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君如
[摘要]
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能不能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关键在“坚持”二字。从制度机制来讲,就是中国共产党正在探索的信仰与制度、教育与惩办、党内与党外、自律与他律相结合的监督机制。坚持,不仅要靠人的作用,要靠领导人的强势推进,更要靠制度的力量,靠党规党法的规范和制约作用,同时还要靠道德的力量,特别是政风官德的规范和约束作用。坚持,就是通过抓党风、家风、民风形成党风和社会风气、官风和民风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健康的政治生态。
[关键词]
国家治理体系;四个全面;从严治党;政治生态
中图分类号:D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410X(2016)06000306
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承担的历史使命是要带领人民治理好中国这个历史悠久但又地域辽阔、人口众多而又经济文化落后的大国。中国共产党勇敢地领导人民进行改革开放这场新的革命,就是为了在世界现代化的大潮中,发展好中国,治理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是历史对于我们提出的要求,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更是人民对于我们的期待。为不辜负历史、时代、人民的重托,中国共产党清醒而又明确地提出了“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①的自我要求。“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我们说了多年,党的十八大后成为现实,大获好评。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这一重要思想落到实处,党的十八大后在党的建设问题上下了一个先手棋,在全党全国人民中形成了强大的震慑力。对于这一变化,有人担心能不能坚持下去,有人认为从严治党这些做法在强势领导下能够做到,但没有制度保证,难以持续。这种种担忧和想法,是需要研究和回答的。
一、在自我监督中从严治党
对于中国共产党在十八大后从严治党的评价,无论在党内还是在党外,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外,众口一词,高度肯定。但在肯定之余,也有各种各样的质疑之声,这就是我们在这里要讨论和回答的一个大问题:在中国共产党一党长期执政的体制下,能否始终坚持全面从严治党。
大家已经注意到,中国共产党十八大以来坚持不懈加强党的建设,雷厉风行开展反腐败斗争。人们在对上述斗争的关注中,有赞赏的,也有疑虑的。疑虑之一,是中国共产党实行的不是西方的两党制或多党制,不是两院制,在这样的政治体制下,谁来监督一党长期执政的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能够从根本上解决腐败问题吗?
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不断加强从严治党。考虑到我们党肩负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繁重任务,而领导这个事业的执政党内部由于新老更替,一些年轻的党员干部缺乏党性锻炼,外部又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特别是党员干部正在经受着权力和利益的双重诱惑,因而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形成后,秉持“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的理念,果断加强党的建设,形成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态势和格局。2016年,我们党又把全面从严治党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国的战略举措一起,构成了治国理政的战略布局,即“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这里讲的十八大以来推进的“全面从严治党”,主要做了五件事:一是定规矩,从中共中央政治局制订自我约束的“八项规定”开始,全党上下制订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坚持依规治党;二是抓思想教育,在县处级以上领导部门和领导干部中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现在正在开展做人做事既要“严”又要“实”的教育;三是依靠群众,形成监督和举报干部违法乱纪的舆论和机制;四是充分发挥各级纪律检查机关的作用,加大反腐败力度,“老虎”、“苍蝇”一起打,雷厉风行,形成了强大的震慑力;五是坚持依法治国,各级党组织自觉地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并把触犯法律的领导干部移交司法处理,使党的肌体更加健康。
从工作部署来讲,这是党的建设的五项工作,如果换一个视角,从制度机制来讲,这就是中国共产党正在探索的信仰与制度、教育与惩办、党内与党外、自律与他律相结合的监督机制。这种监督机制,就是中国共产党的自我监督机制。
一是信仰与制度相结合。有信仰,是共产党人的优势。当然,共产党人的信仰不是宗教信仰,而是马克思主义信仰。过去在这个信仰下干革命,今天在这个信仰下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去在这个信仰下艰苦奋斗,今天在这个信仰下坚持为民、务实、清廉的价值取向,保持党的优良传统。我们在实践中认识到,有信仰才能自我约束,自我监督。
这是共产党人能够自我监督的内在基础。与此同时,我们知道,光有信仰,没有制度,就缺少遵循。特别是共产党员也是有家庭有朋友的普通人,自己有信仰,不等于家人和朋友都有同样的信仰,因此我们制定了符合共产党员身份和要求的一系列规定和制度,使党员干部能够知道什么是可以干的,什么是不可以干的。把信仰与制度结合起来,是实现党的自我监督的重要基础。
二是教育与惩办相结合。着重从思想上建党,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特点和优势。毛泽东在农村领导革命的时候,注意到我们党的性质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但是农村没有多少无产阶级,于是提出主要依据参加到革命队伍中来的人的思想觉悟及其表现来发展党员,而不是简单地根据阶级成分或阶级出身来发展党员的建党思想。因此中国共产党特别重视党的思想建设、思想教育。这种教育,既有经常性的制度化的组织生活、民主生活,又有像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那样在规定时间段里开展的集中教育。这两种教育的共同特点,是都要在党员干部之间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这是中国共产党实现自我监督的基本途径。但重视教育不等于没有纪律、没有惩办。
因此,我们党设有党代会选出的纪律检查委员会,我们的党章中有纪律条款,依照党的纪律从严治党。把教育与惩办结合起来,是实现党的自我监督的重要途径。
三是党内与党外相结合。中国的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即一党领导多党合作、一党执政多党参政的制度。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长期执政的党,光有党内监督还不够,还必须自觉接受党外的监督。而且,由于中国共产党是由先进分子组成的党,又是扎根于人民、来自人民、为人民服务的党,这样的性质和根本宗旨,既决定了党要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又决定了群众有资格有权利来监督我们党。因此,我们不仅在党内建立了纪律检查委员会,而且在党外建立了对共产党的监督机制。这种机制,包括群众的举报制度、媒体监督制度,也包括其他党派对中国共产党的监督机制、政协委员有组织地对执政党及其领导的政府进行监督的机制。在党外监督下加强党内监督,是中国共产党自我监督的重要特点。
四是自律与他律相结合。如果把党员干部的思想教育看作自律,那么用党的制度规定来监督党员干部就是他律;如果把党内纪律检查看作自律,那么用国家法律来惩办党员干部就是他律。这两类自律和他律,区别主要在主体不同,前者的自我监督主体是党员干部个人,后者的自我监督主体则是党。不管怎么说,中国共产党在自我监督中强调自律,也强调他律,并把他律作为自律的重要手段。这是中国共产党实现自我监督的重要保障。
现在,我们可以回答前面提出的问题了。
一个问题是,谁来监督一党长期执政的中国共产党?这个“谁”是多元的“谁”。首先是通过党员干部的自省来监督自己;二是由党组织根据规章制度通过经常性教育和集中教育,特别是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对党员干部进行监督;三是由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按照党章、党的纪律执行监督;四是党派监督、政协委员监督和党外广大群众的监督以及舆论监督。由于党派监督、群众监督也要通过党组织的监督、党的纪律检查机关的监督来实施,也是党的自我监督。也就是说,党的自我监督机制是由“党员个人自我”和“党组织的集体自我”等多元的“自我”对党自身进行的监督。
另一个问题是,中国共产党通过自我监督能够从根本上解决腐败问题吗?能不能,看实践。十八大以来党的建设实践,特别是反腐败斗争的实践,已经证明我们的自我监督机制是有效的。而且,我们的机制,不仅有“外科手术”式的纪律检查惩办机制,还有“内科诊治”特别是“中医调理”式的信仰和党性教育机制,既“祛邪”,又“扶正”,能治病,也能治未病。事实上,到目前为止,世界上还没有一个国家一个政党能够解决腐败问题,也没有一个国家一个政党能够像我们那样敢于雷厉风行、毫不留情地向自己的肌体动刀子。这就是因为,我们对自己的理论、道路、制度包括自我监督机制有自信!
二、依规治党和以德治党相结合
能不能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关键在“坚持”二字。坚持,不仅要靠人的作用,要靠领导人的强势推进,更要靠制度的力量,靠党规党法的规范和制约作用,同时还要靠道德的力量,特别是政风官德的规范和约束作用。为此,党中央提出要坚持依规治党和以德治党相结合。
2015年10月18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两个重要文件,一个是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一个是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这两个文件,前一个是强调依规治党的“党规”,后一个是强调以德治党的“党德”。中共中央办公厅还对这两个文件的主要特点及其强调的重点,做了简明扼要的概括。
作为“党规”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其主要特点是:坚持纪法分开、纪在法前、纪严于法,突出政党特色、党纪特色,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组织纪律,围绕党纪戒尺要求,开列负面清单,强调他律,重在立规,划出了党组织和党员不可触碰的底线[1]。
作为“党德”的《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其主要特点是:重申党的理想信念宗旨、优良传统作风,紧扣廉洁自律、坚持正面倡导、面向全体党员、突出关键少数,强调自律,重在立德,为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树立了一个看得见、够得着的高标准,展现了共产党人高尚的道德追求,是向全党发出的道德宣誓和对人民的庄严承诺[1]。
这两个文件同时印发,体现的就是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把依规治党和以德治党结合起来的从严治党思想。
深刻理解党中央依规治党和以德治党相结合的思想,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依规治党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方面和重要举措,也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中积累的重要经验。
我们强调依规治党,是“两个需要”之所为:一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我们讲依法治国,包括要依规治党。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在部署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时,令人注目地把党内法规建设和依规治党也列入其中。二是深化反腐败斗争的需要。反腐败是一项长期的斗争,不仅要坚决、果断,而且要有长期斗争的思想准备和战略部署。为此,党中央提出这场斗争第一步先解决“不敢腐”的问题,造成强大的震慑力,然后再一步一步往“不能腐”、“不想腐”推进。也就是,要从打“老虎”、拍“苍蝇”到建立健全反腐制度,把权力真正关进制度的笼子。这就需要我们在反腐败斗争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健全依规治党。
什么是我们依规治党之“规”?它包括一个党的根本大法、两套党内法规体系。党的根本大法,就是党章。两套党内法规体系,一套是以保障党内民主,实现党员权利和义务,提高党的领导能力和执政能力为目标的法规体系;一套是以保障党的集中统一,严格党员纪律,增强党的拒腐防变能力和抵御风险能力为目标的法规体系。前一套党内法规体系,包括发展党员规定,选拔任免干部规定,党内民主生活和组织生活规定,干部学习培训规定,以及定期召开党代会、选举党委会和党委实行集体领导的规定等,是“扶正”体系;后一套体系,包括十八大以来最有名也执行得最坚决的“八项规定”精神,还有党的政治纪律,党的组织纪律,干部家庭婚姻和财产情况登记的规定,干部配偶禁止经商规定,干部亲属任职回避规定等,是“祛邪”体系。只有“扶正”和“祛邪”相结合,一个党才能在各种复杂形势复杂情况下健康发展。
这两套党内法规体系的执行机构,一个是中央委员会和各级党委会、党组织;另一个是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和各级纪检组织。这两个机构都由党代会选举产生,并对党代会和广大党员负责。前一套以“扶正”为特点的党内法规体系,主要由中央委员会和各级党委会、党组织来执行;后一套以“祛邪”为特点的党内法规体系,主要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和各级纪检组织来执行。也就是说,我们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坚持严格依规治党,有目的,有依据,有机构,是一个自我监督、自我执行、自我完善的治党体系。
深刻理解党中央依规治党和以德治党相结合的思想,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以德治党,反映了中华民族重视德治的优良传统,也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举措。
把道德建设纳入党的思想建设,是十八大的重要决定。在十八大报告中,强调党的思想建设的基本任务是“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这实际上是党的建设的“灵魂工程”,是塑造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和精神支柱的工程。在这个党代会报告中,强调抓党的思想建设,要抓根本,抓核心,抓基础。“抓根本”,就是要抓好思想理论建设;“抓核心”,就是要抓好党性教育;“抓基础”,就是要抓好道德建设。同时,我们注意到,这三个方面的工作不是分割的,而是统一的,就是要在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时候,把学理论同改造主观世界结合起来,把科学理论转化为党性,转化为德性。而且,这些要求首先都必须由我们各级领导干部来践行。
由此决定了治理一个党,不仅要重视依规治党,还要坚持以德治党,也就是要内外兼修,治理好党。以德治党是从党员和党员干部的灵魂深处做工作,比纪律惩处更为深刻。因此,在今天,我们讲“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也好,讲“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也好,讲“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也好,对于领导干部来讲,不仅是一个理论的认知问题,更是一个能否坚持党性的问题、能否坚持言行一致的政治道德问题。所以,要使各级干部真正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模范建设者和优秀带头人,必须在理论、党性、道德统一的基础上增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和坚定性。
总之,只有把“依规治党”和“以德治党”这两个方面紧密地结合起来,全面从严治党这一战略举措才能够持久地坚持下去。
三、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
落实十八大精神,全面深化改革,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关键在党,关键在坚持从严治党。我们讲要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就要在“坚持”二字上下功夫,就要在依规治党上“坚持”,在以德治党上“坚持”,在依规治党和以德治党的结合上“坚持”,而不能时紧时松,更不能半途而废。其重要目的,就是要在党内和整个社会营造一个健康的良好的政治生态。有了这样的政治生态,就能够把全面从严治党持续推进、坚持下去。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注意到并提出了这个重大问题。
近些年来,中国的自然生态恶化,令人担忧;政治生态恶化,更令人担忧。因为,生态是一种人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环境。关于政治生态,学术界有各种讨论,比较多的学者认为它是一种官员的从政环境,其实质是一种执政党生存和发展的“软环境”,是相对于自然生态、经济秩序而言的社会政治风气和政治发展环境。也就是说,政治生态作为一种社会政治风气和环境,是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的综合体现,也是政治行为所面临的文化的、心理的压力,是一种以无形的方式左右人的行为的“潜规则”。我们都知道,任何社会都有好的政治风气和坏的政治风气,但是在一种风气没有形成社会政治压力之前不能说已经形成一种社会政治生态,只有在一种风气形成社会压力之后才能说它已经成为一种社会政治生态。
这里所说的“压力”,是一种无形的心理压力。比如,在政治生活中,遇到可以提拔的机会,不去给领导或有关人员打招呼就心里不踏实,人家给领导送礼你送不送心里很纠结,这种种压力本来不应该是压力,而现在成为压力了,这就是政治生态出问题了。如果干部为提拔争先恐后为领导送礼,那就是整个政治生态都恶化了。一旦这种政治生态出问题或恶化,就成为一种社会现象。这几年,党内出现的问题,诸如权力寻租、权钱交易、权色交易、官商勾结、任人唯亲、买官卖官等腐败现象不仅屡禁不止,没有能得到及时有效的遏制,而且有的方面逐渐演变成了某种“潜规则”,形成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思想格格不入的社会政治生态。这就是为什么邓小平要发出“这个党该抓了,不抓不行了”[2](P314)的警告的原因。这种不良的从政环境或政治生态,比出几个腐败分子更为可怕,因为它是不断滋生腐败的环境和土壤。
我们必须注意到,这种从政环境或政治生态是社会性的,而不仅仅是党内的。比如,到医院找医生开刀做手术,不送红包心里不踏实;节日到了,不给幼儿园阿姨送礼物,担心阿姨会对孩子照顾得不好。诸如此类无形的压力、“潜规则”,这几年我们许多人几乎都碰到过。社会上这样的问题一旦成为风气,就会从根子上动摇社会伦理道德,瓦解社会法治基础,成为干部的从政环境或政治生态。
一个社会的政治生态好不好,主要体现在全社会对“耻”的态度和做法上。“耻”是一种道德禁区。一个人也好,一个社会也好,如果连道德的禁区都可以突破,什么制度、规矩、纪律、法律都会随之失效。一旦社会形成“不以耻为辱,反以耻为荣”的风气,并且不以耻为荣的人在社会政治生活中难以生存和发展,而不以耻为辱的人则春风得意、平步青云,这个社会的政治生态就大成问题了。前几年我们在某些方面,比如,文艺生活中对低俗的东西见怪不怪、不怪才怪,只能说明我们的文化生态出问题了。在政治生活中也是如此,当“没有钱办不成事”的个别现象变成“没有钱办不成的事”这种普遍现象的时候,诸如一些地方、一些部门出现不以买官卖官为耻,而以买官卖官为荣,并且驱使一些以买官卖官为耻的人也无奈地按照这样的“潜规则”走上这条谋官之路的时候,我们的政治生态就出大问题了。这种状况如果得不到有效遏制,最后就会出现“礼崩乐坏”那样不可收拾的局面。
为什么会出现政治生态恶化的问题呢?
大量的事实告诉我们,政治生态恶化,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是一件小事一件小事累积起来,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这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实际上是制度的解构过程。邓小平说过,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走向反面。现在,我们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深化了,这就是制度虽好如果不能坚持,也会使坏人任意横行,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走向反面。我们现在遇到的问题,是十分尖锐的。在一些人的心目中,存在着“三个淡化”的现象,即:党的政治规矩被淡化,“潜规则”取代了党的政治规矩;党的道德准则被淡化,逐利原则取代了道德准则;党的纪律被淡化,姑息迁就取代了党纪国法的严肃性。这“三个淡化”和政治生态恶化互为原因,也互为结果。也就是说,政治生态出问题,就会导致并表现在“三个淡化”上;而“三个淡化”成为一种风气,又会导致并表现为政治生态恶化。这就是制度的解构。所以,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领导干部抓起,结合社会风气的治理,下大力从严治党,依法治国,从多方面营造健康的政治生态,是十分必要、十分及时的。
怎样营造一个良好的从政环境,怎样营造一个良好的政治生态呢?
首先要抓党风。在党内要弘扬党的优良传统,特别是要加强党的理想信念教育;同时要加强党内法规建设,严格执法执纪,对党内的种种消极和腐败现象决不姑息养奸;还要对广大共产党员和党的干部加强道德建设,守住做人做事的思想道德底线。而且,这一切必须从各级领导干部首先是高级干部做起,由领导干部带头把党的规矩一项一项落到实地。正如习近平指出的,领导干部要坚守正道、弘扬正气,坚持以信念、人格、实干立身;要襟怀坦白、光明磊落,对上对下讲真话、实话;要坚持原则、恪守规矩,严格按党纪国法办事;要严肃纲纪、疾恶如仇,对一切不正之风敢于亮剑;要艰苦奋斗、清正廉洁,正确行使权力,在各种诱惑面前经得起考验[3]。只有这样,才能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形成党内健康的政治生态。
其次要抓家风。特别是要把管好干部的家属和亲属纳入党风建设,把党员干部的家风和党风建设结合起来。许多干部出问题,突破口都是家属和亲属。我们有的干部,在工作中遇到一些问题大多能够坚持国家法律和党的政策,但是一旦遇到家属和亲属的要求,或者一些人通过干部的家属或亲属等渠道来办事,就难以按原则办事。古人尚且懂得治国不仅要“修身”,而且要“齐家”,我们党的干部更要懂得家风和党风相辅相成的道理。只有这样,才能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够抵御不正之风的侵袭,形成良好的政治生态。
最后要抓民风。由于政治生态是一种党风和社会风气交织在一起的从政环境和社会政治活动生态,因此要在全社会加强法治教育和道德建设,在全社会树立守法崇德的正气。我们要在全社会加强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建设,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教育。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党风和社会风气、官风和民风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健康的政治生态。
当然,社会政治生态的破坏不是一朝一夕的事,社会政治生态的重建也要经过持之以恒的长期努力。在2014年6月30日中央政治局第十六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强调,加强党的建设,必须营造一个良好从政环境,也就是要有一个好的政治生态。他特别强调指出,抓作风既要着力解决当前突出问题,又要注重建立长效机制,下功夫、用狠劲,持续努力、久久为功[3]。
参考文献:
[1]认真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N].人民日报,20151029.
[2]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3]习近平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六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140701.
责任编辑:杨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