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慧巧
语言的学习,离不开听说读写,而读写结合的过程,就是将阅读的知识消化,吸收,然后转化成输出——写作。文本是阅读的载体,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指导,以读促写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是教师教学的一种有效途径。
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不仅是学生的语言掌握程度的一种最为直观的体现,也是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所在。学生在自己的习作中存在的最为普遍的问题是表意的含糊甚至有诸多错误,对于许多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找不到正确的以及准确的词语或者词汇,于是就出现了各种词语或者搭配的滥用,最后就产生了各种让人啼笑皆非的表达。最为明显的一点便是不能很好地驾驭写作的准确性。很大程度是源于学生对于词块乃至语块的不够熟悉,想要表达具体的意思时找不到准确的词汇和语言,这是学生语言积累的匮乏的一种体现。
笔者认为语块教学正是能够帮助高中学生更好的实现语言积累,更为娴熟的驾驭语言,进而提升学生写作的能力。由于“语块”是固定或者半固定的表达形式,结合语境进行教授,不仅提高了书面表达的流利度,而且同时保证了其准确性。
还有,高中课文以及配套材料为写作提供了大量词汇、句型、结构、模板等写作素材。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课文中每一单元话题、内容、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多层次、多维度的写作训练。从而引导学生如何精读课文,阅读中欣赏文本特点,实现有效阅读,以读促写,二者相辅相成。
下面谈谈自己的几点想法与以及在教学中一些肤浅的尝试:
一、培养学生的语块意识,促使他们熟读语块,以记促读,以读促写
语块最粗略的分类可以大致分为两个部分,即词语和聚合词汇。词语(Words)即传统意义上的独立词汇项,如,book,cup,eat等。而聚合词汇(Poly words)即固定的词语组合,如by the way,all in all,in a word等等,聚合词汇的特点是其成分不能改变以及它的意义不能从其中的某个单词而推断出来。根据其功能,聚合词汇可以被划分为:①总结,e.g.,in general,to sum up;②连接,e.g.,by the way,so to speak;③修饰,e.g.,by and larger,in detail;④表达态度和情感,e.g.,Ill say,take it easy如果能够熟练掌握一些连接性的词汇和语篇框架,能够使文章表达更具逻辑性、层次性、连贯性。例如:在建议如何解压的语篇中,可以用There are lots of things you can do to reduce stress作为主题句,接着用Secondly,you can…,you must…,finally,you can also…等等这些表达来给出具体的建议,这样就显的语篇前后照应,逻辑性强。对于一篇好的习作整篇文章的结构组织与安排非常重要,这也是文章在表意上是否清晰连贯的决定因素。语块教学法则能够深化对于学生这方面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不断提升。
语块是记忆组织单位,是相对固定的,并作为一个整体被储存和提取。因此教师一定要树立和培养学生的语块意识。复合词、多元词、搭配、习惯用语、句子构造成分以及篇章框架,这些都可能是语块化的具体表现形式,要求学生在识记的过程中,要将语块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对待,教师可灵活利用各种教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目的、有意识、有策略地讲授语块,如:小测,竞赛等方法鼓励他们要养成以语块为基本单位记忆和使用词汇的习惯。从而做到“以记促读”以读促写。
在学习相应语块后,教师应适时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设计相应的练习,及时让学生学以致用。如通过英汉互译、说写结合等方式,最终提高小句、句子的连续表述能力。使学生在练习中进一步强化词块意识,提高学生的写的能力。从而做到 检查读的效果“以写促读”。
二、在日常的课文教学中,我们可以把课文阅读与相关的写作课题结合起来,真正做到以读促写
(一)精心设计问题,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思维
高中英语课文内容参透了丰富的审美以及科学教育内容。教师要遵循循序渐近的原则,设计问题,激发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启迪学生动脑,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水平。
(二)授人以鱼,只供一饭。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
1.课前,教会学生预习
高中阅读课文长,难度大,抽象概念内容多,形象思维内容少,语法现象较复杂。因此,对学生来说,认真预习是及其重要的。预习看起来是学生的事情,但教师精心指导是十分关键的。我的做法是:教师前一天要指导学生预习的方法并定下预习的具体目标,如:要求学生用红笔做好自学笔记、注明自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等具体事;教师第二天应用集体,小组或个人检查等方式促使他们养成好习惯。这样,学生带着问题入课堂,学习就能由被动变主动,效果肯定好。
2.课中,鼓励学生踊跃参与
(1)要营造良好的参与环境,宽松、和谐、融洽、平等的学习氛围。
(2)要留下足够的参与时间和空间。教学不要“满堂灌”,也不能“满堂问”,学生能讲的,要尽量让学生讲;学生能动的,要尽量让学生动。
(3)要创造良好的参与条件,提供合适的参与机会,组织学生独立思考与集体讨论。在阅读课的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互设情景,就他们感兴趣的话题以小组为单位全班展开讨论,以达到全员参与的目的。譬如在教学时,可以给学生这样的话题让他们各自表示不同的看法。这样的讨论可以把课堂教学推向高潮。在讨论中,同学们畅所欲言,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也锻炼了同学们的思维,为阅读奠定了基础。
(4)培养学生归纳理解,阅读的目的就是要获取书面信息。要快速完成树材料的阅读,抓住大意,再深层次地去理解内容。在阅读时,可指导学生根据不同题材、体裁的阅读材料采取不同的归纳形式去归纳材料内容,快速、准确地猎取文章信息,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由于阅读材料题材与体裁的不同,因而在阅读中还可以从不同角度用各种不同的归纳方式去归纳、理解材料内容,如可以归纳动词,显示事件过程;归纳文章人物,突出重点人物等等,从而在阅读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3.读后及课后,“以读促写”读写并重的写作设计
(1)单纯再现设计。只要求学生在核心词汇或句子结构的层面上书面练习,包括遣词造句,连词成句,回答问题等。如:教师可根据课文设计相应的与高考相关的改错单句,语法填空单句,要求学生背诵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组,句子以备书面表达之用等等。从而引导认识到学生精读课文的好处。
(2)语义重建设计。
a.缩写课文。如:教师可要求学生根据罗列出来的关键词和串连词来概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b.改写课文。阅读课文后,教师可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叙述课文的内容。
4.发挥创造设计
a.续写结尾。根据故事可能发生的变化,充分发挥想象,讲述故事可能出现的结局。这种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b.写评论作文。学了一篇课文后,对课文中的某个人物或某个论点进行评述或发表自己的看法,也就是写简单的议论文。
在要求学生写完作文后,可要求学生共同研究、互相评论写好的草稿,如:可任意拿出学生的一篇让全班同学共同修改,同学乐在其中,这种学法效果好。从而做到“读写相辅相成,完美结合”。
5.结合阅读练习,给学生讲解阅读技能,使他们逐步掌握阅读的基本技巧
a.利用课文和课本练习训练快速阅读。根据所阅读内容的长短,要求学生在限定时间内完成阅读,然后通过提问进行检查。
b.选用适当的阅读材料进行快速阅读训练。逐步给学生讲解快速阅读的技巧,使他们通过训练真正达到不断提高阅读速度的目的。
c.帮助学生选择其他合适的教材扩大阅读量。可以订阅英语书刊报纸或给学生介绍中学生英语报等课外读物要求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也可以在网上下载一些最新的材料。最好每周专门开设一节阅读课,督促学生扩大阅读量。
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利用课外阅读“以读促写”,这样“寓教于乐”好!
以上是笔者在日常的教学实践活动中总结的一些“以读促写”、“读写相辅”的一些肤浅的尝试,希望能达到抛砖引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