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学治理中“府学关系”研究综述
——基于12家教育类中文核心期刊的统计分析

2016-12-29 02:37
重庆高教研究 2016年6期
关键词:美国大学资助大学

张 熙

(北京师范大学 教育学部,北京 海淀 100875)

■比较高等教育

美国大学治理中“府学关系”研究综述
——基于12家教育类中文核心期刊的统计分析

张 熙

(北京师范大学 教育学部,北京 海淀 100875)

通过对国内12家教育类核心期刊相关文献的统计与梳理,发现国内对美国大学治理中府学关系的研究主要分布在政治关系与大学治理、财政资助与管理、认证评估与问责、学术与科研、高等教育机会公平和法律关系6个领域。文献分析发现,在实践中,美国高等教育发展与改革的主要动力存在于政府与大学的矛盾关系在新的时代环境中不断进行博弈、调整和重新平衡的过程之中。在处理政府和大学的整体关系上,很多学者持“政府慎重干预观”,即政府并非不对高等教育进行干预,而是在干预时要有符合公众利益的正当理由,并选择适当的方式,更多地通过经费资助和市场调节对高等教育进行间接调控。从大学及其利益相关者的视角出发,学者们多持“大学有限自治观”,尤其是在与公众利益息息相关的重大问题上,大学应当接受政府的监督。相关研究在基本反映了美国大学与政府关系的同时,也存在值得反思与改进之处,如欠缺交叉学科视角与理论基础,研究主题还需要更加聚焦,研究层次有待进一步拓展等。因此,建议加强对各国大学与政府关系的比较分析,特别是对不同高等教育制度环境、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下的国别比较研究。

美国;大学治理;府学关系;财政资助;认证评估;教育公平

近年来,关于完善大学内外部治理结构、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相关探讨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研究的热点问题。与此同时,为推动我国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与现代教育治理体系建设,2015年5月4日,教育部发布的《关于深入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促进政府职能转变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到2020年,基本形成政府依法管理、学校依法自主办学、社会各界依法参与和监督的教育公共治理新格局,为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提供重要制度保障。”由此可见,推进管办评分离的核心思想与根本任务就是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明确政府、学校和社会各自的职责与权限,建立政府、学校和社会良性互动的新型关系。而其中理顺大学与政府之间的关系,不仅是我国现代高等教育治理体系建设的重点与难点问题,也是世界各国大学发展过程中不可回避的核心议题。美国作为世界高等教育最为发达的国家之一,其大学外部治理结构中的“府学关系模式”一直为各国大学的管理者和学者们所关注。纵观美国高等教育史,尤其是二战之后,美国大学的兴衰发展与“府学关系”的变革有着很强的相关性。因此,本文拟通过文献分析,希望从美国大学与政府关系的研究中得出如何处理“府学矛盾”的启示与结论。

一、相关研究的基本统计情况

为了保证文献的质量与相对权威性,本文所选择的统计分析文献均来源于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 2014—2015)(含扩展版)所收录的核心期刊。由于教育类核心期刊的数量众多,本研究的选刊原则首先是刊载有主题“美国大学治理中府学关系”相关论文达2篇以上的期刊,其次优先以高等教育类期刊为主,由此最终确定了12家教育类核心期刊所刊载的171篇与研究主题相关的论文为本研究的文献来源(见表1),其中有9种为高等教育类期刊,3种为教育综合类期刊。

表1 文献来源期刊名称及其发文量统计

(一)各期刊发文量统计分析

如表1所示,在12家教育类中文核心期刊中,刊载相关研究文献数量最多的是《比较教育研究》,共刊载相关学术论文40篇,占统计篇目总数的23.4%,其次是《高等教育研究》,共刊载21篇,所占比重为12.3%,之后分别是《外国教育研究》(16篇)、《中国高教研究》(16篇)、《黑龙江高教研究》(15篇)、《高等工程教育》(14篇)、《高教探索》(13篇)、《复旦教育论坛》(11篇)、《清华大学教育研究》(10篇)、《现代大学教育》(6篇)、《江苏高教》(5篇)和《教育研究》(4篇)。通过统计分析发现,论文数量的分布与期刊的定位和特色有一定关系。一方面,“府学关系”作为国内高等教育研究的热点领域,刊载相关文献超过3篇的大多为高等教育类期刊;另一方面,《比较教育研究》和《外国教育研究》虽不是专门的高等教育类期刊,但作为国内比较教育研究的专业期刊,两本刊物对于此类主题同样十分关注,刊载相关论文合计56篇,占统计论文总数的32.7%。

(二)各高校发文情况统计

对论文第一作者所属单位进行统计,发现在12家核心期刊所刊载的171篇文献中,共有64所普通高校和4家科研院所的作者发表了相关论文。其中,“985工程”和“211工程”大学33所,发表文章114篇,占被统计论文总数的66.6%。由此可见,综合性大学或全国重点大学依然是美国府学关系研究的主力军。相比较而言,地方普通院校虽然发文总数不少,但除河北大学以外,其他院校发文均没有超过3篇,论文数量分布相对较为分散。此外,发文量在5篇以上的院校共有10所(见表2)。

表2 各高校发文量统计(前10位)

(三)研究的年份分布与主题分类统计

如图1所示,从1995—2014年相关文献的分布走势可以看出,1995—2004年国内关于“美国大学治理中府学关系”的研究尚处在起步阶段,10年间刊发论文共计23篇,仅占统计总篇数的13.5%;2005—2014年国内相关研究数量呈总体上升趋势,10年间累计发表论文148篇,占统计总数的86.5%;近5年来发文量达到78篇,占发文总数的45.6%,显示出近年来相关主题的研究呈稳步增长趋势。

图1 1995—2014年发表论文年份分布及趋势

笔者对近20年来“美国大学治理中府学关系”的研究进行主题分类,共整理出6类相关主题,分别是“政治关系与大学治理”“财政资助与管理”“认证评估与问责”“学术与科研”“高等教育机会公平”和“法律关系”。由表3可以看出,在所有主题分类中,从政治关系与大学治理的视角对美国府学关系进行分析的文章数量最多,共计58篇,占统计文献总数的33.9%,之后分别是财政资助与管理36篇(占21.1%)、认证评估与问责30篇(占17.5%)、学术与科研27篇(占15.8%)、教育公平10篇(占5.8%)和法律分析7篇(占4.1%)。

表3 研究主题分类情况

为了更好地反映1995—2014年相关主题的研究趋势与动态变化,笔者对6个主题进行了雷达示意图分析,其中图2对1995—2004年和2005—2014年的文献进行了对比,发现近10年来国内研究者对于“政治关系与大学治理”“财政资助与管理”“认证评估与问责”“学术与科研”4类主题的研究呈现大幅增加趋势。关于“高等教育机会公平”中“府学关系”的研究从无到有,但从数量上看仍然较少。此外,从法律视角透视美国大学与政府关系的论文与前10年相比并没有呈现出明显增加的趋势。

根据之前的统计数据,由于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近10年,为此笔者又对2005—2009年和2010—2014年两个5年间的文献主题做了进一步的对比分析。通过图3的对比可以发现,前后两个5年相关主题分布的变化趋势不大,因此可以看出关于美国大学与政府关系研究的主题格局已初步形成,其中“政治关系与大学治理”“财政资助与管理”“认证与评估问责”和“学术与科研”4个主题是国内学者近10年关注的重点领域。

图2 主题分布与变化趋势图(1995—2014年)

图3 主题分布与变化趋势图(2005—2014年)

二、美国大学治理中“府学关系”研究回顾

(一)自治与控制——府学关系主旋律

学术自由与大学自治的理念向来被象牙塔内的学者们奉为圭臬,然而,随着高等教育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愈发重要,大学已经逐渐从社会的边缘走向中心,国家干预和控制高等教育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正如克拉克·克尔所言:“大学越来越多地生活在一个对它们抱有企图的民族国家的世界中。”[1]虽然美国的大学总体上被认为具有较高程度的自治权利,但政府对高等教育领域的影响却不可小觑。因此,美国大学治理中的府学关系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为二者进行权力博弈的政治关系以及由此形成的高等教育治理体系。国内不少学者从大学治理的视角出发,探讨了美国大学与政府的关系及其面对的挑战。例如,蒋洪池、于洋等人研究了美国政府在高等教育外部治理中的角色,分析了当代大学治理中的困境以及共治模式下府学关系发展与变革的趋势[2-3]。还有一部分学者关注府学关系形成的历史与社会背景。谷贤林对美国私立高等教育管理模式形成的历史脉络、社会背景和重要法案进行了梳理。在此基础上,谷贤林认为,联邦和州政府对大学实行的间接管理与美国的州权观念、宗教背景和自由主义思想有很大关系[4]。此外,张旺探讨了由政府、市场和中介机构所构成的自由与控制相结合的美国高等教育制度环境[5]。

相对于私立大学而言,公立大学受到政府更多直接或间接的干预,从政府角度进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联邦和州两级管理体系上。在州一级层面上,徐来群比较了美国各州公立高等教育的管理体制,研究了各州根据自身情况所采取的不同的管理模式。杨文明进一步对州级高等教育管理组织的定位、职能与分类进行了分析,反映了美国高等教育治理的复杂性与多样性[6]。此外,黄建伟通过研究发现,州政府介入公立大学治理主要通过立法规定大学董事会的产生方式、成员数量和任期制度来实现,但其介入程度与制度设计也受大学自治传统等因素的影响[7]。相对于州政府而言,联邦政府对于高等教育更倾向于进行宏观调控,对大学的直接干预相对较少,但二战之后出于对国家利益和保持全球竞争优势的战略考量,美国联邦也加强了对大学的控制和影响。陈文干分析了二战后联邦政府的政策法规对高等教育影响的4个不同阶段,并总结了联邦干预大学发展的若干特点[8]。陈超、郄海霞分析了历史上联邦对高等教育进行的3次主动干预,认为联邦政府适度的介入和引导有利于社会经济和高等教育的协调发展[9]。除上述视角外,还有学者从保守主义和新自由主义等政治思潮和意识形态的视域,研究了不同时期美国政府对于高等教育的影响及其隐含的危机与陷阱。

(二)财政资助视角——政府管理大学的金钥匙

美国政府作为高等教育最重要的资源提供者之一,通过财政资助的方式间接管理大学是其影响和调控高等教育的主要政策工具。就财政资助的主体而言,国内学者关注的重点是政府的财政资助政策与管理体制及其对大学发展所产生的影响。马万华总结分析了美国联邦对于高等教育的资助行为,主要体现为对研究型大学的科研资助、以贷款形式增加高校办学经费以及通过立法和减免税收等形式促进社会对于大学的经费投入。王晓阳研究了二战后美国联邦政府的科研资助政策与相关机制,认为政府资助对于促进美国研究型大学的竞争性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10]。相对于联邦政府对高校尤其是研究型大学的支持,美国各州政府的经费资助主要用于发展本地的高等教育事业。王卫霞以密歇根州为例,从高等教育资助机构、学生资助方案以及个人隐私政策等方面介绍了该州的大学资助体系及其特点[11]。韩梦洁、张德祥对美国各州的高等教育财政进行了比较研究,认为州际高等教育的财政差异受各州经济发展水平、政府治理结构、制度安排和文化价值观等要素的共同影响[12]。

从美国政府财政资助的领域来看,国内不少学者的研究重点放在政府对大学科研和学生资助两个方面。史静寰、赵可从大学科研经费间接成本管理的视角,分析了美国政府与大学的关系[13]。夏文莉、史红兵分析了美国联邦政府资助科研活动的间接成本与大学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14]。国内关于美国大学生资助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早,单平对美国联邦的学生资助情况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梳理[15]。曲绍卫、潘建军研究了美国大学生贷款信用保障机制的构建,重点分析了政府在其中所起的主导作用[16]。叶依群对美国联邦政府的大学生资助理念的变化与发展进行了梳理,指出由原先的国家利益至上向高等教育机会均等和满足个人发展需要等方面进行转变[17]。除上述政策性与结构性的分析外,有学者还对一些州和高校的财政资助与管理模式进行了个案研究。此外,除了传统的非营利性大学,有学者还研究了政府对于营利性大学的学生资助情况。

(三)认证评估与问责——高等教育质量的外部控制

随着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时代,美国政府和社会愈发关注大学的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通过政策法案、专业认证和机构评估等方式加强了对高等教育的外部审查与问责。樊钉、冯遵永等人分析了美国公立高校问责制形成的动因、历史嬗变以及各方的权责关系,探讨了问责制对于学术自由和办学自主权的影响以及问责体系的多元化与统一化等问题[18-19]。谷贤林从自治与问责的视角剖析了美国公立研究型大学与州政府的关系,认为尽管州政府对大学的影响正在日益增强,但二者的关系并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20]。张苏、卢彩晨等人从大学绩效评价的产生原因、发展与功能等视角考察了美国社会政治系统在不同时期对州政府的决策和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与问责制度的影响[21-22]。此外,王硕旺、黄敏对加州大学2009年发布的年度问责报告进行了分析,认为大学应主动承担责任,学会如何回应政府与社会的关切和问责[23]。

关于高等教育的认证与评估,国内学者较为关注的是认证与评估模式以及政府、高校与第三方机构等相关主体之间的关系。董秀华对美国政府在高等教育评估中的角色与作用进行了介绍,并与其他国家的评估模式进行了对比分析[24]。熊耕通过梳理政府与高等教育认证机构之间的控制与反控制的历史,分析了高等教育认证制度的功能,认为它不仅是政府管理高等教育的媒介工具,同时也是对政府控制的一种制衡[25]。李明华对美国联邦教育部发起的以认证制度为核心的高等教育改革进行了详细解读,并分析了改革失败的原因以及由此引起的对认证制度的思考。除了整体性的制度研究外,近年来关于学生学习与就业等具体领域的评估也引起了国内研究者的关注[26]。黄海涛、常桐善等人研究了美国对大学生学习结果进行的评估,对参与评估的主体、评估方法与组织职能和架构进行了分析,认为高校、政府和民间组织应当形成合力,共同推动高等教育质量的提升[27]。此外,张剑对美国大学生就业率评估体系及相关主体的角色与关系进行了研究[28]。

(四)学术与科研管理——大学使命与国家利益

作为生产与传播高深知识的机构,进行学术与科研探索是大学最为本质的功能与使命。过去,学者们大多出于纯粹兴趣而进行知识探究,而在现代社会,大学则更多地被要求“学以致用”来为国家和社会服务。李敏分析了二战后美国的科技政策在不同层面上对大学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巨大影响,以及对美国科学研究与研究生教育一体化模式形成所起的重要作用[29]。赵可、史静寰则通过大量的实证分析,强调了研究型大学在美国科学技术研发中不可替代的地位和贡献[30]。此外,一些学者注意到美国政府相关政策对大学科研组织变革的影响。刘丹丰、沈兰芳对美国州立大学进行了研究,发现在政府相关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大量跨学科科研组织的形成与产学研关系网络的建设大大提高了州立大学的研究水平与地位,而地方政府反过来也从中获益颇多[31]。

还有一些学者从“产学研”“技术转移”“协同创新”“大学生创业”等视角分析了政府与大学之间的互动关系。许长青认为,政府出台的科技战略规划为高校与企业间的产学合作指明了方向并促进了其发展[32]。王玉丰研究了在美国大学技术转移政策驱动下,大学知识生产方式所发生的深刻变革[33]。武学超则从学术资本主义、国家创新竞争力提升、公共利益最大化以及“成本-效益”等价值理念的视角,分析了美国政府提高大学技术转移能力的相关政策[34]。蓝晓霞、刘宝存等人对美国高等教育协同创新的路径、模式、保障机制、对研究生教育的影响以及政府的角色与职能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目前实施的协同创新战略提出了建议[35]。周海涛、董志霞分析了美国政府为大学生创业所提供的支持政策及其启示。此外,一些文献还研究了在大学学位管理、学术不端处理、科研专利保护等领域中美国大学与政府的关系[36]。

(五)法律的框架——大学自治依据还是政府控制工具

早在殖民地时期,美国的私立学院就通过各州颁发的特许状获得了独立法人的地位。这一方面使大学的自治权拥有了法律上的保障,学校通过董事会进行自主决策与管理而不受外部政治组织的干预;另一方面,从19世纪中后期至今,美国政府实际上也在不断地通过颁布和修订法律来影响高等教育的发展。因此,法律分析是研究和观察美国大学与政府关系的一个重要视角。刘娜对美国历史上有关大学的重要法律进行了梳理,认为立法既是私立大学存在与自治的法理基础,也是政府对其发展进行调控的工具[37]。孙伟忠对20世纪50年代后美国联邦立法对于高等教育的积极作用和负面影响进行了研究,并指出高校应当对此做出积极回应[38]。此外,就某一项法律或者某一个领域而言,郭庆霞研究了《莫雷尔法案》的颁布对于南北战争后美国高等教育的影响[39],续润华、张帅对美国1965年《高等教育法》的颁布及其历史意义进行了剖析[40],张燕军从法律的视角分析了美国联邦政府对于高等教育的资助政策[41],赵鑫对美国高等教育公平中的法律保障问题进行了研究[42]。

(六)高等教育公平——难以回避的时代议题

公平是当代社会的核心价值理念,尤其在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之后,让社会各阶层都享有平等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和权利成为各国政府和高校所追求的重要目标。然而,教育公平又是一个充满争议的问题,它具有历史性和相对性,并随着利益相关群体地位的变化而出现矛盾和冲突。入学机会公平是国内外高等教育公平研究中最为重要的议题。张玉对美国政府所推行的“肯定性行动计划”的价值选择和实际效果以及由此引发的争论进行了分析[43]。杜瑞军通过对二战后美国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分配政策的历史变迁的梳理,审视了教育公平在实践中所遭遇的困境[44]。吴向明对美国高校招生中公平与效率的矛盾及其协调问题进行了研究,指出公平与效率的兼顾需要政府、高校和社会共同推动[45]。赵鑫、郝艳萍就美国政府对于促进高等教育机会公平所采取的相关举措及其影响进行了研究[46-47]。刘清华从追求卓越与兼顾公平的角度探讨了美国大学先修课程60年发展与改革的历程,认为政府应当在其中扮演更为积极的角色[48]。此外,何倩等人还探讨了美国高校对于少数族裔学生录取标准以及政府的优惠政策所产生的效果与争议[49]。

三、美国“府学关系”研究述评

对近20年来国内关于“美国大学治理中府学关系”的研究进行分类和梳理,有助于从数据分析和主题叙述中勾勒出国内相关研究的整体形貌。在此基础上,笔者就这些文献中所体现出的理论与观点以及所涉及的研究主题和层次进行简要的评述,希望从美国大学与政府关系的内在逻辑以及研究文献的对比分析中把握此类研究的内涵联系与发展趋势。

(一)关于研究的理论与观点

前面的文献回顾反映出美国大学与政府关系的纷繁复杂,分析观察的视角也不执于一端,但无论研究的具体领域与内容如何不同,其所体现出的理论基础仍然具有一定的共通性。府学关系研究的理论基础首先是布鲁贝克在《高等教育哲学》所探讨的“政治论”与“认识论”的关系与矛盾,两种迥异的哲学观为大学的存在和发展提供了不同的合法性,即到底是尽瘁于知识和真理从而要求大学的自主与自治,还是为国家和社会服务从而获得外部的认可与支持?这个核心问题实际上构成了高等教育府学关系中的基本矛盾,即政府控制与大学自治之间的矛盾。然而,对文献的梳理发现,将大学的知识追求与政治功能截然两分并相互对立的声音虽不能说没有,但已经不是学术研究的主流。在实践中,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与改革的主要动力正是存在于政府与大学的矛盾关系在新的时代环境中不断进行博弈、调整和重新平衡的过程之中。实际上,学者们也正是通过对各自感兴趣的领域进行研究,进而探讨和揭示到底是哪些因素、通过何种方式影响了美国大学与政府关系的调整与变化,而后者又对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起到了怎样的作用。此外,伯顿·克拉克的“三角协调模式”也是很多学者在进行研究时经常引用的理论模型。克拉克的理论虽然没有布鲁贝克那种哲学上的高度,却为研究和观察现实中的府学关系提供了更为有用的参考坐标,以至于该理论模型在美国大学的共同治理、高等教育财政资助乃至大学评估与问责等诸多研究领域都被广泛援引。

从理论与实践的背景出发,笔者对文献中所提出的观点或态度倾向进行了归纳,在处理政府和大学的整体关系上,很多学者持“政府慎重干预观”,即政府并非不对高等教育进行干预,而是在干预时应当小心谨慎。一方面,政府干预要有符合公众利益的正当理由,例如,很多学者认为在促进高等教育公平方面,政府可以也应当发挥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即使有正当理由,政府管理大学也要选择适当的方式,尽量少用行政命令的办法,更多的通过经费资助和市场调节对高等教育进行间接调控。相应地,从大学及其利益相关者的视角出发,学者们的观点可以归纳为“大学有限自治观”,即在立足于大学自治的传统上,从财政经费的依赖性、大学质量外部保障和高等教育公平等视角论述大学自治的有限性。尤其是在与公众利益息息相关的重大问题上,大学应当接受政府的监督,而公众及其代表也有权利以合理有序的方式参与到大学的治理中来。与此同时,大学应当积极和恰当地回应政府和公众的关切,而不是被动听从外界的指挥或逃避社会的问责,这实际上也符合高等教育“共同治理”的理念。

(二)关于研究的主题与层次

在对国内相关研究进行主题分类和梳理之后,笔者认为,这些不同领域的研究都为了解美国大学与政府的关系提供了独特的窗口,但更为重要的是把握各主题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更好地理解府学关系的核心要素,这样可以为今后的研究理清思路并拓展空间。具体而言,在所有6类主题中,从政治分析和大学治理角度进行的研究居多。一方面,大学治理结构以及政治博弈最能够体现府学关系的本质;另一方面,政治关系也为其他主题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制度背景。就大学自身而言,学术科研和教育事业曾经被视为大学神圣不可侵犯的自治领域,而如今这两者不仅是大学出于自觉的价值追求,也与国家利益和社会需求紧密相连。美国政府之所以加强对大学的控制和干预,正是因为学术科研和教育公平对于美国具有重要意义,其中科技进步对于美国的国家利益具有战略性价值,而促进教育公平则具有更多的政治意涵和社会价值。考虑到美国的政治制度和社会文化,政府影响大学科研和教育最重要的工具是财政资助和推动立法而不是行政命令。与此同时,为了更好地检验大学是否有能力或在多大程度上履行了其对国家和社会的职责,认证、评估和问责就成为府学关系必不可少的话题。由此而来,这6个看似独立的主题实际上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

除了研究主题间的逻辑关系,国内学者对于美国府学关系的研究层次主要是联邦、州和高校三级。联邦层面的探讨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二战后美国联邦政府在高等教育领域的职能定位和责任发生了变化。由于美国宪法并未赋予联邦直接管理高等教育的权力,所以联邦政府在府学关系中的作用是宏观调控式的间接影响而非直接控制;另一方面,很多学者的研究表明,虽然美国大学的独立法人地位和自治权力不可动摇,但政府通过立法干预大学事务呈现加强趋势。此外,联邦对于科研和学生的资助不仅是其干预大学事务的重要工具,也是发展政府与高校关系的新范式。在州一级层面,研究州政府与公立大学关系的文献居多,而研究州政府与私立大学关系的文章较少。与联邦政府相比,除了教育立法和财政资助以外,州政府在州立大学董事会人事事务、大学评估与问责以及促进教育公平等领域都有一定的话语权,这些也是很多研究者所关注的课题。相对于联邦和州的研究,学校层面的研究更关注政府干预相关的领域,主要反映政府政策对于这些领域的影响,而从学校内部组织结构、行政管理、利益群体互动或者校际视角透视府学关系的文献则相对较少。

(三)府学关系研究的反思与展望

近20年来,国内学术界关于“美国大学与政府关系”的研究在数量上已经有了相当的积累,研究主题也基本涵盖了大学与政府关系的主要领域,其中还有一些颇具启发性的分析视角。在对这些文献进行统计和梳理之后,笔者认为相关研究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继续加强和深化。

第一,虽然国内文献不乏理论层面的思考,但是府学关系的理论基础和学科视野还需要进一步的深化和拓展。例如,从政治学的视角进行深入分析的文献并不多见,对于大学与政府关系的政治分析多是观念和原则的阐释,而且很多观点都是老生常谈,缺乏对高等教育中权力博弈和制度过程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鲜见富有洞察力的见解。相对而言,国外已有文献注意从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或其他交叉学科以及组织理论和新制度主义理论等视角对本国的府学关系进行探讨,其研究的多学科范式和理论自觉性值得我国学者借鉴。

第二,在研究主题的选择上,虽然国内文献已经涉及了美国府学关系的重要领域,但大部分研究对象仍显得有些抽象,由于一般性介绍和宏观分析较多,使得观察视距过远而不够聚焦。例如,在对高等教育政策和相关法律进行研究时,国内多数论文仅限于梳理和列举美国联邦颁布的法律与政策文本,概括分析对于美国高等教育的影响,通过对某项法案或政策出台的始末因果以及利益相关者博弈行为的过程进行微观分析,并从中透视政府与大学关系的研究还比较匮乏。此外,已有研究设计的切入点还不够准确,对于交叉领域的研究还比较少见,这是今后需要加强的地方。

第三,在研究的层次上,国内现有研究对联邦、州和高校3个层面的府学关系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分析,未来的研究层次还可以进一步拓展。一方面,研究者可以从更高的层次和范畴对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的美国大学与政府关系进行审视;另一方面,从大学内部与政府政策相关的组织机构、制度规范以及利益群体等视角去探究府学关系也是今后值得关注的领域。

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对于影响美国府学关系的制度和组织研究,尤其是对中国和美国不同高等教育的制度环境、管理体制和组织架构下的比较分析是未来有待加强的领域。这个领域的研究具有理论和实践的双重价值,可以从两国的高等教育制度环境的变迁路径、新制度的生成逻辑、组织和制度场域中的权力关系与博弈行为以及思想观念、意识形态和话语分析等方面着手,从宏观、中观到微观的研究中挖掘中美两国的相关制度和组织变革对于大学与政府关系的影响与作用,这样才能使府学关系的国别比较和相互借鉴更加具有理论的深度和实践的可参考性。总而言之,通过更为广泛和深入的比较研究,研究者在提炼具有一般性的府学关系矛盾规律的同时,应结合不同国家的国情和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不同阶段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

四、结语

通过对国内相关研究的搜集、整理和分析,笔者认为现有文献已经展示出了美国大学治理中“府学关系”的基本样貌。可以说,这种府学关系模式的最大特点在于其实现了大学自治与政府控制的相对均衡,“在维护大学自治的同时使之不与政府形成对抗,在维持政府控制高等教育的同时使之不僭越大学的自治领域”[50]。一方面,在美国府学关系的模式下,政治力量通过各种途径介入大学发展过程之中,使大学成为政府实现其公共目标的重要工具;另一方面,美国大学的自治体制又是相对完善的,从而较好地维护了大学作为学术组织的独立法人地位。与此同时,随着市场化、国际化和大众化成为全球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对于大学治理中各利益相关方的协调提出了新的挑战,这就需要研究者去重新审视和分析大学与政府的关系及其影响。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正处在快速发展与深化改革的重要时期,传统的政府集权式的管理模式与大学要求办学自主权的矛盾愈发凸显,但同时这也为我国高等教育的管理与制度变革提供了契机与动力。在研究美国府学关系及其协调机制的同时,研究者也应当思考如何基于我国高等教育的制度环境和具体问题,有效地借鉴和利用“他山之石”,从而更好地为我国大学治理中府学关系模式的构建提供有益参考。

参考文献:

[1] 克拉克·克尔.高等教育不能回避历史——21世纪的问题[M].王承绪,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5.

[2] 蒋洪池,李绍芳.当今美国大学治理的困境及其启示[J].高教探索,2005(5):15-18.

[3] 于杨,张贵新.美国大学治理变革及其发展趋势[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5):64-67.

[4] 谷贤林.美国私立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成因探析[J].外国教育研究,1999(3):33-36.

[5] 张旺.美国私立高等教育发展的制度环境分析[J].比较教育研究,2005(11):78-82.

[6] 杨文明.美国州级高等教育治理组织:定位、职能与分类[J].外国教育研究,2013(11):107-115.

[7] 黄建伟.在控制与自治之间——美国州政府对公立大学董事会人事事务的介入[J].高等教育研究,2013(6):94-103.

[8] 陈文干.二战后美国联邦政府干预高等教育的历史演变——政策法规的视角[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1):77-81.

[9] 陈超,郄海霞.从联邦政府的三次干预透视美国研究型大学的发展[J].比较教育研究,2008(10):6-11.

[10]王晓阳.美国联邦政府资助大学科研的政策与机制[J].高等教育研究,2009(3):105-109.

[11]王卫霞.密歇根州政府的高教资助政策体系及特点[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5):169-171.

[12]韩梦洁,张德祥.美国州际高等教育财政比较[J].高等教育研究,2012(7):30-37.

[13]史静寰,赵可.从美国大学科研经费的间接成本管理看政府与大学的关系[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7(3):83-92.

[14]夏文莉,史红兵.从美国联邦政府资助科研间接成本看大学可持续发展[J].高等教育研究,2010(11):97-101.

[15]单平.美国联邦政府对高等学校学生的资助[J].中国高教研究,1996(6):42-44.

[16]曲绍卫,潘建军.美国大学生贷款信用保障机制探析[J].比较教育研究,2006(10):6-10.

[17]叶依群.美国联邦政府大学生资助理念探究[J].高等教育研究,2009(1):21-24.

[18]樊钉,吕小明.高校问责制:美国公立大学权责关系的分析与借鉴[J].中国高教研究,2005(3):63-64.

[19]冯遵永,刘莉莉.美国公立高校社会公责制的嬗变及探析[J].复旦教育论坛,2006(1):75-78.

[20]谷贤林.在自治与问责之间:美国公立研究型大学与州政府的关系[J].比较教育研究,2007(10):41-45.

[21]张苏.以绩效为导向的美国问责政策的发展[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2):73-76.

[22]卢彩晨.高等教育绩效评价的缘起及功能[J].复旦教育论坛,2011(3):23-26.

[23]王硕旺,黄敏.公立大学如何回应社会问责——基于美国加州大学年度问责报告的比较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4(7):48-53.

[24]董秀华.政府在高等教育评估中的职能与作用——个案与比较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1999(1):11-15.

[25]熊耕.美国高等教育认证制度的功能分析[J].比较教育研究,2005(2):75-79.

[26]李明华.美国高等教育认证制度的变革趋势研究[J].复旦教育论坛,2010(4):73-78,96.

[27]黄海涛,常桐善.美国高校学生学习成果评估的组织架构及其职能[J].高等教育研究,2014(3):98-104.

[28]张剑.试论美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的统计评估体系[J].比较教育研究,2004(6):56-61.

[29]李敏.战后美国科技政策对其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影响[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3(3):50-53.

[30]赵可,史静寰.研究型大学在美国科技研发中的地位与作用[J].高等教育研究,2006(1):96-103.

[31]刘丹丰,沈兰芳.美国州立大学科研组织模式变革[J].高等教育研究,2007(5):99-103.

[32]许长青.产学新型合作伙伴关系的国际考察——美国案例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2):27-34.

[33]王玉丰.美国大学技术转移政策驱动下的知识生产方式变革[J].高教探索,2012(4):39-42.

[34]武学超.美国大学国家实验室技术转移治理与模式[J].高教探索,2011(6):78-82.

[35]蓝晓霞,刘宝存.美国政府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的路径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3(6):64-68.

[36]周海涛,董志霞.美国大学生创业支持政策及其启示[J].高等教育研究,2014(6):100-104.

[37]刘娜.法制与美国私立大学的存在和发展[J].外国教育研究,2003(2):1-5.

[38]孙伟忠.美国联邦立法对高等教育的影响[J].外国教育研究,2008(6):92-96.

[39]郭庆霞.《莫雷尔法案》的颁布对内战后美国高等教育的影响[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3):54-56.

[40]续润华,张帅.美国1965年高等教育法的颁布及其历史意义探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2):6-9.

[41]张燕军.美国联邦政府高等教育资助问题:法律的视角[J].中国高教研究,2009(7):43-45.

[42]赵鑫.论高等教育公平的法律保障——以美国为例[J].外国教育研究,2012(1):88-95.

[43]张玉.美国高等教育“肯定性行动计划”政策价值分析[J].比较教育研究,2007(6):69-73.

[44]杜瑞军.公平之困——二战后美国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分配政策的历史变迁[J].比较教育研究,2008(4):59-63,82.

[45]吴向明.美国高校招生的公平与效率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2008(10):17-21.

[46]赵鑫.美国促进高等教育机会公平的举措与启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8):9-13.

[47]郝艳萍.美国联邦政府干预与美国高等教育机会均等的发展[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1):5-9.

[48]刘清华.美国大学先修课程60年:卓越与公平的互动[J].高等教育研究,2014(11):102-109.

[49]何倩.美国少数民族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均等政策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2012(10):6-11.

[50]刘虹.控制与自治——美国政府与大学关系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17-18.

(责任编辑 吴朝平 平和光)

A Literature Review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Universities and Government in American University Governance——Based on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12 Chinese Core Educational Periodicals

ZHANG Xi
(Faculty of Education,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Haidian Beijing 100875,China)

Based on the statistics and summary of the relevant papers of 12 Chinese core educational periodicals,it found that the research themes of relationship between university and government uniuersities in American governance are mainly distributed in six areas-political relations and university governance,financial support and management,assessment and accountability,academic and research,higher education equality and legal analysis.In practice,the main motivation of American higher education development and reform lies in the process of constant gaming,adjusting and re-balancing of the contraction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government and university in the new eras and environment.In terms of comprehens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government and university,many scholars hold the cautious interfering of university,that is,it doesn’t mean the government has no inference to the university,and the inference of government should choose proper means with correct reason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ublic interests,mainly through the financial assistance and market adjusting to achieve indirect management.Starting with the perspectives of the university and other beneficial group,the scholars believe the limited self-government of university,especially on the important issues related to the public interests,and the university should receive the supervision of the government.While the related studies basically reveal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university and government,there are still reflections and improvements to be made,such as lack of discipline perspectives and theoretical foundation,research topics waiting to be more focused,researchlevel to be further expanded.In addition,it proposed to enhance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topic under different higher education environment,governance system and operation mechanism.

America;university governance;relationship between universities and government;financial assistance;qualification assessment;equality in education

G649.712

A

1673-8012(2016)06-0098-10

2015-07-23

张熙(1986—),男,四川达州人,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大学组织与治理、高等教育制度理论研究。

张熙.美国大学治理中“府学关系”研究综述——基于12家教育类中文核心期刊的统计分析[J].重庆高教研究,2016,4(6):98-107.

format:ZHANG Xi.A literature review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universities and gove rnment in American university governance——Based on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12 Chinese core educational periodicals[J].Chongqing 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2016,4(6):98-107.

10.15998/j.cnki.issn1673-8012.2016.06.014

猜你喜欢
美国大学资助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躬身践行修己身:从留美文科博士到美国大学系主任
高校资助育人成效的提升路径分析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隐形资助”低调又暖心
大学求学的遗憾
美国大学招生行贿丑闻凸显其阶层割裂
美国防部资助研发能垂直起降的无人机
2600多名贫困学生得到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