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普及服务创新创业的路径构建

2016-12-31 15:34陈国富范小丹
经济研究导刊 2016年22期
关键词:科技知识普及科学技术

陈国富,范小丹

(1.中共重庆市长寿区委党校,重庆 401220;2.重庆市长寿区凤城第一小学,重庆 401220)

科技普及服务创新创业的路径构建

陈国富1,范小丹2

(1.中共重庆市长寿区委党校,重庆 401220;2.重庆市长寿区凤城第一小学,重庆 401220)

科学技术普及作为科技创新与民众间的桥梁,它能够将科技创新的新成果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及时传递给民众,并能激发起民众探索科学的兴趣。充分利用“互联网+”构建优秀科普资源共享平台,提升科技普及的实效性与社会效益,推进科技普及走进社区,提高服务创新创业的水平,既可以启迪人民大众的创新思维、创新意识,也有益于提升人民群众运用科技知识进行创新创业的能力。

“互联网+”;科技普及;创新创业

一、加强科技普及能够促进创新创业

(一)科技普及是发展科技生产力的客观要求

科技创新和科技普及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两个重要方面,它们共同推动着科技生产力的发展。科技普及也是科技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必经环节。加强科技普及是发展先进文化、培育民族精神的有效手段。无论是先进文化的发展,还是民族精神的弘扬,科学技术普及都发挥着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也只有加强科学技术普及,才能使崇尚科学、崇尚文明的风尚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追求。加强科学技术普及,是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以及比较完善的科技创新体系的形成,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奋斗目标之一。科技普及工作的加强,能够进一步提高人们的科学文化素质,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推动人民群众掌握现代科学技术,进而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并在提高物质生活质量的同时,提高精神生活质量,从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二)科学技术普及能够推动科技创新

科技普及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推动科技创新。因此,科技创新既丰富了科技普及的内容,也能够为科技普及明确方向。如果说科技创新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源动力,那么科技普及则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助推器。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没有科技创新,就没有科技普及;而没有科技普及,人民大众就会对科技失去兴趣,科技创新就得不到社会支持,创新成果也就没有了去处。科技创新是国家综合竞争力的关键,任何一项科学技术要为人们所掌握,并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离不开科技普及工作。在信息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科技创新步伐不断加快并已成为支撑现代经济增长的最重要基础。

(三)科技普及是科技创新成果通俗化、大众化的需要

加强科技普及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创新型国家的一个基本方略。以全民科学素质建设为主导的“科技普及发展方略”,就是要推动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学习科技知识、运用科学技术知识,并通过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以此参与现代生产和交往,不断增强自身的创新能力和发展能力。科技创新不仅依赖于社会的物质保障,更需要高素养的社会公众的广泛参与,要使人民大众都能公平地分享到科技进步的福祉,必须大力推进科学技术普及,使科技创新成果通俗化、大众化、具象化,充分提高人民大众的科学文化素质。只有在推动科技创新的同时,大力加强科技普及,不断提高人民大众的科学水平和技能,才能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创新创业劳动者队伍。

二、科技普及服务创新创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科技普及的内容和方法存在着缺憾

一是科技普及的内容和方法存在偏差。科普的实质是普及科技知识,传播科学方法,宣传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但现实的科技普及活动较多对科学知识的介绍,较少顾及科学方法、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的宣传。科技普及的内容也比较陈旧,贴近大众生活、工作的内容偏少,实效性差,科普教材缺乏鲜明个性和可读性。二是在进行科学技术普及时,较多注重科学技术的工具价值,而忽视它的人文价值,存在着急功近利等行为和现象。科学技术不仅能够满足人们的一定需要,还具有很高的人文价值。三是科技普及较为重视自然科学知识的普及,而忽视社会科学知识的普及。现有的关于科学技术普及的地方立法中,将科技普及内容只局限于自然科学,较少涉及社会科学内容的普及,并且科技普及作品大多没有被当作科研成果来对待,其价值得不到应有的肯定。

(二)学校教育滞后于科技普及发展的需要

一是家庭没有给孩子提供较好的科普启蒙教育。科技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家庭成员尤其是父母通过对小孩采取讲科普故事、做科普游戏等具体形式,切实让小孩体会到科学的神秘性和趣味性,从而使其从小就培养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精神。然而,在我国大多数家长由于受自身所掌握的科技知识的局限,他们没有也不可能给孩子提供很好的科普启蒙教育。二是学校科技普及教育较为滞后。学校特别是中小学校教育是提高全社会科普水平的基础性工程。不过,由于受应试教育影响,大多数中小学校更多注重学生的书本知识学习,再加上科技普及教师的缺乏,它们很难顾及对中小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及科学思想等方面的培养。三是科技普及专门人才缺乏。由于历史的及现实的原因,科技普及在我国兴起时间不长,投身于科普事业的人员多以兼职为主,难有集中精力思考科普工作中的策略和方法的习惯,这也使得科普工作没能更好地发挥其服务创新创业的作用。

(三)科技普及规模小,设施数量较少

一是科普场馆的数量较少且规模偏小,难以满足公众对科技知识的需求。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科普场馆作为丰富人民群众科技文化生活的重要领域,在普及科技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等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不过,重庆全市各区县的科技场馆数量较少且规模偏小,难以满足民众日益增长的对科技知识的需求,并且有部分科普场馆的展品缺乏创新,简单模仿、相互雷同的现象十分普遍。二是科普场馆的使用或利用效率较低。科普场馆的公益性质决定了其管理者缺乏提高利用效率的积极性,普遍存在不求发展壮大、但求平安无事的消极意识,使得科普基础设施的有效利用率较低,而且科普内容大多还停留在以图片文字展板和实物的展出为主要方式,互动性不够,观众尤其是中小学生缺少参观体验的欲望和兴趣。三是科普设施建设经费缺乏,政府的投入依然是资金来源的主渠道,资金来源有限。大部分科普设施建设基本上是政府投入多,社会参与少、民营资本成员共建场馆更少,部分科普场馆在建成后缺乏后续资金投入。

三、推动科技普及服务创新创业的对策建议

(一)充分利用“互联网+”构建优秀科普资源共享平台

科普资源共享平台是充分运用现代技术,对科技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和综合利用的有效方式,也是服务创新创业与产业发展的基础支撑。一是利用多媒体和“互联网+”,提高优秀科普资源的社会利用度。可以通过制作多媒体科普宣传资料、建立科普网上课堂、开发科普趣味游戏网站、完善数字科技馆的建设,充分利用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快速、直接、互动性良好的传播媒介,建立科普知识发布渠道,使优秀科普资源通过网络实现共享。二是围绕重庆全市区域资源优势和产业发展特色,按照提供公共服务的政府职能和实行公共财政的基本要求,以整合优化现有科技资源配置为主,辅以必要的增量投资,规划建设科技文献信息中心、科技创新创业服务、知识产权等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充分发挥科技资源对创新创业的基础性支撑作用,着力提高科技普及服务创新创业的能力与水平。三是加强与重庆全市报刊、广播、电视和网络等媒体的合作,构建科学传播网络平台,借助媒体开展对科学思想、科技发展动态及科普活动的跟踪报道,不断扩大科技普及的受众面。

(二)提升科技普及的实效性与社会效益

一是要丰富科技普及活动内涵,提升科技普及活动质量。科技普及能够传播科技知识及启迪民众的科学思想。随着公众科学意识的增强,科技普及的主体不再仅限于青少年,而是凸显出年龄结构的多层次性。因此,科普活动要从受众、内容、形式等方面精心设计,通过趣味性互动式体验科普,使之既能提高对参与者的吸引力,又能达到提高公众的科技意识、科学思想的目的。二是注重科技普及的实效性。在科技普及中应当注重公众在活动中学到了多少科学知识、掌握了什么样的科技技能、达到了什么层次的水平。而要做到这些,既需要提升科技普及的质量,更要重视科普的实际效果。三是提升科技普及工作的社会效益。通过探索多部门联动开展科普工作的机制,借以提升科普改造的社会效益。诸如可以通过尝试与教育部门进行合作,组织科普专家在中小学,特别是教育资源相对薄弱的农村中小学校开设常规化的科普课堂来联合开展科普活动,以扩大科普的受益面,切实提升科普工作的社会效益。

(三)推进科技普及走进社区,提高服务创新创业能力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社会成员所谓的单位及组织属性逐渐减弱,而基层社区由于其贴近百姓、贴近生活,从而成为了新时期开展科普活动的有效切入点。一是开展多层次的社区科技普及活动。社区居民是不同层次的个人,他们一般会有不同程度的科技知识需求。可以根据社区各个层次及不同人群的科技需求,通过开辟多种途径,普及身边科学、医学知识、自然现象和健身之道等,这既可以提高社区居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更能够扩大科技普及的宣传面和影响。二是打造创新创业社区。社区居民尤其是大学生是创新创业的主体。因此,通过创业社区建设试点,为优秀的年轻创业者搭建聚合平台,并通过社区创业动员、创业培训等渠道,广泛发掘社区中潜在的大众创业项目推荐给相关职能部门或企业,加快众创空间与基层社区的对接,这既可以推动社区居民尤其是大学生以创业带动就业,也能够推动社区企业与孵化器资源的对接,从而加快企业转型升级。

(四)加大科技普及经费投入,为服务创新创业提供保障

一是积极发挥政府财政资金的引导和示范作用。科普是一项公益性事业,在科普公益性实现的内外部环境条件中,政府对于提供科普所需的环境条件起到主导作用,并能够带动社会资本投入科技普及设施的建设和运营。二是争取社会资金的支持是增加科普投入的重要途径。可以通过制定相应政策,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入科普事业,加快建立多渠道、多元化的科技普及投入机制,利用税收调节机制,加大面向科普设施建设捐赠的激励力度,鼓励各种社会力量参与科普设施建设。三是提高科技普及工作人员的待遇。提高科普工作人员的工资待遇,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对于科普工作人员科技成果的成功转化可以以奖代补方式给予支持,并在工作、生活、进修、职称评定等方面对他们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责任编辑陈鹤]

F276.4

A

1673-291X(2016)22-0179-02

2016-07-08

陈国富(1971-),男,河南商水人,副教授,博士,从事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范小丹(1973-),女,河南商水人,小学高级教师,从事科技普及研究。

猜你喜欢
科技知识普及科学技术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征稿简则
2021年CCF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名单(2)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征稿简则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征稿简则
5G手机打响“普及战”
自建企业科技知识管理系统的构建与探索
高中学生新科技知识了解情况调查报告
以机器人活动为引领 提升学校科技教育水平
科技新闻传播效果分析
天文知识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