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病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

2017-01-13 23:31白秀娟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7年10期
关键词:脑血管病偏瘫肢体

白秀娟

河南新密市中医院 新密 452370

脑血管病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

白秀娟

河南新密市中医院 新密 452370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在脑血管病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恢复过程中的积极作用。方法 将我院在发病48 h~14 d内入院的210例脑血管病偏瘫患者进行早期护理干预,对其进行肢体功能训练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指导,以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为判断疗效的指标,采用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 210例患者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60分为172例(82.3%),40~60分为21例(10.0%),<40分为17例(7.7%),与脑血管病偏瘫患者自然恢复率相比康复护理后恢复率大大提高。结论 早期康复护理与常规药物、针灸治疗相结合可明显降低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脑血管病;偏瘫;康复护理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人口老龄化日益加剧,脑血管疾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其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1],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尤其近年来,脑卒中的发生呈现上升趋势,且日趋年轻化[2-4],给社会和家庭造成了很大的经济负担。而偏瘫是急性脑血管病的常见症状,轻度偏瘫患者生活尚能自理或部分自理,严重者常卧床不起,丧失生活能力。在脑血管病偏瘫早期对病人进行康复护理,可最大限度地降低病人致残率,提高病人生活质量。我科2014-06-2016-05对脑血管病偏瘫患者进行了系统的早期康复护理,取得较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210例脑血管病(脑出血62例,脑梗死148例)瘫痪康复患者,男136例,女74例,年龄38~85岁。所有患者均符合全国第4次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均经头颅CT或MRI检查确诊为缺血性卒中或脑出血。患者神志较清楚,生命体征稳定,无失语或严重的智力障碍,但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偏瘫。

1.2 评定方法 日常生活能力(activies of daily living,ADL)的评定采用国际通用量表Barthel指数(BI)分别在患者入院时、治疗后由同一评定人员评定。

1.3 结果 210例脑血管病偏瘫患者在早期护理干预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rathel指数>60分为172例(82.3%),40~60分为21例(10.0%),<40分为17例(7.7%),与脑血管偏瘫患者自然恢复率相比有很大提高。

2 康复护理

2.1 康复时机 根据患者的一般情况、神经功能状态、心理状态、个人素质及家庭情况、丧失功能的自然恢复情况,确定康复目标及康复时机,原则上是脑血管病偏瘫患者的康复护理越早疗效越好,发病前3个月是功能康复的最佳时期。脑梗死患者若无意识障碍,第2天即可行康复护理,脑出血患者应在病情稳定后才进行康复护理。

2.2 心理健康 脑血管病偏瘫患者多急性发作,部分患者尤其年轻患者,发病后短时间内难以适应,心理上难免产生恐惧、自责等负性心态,严重者甚至出现焦虑、悲观、失望等不良情绪,影响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和早期恢复[5]。脑血管病后病人易出现半身麻木、肢体无力、活动不利、反应迟钝、口舌歪斜、言语不利或大小便失禁等,更易产生严重心理负担,担心留下后遗症、生活不能自理、拖累家人等,常表现为焦虑、忧郁、激动、易怒、失眠、哭泣、羞于见人等抑郁症状。因此,我们应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加强对病人心理护理和卫生宣教,使病人了解脑血管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首先要关爱病人,增强医护患之间的信任感,鼓励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并选择肢体功能恢复较好的患者作为榜样,使其明白早期康复训练的目的及对日后的影响,让患者能积极配合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同时争取家属更多的支持和关心、安慰和照顾,稳定病人情绪,使其感受到尊重与关心,实现自我满足[6],以减少抑郁的发生。另一方面也要使患者及家属树立正确的康复意识,丢掉凭借“灵丹妙药”康复的幻想和“偏瘫康复就是锻练走路”的错误方法,积极配合医护人员进行积极有效的康复治疗。

2.3 运动康复 遵照主动和被动相结合,床上和床下相结合,健侧和患侧相结合,语言和肢体相结合的原则。偏瘫患者病情稳定后即可进行良肢位的摆放和体位变换,由病房护士来完成。所谓良肢位是指为防止和对抗痉挛模式的出现,保护肩关节及早期诱发分离运动而设计的一种临时性、治疗性的体位[7]。包括仰卧位,患肢在上方的侧卧位,患肢在下方的侧卧位,以防止患肢关节挛缩和变形。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及时变换体位,至少每隔2 h变换1次体位,以避免局部过长时间受压而导致压疮(包括应用气垫床);及时吸痰、定时叩背以防止坠积性肺炎的发生。

2.3.1 被动运动:偏瘫患者,发病后偏瘫肢体一定要保持功能位置,不但可防止上肢屈肌和下肢屈肌的过度紧张,且可防止压疮,改善血液循环。无论是仰卧还是侧卧,均应取其拮抗位,即让患者上肢伸展,下肢屈曲。病人仰卧时患者肩部需垫一软枕,防止肩下垂、内旋;髋关节外侧、膝关节下方垫一软枕,防止髋关节外旋、膝关节僵直;足底平放床上或垫一软枕,避免悬空,以防足下垂、足内翻等。定时翻身,并进行肢体按摩和肢体被动运动,以防止压疮发生,变换肢体位置和关节屈伸度,可改善患侧肢体的血液循环,并调整胃肠道功能。被动活动四肢各关节,根据病情及各关节的功能确定肢体活动的幅度、频率和方向,能起到防止患肢废用性萎缩及关节和周围软组织粘连、挛缩,维持关节活动度的作用,同时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刺激关节肌肉的感受器,有利于感觉和运动功能的恢复,这是防止关节痉挛的重要手段。上肢多锻炼伸肌,下肢多锻炼屈肌,手法要轻柔,先轻后重,由浅入深,由慢而快,部位由上而下,让患者能够忍受为度,避免幅度过大,导致关节损伤或半脱位,这样才能争取患者配合下次康复,每天重复进行1~2次。

2.3.2 主动运动:主动运动应尽早进行,待瘫痪肢体有所恢复,便可进行。应量力而行,注意防护,避免意外发生。合并言语不利者,应耐心引导病人说话,鼓励病人多读多说。健侧肢体也要主动带动偏瘫侧肢体一起锻炼,做各种被动运动,对克服卧床产生的不良生理反应、预防废用综合征、改善全身状况会产生明显效果,也可无形中增加了患肢的肌张力。要积极加强病人的意志力和主观能动性,让病人大脑有意识发出让肢体进行各种活动的指令,通过意念“我要动起来”,进行神经冲动训练。

2.3.3 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偏瘫较轻或已减轻的患者,告诫其不要依赖家属和护理人员,其日常生活活动可在护理人员和家属的照顾下进行,但尽可能由患者自己去努力完成,可使其建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训练进食、更衣、解便、洗漱等,穿衣先穿患肢,脱衣先脱健肢。早期的步行训练是预防废用综合征的一个重要措施,适时步行锻炼,是康复训练的一个进步,也是增强患者自信心的关键。

3 针灸和理疗

3.1 针灸 根据每位患者具体情况及辩证施治的原则取穴,上肢取穴:肩髁、肩髎、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等,下肢取穴:足三里、阳陵泉、三阴交、太冲、血海、伏兔、丰隆等,以上穴位交替针刺,也可配合电针及头针,以断续波为主,强度以能忍受为度,留针20~30 min,1次/d,12 d为1个疗程。

3.2 中频脉冲电治疗 我科采用“全日康”K18A1型电脑中频治疗仪治疗脑血管病偏瘫(脑出血急性期禁用),先用清水或酒精清洁治疗部位,再用清水擦拭电极板黑色面,使其保持湿润,而后再将电极板黑色面,贴于所需治疗部位。按下“开始”键,顺时针转动“强度”旋钮,至人体所能耐受的最大强度。治疗7~10 d为1个疗程,连续2次/d,30 min/次,共60 min,一般1个疗程已明显见效,根据病情再进行第2个疗程,每个疗程之间应隔3 d。

4 讨论

脑血管病是我国中老年人群的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呈上升和低龄化趋势。脑血管病又以急性发作为多见,其病理变化为脑血管的突然闭塞或破裂,从而造成该血管支配区域的脑组织血流中断、功能障碍,临床上以中风不语、半身不遂等偏瘫症状为主要表现。轻症患者经积极治疗和漫长的恢复过程,肢体功能可逐步恢复,重者则昏迷或遗留严重的后遗症,生活完全不能自理。虽偏瘫患者经积极的药物治疗,并通过自身或家属帮助,其肢体功能可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和恢复,甚至生活自理,但其进度慢,疗程长。因此,如能在疾病早期即行康复护理干预,能有效地、更大程度地改善脑血管病偏瘫患者的肢体功能和独立生活的能力,提高其生活质量。临床实践证明,针灸具有通经活络,调养气血的功能。现代医学研究证实,针灸能有效解除脑血管病患者的微血管痉挛,调整脑血管的低灌注状态,增加局部脑血流量和脑细胞氧代谢,保护中枢神经元,减少缺血性神经元的凋亡,同时能改善患侧肢体的血供,促进肌力的恢复,缩短病程。康复训炼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促进患肢运动功能的恢复,其对脑血管病偏瘫的治疗效果和重要性已被国际公认。

本研究结果显示,与脑血管偏瘫患者自然恢复率相比有很大提高,可见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恢复具有显著效果,与孙健[8]研究结果一致。此外,还发现早期康复护理应严格控制好介入时机,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及神经系统的再塑性及功能的重组性,制定个体化的康复、治疗、护理方案,尽早开展康复治疗,以促进突触的再生,通畅神经回路,实现功能代偿[9],避免早期运动分离,为患者重返社会奠定基础[10]。

本文结果表明,在药物治疗基础上,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可缩短疗程,明显降低脑卒中患者的致残率,提高其生活质量,很大程度上减轻了社会和家庭负担,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1] 刘学伍,迟兆富,焉传祝.神经病学新理论与新技术[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219-220.

[2] 由丽,邵伟波.作业疗法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及并发症的疗效观察[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6,12(10):897-898.

[3] 闫晓霞,王建昌,李忠东.活血化瘀中药联合抗凝抗血小板西药在冠心病治疗中的现状与思考[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21):4 841-4 843.

[4] 颜雅伟.脑梗死患者自我感受负担影响因素的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4):55-57.

[5] 周素萍,林强,蒋桂花,等.延续性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4, 20(2):9-11.

[6] 梁继娟,方文.康复护理对心脏双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早期康复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10):724.

[7] 于兑生,恽晓平.运动疗法与作业疗法[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488.

[8] 孙健.Babath技术在脑卒中偏瘫肩痛患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4,20(21):19-21.

[9] 袁修银,任俊翠,刘畅,等.医院-社区-家庭整体护理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J].中华全科医学,2016,14(3):491-493.

[10] 田震静,郑淑梅,杜蕊,等.节律性运动训练在促进老年偏瘫痉挛患者康复中的作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10):2 851-2 853.

(收稿2016-11-25)

R473.74

B

1673-5110(2017)10-0138-03

猜你喜欢
脑血管病偏瘫肢体
急性脑血管病诊断中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与动脉自旋标记的应用价值
膈肌训练在脑卒中中促进偏瘫康复恢复中的应用
痉挛型偏瘫患儿注意力与运动功能的相关性
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效果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神经介入治疗的疗效分析
肢体语言
肢体写作漫谈
第17次中国脑血管病大会2017’通知
漫画
面试六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