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晓拴
摘 要:大学生物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体现研究性、合作性和综合性,同时兼顾学生志趣和潜能的差异,以及时代发展的需要。目前,在大学生物教学中依然存在诸多问题,比如,课堂效率不高、学生积极性下降、实验和研究课程不能达到预期目的等,这些问题的解决有赖于从整体上理解大学生物课程的结构与内容特点,创新经典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大学生物;教学效率;教学创新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12C-0050-02
一、 大学生物教学中的思维品质的创新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当前大学生物教学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大学生物教学的创新思维主要是观察能力、实验能力、自学能力的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是培养学生能力的核心。思维能力是间接地概括认识事物的能力,是人们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过渡必备的条件,也是学生领会、理解教学内容的重要条件。只有通过创新思维的培养,才能达到生物教学目的。
传统的生物教学以教师讲述为主,教师活动多,学生活动少,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不同程度地抑制了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和创新。教学是师生双边活动,是让学生“学会”的活动。在这样的活动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会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才会发展并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因此,教学中应注意启发诱导,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独立”地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要精心筛选一些有代表性的习题让学生练,特别注意选择开拓思维型习题的练习。
思维品质的创新要培养思维的广阔性。思维具有广阔性,才能从多角度、多层次全面地看问题,才能选择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和途径。因此,在大学生物教学中要努力拓宽学生思路,及时提出问题,发展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如在染色体教学中,关于染色体组、单倍体和多倍体的关系,可以在讲清概念后,通过向学生提出问题开拓思维,可以分析我们日常生活中熟悉的小麦和水稻的问题进行讲解。另外,要鼓励学生多看科普读物,适当组织专题讲座、外出考察学习等活动,扩大学生视野,开阔学生思维。
培养创新思维就要培养思维的深刻性。因此,在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透过生物各种现象看清活动的本质及变化规律,做到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如在学习生物基因时,要深刻认识到基本分离规律和基因自由组合规律。要重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教学,培养学生深入钻研问题的好习惯。良好的思维也表现在能够正确、迅速地解决问题。为此,要适当增加教学密度,使学生习惯于以较快的速度开展思维活动。对学生练习应严格速度要求,定时定量地进行习题选择、判断或抢答竞赛等。
培养创新思维还要培养思维的逻辑性。因此,教师应注意讲课的逻辑性,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力求以旧带新,从现象中抽出本质,从因果关系中找出共同规律,从特殊中总结出一般结论。如染色体变异问题,先要复习基因突变的原因,再复习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探讨载体发生变化时生物性状会不会发生变化,从而引出新的学习内容。练习也能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解题要说出根据,推理要正确,理由要充分。特别是分析说明题的教学,更能提高学生逻辑推理能力。学生的创新思维品质不是一下子形成的,要经过长期的努力。因此,我们要根据大学生物学科的特点,从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培养。
二、大学生物教学经典教学模式创新
启发式教学模式是我国广大教育工作者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进行深入研究,从而归纳总结出的一种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的优化的教学形式。具体指的是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和各种教学措施,激励和发展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引导学生充分调动各种感觉器官和大脑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使他们的认识活动得到整合,获得扎实的科学基础知识,培养创造能力。例如,在重组DNA技术的教学中,首先向同学们介绍重组DNA技术在社会生活和生产中的广泛应用,然后介绍基因工程主要的工具酶,让学生思考工具酶的作用和功能特点,让同学们试着分析DNA重组的基本步骤,然后与教材内容对照,检验自己推理。之后教师提问学生,补充或者纠正不全面或错误的回答,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结论。最后在课后练习和作业中让学生的知识得到迁移发展。以上学习过程可以归纳为:提出学习课题;探索解题,认识主题;整理归纳,订正完善;运用练习,迁移发展。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案为载体,以学生独立自学为主、教师指导为辅,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学案导学是对大学生物课程改革提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理念的贯彻和实施。此种模式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满堂灌”的局面,通过学案导学培养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自信心,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学案导学可以分为自学学案、启发讨论、精讲总结、联系巩固四个程序,设计高质量的学案是学案导学模式成功的关键:首先,要有明确的目标,确定学生该掌握哪些知识,形成哪些能力,情感态度上应有哪些变化;其次,要考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了解学生的现有水平;再有就是考虑到趣味性和可读性。 (下转90页)
(上接50页)“实验—探究”教学模式是通过教学内容的精心设计与编排,以问题解决为中心、以实验为依托,让学生以类似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通过探究发现获取知识的教学活动程序。实验探究式将传统的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究式实验,使学习过程具有问题性、过程性、自主性、开放性、生成性等特征,凸显了生物实验在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时代主旋律不谋而合。在这一教学模式下,学生成为实验的操作者,还可以是实验的设计者,通过学生在实验中的主动参与和积极分析,使学生实现生物教学实验的要求和目的。推理想象能力和迁移能力,有助于形成科学研究的兴趣、态度和方法,有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在“实验—探究”中,利用创设问题情境、验证假设、充满悬念甚至是出人意料的实验结果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驱使他们千方百计把问题弄个水落石出;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提供积极参与的机会,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给出建议而不是答案,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的途径和方法。
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指的是“教学相长”,合作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改变课堂氛围,合作学习的目标是改变课堂上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通过参与构建知识的过程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在交流互动过程中学会倾听、交流、协作、分享。增强自信心和团队精神,提高综合素质,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例如,在生物进化教学中,教师首先确定教学目标,可以以生物界的进化现象为引导,组织学生小组合作活动,促使每个人独立思考、集体探究,提高个体对问题解决的认识。然后让学生在小组间交流生物进化理论的历史和依据,各组学生围绕问题展开热烈讨论。最后教师要对每个同学在合作中的能力进行评估,还要考察每个小组的协作能力。
三、结束语
总之,在大学生物教学中,首先要把握生物教学的基本原则,同时更要注重创新意识的培养,这既包括教师在教学中的创意意识也包括教师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教师在教学中的创新提高了教学效率,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更好地实现生物教学目的,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创新性生物人才。
参考文献:
[1]杜玉晓.浅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J].科技信息,2012,(28).
[2]张蜀秋,乔惠理.努力提高生物学科人才素质,迎接21世纪的挑战[J].高等农业教育,1998,(1).
[3]王楠,李燕,何培新.强化食品类专业生物学科知识与技能培养的研究[J].轻工科技,20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