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富
摘要:小学语文教育专业实践性教学归根到底是对教师的“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应该着力于时间,将教材中的的理论体系、教学内容、教材形式等趋于生活化、情景化,更加强调学生们的吸收能力,将学生由被动的学习慢慢还原为学习和课堂的主人,进而对他们进行科学的引导。但是由于新课改的全面实行,我国师范高校原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受到了强有力的冲击;由于受到多种客观因素的限制,我国师范高校的学生往往存在一种理论知识专业但教学实践能力相对薄弱的问题,如何解决并完善这一问题,对我们本文将要探讨的小学语文教育专业实践性教学的创新与思考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实践性教学;创新;思考研究
为了能够更好的适应《教师教育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除了原有优秀理论知识的传播以外,更多的培养学生们的实践能力对于我国的基础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一、小学语文教育专业实践性教学的内涵
小学语文的重要性在于他对于学生们思想上的启蒙、基础知识的铺垫和巩固,为日后的高阶段的各科学习打下基础。
小学语文教育专业实践性教学归根到底是对教师的“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应该着力于时间,将教材中的的理论体系、教学内容、教材形式等趋于生活化、情景化,更加强调学生们的吸收能力,将学生由被动的学习慢慢还原为学习和课堂的主人,进而对他们进行科学的引导。
二、小学语文教育专业实践性教学的实施策略
1、确定课题。实践性教学就是以问题为基点,通过让学生自行解决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而进行的。以问题为基点的教学更加强调了现实,也将学生置于学习的主导地位,这一点也符合了我们的初衷;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对于学生发掘问题背后的隐藏知识、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以及构建系统的知识体系都有很大的积极影响。
同样,课题的确定一定要基于现实性。首先,教师应当在将自己的课题公布,提出研究任务;在此期间,将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去解决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教师也可给予相应的专业引导来帮助其研究课题的确定。
2、研究探讨。一个问题解决的过程,其根本原因在于自身具备的批判力上,同理,示范学生自由在自身参与、亲历、反思的教育实践中才能慢慢学会并具备这种批判能力;进而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
教师有目的的对学生研究进行指导,对于学生在研究探讨过程中深化学习能力、巩固专业知识都有很大的帮助。但是。也应该看到,学生教学能力是否形成不是一次性的“一锤子买卖”,而是独立完成教学任务并多次反复训练,再加上反思和教师的引导逐渐形成的。我们可以将其中有意义、有针对性的问题归纳出来,让学生们进行探讨、补充,相互提高,进而对教学能力有一个更为深刻的认识;另外,还有很积极的一点,在这个探讨提高的过程中学生们得思维往往都是处在注重和积极的状态。
三、小学语文教育专业实践性教学的思考
1、注重实践,内外结合、优势互补。为培养学生从事小学语文教育的能力,包括教学技能、教研技能方面的专业技能培养至关重要;具体到时间能力的培养,应该秉承内外结合、优势互补的原则,所谓内外结合就是将高校内的培养与小学锻炼相结合,即课内教学与课外训练的有机结合。优势互补指的是,最大限度的将高校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训练两者的优势向结合,并且学生之间也可以互助互学,取长补短。
2、强调教研训练,系统扎实,纵贯全程。教育科研的训练应该贯穿与整个大学四年生涯,具体为一年级着重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和兴趣,逐步引导学生入门,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要求学生每学期的作业任务量,让学生逐步培养查阅文献的习惯;二年级,明确学生的辅导教师,并着手进行专业的科研训练,这个过程更多的是为学生积累经验,让其了解科研的具体程序和常规方法。三年级,开设专业的教育科研方法课程,在让学生掌握系统的理论知识以外加入适当的实践能力培养,给予学生相对较多的自由时间让其进行总结,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另外,教师的指导作用也不能被忽视。四年级,结合经验和论文进程进一步强化学生的科研知识,着重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3、构建科学的教学环境,实行多元化的交流学习。通过经验实践性的学习教学环境大致科研总结为以下三点:
(1)个性化的学习环境和辅助式的学习环境。
(2)构建专业基本理论、通过自我监测让学生更为全面的了解自己对课程知识的了解情况,并有目的的调整自己的学习计划,这也是源于将学生置于教学主动地位的思想。
(3)建设更为专业的开放性自主学习的学习网站,让学生能够根据自身需要主动的选择学习内容,通过自我反思、归纳、总结形成属于自己的个性化知识体系。
四、结语
随着2011年《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的颁布,教师教育改革的大幕也由此拉开,它的颁布对于我国构建能具科学性、时代性的教程体系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小学语文教育专业的有目的性的调整也是势在必行,找出我们教育自身存在的薄弱环节,进行优化调整对于我们培养出更具实践性和应用性的人才同样有着莫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