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驶员:如何做到安全行车
驾驶机动车不仅仅是一个技术操作过程,也是一个心理活动过程。包括接受道路信息,判断决定,及时做出反应等环节,而任何一个环节都可能出现问题,这与驾驶员的精神状态、心里素质、综合能力,以及车况、路况等因素有关。驾驶员的综合素质将直接影响到能否及时准确地分析行驶信息,判断和处理行车情况,而驾驶员的意识水平也受到多方面的因素影响,如身体状况、道路环境和车辆状况等等。所以,安全行车,是一种集体力、脑力、技术和责任于一体的综合劳动。
在影响道路交通诸多要素里,驾驶员占有一个特别重要的地位。保证安全行车,驾驶员务必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切勿疲劳驾驶
驾驶员在行车的过程中,由于人、车及路等原因造成紧张的气氛,从而引起心理或生理机能的失调及全身机能下降的现象。当然,这也是一种正常的生理和心理现象。人在疲劳的状况下,驾驶车辆会感到精力不足、头昏眼花甚至判断力下降,当你力不从心时,对周围环境的变化也会反应迟钝,若采取措施缓慢或不当,极易造成交通事故。
切忌酒后驾车
酒精主要是麻醉人的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大脑的高级神经活动功能,会使人的感知、视力、运动能力及判断力下降。研究表明:血液中酒精含量达0.6%的驾驶员发生事故的概率为未饮酒驾驶员的两倍,而血液中酒精含量为1%的驾驶员发生事故的概率为未饮酒驾驶员的6-8倍。
切忌“路怒”
情绪对驾驶的影响很大。积极乐观的情绪,可以调动身心的一切潜力,敢于克服困难,可以提高驾驶效率。消极的情绪会使驾驶员无精打彩,缺乏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而不良情绪,会使自制力下降,往往不能约束自己的行为。因此,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容易带上思想包袱,不能调理心理状态,容易开冒险车、斗气车、英雄车,从而容易引发路怒,发生事故。
切勿带病驾驶
驾驶工作是一项脑力和体力兼有的综合性工作,对于驾驶员的要求是有充沛的体力、旺盛的精力及快速的判断和反应能力。如果驾驶员带病工作,不仅精力不足、手脚反应慢、大脑思维判断力差及反应迟钝,容易造成交通安全隐患。比如,驾驶员患流感期间驾驶,反应能力比平时下降76%,驾驶员往往不能集中注意力,更不能动态地去锁定环境中的目标,容易造成交通安全事故。另外,有些驾驶员病中服用含有抗组织胺类药物的成份,而使驾驶员感到嗜睡、视力模糊、精力分散,更易造成安全隐患而诱发事故。
车辆技术状况不良是引起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由于车辆造成的事故,主要是由车辆的机械故障造成的,包括制动失灵或不合格,转向失灵或不合格,轮胎脱出或爆裂,灯光损坏、灯光眩目和连接失效等。目前,人歇车不歇的现象屡见不鲜,因车况不良而造成的交通事故大幅上升。
车辆是执行驾驶员意识的工具。如果不认真爱护和保养,车辆有了故障,它就不听你的指挥,甚至与你唱反调、闯大祸。因此,驾驶员要强化安全行车意识,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理念。认真做好车辆每天的“三检”工作——出车前的检查、行驶中的检查、收车后的检查,以及严格执行车辆保养计划,按时进行车辆保养检修,确保车况良好。特别是在冬季对车辆进行一次大检查,尤其是车辆刹车、轮胎、灭火器以及敲击锤要及时维修和更换。
具备良好的洞察能力
1. 正确的观察方法
观察不是一种被动的和消极的知觉过程。在观察中,每个人都会根据自己的工作特点和经验来指导观察活动。观察不仅仅是观看,还包括观看后的判断。
作为驾驶员在行车中的观察,是有目的性和指向性的。他主要是观察道路上的人车动态,其目的是为了判断行人和骑车人是否会横穿马路,影响行车安全。当然,驾驶员在观察差距上的人与车动态时,总是通过由近而远的方法。因为,当道路上其他车辆和行人离你的车越近,就越容易发生危险,距离越近往往会措手不及。所以驾驶员在行车中的观察必须由近而远。其次,驾驶员观察的对象还应当包括动态目标和非动态目标。动态目标是指道路上运动的行人和车辆等。非动态目标是指道路上的标志、标线、信号灯、桥、坡道和弯道等。
2. 借助后视镜全方位观察
驾驶员坐在车里视野有限,单凭肉眼通常只能看清前方的情况,对于左、右和后方的情况只能借助车内后视镜和2个车外后视镜。而一些驾驶动作,如转向、倒车、并线和超车等,必须借助后视镜方能安全完成。因此,要学会通过后视镜观察路况,进而实现“眼观六路”。
提高适应环境的能力
天气的因素对行车安全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春夏秋冬四季,驾驶员应根据环境、天气的变化来适应各种不同情况下的驾驶。
比如,冬季天气寒冷,人的手、脚易麻僵,反应也较迟钝。而且天气转冷,困乏现象也会影响驾驶安全。冬季困乏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驾驶员应该采取正确措施确保行车安全。
1. 避开高危驾驶时间段
凌晨和下午3-4点是人体最易犯困的时候,容易因打瞌睡、精神溜号出现车祸,最好避免在这个时间段驾驶。
2. 停车休息
如果长途驾驶,中途可以在安全场所停车,休息。白天控制在半小时内,夜间可以睡一个半小时,以清醒头脑。
3. 光照提神
光线有助调节生物钟,抑制人体分泌褪黑色素,减少睡意。因此,如果夜间驾驶,中途不妨停下车,去路边的小商店或超市买点东西,利用那里的光亮来驱赶睡意。
4. 降低车内温度
如果车内过于暖和与舒适,会加重睡意。夏天可以调低车内空调温度,冬天不妨开一会儿窗吹吹冷风。
5. 冷水洗脸
驾驶前,可以用冷水洗把脸,刺激一下交感神经,令头脑清醒。
6. 嚼口香糖
做有节奏感的活动,如嚼口香糖和唱歌等,可以刺激大脑分泌血清素,令头脑清醒、情绪稳定。因此,开车时不妨嚼块口香糖,或听点喜欢的音乐,但是不要听节奏过于舒缓或激烈的音乐。
7. 开车半小时前喝杯咖啡
咖啡因有刺激大脑,令人保持清醒和提神的效果,但喝后需要15-30分钟才能生效,因此,在驾驶半小时前,可以喝杯咖啡或绿茶。
8. 吃点甜食
葡萄糖是大脑的唯一营养来源,开车前可以吃些糕点或糖果,迅速提升血糖值,给大脑补充营养,保持清醒。
9. 闻香提神
迷迭香、薄荷和桉树的香气有醒神的作用,驾驶前不妨在车厢内滴上几滴这类植物精油,有助驾驶途中保持头脑清醒。
10. 按摩穴位
刺激相关穴位也能清醒头脑,驱赶睡意。手部有中冲穴(中指末节尖端中央)、合谷穴(即虎口);头部有风府穴(颈部正中,发际上一寸)、百会穴(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叉处);脚部有足临泣穴(足背外侧,第四趾、小趾跖骨夹缝处)和隐白穴(足大趾内侧,距趾甲0.1寸处)。开车前可以酌情取一两个穴位按摩数分钟。
链接:高速驾驶安全提醒
注视点及注意力分配高速行驶时,人眼有效视野变窄并且注视点远移。如果驾驶员眼睛只是呆呆地盯住远处有效视野的狭小区域,很容易产生高速催眠现象,因此,驾驶员应有意识地适当转移注视点。这样一方面可增加视觉刺激,保持精力充沛,另一方面也可以更多地掌握各种安全行车的信息。一旦遇到意外能提前发觉,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在直线路段上行驶时,注视点一般应放在几十米以外的车道标线上,而且放在路侧线上比放在车道分隔线上为好。因为前者是连续的实线,后者是不连续的虚线。也就是说,在主车道上行驶时,注视右侧的白线。在超车道上行驶时,注视左侧的白线。除此之外,对于沿路的交通标志、情报板等,也应予以注意。
曲线行驶时,注视点可放在内侧标线的边缘,即过驾驶员眼睛位置向内侧标线所引切线的绿点上,与此同时,还要留意切点以远车道上的情况,这样可保证顺利圆滑地完成转弯过程。在车辆较多的主车道上跟随行驶时,应随时注意前方车辆的状态以及与前方车辆保持安全距离。此外,在注视前方的同时,还要适当兼顾车内仪表和车辆后方,以便掌握自车的车速,燃料数量、发动机温度等状况以及后方有无跟随车辆,跟随车辆的类型,跟随车辆距离等情况。一些国外的交通安全专家认为,驾驶员在行车道上的注意力分配以七三开为宜,即七分向前方观察,三分顾及车内及后方。
在超车道上行驶时,对车辆后方的情况应格外注意。因为很可能有行驶速度更快的车辆从后面赶上来。如果遇到这种情况,应尽快寻找机会返回主车道暂时避让,待让过后车以后,再返回超车道上继续行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