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发生论刍议

2017-01-11 19:45芦晓博杨晓波
关键词:象形书法艺术笔画

芦晓博 杨晓波

(浙江理工大学 外国语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

中国书法发生论刍议

芦晓博 杨晓波

(浙江理工大学 外国语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

书法是汉字特有的艺术,其他文字亦有艺术化的书写,但只是美术字。其区别乃书法之“法”包含了笔画的规定性与抒情的无限性。缺少前者为图画字,缺少后者为印刷体。书法的产生与文字的象形没有直接关系,汉字的隶变是书法产生的内部条件,书写工具的选择是其外部条件,而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和思维方式则是培育其内部与外部条件的土壤。

书法;汉字;隶变;书写工具;哲学思想

“为什么近代科学……是在地中海和大西洋沿岸,而不是在中国或亚洲其他任何地方发展起来呢?”①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一卷 导论)》,袁翰青等译,科学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18页。这一问题由英国著名生物化学家、后以研究中国科技史著称的李约瑟提出,被称为“李约瑟难题”。中国自古便与世界有着密切往来,然而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始终保持着自己的文化特色,因此,李约瑟难题实可触及各个领域,如为什么古代中国哲学不崇尚逻辑分析,为什么世界上的古典文字只有汉字沿用至今,又为什么书法艺术只产生在汉字等。本文探讨的是最后一个问题,即为什么书法艺术只产生在汉字。要回答这个问题,需先了解世界文字的发展。

一、世界文字发展鸟瞰

在文字诞生之前,世界古老文明中先出现了刻符和岩画,从中可隐约窥到文字的影子。接着出现文字画和图画字,它们已能记载较详细的情节,并初步表达人类的情感了②周有光:《世界文字发展史》,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26-41页。。当然这些仅仅是文字的雏形,真正意义上的成熟文字乃公元前3 500年两河流域苏美尔人创造的楔形文字,因其用枝干在泥板上压写而成,笔画成钉子状,故又称“钉头字”,这是迄今发现的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略晚,在北非尼罗河流域,埃及人民创造了“圣书字”③圣书字是公元前3 000年埃及创始的文字,包含碑名体、僧侣体与大众体三种字体,分别用于官方、写经与日常生活。这种文字起初多为象形,但在演化过程中大多失去了象形功能,不过外表大多保持了图画性的符号。。而在中国,迄今发现最早的文字是甲骨文,那是公元前1 300年以前黄河流域的殷商人民创造的,因契刻在龟甲或牛肩胛骨上用于占卜,故称“甲骨文”。甲骨文已是较为成熟的文字,所以它一定有更早的祖先。甲骨文及其以后的中国文字习惯从右至左,从上到下书写,研究认为,这种书写习惯与简牍的形制有关④⑤侯开嘉:《中国书法史新论》,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3-4页。 钱存训:《书于竹帛:中国古代的文字记录》,上海书店出版社2006年版,第63页。。若此说成立,那么在甲骨文之前或同时必通行着简牍文字,而甲骨文的“册”字正象征着一捆竹简,只是这些文字未能保存下来或至今仍未被发现。

公元以后,世界各地还产生过其他古老的文字,如美洲的玛雅文字*玛雅文字是美洲玛雅民族在公元5世纪中叶创制的文字,以象形为基础,融合会意、形声等造字方法,是一种音、形、意兼顾的文字。。但历史最悠久、影响最广的是钉头字、圣书字和汉字三种文字,被称为“三大古典文字”。历史上的古典文字皆为意音文字,然而其他古典文字终究经不起纯粹表音的诱惑,各自完成历史使命,退出历史舞台,让位给字母文字。唯独汉字,在经历短暂的以象形为主的时期又在“假借”的表音道路上徘徊一阵之后走上音意结合之路,并经受住拉丁化的浪潮,抵挡住电脑科技的冲击,一直绵延至今。汉字未必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却是沿用至今的唯一古典文字。汉字的幸存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六书”造字法的强大创生能力;二是汉字经“隶变”笔画化后形成的独特书法艺术。因此,汉字不但是音、形、意的结合,更是实用与审美的完美结合。

二、其他文字是否也有书法

书法是一种艺术,在中国人眼里,艺术不同于且高于美术,因此,只有汉字或某些以汉字为依托的书法才被称为艺术。日本人所谓的“书道”就是一种以汉字为依托的书法艺术。其他文字也有艺术化的书写,但那只是美术。在古代,很多民族都会把自己的文字写得十分漂亮,特别是埃及人,他们创造的圣书字有三体:用于神圣场合的叫碑铭体;用于私人交流的叫僧侣体;僧侣体进一步简化普及于大众,叫大众体。碑铭体是十分优美的书体,一个字符就是一幅图画,大自然中的一切在文字中应有尽有。但这也仅仅停留在美术的层面,与汉字的书法艺术不可相提并论。其实,汉字也曾有过类似的图画字体,如鸟虫书,然而它似乎只在秦代及秦以前作为篆书的美术字体流行过一段时间,随后即湮没无闻,更别说成为一种独立的书法字体了。在现代,随着印刷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各种文字都拥有多种风格迥异的印刷体,汉字的各种常用字体都能通过电脑生成,电脑甚至能模仿名家书体,如启功的启体、赵佶的瘦金体。从雕版印刷流行的欧、颜、柳、赵体到宋代规范化并沿用至今的宋体,印刷体走的是规范化的道路,全世界文字皆然。难怪“刻板”这一印刷术语成了“呆板”的同义词。所以印刷体再怎么美化,终究缺乏人的灵气,只能算美术字,而不是书法。

那么,书法和美术字的区别何在?究其根源,在于书法之“法”。书法是有法则的,这法则不是科学能测算的标准,也不是什么硬性规定,“法”即“道”也,故日本人称书法为“书道”。道,有可道之道与不可道之道。说得清楚的是有限的笔画,汉字若不经过隶变而笔画化,那么汉字的书写必定走向埃及碑铭体的图画化道路,或许至今仍在鸟虫书阶段徘徊。说不清楚的则是书法的章法、气韵、神采和意境,这也便是一幅作品最摄人心魄之处。书法乃抒情,即抒发书家的心情、性情与才情,因此,孙过庭能从王羲之不同的作品中窥见他书写时的不同心境:“写《乐毅》则情多怫郁,书《画赞》则意涉瑰奇,《黄庭经》则怡怿虚无……”*谭学念注评:《孙过庭·书谱》,江苏美术出版社2008年版,第130页。看王羲之的《兰亭序》,觉得萧散淡远,一派魏晋风度;而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则沉郁顿挫,书家的丧侄之痛在字里行间奔流不止。因此,书法有法但又超越法,若一幅书法只剩下规规矩矩的笔画、四四方方的布局,便只能是印刷体了。

回顾世界上其他文字,不是笔画过于死板和简单(如钉头字和字母文字),就是笔画毫无规律(如碑铭体),因此这些文字只能走向印刷体和图画字。它们也幽雅美观,但同中国书法相比,缺少一份人的灵气。也有不少其他文字构造类同汉字,它们是汉文化影响下的汉字仿造品,比如越南的喃字,还有我国许多少数民族的文字(壮字、苗字、瑶字、契丹字、女真字和西夏字等),但这些文字都没有产生书法,原因是他们不具备产生书法所必需的思想和文化。书法从产生到发展需具备三个条件,即笔画化的文字、特殊的书写工具、一定的哲学思想和思维方式,前两个是书法产生与发展的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最后一个则是条件的条件。

三、书法产生的条件

(一)汉字隶变:书法产生的内部条件

文字的构造特征与书法的形成有直接关系。有学者认为,书法形成的直接原因就是汉字的象形*赵平安:《隶变研究》,河北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69页。*王士菁:《中国字体变迁史简编》,文物出版社2006年版,第45页。。这个观点不够全面。回顾中国文字的发展史可知,象形或许是造字的起源,然而能“画成其物”的毕竟有限,东汉许慎编撰的《说文解字》收字9 353个,象形字不过264个。隶变前的汉字中象形字要多得多,然而书法产生在隶变后基本脱离了象形的汉字。世界上其他民族也不乏完美的象形文字,如埃及圣书字与玛雅文字,但它们都没有发展出真正意义上的书法艺术,因此象形不是书法产生的直接原因。

回顾书法史,秦代的李斯是有记载的第一位书法家。到东汉,历史上又涌现出一批书法家,如曹喜、蔡邕等。书法艺术的萌芽应在汉代,真正的觉醒则在魏晋之际。而汉代,特别是东汉,正是隶书的时代,因此书法艺术的产生与汉字隶变有直接的关系。隶变大约萌发于战国时期,秦朝将隶书作为小篆的“佐书”,西汉时隶书已较成熟,东汉时隶书作为官书正式荣登大雅之堂。隶变是古今文字的分水岭,是汉字发展史上最大的变革。隶变的最大作用就是将汉字笔画化,变弧线为直线,字形变圆为方,笔画变繁为简,其主要功绩可归结为两个方面:一是对汉字结构进行符号化的重组与简化,使其跟上时代的发展,免于灭亡;二是让汉字在继续发展的过程中,促成了书法作为一门自觉艺术的产生。在古文字阶段,字形的基础是象形,使书法艺术创造受到许多掣肘,隶变后的汉字从线条中分化出“丶”“一”“∣”“丿”“乀”等基本的构字单位,这些笔画可谓仪态万方、变化无穷,由它们组合而成的形体结构就更加富于艺术性。隶变赋予汉字笔画,书法之“法”才有了着落。汉字的笔画不同于字母和其他古典文字的线条,前者太死板,后者毫无规则。汉字的美在于笔画间相互支撑、揖让而产生的和谐。笔画有法,结字或雄奇或妍美,又似无法,在有法与无法间斡旋的正是人的灵气。

随后,在隶变的基础上又形成了楷书、行书及草书(包括章草与今草),各种字体又赋予笔画不同的形态。楷、隶的肃穆端庄与行、草的潇洒奔放,给人以不同的视觉享受,亦让书家有了不同的载体来抒发性情。那么,李阳冰的小篆、吴昌硕的石鼓文是不是书法呢?特别是清代以来,甲骨文、篆书亦成为流行的书法创作书体。其实,所有隶变前的书体在其所处的时代,并没有形成自觉的书法艺术,恰恰相反,是隶变后书法的成熟,才让书法艺术反哺了这些字体。

(二)书写工具:书法产生的外部条件

隶变是书法产生的内部条件,而书法进一步发展成为一门艺术,还需要书写的工具。笔、墨、纸、砚被国人称为“文房四宝”,从排序来看,笔和墨显然被认为是最重要的。而传为王羲之所作的《题卫夫人〈笔阵图〉后》云:“夫纸者阵也,笔者刀矟也,墨者鍪甲也,水砚者城池也。”*潘运告编:《汉魏六朝书画论》,湖南美术出版社1997年版,第107页。这里则把纸排在第一位。确实,纸改变了传统的竹帛等书写载体,让书法出现新的面貌。

书法是线条的艺术,其美感是通过线条展现的,而笔笔有力的线条,竟是由一套柔性的书写工具创造的:毛笔是软的,纸是软的,墨更是流动的液体。其他民族的书写工具,不论是芦苇秆、木棍、鹅毛笔还是现代的钢笔、圆珠笔,都是硬的,唯独中国书法用的毛笔是软的。毛笔,柔翰也。“惟笔软则奇怪生焉”*潘运告编:《汉魏六朝书画论》,湖南美术出版社1997年版,第45页。,蔡邕在《九势》中如此慨叹,其总结的书法九种书势,无论转笔、藏锋、疾势、掠笔等,非毛笔之软锋不能为。晋韵唐法、颜筋柳骨,概因“软笔生奇”。周汝昌认为:“西方文化艺术,其所以不与中国相同——表现不出生动的气韵、遒媚的点画、高深的境界,正是由于不懂毛笔,不会使用毛笔,不理解毛笔的性能功用之奇妙。没有毛笔,不仅仅是中国艺术不会是‘这个样子’的,就连整个中国文化的精神面貌,也要大大不同。”*周汝昌:《永字八法——书法艺术讲义》,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18页。

中国书法的书写载体亦不同于其他民族,他们用的是泥板、纸草、羊皮纸以及现代所用的光滑的白纸,这些都不同于中国的宣纸。宣纸受墨性能好,能产生墨韵,墨与水调和,加上独特的笔法运用,便立刻在纸上呈现出枯湿、浓淡、错落的神妙莫测的艺术效果,这也是中国书法为什么不用漆而用墨的原因。先民们在早期书写中曾使用过漆,且漆较墨更容易获得,然而漆在中国书法中的运用只是昙花一现,因漆不溶于水,无法在纸上展现墨的韵味。

(三)哲学思维:书法产生的内外部条件的土壤

汉字隶变与书写工具的选择,分别给书法的产生提供了内部与外部条件,那么,这些条件又何以产生并被中国人普遍接受且沿用至今呢?笔者认为,这与中国人特有的哲学思想与思维方式有关,因此,哲学思想与思维方式可谓书法产生的内外部条件的土壤。

中国人有一种不同于西方逻辑思辨思维的诗性思维,即不把事情说得特别清楚,留一份难以言尽的美给对方。因此,古人不善逻辑分析,而善点、悟式的言说;也因此,中国画注重留白,中国诗讲究意境。中国人描摹或描写一样事物,决不会依样画葫,也不会生搬硬造,正如齐白石所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周积寅、史金城编纂:《近现代中国画大师谈艺录》,吉林美术出版社1998年版,第111-112页。汉字的象形即“太似”,离书法艺术尚远;而经隶变笔画化后的汉字,在书法中走上了更高层次的象形。看卫铄在《笔阵图》中对笔画的描述:

一,如千里阵云,隐隐然其实有形。

丶,如高峰坠石,磕磕然实如崩也。

丿,陆断犀象。

し,百钧弩发。

∣,万岁枯藤。

ㄟ,崩浪雷奔。

书体也有更高层次的象形,如蔡邕《篆势》这样描写篆书:“或象龟文,或比龙鳞,纡体效尾,长翅短身。颓若黍稷之垂颖,蕴若虫蛇之棼缊。扬波振激,鹰跱鸟震,延颈协翼,势似凌云……”*潘运告编:《汉魏六朝书画论》,湖南美术出社1997年版,第39页。这种高层次的象形,已不再拘泥于许慎所谓的“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潘运告编:《汉魏六朝书画论》,湖南美术出社1997年版,第12页。了,它象的是动态的、抽象的形,甚至是一种人格化的形。书法讲究“筋骨”之美,字如其人,是有血有肉的,被赋予了人的精神品格:“王右军书如谢家子弟,纵复不端正者,爽爽有一种风气。王子敬书如河洛少年,虽皆充悦,而举体沓拖,殊不可耐。羊欣书如大家婢为夫人,虽处其位,而举止羞涩,终不似真……”*潘运告编:《汉魏六朝书画论》,湖南美术出社1997年版,第203页。如果说隶变前的汉字象形似工笔写真,那么隶变后的象形则是泼墨写意。中国人的工笔画已不同于讲究透视的西洋画,泼墨写意则更将这种诗性思维发挥到极致。因此,汉字从“依类象形”的文字初创走向“道法自然”的书法艺术,可以说是这种诗性思维造就的。

再看书法的书写工具。文房四宝中,直接施于书法作品的笔、墨、纸都是柔性的,然而雄强如颜体与魏碑,正出于柔翰之下,就算是妍美的书风,也要求笔笔有力、入木三分,这正是中国哲学,特别是对艺术影响最大的道家所讲究的“以柔克刚”。正因毛笔富有弹性,才有所谓的用笔与笔势,控制得法,便能在纸上挥写出粗、细、浓、淡、枯、湿等艺术效果。中国人所造的纸,初期并不适合于书写,发展到各种各样的书法用纸,纸质越来越细腻,吸墨性能越来越好,成熟的宣纸制造工艺能制造出具有不同渗化效果的书法用纸,让水墨交融,展现出更富节奏与韵律感的线条。

其实,文房中当有第五宝——水,因为水得之太容易,故未被视为“宝”。然唯其有水,笔、墨、纸才能相生相发,产生多姿多彩的墨韵,让人的精、气、神流转其间。尤其是纵情挥洒的狂草,浩浩荡荡,一泻千里,与其说是墨的艺术,不如说是水的艺术。而水,正是中国人认为的至柔之物,“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辛战军:《老子译注》,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296-297页。

关于文字的起源,各个民族都流传着自己的造字神话。“传说钉头字是命运之神创造,古埃及的圣书字是知识之神创造,印度的婆罗米文是梵天大帝创造,中国的文字则是皇帝的史官仓颉创造。在诸神、梵天大帝的创字说中,均是‘神’创造文字,而中国别具一格是‘人’创造文字。”*姚淦铭:《汉字与书法文化》,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第3页。中国书法与印刷体、美术字的区别在于:书法是活的,有筋有骨,有血有肉,字里行间充盈着人的呼吸——这是一种生生之美。因此,书法是汉字特有的艺术,它书写着中国人的生命之气,书法艺术呈现给世界的,正是一个大写的“人”字。

On the Occurrence of Chinese Calligraphy Art

LU Xiaobo & YANG Xiaobo

(SchoolofForeignLanguages,ZhejiangSci-TechUniversity,Hangzhou,Zhejiang, 310018,China)

Chinese calligraphy is a special art occurring only in Chinese characters. Other languages also have their artistic form of writing, but they are only art words and are not comparable with Chinese calligraphy. The difference lies in the standardization of strokes and expressing of emotions in writing, without the former it produces only pictures, while without the latter it produces printing letters. The occurrence of Chinese calligraphy has little to do with the hieroglyphic feature of Chinese characters.Li-bianwas the internal factor for its occurrence and the selection of writing tools the external one, whereas the philosophy and thinking method of ancient Chinese people provided the soil for the growth of the other two factors.

calligraphy; Chinese characters;li-bian;writing tools; philosophical thoughts

注:本文为浙江理工大学科研启动基金项目(14112018-Y)、浙江理工大学研究生课程建设项目(YKC-Z15039)的部分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 金菊爱)

2017-03-16

芦晓博,女,辽宁鞍山人,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为日语语言文学、日语教育和东亚文化。

10.3969/j.issn.1671-2714.2017.00.005

在线优先出版日期:2017-05-31

文 化 与 艺 术

猜你喜欢
象形书法艺术笔画
张红春书法艺术欣赏
《说文解字》“象形”辨
笔画相同 长短各异
——识记“己”“已”“巳”
有趣的一笔画
马伟书法艺术欣赏
张天德书法艺术欣赏
高中英语单词象形教学法
高中英语单词象形教学法
找不同
象形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