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APTT临床检测中常见影响因素调查分析

2017-01-05 08:33王燕
河南医学研究 2016年12期
关键词:抗凝剂比例标本

王燕

(洛阳市新区人民医院 检验科 河南 洛阳 471023)

PT、APTT临床检测中常见影响因素调查分析

王燕

(洛阳市新区人民医院 检验科 河南 洛阳 471023)

目的 分析PT(凝血酶原时间)、A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临床检测中常见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放置时间不同、离心时间不同以及抗凝剂与血液比例不同的标本分别测定PT、APTT值,并分析其差异。结果 与立即检测相比,放置≥4 h PT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立即检测相比,放置≥6 h APTT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相同离心力下离心时间不同APTT、PT结果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1∶9的比例比较,血液与抗凝剂比例<1∶9或>1∶9 APTT、PT均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T、APTT临床检测中应严格控制血液与抗凝剂比例,应在4 h内完成检测。

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影响因素

PT、APTT是常用的血栓与止血筛检实验,对止凝血疾病的临床诊断、用药及治疗监测等起到极为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1]。近年来,随着检验医学的快速发展,止凝血实验的重复性、准确性及检测速度均有大幅提升,但其测定结果仍受各种检验前因素的影响[2]。为此,本研究对PT、APTT临床检测中常见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取得较满意结果。现报告示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标本采集 选取洛阳市新区人民医院2015年6月至12月期间测定出凝血时间的200例患者,其中男126例,女74例;年龄2~75岁,平均(35.3±22.9)岁。并筛选正常成人标本60例作为对照,入选者白细胞计数均在正常范围,且为非感染成人患者;排除具有血栓与止血障碍及出血倾向者或心肺肝肾疾病史、形成瘀斑史及血液方面疾病者。

1.2 方法

1.2.1 质控检测 以仪器配套的标准质控定值血浆在每天开机后进行“Quality Control”测定,测定结果在控后再对常规标本进行测定。

1.2.2 检测方法 200例患者的PT、APTT均采用Syemex CA-5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进行测定。从中选取20例血浆行立即检测,后于18~25 ℃下降标本开塞分别放置2、4、6 h及以上,进行重复测定。选取20例标本以3 000 r/min的离心力离心5、10 min进行测定。选取血液与抗凝剂比例不同的20例标本(采血管总容量为5ml,设置真空采集1.8 ml血量,于2.0 ml刻度线处比例为1∶9,多于2.6 ml为>1∶9,少于1.2 ml为<1∶9,如标本比例不合适,重新采集再次测定)进行检测。抗凝剂与血液比例校正:当HCT(血细胞比容)<20%或>50%时:抗凝剂(ml)=0.001 85×血液(ml)×(100-HCT)。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不同放置时间、不同离心时间和血液与抗凝剂不同比例PT、APTT的检测结果。

2 结果

2.1 放置时间 与立即检测相比,放置≥4 h PT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置≥6 h APTT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不同放置时间对比±s)

注:与立即检测比较,aP<0.05。

2.2 离心时间 在相同离心力下离心时间不同APTT、P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血液与抗凝剂不同比例 与1∶9的比例比较,血液与抗凝剂比例<1∶9或>1∶9 APTT、PT均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不同离心时间对比±s)

注:与5 min比较,bP>0.05。

表3 血液与抗凝剂不同比例对比±s)

注:与1∶9比例比较,cP<0.05。

3 讨论

PT、APTT测定是临床上最常用的凝血系统的筛选试验,但其测定受较多因素的影响,如控制处理不当,容易造成检测结果出现严重偏差[3]。因此,了解其检测变异影响因素对于提高临床检测的准确性及可靠性具有显著意义[4]。

本研究显示,与立即检测相比,标本放置≥4 h PT延长、≥6 h APTT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标本放置时间需<4 h,尤其是PT需尽量控制在2 h内完成检测。此外凝血象检测对采血量具有非常严格的要求,血液与抗凝剂比例需严格控制1∶9,抗凝比例在1∶6时即出现统计学差异(P<0.05)。本研究发现,与1∶9的比例相比,血液与抗凝剂比例<1∶9或>1∶9时APTT、PT均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过往研究结果相一致[5-6],提示采血时需掌握好其比例,严格做好检验前的治疗控制。同时研究发现,离心时间对于APTT、PT检测结合无明显影响,但在3 000 r/min离心10 min的条件下,新生儿容易发生溶血,导致PT的结果延长。因此,适当减少离心时间,可有效避免上述情况发生,有利于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及可靠性。

综上所述,PT、APTT临床检测中凝血标本需及时送检,尽量在1 h内将血浆分离,PT最好控制在2 h内,全部测定需4 h内完成,如样本过多,可适当缩短离心时间,为临床医师提供最佳的生物学凝血状态。

[1] 王志伟.急诊凝血四项分析前的影响因素及质量控制[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2):43-45.

[2] 张俊,董卫国.PT及APTT检测质量控制要点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3,17(25):3339-3341.

[3] 马燕.凝血检验项目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2):175-176.

[4] 梁丽丽.不同凝血分析仪检测系统测定凝血指标的差异性分析[J].河南医学研究,2015,24(12):42-44.

[5] 朱民超,朱娅,孙莉.PT和APTT检测常见影响因素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5,14(19):1653-1655.

[6] 王立秋.凝血功能检测影响因素的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31):157.

R 446.11

10.3969/j.issn.1004-437X.2016.12.047

2016-03-07)

猜你喜欢
抗凝剂比例标本
为什么献血过程中不可随意更改献血量?
3D打印技术在动物标本中的应用
巩义丁香花园唐墓出土器物介绍
COVID-19大便标本采集器的设计及应用
人体比例知多少
不同抗凝剂对黄鳝外周血抗凝效果的比较研究
菲律宾蛤仔血细胞抗凝剂的初步筛选
教你制作昆虫标本
肝硬化患者服用直接口服抗凝剂与传统抗凝剂的疗效与安全性比较
按事故责任比例赔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