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数学学习情感调节的微技巧

2017-01-11 13:49支红霞
内蒙古教育·基教版 2016年12期
关键词:情绪调节数学学习小学生

支红霞

摘 要: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知识学习过程与情绪情感发展过程是紧密相连的。数学学科,逻辑严密抽象性强,如果不注意兴趣的引入和情绪的调节,学生势必觉得数学枯燥乏味,从而丧失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情绪调节是学生学好数学的润滑剂。

关键词:小学生; 数学学习; 情绪调节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12B-0016-01

情绪是指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愿望与观点而产生的体验。情绪没有好坏对错之分,所有的情绪感受是可以接纳的,我们认为对的与错的实际是由不同情绪引发的行为,好的情绪带来好的行为。作为教师,如何激发学生的积极情绪,舒缓他们的消极情绪呢?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微技巧:

一、制定合理的目标

教师需要对不同层面的学生因材施教,制定合理的目标,让不同层面的学生都能在达成目标的过程中获得愉悦感、满足感和幸福感,进而升华情感,产生有效的“正迁移”。

尤其是数学复习课,不同层次的学生在知识的积累、技能的运用等方面的差距明显,教师更需要对学生的实际和教学目标有清晰的认识,能以一个或两个相对大的问题激发各个层次的学生,让每个层面的学生都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例如,讲解《平面图形面积的复习》一课时,建构知识的联系、构建知识网是最重要的教学目标。

一次教学观摩,一位老师是这样处理的:请回忆五种平面图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挑出你认为最重要的图形,说出理由,可以用文字或图画的形式说明。就这样一个大问题,让不同层次的都有话可说:最弱的关注某一类图形,虽然是单一的,但对这类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的来龙去脉理解得更透彻;稍微高一点的,把五年级所学的三类图形打通,发现平行四边形是基础;再高一层次的,能联系三年级学习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来思考,纵向打通,建构完整的网络。就是这样一个话题,让不同的学生都开口。当不同的孩子都有精彩可以展示的时候,他们的情绪开始兴奋,变得会倾听、交流、思考和创造。

二、接纳学生的感受

心理学家巴甫洛夫提出:情感是人大脑皮层上“动力定型”的维持和破坏,若外界的刺激使人原有的一些活动得到维持和发展,人就会产生积极的情绪和情感。因此,在面对学习时,无论学生表现出多大的畏难情绪,作为老师,都不应该否定甚至是嘲讽,而应该接纳学生的感受,用语言舒缓他的紧张、害怕情绪。往往这时我会说:“这道题是有点难,慢慢想,老师对你有信心。”“你看起来遇到了困难,老师就在你身边,随时愿意提供帮助。”往往这样一两句话,学生像获得了正能量,愿意把题目再读一读、想一想,无论是否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的过程都能温暖孩子的心田、振奋精神。即使面对课堂做小动作,我们也应理智应对,可以悄悄地走到学生身边,说:“老师知道你有点想玩,但是现在是上课,这块橡皮老师先帮你收起来。”我想这样处理,学生会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尊重与期望。苏霍姆林斯基说:“热爱孩子是教师生活中最主要的东西”,就算学生的行为有所偏差,我们都要不遗余力地爱他们、帮助他们。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一旦感受被教师接纳,教师的真情就会被学生理解,教师与学生之间就会建立牢不可破的联系,谓“亲其师,信其道”就是这个道理。

三、肯定学生的努力

调查显示,教师的评价方式是影响学生数学学习情绪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否定、片面、简单的评价方式会在无形中加重学生数学学习的消极情绪。特别是那些成绩不够好、对自己不够自信的学生,教师更要对他们多一些鼓励、少一些偏见;多一些赞许,少一些奚落,让他们享受到温暖的阳光,从而克服对数学学习的紧张焦虑情绪。我班上就有这么一个男孩,不仅书写速度慢,而且磨磨蹭蹭、拖拖拉拉,每天的课堂作业都不能按时完成,老师对他迟交作业或不交作业已经见怪不怪。

有一次,在我快下班的时候,他把作业本送到我办公室来了。我很诧异:“这么晚了,班上还没有放学吗?”他回答:“放学了。”我问:“那你怎么没走?”他说:“我留下来补作业的。”我拍拍他的肩膀说:“不简单啊!没有等老师说就自觉留下来补好作业送到老师办公室,你是唯一一个。不错!希望明天能早点儿送来。”他笑笑。此后,他虽然依旧很少能在规定的时间内交作业,但每次他都能自觉补好作业送到我办公室,有时是放学时,有时是下午下课时。就这样,日复一日,每天通过作业达到了复习巩固的目的,在单元练习时他竟然考了八十几分。我在全班表扬他:“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就是最好的例子。虽然他的作业速度不快,但无论多晚,当天的课堂作业他都会写好送到我办公室来,今天的成绩就是他努力的最好证明!”罗丹说:“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学生受到了鼓励,就会精神振奋,好的想法可能就会一个接着一个地冒出来。教师要及时肯定学生一点一滴的努力,让他们总是生活在“希望”中,这样他们的潜能才会被激发,才会出现奇迹。

数学教学活动不仅是数学认知活动,也是在情绪情感参与下进行的传感活动。要构建“师生学习共同体”,就必须关注学生的学习心理,从学习情绪情感上下功夫,这是一条漫长的必经之路。

参考文献:

鲍明.“情绪调节教学模式”在数学课堂中的运用[J].中学教学参考,2014,(18).

猜你喜欢
情绪调节数学学习小学生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浅议排球运动员赛前不良情绪的表现形式
大学生情绪调节特征的相关研究
汉语授课对维吾尔族学生数学学习影响的案例分析
数学文化价值观对中学生学习数学的影响
在游戏中经历, 在探索中提升
我是小学生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