2:96、843.
[5]黄建海,余英豪,郑志勇.原发性肝脏恶性黑色素瘤1例并文献复习[J].临床与试验病理学杂志,2011,27(2)195.
[6] Agarwala S S.keiholz U,Gilles E,et al.LOH Correlation with survival in advanced Melanoma form two large,randomized trials(oblimersen GM301 and EORTC 18951 ) [J].Eur J Cancer,2009,45(10):1807.
1007-4287(2017)04-0717-02
2016-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