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经济视域下的高等教育发展研究

2017-01-12 01:35张成恩
中州大学学报 2017年6期
关键词:资源共享教育资源资源

张成恩

(郑州师范学院 初等教育学院,郑州 450044)

萧伯纳说过:“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们彼此交换,每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我们彼此交换,每人可拥有两种思想。”梳理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一方面,随着精英教育逐渐过渡到大众化教育,大学生人均享有的教育资源逐年减少,教育资源短缺的问题越来越严重;另一方面,随着国家对高等教育投入的不断增加,高等院校办学经费以及可支配教育资源呈递增趋势。充分利用教育资源,使其最大限度地发挥效益,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实际上,开放教育资源,由社会共享,对高校来讲,既可以扩大社会影响力和美誉度,也可以提高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发挥服务社会的功能。由政府主导建设的大学城,“各校相对独立,而教育资源共享”,其设置的初衷就是为了有效地整合教育资源,以更加集约化、规模化的姿态,迎接高等教育新常态的发展之需。可是,现实并不尽如人意,大学城应有的聚集效应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各大学之间并没有形成真正的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本文试图寻求更有效的高校组织方式和运作模式,以期实现资源节约、资源合理配置,促进高校新的生态组织的生成。

一、概念界定

(一)共享经济

所谓共享,是指让商品、服务、资源以及人才等通过畅通渠道服务于经济生活。随着互联网的深度发展以及信息技术与创新的互动演进,“互联网+”引发了不同领域的“地震式的革命”,其带来的经济效益也令人始料不及。目前,共享经济行业和市场已经涉及旅行住宿、物流、交通、服务、闲置用品等方方面面。共享经济的出现,对于供需双方来讲,均能提升资源对接和资源配置的效率,降低金钱成本和时间成本,其优势愈来愈为人们所接受。

随着互联网深入发展所引发的全球共享经济浪潮的涌动,我国也制定了“互联网+”行动计划,以全面推进共享经济的发展。对于协同共享这种新的经济模式,李克强总理曾这样表明政府的态度:“目前全球分享经济呈快速发展态势,通过分享协作方式搞创业创新是拉动经济增长的新路子。”由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之所以一经提出就能获得国际社会的欢迎和广泛支持,其奥秘就在于我们的“一带一路”始终把共商、共建、共享作为主旋律,注重和其他国家发展战略实现对接,追求互利共赢,考虑沿线国家的利益。“一带一路”的示范带动作用,无疑把分享协作的理念传播到更多的国家和地区。

(二)共享教育资源

共享理念的冲击与渗透,同样如风暴一样震撼了整个教育界。对于高等院校而言,共享教育资源是指充分协调和发挥各个单位、各个部门的作用,在高校内部和各个高校之间,共同使用教育资源,如教师资源、图书馆资源、体育运动资源、网络数据资源、实验设备资源等。这样共享的最大好处就是,在少增加或不增加教育投入的前提下,“物尽其用”,教育资源的利用率提高了,同时,也提高了办学效率和办学质量。

共享高校教育资源,是一个系统性的大工程。宏观层面讲,运行这样的大工程,既要有相关政策法规“保驾护航”,也需要有一整套的激励机制和绩效评估机制;具体操作层面上,则需要统一规范的准入技术参数,建立合理的组织启动机制,既要考虑高校的共性,也要考虑各个高校存在的差异性,在“互商、共建、共享”的原则支配下,选择合适的共享模式,以充分调动各个高校参与共享的积极性。

二、高等院校教育资源共享的必要性及现状分析

(一)教育资源共享的必要性

无论基于国际视野,抑或立足国家和学校层面,教育资源共享都是大势所趋,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从国际视野看,教育资源共享是大势所趋

放眼国际,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实施教育学分互认、教育资源共享和证书的相互认可。“地球村”的理念为更多的有识之士接受,欧盟甚至拟议建立欧洲高等教育区,旨在全区范围内推进教育资源共享,包括教师的流动、学生的流动以及学分的互认等。

在欧美的许多国家,高校的建制已经不再是约束学生学习的边界,同一城市、相邻地区,甚至在全国范围内,学生可以图书互借、课程互选、学分互认、学分转移、学术平台共建等,这样的分享与互动十分活跃,且程度不断深化。这样开放式的资源共享和交流机制,最大的收益者是学生群体。学生的学习更具弹性,学习实现了无边界,既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也拓展了教育的疆界。

2.立足国家层面,教育资源共享体现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如何与时俱进,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是每所高校都需要首先思考并解决的大问题。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使得原本就不宽裕的高等教育资源立时显得“捉襟见肘”,特别是一些地方性院校,更是对生源的扩张准备不足,教师、教室、实验室、运动场所、图书资源等方面严重不足,不仅制约着学校的发展,同时也影响到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实现高等教育有限资源的共享既十分必要也非常迫切。

促进每个入学的青年学子差异化发展和个性化发展,满足每位学生的发展需要及兴趣爱好,为他们提供所需的受教育条件和机会,是每所高校应该做到的。令人不安的是,大众化和普及化时代的高等教育面临的最严峻挑战之一就是资源的严重不足,在欧美发达国家是如此,在我国更是如此。学生的教育需求与我国教育投入相对不足之间的矛盾将在一个时期内存在。基于此,高等学校应有所作为,集中可用的教育投资,努力建设自身优质的、富有特色的教育资源。校际之间,构建交流和共享机制,建立协同机制,提高教育资源的共享度,方能更好地发挥优势资源的教育价值。

3.从高校实际来看,资源共享是高校强化自身优势,走内涵式发展之需

回望各个高等院校本体,教育资源短缺的存在是不争的事实。在一些地方院校,因为师资的匮乏,致使一些基础课程和公共课程只能以大班额的形式开设,二百来人的大规模班额上课,其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还有许多实践性课程的开设,也总会因设备不足、实验室不够等诸多问题而搁浅或课时数被压缩。与此形成强烈反差对比的是,教育资源浪费的现象也不同程度存在着。最明显的就是实验室运行效率低下,大型实验仪器使用率较低。这与国家倡导的创建节约型社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大势相背离。在这种情况下,实施教育资源共享,注重质量、结构、效益的协调发展,是各个高校由外延式发展转变为内涵式发展的必由之路。

实现高等教育资源共享,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高校相互融合、相互合作“碰撞”的同时,提升各个高校的自身生存能力,专业间形成了交流与互动,既有效防止了学科与专业的僵化,也使得各个院校在竞争中形成自己的特色课程与品牌专业,朝着做大做强的方向发展。这样的良性互动,促使校方会不断追加教学科研的资金,有益于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更好地发挥高校人才培养的功能。

(二)教育资源共享的现状

我国高校教育资源共享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制度不健全、配套政策不完善

要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前提之一就是要为分散的资源搭建一个共享平台,以方便统一管理。至于在资源共享过程中具体的操作细节,譬如机构的设置、人员的编制、费用的分摊、规则的制定等,则需要各个高校协商,在充分兼顾不同群体利益的基础上妥善解决,互利共赢,携手发展。但因缺乏健全的共享制度和配套政策,持观望态度的高校多,最终实现共享的情况鲜有。另外,国内的高校,在办学类型、办学规模、办学层次以及发展现状等方面客观上存在着显著的差距,不同学校对教育资源共享的需求也不尽一致,甚至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而且不同的高校,又分别隶属于不同的管理部门,主管部门的条块分割,既影响了共享运行机制的畅通,也制约了高校在共享交流过程中的主动性。如高校体育设施、博物馆等资源对外免费开放之后,暴露出一系列问题,如场地器材损耗严重,维修及维持运行的成本陡增,这些问题,在现实中不能及时得以解决,给高校给高校带来不小的经济困扰和压力,极大地抵消了高校开放这些公共设施的积极性。经验证明,唯有“互惠互利、良性互动”,方能构建健康、稳定的合作关系。不同的高校间开展教育资源共享,涉及到的利益群体不同,务必建立起一套长效机制作为保障,协调好利益的分配、核算新增劳动量、评估管理成本等,而这些问题,无不是对我们的高校领导层乃至教育行政部门智慧的考验。

2.共享层次低、领域单一

随着国内大学城的建设规模的铺开以及一些地方高校联盟的成立,高等教育资源共享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整体来看,仍不同程度地表现出共享的教育资源内容不够丰富、共享的层次相对较低、共享的领域单一等问题。具体表现为:院校内部共享多、学校之间共享少;教师共享的机会多、学生共享的机会少。据媒体报道,准备开建的广州教育城,就遭到了来自社会方方面面的诟病和非议,民众及高校教师干部对已经投入运行的广州大学城内10所高校的资源共享现状并不满意,对于国有资源的闲置与浪费现象意见很大。在广州大学城,仅仅实现了学生饭卡的流通使用,而图书馆资源、生活配套设施都未能真正实现共享。实际上,目前国内绝大多数的高校图书馆,仍然是凭学生证和教师证借阅书籍,对社会开放的程度严重不够,更不用说实验室这种高成本精细化的教育设施。造成这样状况的原因是多样的,其主要原因来自高校内部。据抽样调查,43%的高校认为资源共享会削弱本校的经济利益,难以从共同体内获得相应的回报。正是因为内驱力的匮乏,才造成了当下我国高校教育资源共享一直在较低的合作层次上徘徊。

3.校内资源对社会开放不够

高校的教育资源,不仅为高校所有,为学生提供教育教学服务,同时,作为公共性的教育资源,还应该向社区开放。这对于推进学习型社会、促进社会精神文明建设,都是有益的。作为高等院校的功能之一,服务社会的程度与方式,也越来越受党和国家的关注。各高校应顺应社会呼声,发挥自身优势,以更加主动、直接、多样化的形式,为社会服务,为社会贡献力量。

尽管舆论多年呼吁,我国高校对社会开放的程度却一直不高,就连体育馆、图书馆这些文体设施向社会开放有限,也是进程缓慢。虽然国内的不少省份如安徽、北京、上海等,的高校主管部门以及学校的行政部门,也先后出台高校教育科研资源有序开放的意见、文件,对于现有的各类教育、文件、科研、体育等资源,承诺要向中小学生、社区居民最大限度开放,并成立领导小组,负责此项工作的推进和评估考核。但是追踪调查显示,很多学校并没能按照协议真正兑现开放的承诺。校园安全问题、冲击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等理由,冠冕堂皇地把承诺像风一样地吹走。

三、促进资源共享,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策略

(一)树立资源共享观念,增强共享的主动性

大学城为教育资源的共享提供了最节约的路径,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资源共享,就务必走好“最后的一公里”,那就是:增强共享意识,放手教育资源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各级政府部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以及各类高等院校的决策者,务必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树立全局意识,共同破解高等教育资源共享过程中所出现的新问题,勇于突破那种自我封闭、自我发展的旧格局,走出一条开放办学、互通有无、资源共享的新道路,在共享的过程中,相互合作,扬长补短,发挥整体优势,进而提高办学质量和教育教学水平。

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一进程中,政府部门的协调与引导的作用不容小觑。要引导高校认清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彻底打破门户之见,树立开放、共建、共享、共赢的教育新理念,校际间既有竞争的一面,又存在着一定的利益契合,通过政策、行政、资助等措施,积极作为,积极建构协同合作的现代教育新体系。高校的管理层也应当认识到,所谓的办学优势,只是在某些学科或某些专业上较其它学校具有办学优势,每所学校也都不同程度存在着各自的短板,譬如对于本校的非重点课程就可以通过和其他学校共享资源解决。诚如是,通过各个高校的相互合作,建立一套发挥各自优势的良性运行机制。那么,我们必将迎来高等教育发展的春天。

(二)创新资源共享方式,构建网络共享平台

当前,我国的高等教育正在走向全面的信息化,包括教育在线、网络教学平台等业务系统不断涌现、升级。在此情况之下,实行区域高校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可有效盘活区域内高校的师资资源、设备资源、场所资源、文献资源,充分发挥其使用效率和投资效益,最大限度地解决区域高校资源配置不均衡等问题。

区域高校教育资源的共享模式是多样的,“教师教育资源共享”“实验设备资源共享”“文献信息资源共享”和“优质教育资源综合共享”这四种模式基本上涵盖了区域高校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内容。教育资源共享的具体方式也是多样的,可以资源引入,也可以共建共用。如建立“教师信息库”,互聘教师;互认学分,实行联合学分制;创新管理机制,互用实验室,互借图书,互享高水平学术讲座,统筹建设综合技能培养实训基地,构建相互衔接、沟通顺畅的信息交流平台等等。为提高数字资源的建设力度及资源共享的需求,以共知、共建、共享为目的,国内一些省份的大学城以及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也已经行动起来,且效果不错。如福州市大学城就建设有文献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据介绍,其中中外数据库就有264个,中文期刊论文全文满足率为97%,外文期刊论文全文满足率为86%,这样的共享平台,以海量的中外文文献数据和便捷的登录,可极大地满足读者对权威资料的各种需求。

(三)建立健全共享机制,完善相关配套政策

高校教育资源的共享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需要协调与管理。建立相关完善的教育政策,推行一套完整、科学的共享机制,可以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打破各式各样的束缚与限制,提高高校参与共享的积极性。具体来讲,建立并实行统一、强有力的领导会商机制,不定期召开联席会议,解决出现的问题,协调各方关系;遵循市场运行规律,建立合理的经济核算及成本贴补机制、利益平衡机制;建立奖惩制度,用于奖励或惩戒在共享过程中的单位、部门和个人;健全并完善相关的政策、法规,为实施共享提供法律支持。

(四)成立专门组织,组建专业团队

在事业的发展过程中,人是决定性的因素。当前,在高校教育资源共享的进程中,专业人才和组织机构的缺失成为发展道路上的拦路虎。要真正解决此问题,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是设置相应的机构,专门负责教育资源共享的协调与运作。另一方面是广揽人才,用优厚政策吸纳更多的青年才俊加盟。

总而言之,高等教育资源共享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牵涉面广,非一朝一夕之功。这项宏大工程,不仅需要各级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尤其需要教育行政部门以及高校等各个方面的支持和配合。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我们更新理念,突破旧有思想的藩篱,与时俱进,以建设节约型社会为目标,充分调查研究,构建科学、高效的教育资源共享机制,发挥现有资源的效应,则必将迎来高等教育的大发展,为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1]李勃.我国大学城教育资源共享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7).

[2]张虹波,李玉顺.教育资源共享环境及共享机制建设发展现状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9(11).

[3]林凌敏,俞鸣辉.高校教育资源共享的现状及路径选择[J].教育与职业,2016(5).

[4]赵忠,习雪静.浅析高校教育资源共享中存在的问题[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2).

[5]李世美,韩庆兰.我国高校教学资源共享影响因素及模式探析[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9(6).

猜你喜欢
资源共享教育资源资源
交通运输数据资源共享交换体系探究与实现
物理教材中STSE教育资源在教学设计中的应用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集团公司人力资源共享中心模式探索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人力资源共享服务模式研究
整合校外教育资源 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
针对大数据背景下工程造价信息的资源共享
资源回收
做好绿色资源保护和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