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水珍
【摘要】《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植根于现实,面向未来,应拓展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精心设计教学活动,给学生提供探究的空间,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给学生动手动脑的机会,让学生领略探究的体验;给学生留下探究的时间,放手让学生大胆地去想、去看、去说、去画、去做,既教给学习方法,又教给获取知识的途径,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关键词】自主 探究 学习 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1-0142-02
现代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活动是由教师和学生所组成的“共同体”完成的,其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组织者,教师的任务是按照学生的年龄特点、思维方式,促进学生有意识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现代教学活动必须建立正确的学生观,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主动发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创设情境,激发探究意识
《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儿童心理和生理的发展都有不同的阶段,而“最近发展期”是我们创设情境,实施情境教学的基本依据。教师可根据学习内容与学生求知欲心理之间所产生的认知冲突,把学生引入一种参与问题解决的情境之中,使其产生对新知识的渴求,从而激发探究意识。因此,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挖掘生活资源,创设一种身临其境、触物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其通过观察、求知、实践激发学语文的欲望,进而开启创新之门。
例如:教学第一册《菜园里》一课,课前,可带学生参观学校附近菜地的蔬菜,要求家长带孩子走访市场,鼓励孩子收集有关蔬菜图片资料。课上,先让学生自学儿歌,后设疑:“同学们,通过自学儿歌和课前参观走访,你知道了什么?”为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让学生自由、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这样,通过参观菜地、走访市场、收集图片使学生初步了解和感知蔬菜的有关知识,进而引导学生在课堂上汇报读书情况,进行课程资源调查情况交流,即培养了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又激发了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
二、联系生活,提高探究兴趣
著名的法国诗人歌德说过:“要想得到聪明的回答,就要提出聪明的问题。”传统的教学,教师的问题往往过于简单、呆板,像“是不是”、“对不对”之类的问题缺乏思考价值,而有的问题又常常过于宽、泛,使学生不知如何应对。
生活是语文教学的源泉,我们要学会把儿童生活、生活中的自然、活动中的生活搬进课堂,在教学中结合生活实际,设计各种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讲生活、议生活、演生活、写生活。掌握探究方法,提高探究兴趣,使语文教学更加生活化、活动化、儿童化,变生活中的素材为教学中的资源。
例如:教学《荷花》时,教师可以采取“依景设境、诱情拓思”的方法进行教学。夏天,公园里荷花绽放,阵阵清香,教师应抓住这一生活资源,巧施迁移,带领学生到公园身临其境,尽情感受,放飞的“小鸟”在荷池边,欢呼雀跃、体验、感悟、观察、想象。回到课堂后,学生灵性大发,写作欲望强烈,教师抓住这一契机,凭借《荷花》的写作特点,诱导习作。其结果:文路清晰,是仿写,却自然,是写景,却充满童真童趣,展示出各自的语言魅力。
三、实践操作,体验探究历程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而在认知过程中,实践操作是启发学生思维的前提,思维在活动中发生,并伴随着实践活动的深入而得到发展。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加强对小学生的实践操作训练,让学生在探究操作中,充分发挥学习潜能,体验探究历程,改变“教师演、学生看”的被动局面,大胆让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性、创造性的活动。学生在实践中,不断积累感性素材,促使他们去分析、综合,从而体验自主探究的历程。
例如:语文活动课《水果拼盘》的教学,可以这样引导学生操作探究:(1)认识自备的各种水果。(2)说说你最爱吃的水果外形有什么特点。(3)动手操作,切一切,尝一尝,你最爱吃的水果是什么滋味。(4)小组合作,制作水果拼盘。(5)分组介绍自制水果拼盘的构思和特点。这样学生在实践操作交流中,理清了思路,激活了思维,实现了相互启发、共同进步的目的,从而体验了自主探究的历程。
四、拓展空间,形成探究合力
积极开发课外学习资源,凸现出语文教学的开放性,是语文教学所追求的目标,而诱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培养良好的探究心向,是调动语文学习积极性、增强内动力、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重要环节。
学生探究能力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一蹴而就的事,教师除了在课堂上适时指导,在探究活动中适时点拨外,还应该引导学生向学习的深度和广度递进。每个知识点的课堂探究活动结束后,除安排一些作业外,还应拓展自主探究的空间,开发课外学习资源,捕捉与课文知识有关的内容,引动激趣,使学生的思维最大限度地得到扩展,探究能力在拓展的活动中得到提高。
例如:教学第一册《比尾巴》时,课后可安排学生与家长一起收集有关动物尾巴的资料,第二课时举行一个别开生的“动物尾巴介绍会”,请小解说员准备好自己带来的动物尾巴的资料,上台介绍你喜欢的动物尾巴的特点。这样,通过教师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各个方面、各种媒体了解动物尾巴的特点,即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了认识世界的机会,又激发了学生求知的欲望、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想象力、主动参与意识和进取精神都得到培植。
总之,学习的主体是学生,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中的主动参与者。”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发展,从而培养学生探索意识,提高探究能力。
参考文献
[1]袁丹丹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吉林省松原市宁江区回族小学
[2]张 波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实践探索》中山市实验高级中学
[3]冯菊萍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2009年第1期
【备 注】本文系福建省南平市普通教育教学研究室课题《探索培养阅读能力的教学方式》(课题立项批准号NPXY153102)的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