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形包装纸最小能多小①

2017-01-09 01:11张培强
数学通报 2017年9期
关键词:弓形画板圆心

张培强

(江苏省徐州市第一中学 221140)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高中数学课程应设立“数学探究”、“数学建模”等学习活动.教材中设立了相应的栏目,提供了一些研究性学习的素材,可以开拓学生视野,进行数学探究,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实施的情况并不理想,真研究少之又少.2016年9月份颁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将“数学建模”列为数学六大核心素养之一.核心素养的提出,跳出学科知识的局限,更加从人的需要出发,为着素养的提高,为着幸福的生活.将学生能“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用数学的头脑分析世界,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作为数学教育的终极目标.这对我们的教学活动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着眼于学生的数学建模素养的养成,选取有探究价值的素材,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思考、主动实践,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将国家课程校本化,形成以学生发展为价值取向,贴近学生生活,切实可行的问题探究课程.素材的选取至关重要,问题要入口宽,背景深,涵盖广.有时,看似一个平凡的问题,一个不经意的念头闪现,也可能会带来一场探究风暴.这不,在一次活动课间,一个学生就拿来了一个好素材(一道高三模拟题),由此引发了一场师生间的研究性学习.学生解决了疑问,教师也收获颇丰.特整理出来,与大家分享,以期抛砖引玉.

1 问题呈现

问题:有一个正四面体的棱长为3,现用一张圆形的包装纸将其完全包住(不能裁剪纸,但可以折叠),那么包装纸的最小半径为………….

此题是填空题的第8题,属于简单题,对这位学生来说应该是信手拈来的.然而他说出了自己的疑惑:这道题的答案是.把这个四面体沿三条侧棱剪开,正好展开成一个正三角形,边长为6,它的外接圆的半径正好是,所以这题应该是考展开图的.

但是包装的方式可以换.可以让顶点落在圆心上,先包起三个侧面,再用余下的弓形覆盖底面三角形.如果圆刚好外接这三个三角形构成的“风扇”,那么所剩的弓形不能覆盖底面三角形.这就要把圆变大,使得弓形足够大,三个一样的弓形正好可以覆盖底面三角形.

只需要每一个弓形覆盖正三角形的中心,所以圆的最小半径为正三角形高的倍,即.那么问题来了.是不是不管怎么包装,圆的最小半径都是呢?

师:你也知道这题是考展开图的,很常规的问题.那怎么又想起来换包装方式呢?

生:要是求正四面体的全面积呢,答案肯定是唯一的.但是这题要求“不能裁剪纸,但可以折叠”,所以有部分被浪费了,我就想换个包装方式,会不会少浪费点呢.

(学生的突发奇想,源自兴趣、探究的欲望.动手操作实在困难,苦思冥想而不得结果,“愤、悱”状态溢于脸庞.)

2 问题解决

师:节约是美德,找最优是数学的追求.从现在的两种包装方式的结果能否推断出圆的最小半径是,还要看这两种包装方式是否能代表一般性.第一种包装方式是将圆心放在了底面的中心上,第二种包装方式是将圆心放在了顶点,相当于反方向包装.

生:这么说,两种包装纸的大小应该是一样的.

师:感觉上是.那么还可以怎么包装呢?

(重新整理学生已经进行的探索,指出了不同包装方式的出发点,便于学生进一步建模探索.)

2.1 探寻更小

生:那就把圆心放在别的位置.因为这是个正四面体,所以只要考虑圆心在一个面内移动就可以了.刚才已经把圆心放在了正三角形的中心和顶点处,现在把圆心放在其它点处,但是这样就要偏了,要想把展开图都盖上,好像圆要变大了.

生:哦,先空出一个角,让半径变小,再用“余料”来补.那AB下方的弓形是没用的,只能用AC,BC外的弓形,我来试试.

折起来后,A,B,C重合在一起.要包上角C,相当于把边AC外的弓形绕点E旋转180度,把BC外的弓形绕点D旋转18 0度,两弧交于点P.要把△CDE完全包住,就需要点P落在圆O内.下面建系求点P坐标.

以F为原点,AB所在直线为x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则B(3,0).设圆心O(0,m),则圆半径,所以圆弧MPC所在圆的圆心为点O关于D的对称点,所以圆O1的方程为.同理可得圆弧NPC所在圆O2的方程为.圆O1与圆O2的交点C、P都在y轴上,所以.点P要落在圆O内,则,整理得,解得.所以圆O半径,这个值大约是3.0817,果然比要小.所以原题答案错误!

2.2 产生新疑

生:这样做,圆心的位置还是特殊的.圆心除了在顶点、三角形的高上,在三角形内的其他位置上,是否还能使半径更小呢?

师:很好!要让圆心走完底面的每一点,才能最终求得最小的半径.那么继续下去,又该如何处理呢?

生:在刚才的基础上,让圆心从点O向着B移动,仍然让圆过点B,这样圆半径就比刚才的3.0817还小.但是,角A也露出来了.这样就空出两个角,可能就包不上了吧.

师:半径是小了,再看“余料”是否够用.方法应该一样.

生:是的,但不太好看了.相当于把原来关于CF对称的圆往旁边拉了一下,不对称了,所以三边之外的弓形并不一样,折起来就麻烦了.

师:(通过《几何画板》动态作图验证,圆心O′移动时,找不到覆盖的情形)你能借助这个直观的结果给出解释吗?

生:因为角A和C都露出来了,所以AC外的弓形覆盖不了顶点A、C附近的部分,需要用另两边外的弓形来覆盖,也就是利用顶点B附近的“余料”.但是,O′从O到B移动的过程中,角A刚开始能被覆盖,角C左边部分始终没能被覆盖.

师:主要矛盾抓得好!首先这两个角尖得被覆盖上.从这个动态过程中,可以看出两个角尖最多有一个被覆盖.如何来准确解释这个现象呢?

生:因为BC外的弓形很小.具体来说,是点B附近的这一块覆盖不住角C.

师:《几何画板》画得太精确,所以看起来太明显了.准确还是需要用数据来说话.

生:因为∠C=60°,噢,角A、B也都是60°,所以点B所在的这部分圆要包住三个角,也就是180°,这是不可能的.

师:很好!不要让思维顺着你的目光走,那样容易“一叶障目”.综合起来看,一旦有两个角露出来,就要让圆把三个角都包上,这肯定不可能.这样不看动态过程也能立即下判断,还是思维力强啊!

生:自己动手画太模糊,《几何画板》又太明显,还是得靠想.

(学生致谢,转身准备走)

2.3 探究最小

师:这样就结束了吗?

生:还有更小的?露一个角,已经找到最小的了,露两个角不可能,露三个角就更不可能了.

师:露两个角不可能,是因为过圆上的点B作不出一个平角在圆内.那如果让点B落在圆内,不就解决问题了?

生:就是把原来的圆O拉大一点,那么点A也在圆内了,再把圆心向着点B拉,看着有更小点的可能性.我试试.

继续采用《几何画板》动态观察.可见,角A均容易被覆盖,主要是角C的覆盖,只有在O′、B′分别各自远离(或靠近)O、B时,角C好像能被覆盖上.但此时,肉眼已经无法分辨出点P是落在圆O′内,还是圆O′上,还是圆O′外.通过测量,也只能精确到小数点后5位,比较不出来.

师:它也无能为力了.看来还是要硬算.我们可以先对这个不等式消元,因为O′取在射线OB上,所以(a,b)满足方程,即b=,可代入消元.

生:试试吧(有些犹豫).消去b,得.将看成一个整体,展开得,.,所以右边是关于a的函数,太复杂了.还要求下去么?

师:是什么类型的函数,可求吗?

生:分式函数.应该能“部分分式”成运用基本不等式的类型,可求最小值.

师:很好.类型把握得很准,不过过程有点繁琐.先用《几何画板》作图来看看吧.

看来基本不等式用不到了.这个函数在a=0时取到最小值.

师:实际上,a=0时,O′就在点O处,这时的圆半径最小.也就说明将圆心移开点O时,圆半径都要随之变大,才能包住四面体.

3 探究感想

一个题目,几番周折,不断的生疑、释疑,追根问底,终于找到了最优解.这一段探索的历程,于学生、教师,都是不可磨灭的回忆、宝贵的财富.面对学生自主的探究活动,教师当做学生的指路人,指点迷津,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

3.1 敬畏学生做探究的热情,让数学有趣

著名数学家陈省身先生用孩童般稚趣的语言为少年儿童题词:“数学好玩”.对当下的中学生来说,数学真的好玩吗?高考的激烈竞争使数学成了“烈火上的舞者”,“数学无用”的论调在败坏着数学的美.让数学有趣,学生喜闻乐见,是当今数学教育工作者的迫切追求.我们要用好“数学探究”、“数学建模”等新型的学习活动,创设耐人寻味的问题情境,一个好的问题足可以吸引学生深入探究,不断提出新的问题并解决,还乐此不疲.

要想开展高质量的“数学探究”活动,发人深思、有探究价值的素材至关重要.无论是教师精心选取,还是学生自主发现的,首先要能吸引学生目光.这道题目于教师来说,是“闲着没事儿干了”才会研究,但就被学生看上了.是它开放的题境唤起了学生的探究欲望,是学生探究的热情点燃了它.我们应该以一颗敬畏的心对待这份热情,努力让数学活动更有趣,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探究之火烧得更旺.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教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往往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提出问题需要学生用数学家的眼光看待生活现象,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可探究的新问题.学生在解决问题后的对问题不断地追问,便是一种“数学家的思考”.基于兴趣的目光,着实难能可贵,我们应该予以赞赏;意想不到的问题,是宝贵的探究资源,我们当倾心指导,着眼于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让他们拥有数学的眼光.

3.2 引导学生掌握探究的方法,让数学有迹可循

教学改革从未停歇.教学主张经历着“授之以鱼、授之以渔、授之以欲”的变革过程,为着人的更好的发展.而好的数学探究往往要经历“欲、鱼、渔”的过程.一个好的素材引发学生的探究之欲,为解决问题需要积累基础知识,还要掌握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热情驱使下的探究,不需要教师过多的讲授.教师当做学生的指路人,于学生疑惑处指点迷津,帮助学生理出一条可行的探索之路.怎样确定最小的圆形包装纸,犹如无底洞不可捉摸,教师引导学生采取比较策略,在已有工作的基础上寻找更小,比直接探寻最小更加清晰易操作.在从特殊到一般的探究过程中,问题也变得越来越明晰简单.一旦学生拥有了“欲、鱼、渔”,学习便可以随时随地发生,协作交流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成长就会自然而然.

研究性学习难以有效开展的原因多是难度大,见效慢.不像一个单纯的数学问题,题境封闭,方向明确,答案固定.一个可研究的问题往往是开放的,学生做探究难以深入下去的重要原因是摸不着头脑,搞不清方向.怎样用一张圆形包装纸包住正四面体?不易操作,也难想象,于是空间问题“平面化”,而展开图也是多样式的,从哪包起?再回到空间,考虑到正四面体和圆都是“对称”的,只需要探讨一种展开图,圆心在一个底面内移动即可.这是抽象,是建模,是培养学生数学建模素养的绝佳体验.

数学建模是对现实问题进行数学抽象,用数学语言表达问题、用数学知识与方法构建模型解决问题的过程.数学建模要求学生能“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而“世界”是纷繁芜杂的,这就需要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创新创造能力.从提供的答案看,命题者对该问题的建模过于理想化了.追求最优化一直是数学应用的重要方向.正是对最优的执着追寻,才有了前面的探究.在“现实问题”面前,学生心中是一团乱麻,教师要帮助学生条分缕析,从乱中理出序来,让数学有迹可循.

3.3 促成学生思考力的提升,让数学有深度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高中数学课程应提倡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有机整合.鼓励学生运用计算机、计算器等进行探索和发现.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正在对数学课程内容,数学教与学的方式等产生深刻的影响.借助数学软件工具,学生可以体会到数学的深度、领略到数学的无限魅力.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有时候,体操的难度系数偏大些,学生的思维有到达不了的彼岸,便可以通过技术来搭桥,帮助学生把抽象变得直观,给思考一个方向,使之得以继续,把体操做得更优美些.本题中的圆包正四面体靠手工操作太难,误差很大,仅凭大脑解决又需要相当高的空间想象能力,而借助《几何画板》就可以清晰地展示,何乐而不为?当得到半径r′与a的关系,求这么复杂的分式函数的最值完全没必要,借助《几何画板》的绘图功能使结果一目了然,可以解放大脑来分析结果.技术的助力,不仅能弥补思维之不足,还能为思维插上翅膀,使之越过障碍,往更广阔的领域翱翔.

数学思维是隐形的技术.信息技术于数学只是一种辅助工具.信息技术的使用应恰到好处,防止代替大脑思考.对两个角露出来的情况,当O′与O非常靠近时,角C究竟能不能被完全覆盖,就连《几何画板》作图也会因为线条的粗度给人能覆盖上的感觉.这就需要大脑来判断,只要点A在圆外,AC外的弓形就盖不上点C.当O′,B′都动起来时,《几何画板》也“无能为力”了,需要严谨的代数求证.技术,使用而不依赖,借以锤炼思维的深度,使思维更流畅.提升思考力,才是正道.

猜你喜欢
弓形画板圆心
降低弓形换位线圈换位尺寸偏差研究
以圆周上一点为圆心作圆的图的性质及应用
一次由“弓形回波”所引发的冰雹天气过程雷达特征分析
七彩画板
七彩画板
七彩画板
猪弓形体病的诊治
一例猪弓形体病的诊治
参考答案
四种方法确定圆心和半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