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海门市海门港新区实验学校 丁水晶
激发源动力启发新思维
——谈农村初中数学学习积极性的激发策略
江苏省海门市海门港新区实验学校 丁水晶
随着生源的流失,师资的缺乏,教学设施设备的折耗,农村初中的数学教学面临着众多的困难与无奈,面对这种现状,教师需要从学习的源头着手,那就是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从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着手,启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第一兴趣,促使学习活动的渐进开展。
农村;初中数学;积极性尝试
经历了六年的小学数学学习,孩子们对于数学这门功课有了一定的了解,也初步建立起学习这门学科的情感,有喜有悲。留给我们初中教师问题是:如何让那些已经喜欢上数学的孩子,保持着这份喜爱,让那些还没喜欢上的甚至反感到排斥数学的孩子,让他们态度转变,重新燃起学习数学的热情。多年农村教学生活,积累了些许经验分享如下。
有这么一句话“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这就需要我们充分重视开头,设置悬念,调动孩子探究学习的积极性。
在学习“立体图形的三视图”时,将观察的物体用布蒙着。当我拿着这样东西进教室,一下子引起了孩子们的注意。
师:猜猜老师带了什么来?
生:孩子们摇摇头。
师:那请一位同学上来看一下,把看到的画黑板上,你们猜猜老师带的是什么。
生:积极举手。
师:选择观察的站立位置。
生:站在物体的正前方。
师:只露出物体的正面,让孩子观察。
生:将看到的画在黑板上。
师:知道是什么了吗?
生:知道了,是正方体。
师:不正确。
生:目瞪口呆!
师:要不再上来看看?
生:频频点头。
……
不断疑问,点燃孩子们探究热情,参与性多了课堂的效率显著提高了。孩子们经历了观察和思考过程,自然地总结出经验:观察物体的正面能了解物体的长和高,那么观察物体的左面能了解物体的高和宽,观察物体的上面能了解物体的长和宽。
师:孩子们这个道理九百年前的诗人苏轼也知道,写出了“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优美诗句,所以我们看事物都要多角度分析,才能把事物看得更清楚。
设计好开端,疑问本身就是一种激发求知愿望的刺激物,重视学生的愿望,一定就能燃起孩子们学习数学的热情,提起自主学习愿望。
孩子的学习积极性被点燃,如何保持这份热情,还需在教学过程中借助于多媒体教学,激起孩子的好奇心。爱因斯坦曾说过:我没有特别的才能,只有强烈的好奇心。永远保持好奇心的人是永远进步的人。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和城里孩子比,农村初中的孩子接触电脑等产品的机会比较少,感谢国家对教育的投资,给我们农村学校教室里都安装了电子白板。
在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要求在平面直角坐标系里描出已知点。一改以往在纸上描点,而是请孩子们上白板完成。
师:请在你认为正确的位置,用笔点一下。如果你找对了,那么就会在你找的位置上出现一个红点,如果找错了,那就不会出现红点。
生:孩子们跃跃欲试。
生:当笔轻轻点下时,红点出现了,验证他找到是正确的。
生:好神奇,手举得高高的。
……
我发现学生在上白板的演示中,不管找到的还是没找到的,孩子们都特别兴奋,听课效率得到大大提高。找正确的孩子,得到了电子白板的肯定,鼓舞学习的士气。没找到了,也会下定决心,认真听课,争取下次能得到白板的肯定。更让我坚定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多设计学生上白板展示自己的环节的原因是因为那节课下课后,电子白板没有关,好几个学生来到白板前,用手指去碰触白板,对它充满了好奇。信息技术强大功能极大地吸引了孩子的兴趣,尤其是面对这群农村的孩子,他们的兴趣直接激励了他们参与数学学习和电子白板操作的冲动,而学生的思维也在这种冲动中真正得到了训练。运用好多媒体技术,从孩子们的需要出发,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发挥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才能获得有效的认知。
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中得到书本以外的知识与财富,体验到应试以外的快乐和幸福,那就需要教师去延伸课堂中的知识,让知识与生活实践应用相结合,让知识与技能拓展相链接。
在批改练习时,有这么一道题目“已知四边形ABCD,∠A=35°∠B=45°∠C=20°,求∠ADC的度数”,发现孩子们有很多不同的解法。评讲练习中我让那些孩子上黑板讲解他们的不同解题方法。徐杰说:因为图形是四边形,所以根据内角和为360°,可以求出四边形的内角∠ADC=260°,再根据要求的∠ADC和四边形的内角∠ADC的和为360°,就能求出∠ADC=100°同学们点头表示认同。我说:数学上很多解法都是用人名命名的,那么我们今天就把这个解法叫做“徐杰解法”。那还有其他的不同解法吗?上来讲给其他同学听,我们就把这个解法,以你的名字命名。李晓燕举手说有不同的解法:连接BD并延长至点E,则∠ADE是△ABD的外角,所以∠ADE=∠A+∠ABD,同理∠CDE=∠CBD+∠C所以∠ADC=∠A+∠ABD+∠CBD+∠C=∠A+∠ABC+∠C=35°+45°+20°=100°,同学们报以热烈的鼓掌。我说:那我们就把这种方法叫“晓燕解法”。孩子们一下子体验到与伟人肩并肩,突然而来的自豪感,成就感,幸福感,把他们的心填得满满的,他们有了这份积极学习的态度,势必对学习充满激情。
有这么一句话:人生重要的不是所站的位置,而是所朝的方向。当孩子们在一次次的激励中,身心得到愉悦,渐渐提高学生的自信和学习的积极性。当孩子们拥有着积极向上的态度,学习数学成为他们美好的体验,学习成为他们的态度。
重视学生的“愿望、需要、态度”,让农村初中的孩子们经历疑,奇,怡三个阶段,点燃孩子们的学习数学的热情。孩子们的变化尽管是很缓慢的,但越是缓慢,就显得越是扎实。教育的本质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点燃孩子们学习的热情,点燃他们或许有所沉寂的心灵空间,使之成为一个热烈的、充满生气与活力的精神火种,让数学的野火任意燃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