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薇
摘 要:小学时期的道德教育对于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道德教育对处在抽象思维发展初期的小学生来说,能够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研究表明,寓言故事最适合进行道德教育。因为寓言故事不仅短小精悍,而且生动有趣。
关键词:寓言教学;道德素养;苏教版小学语文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12B-0008-01
寓言教学的目标是通过简短的故事,让学生拥有基本的道德素养。让学生在有趣的故事中体会和感悟善与恶、真与假、美与丑。但要想达到这个目标,并不简单。因为寓言不同于童话故事,寓言需要学生在理解寓意的同时用规范正确的语言表达出来。这对大多数小学生来说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其实,教师只要采取正确的教学方法,耐心地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便可以达到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的目标。
一、寓言故事对于小学生道德素养提升的重要性
(一)有助于促进小学生对于道德的思考
寓言都是来源于生活,根据生活中发生过的事总结出道理,用寓言故事的形式进行表达。相对于刻板的说教,寓言是一种比较有趣的说理方式。正是寓言有趣的优点,使寓言教学成为进行道德教育的重要手段。寓言通常以对话或者小故事的形式展开,学生在读寓言文本的同时可以比较容易地理解其中蕴含的道理。寓言中存在的一些现象在引起学生同感时,有助于提高道德素养。
(二)有助于拓展小学生的道德思维
寓言虽然有趣,但是学生的理解能力参差不齐,知识水平不同,总会有存在疑惑的地方。或者对于文本的解读有不同的理解。当这些情况出现时,说明学生对于文本进行了思考。这时,教师对于学生的疑惑进行解答并加以引导,可以锻炼学生的道德思维能力。
二、寓言教学提高学生道德素养的具体措施
(一)鼓励学生发表意见
寓言虽然短小,但是学生通常会存在很多疑问。教师不能填鸭式教学,讲解生词后,将道理灌输给学生。没有思考,没有交流,学生只能进行死记硬背。或许达到了考试的目标,但是对于学生的道德意识的培养没有任何作用。所以课堂上,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在读文本之后提出疑惑,教师在收集疑惑后进行解答,这个过程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文本,而且对于寓言蕴含的道理会印象深刻。
比如,在讲解《一路花香》时,就有同学提问:为什么破水罐在看到路旁美丽的鲜花时不是很开心?这个问题很好,说明学生对于破水罐的心情有了一定的理解,但是还有偏差。此时,回答学生的问题可以很好地揭开疑惑,让学生对于破水罐的形象理解更为深刻。因为破水罐虽然浇灌了花朵,但是它还是对自己的缺陷耿耿于怀。它还没有意识到自己的缺点带来的价值。
(二)善于结合实际生活
寓言的道理很多都是来源于生活,是对生活的高度总结。写成文字时,对学生来说,道理是非常抽象的,甚至有时是难以理解的。这时,恰当地结合实际生活中的小例子,就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寓言中蕴含的道理。
在讲解《一路花香》时,寓意每个人都是有价值的。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要找到自己的特点,不可以看轻自己,也不要骄傲。对小学生来说,价值是比较抽象难以理解的。这时,结合生活中的小例子就可以让学生理解寓意。比如,打扫卫生时,个高的学生可以擦玻璃,个矮的学生可以擦桌子。每个人根据自己的身高特点选择最适合的工作。这样个矮的学生不会觉得自己没有用处。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每个人都是有价值的这个道理。
(三)开放式教学
虽然每个寓言都有寓意,但是如果只是死板地教给学生这个寓意,不去关注学生对于寓言的看法,忽略学生的思考过程,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所以,寓言教学也应该秉承新课程提出的开放式教学思想,鼓励学生对于文章说出自己的感受。只要学生的想法是符合道德的,教师都要进行肯定和鼓励。这样互动交流,可以拓展学生对于道德的理解。
在总结《一路花香》时,问学生“学完课文,有什么收获和感受?喜欢文中的哪个水罐?”学生回答,“我们每个人都要正确地看待自己”。有的同学回答“更喜欢破水罐,因为它浇灌了美丽的花朵”。也有的同学说“更喜欢好水罐,因为它盛的水更多,可以使主人喝到新鲜的水”。还有的同学说“喜欢挑水的人,因为他能发现别人的优点,是一个智慧的人”。从这些答案中,可以看出,学生们都进行了思考,没有人云亦云。这样的交流和表达锻炼了学生的思维。
三、结束语
寓言教学目标是教会学生生活的基本道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发挥应有的作用,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结合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做好鼓励和引导工作。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寓意,不断提高道德素养。
参考文献:
[1]马玉玺.浅谈小学语文寓言教学[J].学周刊,2011,(8).
[2]倪迅.寓言与中小学语文教育[D].华中师范大学,2011.
内蒙古教育·基教版2016年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