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进 王晓东 双晓萍 杨晓艳
1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医院,武汉 430019 2湖北中医药大学附属襄阳医院,湖北襄阳 441000
胸痹是中医内科疾病中的常见病、多发病,西医学中的冠心病心绞痛、心力衰竭等,凡是出现胸闷、气短、甚或胸痛等特点,皆属于该病范畴。现代医学治疗冠心病除常规扩管、抗血小板聚集等外,介入治疗也越来越多运用于临床,但在实际诊疗中,部分患者因各种原因不能进行介入治疗,或会出现介入术后症状仍不能缓解的情况[1],而祖国医学在治疗胸痹方面有着独特的见解及较好的疗效[2]。胸痹又被称为“心痛”、“胸痛”、“真心痛”、“厥心痛”,其临床表现最早见于《内经》,在《素问·脏气法时论篇》有“心病者,胸中痛,胁支满,胁下痛,膺背肩甲间痛,两臂内痛,虚则胸腹大,胁下与腰相引而痛”的描述,说明发作的部位在胸中或者乳房上侧及肩胛之间,并沿手少阴心经放射性疼痛,这与现代医学心绞痛的表现极其相似;至于其机制,《素问·举痛论》言:“经脉流行不止,环周不休。寒气入经而稽迟,泣而不行,客于脉外则血少,客于脉中则气不通,故卒然而痛”;“寒气客于脉外则脉寒,脉寒则缩蜷,缩蜷则脉绌急,绌急则外引小络,故卒然而痛,得炅则痛立止”。《诸病源候论》说:“寒气客于五脏六腑,因虚而发,上冲胸间,则胸痹”。这些都说明心痛的发生与外来寒邪侵袭有密切关系。东汉张仲景于《金匮要略》正式提出“胸痹”的名称,并进行专门的论述。如书中的“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篇说:“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这些都是对胸痹证候详细的描述,而且把病因病机归纳为“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责其极虚也。今阳虚知在上焦,所以胸痹、心痛者,以其阴弦故也”,指出胸痹是由于上焦阳气不足,下焦阴寒气盛所致,认为乃本虚标实之证[3]。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胸痹心痛病发病原因有虚实两方面,实为寒凝、气滞、血瘀、痰阻,痹遏胸阳,阻滞心脉,虚为心脾肝肾四脏亏虚,且在疾病发展过程中,又有虚实兼见,相互夹杂,其中,阳虚、寒凝、血瘀是胸痹的常见临床证型[4]。
胸痹的病因病机多因素体阳虚,寒邪入侵,寒邪伤阳,胸阳不振,加之寒凝气滞,血行不畅,瘀血内生,痹阻胸阳,而成胸痹;或因年迈体虚,阳气渐衰,心阳不振,加之饮食不当、情志失调引起血瘀、痰浊、气滞,而致心脉痹阻发为胸痹。《医宗金鉴》云:“阳微,寸口脉微也,(关前为阳)阳得阴脉,为阳不及,上焦阳虚也;阴弦,尺中脉弦也,(关后为阴)阴得阴脉,为阴太过,下焦阴实也。凡阴实之邪,皆得以上乘阳虚之胸,所以病胸痹心痛”。阳与阴是指部位不同,微与弦指性质差异。本病高发人群多为中老年人,此类患者年高正虚、阳气不足、脏腑渐衰[5]。上焦心肺阳气虚;中焦脾气不足;下焦肾阳亏损。阳气不足,温煦推动血脉运行的功能减弱,致血行不畅、心脉瘀滞,另阳气不足时,痰浊、水饮、寒邪也易于客犯。既有外邪的侵犯,又有多脏腑功能失调,经络气血运行失常[6]。总之,本虚标实是其病机特点。在本虚的基础上,起居不慎,劳逸失度,或饮食不节,过食肥甘等而致寒饮、痰浊、气滞、血瘀等标实之邪上逆胸中,痹阻心脉。
治疗上,《金匮要略》根据不同证候,制订了宣痹通阳,治疗痰饮上乘阳位所致的胸痹心痛的栝蒌薤白白酒汤;温阳益气,治疗中阳不足所致胸痹的人参汤;以及芳香温通,治疗阴寒痼结、阳气衰微的乌头赤石脂丸等9种方剂。在笔者30余年的临床中发现以温通阳气为主,再辅以扶正、理气、活血、化痰的治疗往往能获得好的疗效。胸痹患者多年过半百,肾气渐衰,肾阳虚衰,不能鼓舞心阳,而致心阳不振,血行不畅,瘀血内生,心脉痹阻,发为胸痹。因此在胸痹的治疗中还应重视补肾固本。心肾相交,水火既济,肾阳隆盛,则心阳振奋,鼓动有力,血行畅通[7]。肾为先天之本,水火之宅,内藏真阴,心血依赖于肾精化生而补充;又内寄元阳,为一身阳气之源[8]。温阳补肾为主扶正治本,并针对阴寒、气滞、痰浊、血瘀的不同,分别配伍辛温散寒、理气止痛、泄浊豁痰、活血化瘀治标[9]。临床中应用最为广泛的经方即四逆汤,四逆汤出自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主治少阴寒厥证,方中附子温阳逐寒,通行十二经脉;干姜温中散寒;灸甘草益气温中,缓和附子、干姜辛温燥烈之性;三药合用回阳救逆,通脉止痛[10]。凡有心阳不振症状、符合补肾温阳法治则者,经辨证施治,化裁活用后,可使症状减轻,应用之每每取得令人满意的疗效。在经方的使用过程中,不仅要标本兼治,还应分清本虚标实的主次,在胸痹的缓解期应以治疗本虚为主,在急性期则以标实的治疗为主,最终达到去邪不伤正,扶正不滞邪。
[1] 林亚洲,杜建.冠心病介入治疗后再狭窄的中医药防治进展[J].康复学报,2002,12(3):62-64.
[2] 张良登,王阶,何庆勇.中药组分配伍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研究概述[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0,25(6):922-926.
[3] 郑虎占.对《金匮要略》“阳微阴弦”的认识及应用体会[J].北京中医药,2008,27(4):270-271.
[4] 黄春林,邹旭.心血管科专病中医临床诊治[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38-39.
[5] 赵健雄.《金匮》胸痹心痛病机析释[J].中医药学报,1984,(5):32-33.
[6] 吴伟康,苏建文,林曙光,等.四逆汤防治PTCA术后再关注损伤的作用机制及中医辨证分型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9,19(1):23-26.
[7] 代国方,杨素娟.胸痹心痛从“通”论治体会[J].中医研究,2011,24(1):54-55.
[8] 钱之平,范华昌.益气温阳法治疗胸痹心痛临床疗效观察[J].中成药,2000,22(9):633-635.
[9] 张良登,王阶,何庆勇.中药组分配伍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研究概述[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0,25(6):922-926.
[10] 秦鉴,吴伟康,李俊彪,等.四逆汤和消心痛单用或联用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比较研究[J].中国中医药科技,2001,8(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