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守明
[摘要]学生社团蓬勃发展,组织气氛异常活跃,构成时下大学校园最为亮丽的风景。为增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须从四个方面入手,大力推进现阶段学生社团的党建工作,以学生社团党建促进思想政治工作。
[关键词]高校;学生社团;党建
近年来,学生社团蓬勃发展,组织气氛异常活跃,构成时下大学校园最为亮丽的风景。依据《进一步加强与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提出的“依托学生组织来增强思想政治工作效果”的要求,大力推进学生社团的党建工作,逐步形成“以党建带社团、以社团促发展”的育人思路,既可增强党与社团的紧密关系,夯实党的群众基础,又能促进学生社团的良性发展。
一、明确指导思想,加强理论引导
(一)以科学理论为指导,打造社团红色文化
为了保持学生社团党建工作的正确方向,高校要旗帜鲜明地宣传党的光辉历史,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思想武装社团成员、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社团行为,毫不动摇地推进社团文化建设与时代主旋律相结合,切实有效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于社团的各项活动之中,教育与引导成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成员的政治辨别力与社会责任感。同时,高校应该想方设法打造社团红色文化,用党的先进文化占领学生社团,营造一种催人奋进的精神氛围,让成员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接受党的思想的熏陶,逐步消除对转型社会与人生问题的认识误区,并学会以科学辩证的思维方法去观察现存世界,坚决不给外部敌对势力进行文化渗透的留下任何空间。
(二)以思想教育为手段,普及党的理论知识
高校在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基础上,采用极具人性化与亲和力的方法强化学生的思想教育,让学生以一种更为积极主动、心悦诚服的态度来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确保学生明辨是非,在价值行为上与国家的大政方针保持高度一致。而且,为了普及党的理论知识,高校既鼓励学生社团组织有关党建知识的讲座、辩论赛与交流会等多样化活动,让大学生更为深刻地认识党的历史使命与发展目标;又要通过“专业课”与“两课”相结合、“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把党的知识渗透到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之中,进一步增强学生对党性的认识,积极引导学生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自己,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三)以主题活动为形式,提高学生政治觉悟
以党性教育为主题的社团活动是深化学生服务意识、提高学生政治觉悟的有效方式。学生社团要结合高校实际状况与学生诉求,利用庆祝重大节日或学习精神的机会,举办各类主题活动,如“建党周年主题会”、“走基层主题会”等,将党的精神隐含其中,不断提高社团活动的质量与效果。同时,形式各异的主题活动有助于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聆听党的教诲、感受党的魅力,以党的标准来规范自我行为;有助于发挥学生党员与入党积极分子的表率作用,努力实现成员间相互交流、共同成长,从而不断将学生社团党建工作落到实处、推向纵深。
二、优化组织结构。推进学生社团党建工作
(一)健全学生社团党建的工作体系
针对目前学生社团存在“多头管理”与“无人负责”并存的弊病,高校要重新理顺部门间的职能关系,着力健全社团党建的工作体系。一是科学设定学生社团的管理结构。在认清加强社团党建工作重要性与紧迫性的基础上,高校应明确党(团)组织在社团管理中的地位与职责,搭建起包括学生社团、社团联合会、校团委、校党委在内的管理层级结构,促进学生社团管理的科学化,并且将党团的基层组织有次序地扩展到学生社团,重点建立起以党组织为领头、以共青团与社团联合会为两翼的组织体系来负责统筹社团管理工作。二是继续抓好学生社团联合会的建设。作为学生社团联盟,社团联合会要在党委领导、团委指导下,依据《学生社团管理章程》的要求,可以独立开展各项工作,加强对学生社团日常活动的管理与监督,推进学生社团间的协调与合作,使得党建知识“润物细无声”地渗透到成员的心田,确保学生社团党建工作深入开展。
(二)灵活组建社团党支部
学生社团凭借组织自主性的优势,更准确把握大学生的自我需求,更有效开展学生社团党建工作。学生社团应以组织创新为突破点,在校党委与组织部门的领导下,因社制宜,稳步建立学生社团党支部,实现党对学生社团管理工作的全面覆盖与全程监督。
首先,稳步落实组建过程。社团党支部的建立并不能盲目强行推进,而应从学生党建与社团发展的视角出发,深入调查社团党员数量与组织建设状况,并根据实际确定相应的党支部组建模式。整个组建过程从各社团运转情况调查分析到社团党支部组建资格评定再到制定组建方案及其论证最后到社团党支部书记遴选,每一环节都要做到“稳”字当头,即支部运转“稳”、社团活动“稳”、保障制度“稳”,从而保证学生社团党建工作的延续性与有效度。
其次,正确处理两种学生党组织之间的关系。就目前高校学生党建格局而言,建立学生党支部一般是以院系、专业或年级为单位的。学生党员隶属于某个支部,接受该支部的领导,并在其中工作。然而,组建社团党支部将会出现学生党员的“双重组织生活”,既可参加院系、专业或年级党支部的组织生活,又能参加社团党支部的组织生活。一般来说,解决“双重组织生活”主要采用两种方法:(1)在社团党支部发展条件欠缺时,不管采用单独组建还是联合组建模式,学生党员在组织关系上应隶属于院系、专业或年级党支部,在管理与考核上应由所在社团党支部负责。(2)在社团党支部壮大到一定程度时,学生社团中的党员无论在组织关系上还是在管理考核上同属于该党员所在的社团党支部,并直接对上级党组织负责。不管选择何种方式,在对社团党支部与其中的党员进行教育指导时,要依据社团党支部的发展水平与外部环境来进行分类指导。社团党支部还可借助社团活动,挑选与挖掘优秀学生来作为党员发展对象,并创造各种磨炼意志、强化能力的机会,使其经受各种考验,最终成长为高素质的学生党员。
三、强化社团管理,构建长效机制
(一)严格注册准入机制
目前学生社团数量急剧增长,难免有部分社团创建人抱着功利的目的或是缺乏深思熟虑、仅凭一时兴起而申请建立学生社团,致使该类社团缺乏长期的发展规划以及应对挫折的决心,稍遇困难便“打起退堂鼓”,最终损害了学生社团的整体形象与社会信度。因此,在校党委领导下,大学生社团联合会要严格注册准入程序,把好“人口关”,从源头上抓好学生社团的质量。在社团准入审批上,社团联合会应该认真审核申请社团的章程、宗旨、特色、发展方向以及活动形式,并依据本校学生社团发展环境进行科学分析与可行性论证,对新社团的发展愿景要有翔实的理解。同时,学生社团联合会要坚持原则、宁缺毋滥,对那些不具备条件或不符合学校实际申请学生社团不予注册,对那些经常无活动、名存实亡的学生社团予以检查清理,对那些趣味低级、内容庸俗的学生社团予以坚决取缔,以确保学生社团活动始终保持在高格调、高品位的水准,赢得更多学生的认同。
(二)完善发展保障机制
高校从战略的角度关注与发展学生社团。一要注重成员新老交替。学生社团因换届产生的党员流动、新老交替问题,会使社团党支部出现濒临解体的状况,比如在那些单独组建党支部的学生社团,老党员离开,新党员却人数不够。因此,在换届期间,高校组织部门要根据各学生社团党支部委员空缺状况,选派其学生党员予以暂时填补,保证社团党建工作有条不紊。二要加大资金投入。作为一种非营利组织,学生社团的经费除了会员的少量会费之外,并无其他资金来源,但举办社团活动势必要一定的经费支出,这使得学生社团陷入“两难”的境地。在保持人文精神、避免商业化的前提下,学生社团若想走出这一困境,只能依靠高校加大投入,给予充足而稳定的资金支持。三要优先使用场地。基于场地资源稀缺的考虑,高校要予以大力支持,尽可能为社团活动提供必要的场地,为社团传播党的先进思想与红色文化奠定有力的物质基础。
(三)引入社团交流机制
学生党建不能局限于某个学生社团,而要扩展到全部学生社团之中,定期开展交流。各社团党支部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选择单独或联合承办一些贴近生活、富有品位的活动,诸如举办时政演讲辩论赛、组织参观爱国教育基地、邀请名师讲座等。这些活动主题鲜明、形式灵活,处处体现着党性教育的内涵。同时,高校应选择一批组织完备、活动丰富、思想活跃的社团进行有关学生党建工作的经验交流,让每个社团在展现自我党建工作成绩的同时,领略其他学生社团的党员风采,从而不断地提升党建水平,保持学生社团旺盛的凝聚力与生命力。
四、改善党建方式,加大支持力度
(一)推行社团导师制
选派一支思想过硬、作风正派、素质全面的指导教师队伍加入到各个学生社团,尽心指导学生社团党建工作,努力搭建起党(团)组织与学生社团之间联系的桥梁。一般而言,社团导师制的实施涵盖以下三个层面:(1)选配学生社团导师。为贯彻落实学生社团党建工作,高校应从一线教师队伍中选拔出一批有才干、负责任的社团导师,并以专业方向与社团类型相符合的原则,分配到每一个学生社团(2)明确导师职责。在选配完毕后,社团导师要经常深入学生社团,用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用严谨的治学态度帮助学生,用先进的思想理念教育学生,不断了解社员的所思、所虑,并与学生以心交心、情融于理,使学生更为清晰地理解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精髓。同时,社团导师要参与学生社团每学期工作计划的制定,鼓励社团成员开展学术研讨,还需阶段性地检查社团党建工作情况,对社团内部存在的问题予以及时纠正。
(二)加强社团实践
学生社团在认清自身优势的基础上,从动态系统的视角出发,不断改进党建工作思路、优化党建工作方式,使学生更好地投身实践、服务大众。一是开展社团志愿服务活动。在党员与积极分子的带动下,社团成员都要走进基层,加强党性锻炼、培育出更多无私奉献的无产阶级先锋战士。二是搭建暑期社会实践平台。学生社团要扎根实践,多利用暑期机会到企业去、到西部去,多与行业精英交流,多向人民群众学习,不断开拓学生眼界,提高学生素质,增强其为人民服务的本领。三是组织社团专项学术调查。大学生的学习空间不能拘泥在象牙塔里,而应深入到社会这一更能锻炼人的课堂中去,寻找思想的源泉与心灵的慰藉,所以学生社团要多组织专项学术调查,帮助学生了解民意、了解国情,使之有能力为祖国的繁荣稳定出谋划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