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试题中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角度探析
——以小尺度区域地理试题为例

2016-12-29 06:30彭南根
地理教学 2016年24期
关键词:卤虫腐殖质尺度

彭南根

(浙江省绍兴市新昌知新中学, 浙江 绍兴 312580)

高考地理试题中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角度探析
——以小尺度区域地理试题为例

彭南根

(浙江省绍兴市新昌知新中学, 浙江 绍兴 312580)

小尺度区域地理试题的区域图因其以“小范围、局部区域”的方式呈现,考生在面对这样“陌生区域”的“陌生问题”时,往往失分率较高。如何有效降低考生在这类地理试题中的高失分率呢?关键是要探究这类试题背后所考查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通过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来提升学生面对“新情境”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小尺度区域;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地理实践能力

区域根据其地域范围(空间尺度)大小,可划分为大尺度区域、中尺度区域和小尺度区域。在我们中学地理教材中,大尺度区域包括大洲、地区、国家等,如亚洲、西欧地区、我国的东北地区等;中尺度区域包括省区及相邻的部分地区,如黄土高原区、京津唐地区等;小尺度区域的范围更小,如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某一流域水系分布图和具体某一局部区域景观图等。不同尺度区域图所承载的空间信息密度和地理事物详尽程度是不一样的,一般来说,区域尺度越小,空间信息密度就越大,所表达的地理事物就越详尽,从而使得我们能够更加清晰的了解和认识一个区域,这也就往往成为我们高考试题命制的一个切入点。综观近几年的各地高考地理试题,小尺度区域地理试题出现的机率较高,而这类地理试题的区域图因其以“小范围、局部区域”方式呈现,许多学生感觉很陌生而无从下手,失分率高就成为一个很普遍的现象。

如何有效地降低学生在小尺度区域地理试题中高失分率?关键是要探究这类试题背后所考查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通过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来提升学生面对“新情境”解决“新问题”的能力。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是指通过地理学习而形成的、具有地理学科特性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主要由人地观念、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能力四个要素构成。那么小尺度区域地理试题又是以怎样的方式来考查这些素养的呢?我们在区域地理教学中又怎样去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

一、以“建立新的空间认知结构”来考查区域认知素养

区域认知是指区域地理知识通过学习者的感觉、知觉、想象和思维等形式内化为头脑中的认知结构或思维模式的过程。区域认知包括区域位置与范围的认知、区域地理特征的认知和区域差异与联系的认知。在高考区域地理试题中特别注重对学生区域认知能力的考查,特别是小尺度区域图为背景的试题,要求学生根据图、文、表等信息对所考查的陌生区域建立起新的空间认知结构。如2015年海南高考卷第23题:

死谷长约225千米,宽8-24千米,低于海平面的面积达1408平方千米。该地夏季气温经常超过49℃,最高曾达57℃,是北美洲夏季最炎热的地区。

问题:分析死谷夏季炎热的原因。

【参考答案】夏季受副热带高压的控制,太阳辐射强;缺乏植被覆盖,谷底和谷坡共同吸收太阳辐射,加热大气;谷深且狭长,(谷底海拔低,)空气对流弱(盛行下沉气流),热量不易散发。

【试题探析】该题以北美局部区域等高线地形图为背景,围绕“死谷夏季炎热”这一主题,考查区域气候成因。解答该题的关键之处是如何从图文材料中获取死谷的位置信息、感知死谷的区域特征以及死谷与北美其它区域的主要差异。

图1

“死谷”是学生比较陌生的“新区域”,试题以“文字+图片”的形式呈现,意在让学生构建起“死谷”这一小尺度区域的总体特征:以“死谷长约225千米,宽8-24千米,低于海平面的面积达1408平方千米。”这一文字材料呈现死谷是一个“谷深且狭长”的形态特征;通过区域图中经纬度位置信息来呈现死谷所处的大气环流环境,纬度30°-40°之间大陆西岸夏季是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再根据该等高线分布特征及经纬度位置可判定“死谷”处在美国西部山地高原区、气候干旱、降水少、植被稀疏的自然地理特征。

二、以“运用区域的综合分析法”来考查地理综合思维素养

从方法论的角度看,综合是相对分析而言的。分析是把整体分解为部分,把复杂的事物分解为简单要素,分别加以精确的研究。综合则是把对象的各个部分各个方面和各种因素联系起来加以考察,从中找出共同性、规律性。所以地理综合思维素养一般包括地理要素的综合分析、地理过程的综合分析和不同区域或不同尺度区域的综合分析。区域的综合分析一直是地理高考试题重要考点,特别是以“局部、小区域”为载体的区域地理试题,需要学生根据题中的图文信息,综合地理各个要素和方面对地理现象和地理问题加以深入剖析。

【真题再现】2016年全国新课标卷Ⅲ第36题:

一位被热带雨林风光吸引的游客从马瑙斯出发,乘船沿内格罗河(图2)溯源而上,见两岸植被繁茂,河上很少有桥。行至内格罗河与布朗库河交汇处,发现两条河流的河水因颜色迥异,呈一黑黄分明的界线,景色令人震撼。船继续前行,岸边的沼泽渐渐映入眼帘……当晚他查阅资料,得知内格罗河河水因富含腐殖质,颜色乌黑,而布朗库河因含大量泥沙而呈黄色。

问题:分析内格罗河河水富含腐殖质但泥沙含量少的原因。(8分)

【参考答案】气温高,湿度大(降水多),生物量大,在沼泽形成大量腐殖质。地处平原,地势低平,河流流速慢,多沼泽,泥沙沉积。

【试题探析】该题考查河流水文特征的形成原因,可抓住文字材料中“两岸植被繁茂”,图片材料中的纬度、等高线等信息,从流域内的气候、地形、外力作用等方面综合进行分析回答。

图2

“内格罗河河水因富含腐殖质而颜色乌黑”这对于大部分考生来说是一个陌生的新问题,要回答这个问题需要考生结合图文信息综合考虑影响河流水文特征的多种因素进行分析:根据图中经纬度信息和文字材料中“两岸植被繁茂”可知该地气候为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生物的生产量大;根据图例信息可知内格罗河两岸有沼泽地的分布,生物残体在沼泽地处于厌氧环境,不易发生有氧分解,而在沼泽地发生腐殖质化和厌氧降解,所以在沼泽地形成大量腐殖质;根据等高线分布特征,内格罗河地势低平,沉积作用强,再加上两岸沼泽对泥沙沉积和过滤的作用,故泥沙含量小。

该题主要突出考查了地理综合思维素养中地理要素的综合分析能力,以“内格罗河腐殖质含量高”为切入点,综合考查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因素;同时通过内格罗河与布朗库河的比较,内格罗河地势低平,两岸有沼泽地分布,故含沙量少,而布朗库河地势落差大,水流急,侵蚀作用强,因此含沙量大,主要考查了学生不同区域的综合分析比较能力。

解答该题的关键是弄清楚“内格罗河河水中腐殖质的来源”和“影响河流泥沙含量的因素”。河水中腐殖质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在解答时可以构建如图3的思维模式图:

图3 河流腐殖质来源

河流泥沙含量的大小则主要从气候、地形、植被、土壤和人类活动等方面综合考虑,具体思维模式图如下:

图4 影响河流泥沙量的因素

三、以“探究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途径”来考查人地协调观

人地关系指人类社会和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人地关系协调论指一定生产方式下从事各种生产活动和社会活动的人,有意识地同自然进行物质交换,与自然界诸要素有规律结合,从而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其核心思想是人类的生产、生活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和谐和可持续。在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时,正确的人地观念是我们必须遵照的基本观点,同时它也为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提供了有效的途径。“正确的人地观念”也一直是高考地理试题的一个重要考点,特别是以局部小区域为载体的试题中,要求学生在面对“陌生区域”的“陌生问题时”,能够根据区域地理环境特征,持有正确的人地协调观,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去解决相关区域环境中的问题,从而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区域环境问题包括区域生态破坏问题、区域环境污染问题、区域矿产资源开发问题和区域能源开发等问题,这些问题是近几年高考区域地理试题中比较常见的考点。

【真题再现】2016年全国新课标卷Ⅲ第36题:(试题材料见本文第二部分)

问题:你是否赞同在该地区拓展旅游观光业?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赞同理由:热带雨林旅游资源独特,具有全球吸引力;旅游开发与营运成本低,经济效益好;增加当地就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等。

不赞同理由:对热带雨林环境造成破坏,产生污染;对当地居民生活、文化等带来冲击;来自自然的威胁(疾病、野生动物袭击等)较大。

【试题探析】该题是开放性试题,无论你是赞同还是反对,都需要结合题目材料说明赞同或反对的理由。答题时须先表明态度,再说明理由。理由可以从区域开发与发展条件以及旅游开发后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该题主要以“旅游观光业拓展”为切入点,考查旅游观光业的发展与当地环境的关系,需要学生根据该区域的环境特征,结合旅游业的特点,表明是否适合拓展旅游业。与该题非常类似的还有2015年全国新课标卷Ⅰ的36题:

卤虫生存于高盐水域,以藻类为食,是水产养殖的优质活体饵料,也是候鸟的食物来源。美国大盐湖(图5)属内陆盐湖,卤虫资源丰富。20世纪50~70年代,大盐湖卤虫产业规模小,产品需低温运输,主要用于喂养观赏鱼类。80年代以来,随着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大盐湖卤虫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图5

问题:你是否赞同继续在大盐湖发展卤虫捕捞业。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赞成:发展卤虫捕捞可以充分利用当地的卤虫资源,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可促进当地就业;增加当地经济收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卤虫资源丰富,市场需求大,经济价值高,技术成熟,增加就业等。

不赞成:过度捕捞会导致卤虫资源枯竭;该湖为咸水湖,湖泊生态系统非常脆弱,易造成严重的生态问题;让卤虫自然生长,维护生物链的稳定,保护湿地,保护生物多样性等。

该题是以“卤虫捕捞业”为切入点,以“大盐湖及周边水系分布图”小尺度区域图为载体,考查区域内人类的产业活动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要求学生能根据区域环境特征,结合卤虫捕捞业的特点,正确判断是否适合进一步大力发展该产业,从而实现卤虫捕捞业的发展与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统一,真正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分析解答该类问题的技巧为:首先结合图文材料,分析该区域的环境特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包括有利的发展条件和不利的发展条件;其次结合该产业活动特点,发展该产业活动可能会对地理环境产生哪些影响,包括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最后选择一个自己擅长论证的观点,逐一说明支持该观点的理由。[2]

四、以“情境模拟”来考查地理实践能力

地理实践力是指人们在地理户外考察、社会调查、模拟实验等地理实践活动中所具备的行动能力和品质。学生具备地理实践力,就能够运用适当的地理工具完成既定的实践活动,对地理探究活动充满兴趣与激情,并用地理眼光认识和欣赏地理环境。地理实践能力是在地理实践活动中所获得的一项素养和能力,那么它在高考地理试题中怎样来考查呢?虽然在考场上不能学生在真实的地理实践活动中考查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但是实现通过情境模拟的方式来考查,特别是在小尺度区域地理试题中,以一个“陌生”的区域环境为背景,让考生假想身在其中,参与区域特征与问题的观察、探究和实验等活动,以考查学生相关的实践能力和实践经验。

【真题再现】2016年全国新课标卷Ⅰ第37题:

某科考队8月考察堪察加半岛,考察中发现,勘察加半岛北部发育苔原,南部生长森林;东西向气候区域差异显著;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动物数量较少,但冬眠杂食性且善捕鱼的熊的数量较多;大量来自海洋的鲑鱼溯河流而上,成为熊的重要食物。图6示意勘察加半岛的地形。

问题:某科考队员欲近距离拍摄熊,推测他在甲地选择拍摄点的理由。

【参考答案】河流附近,熊出没的机率大;山地地形,且有森林,便于隐蔽;降水较少,晴天较多,利于拍摄。

该题是以“熊的拍摄点选择”为切入点,以勘察加半岛地形图为背景,考查学生在野外的地理实践能力和实践经验。解答该题时,需要学生假想自己是科考队员,身处勘察加半岛上,岛上的环境是山地地形为主、南部有森林分布且经常有熊出没,那么在这样一个环境中要想近距离拍摄熊,你应该选在怎样的地点去拍摄?对于拍摄你要注意哪些问题?一是要有熊出没,河流附近有熊的事物——鲑鱼,熊出没的几率较高;二是自身安全,熊属于大型杂食性动物,具有一定的攻击性,所以拍摄时要注意拍摄点的安全性(距离、隐蔽性等);三是拍摄时要注意减少对动物活动轨迹和规律的影响,注意隐蔽;四是拍摄时对光线的要求,天气晴朗,光线较好,利于拍摄。

[1] Kin H.Tan著 张彩民等译.腐殖质的性质与分布[J].腐殖质酸,2010(2)∶28-35.

[2] 汪清平等.高考地理常见题型及其解题策略[J].地理教学,2016(15)∶ 52-60.

猜你喜欢
卤虫腐殖质尺度
腐殖质和生物肥料对植物发育和微生物活性的协同作用
卤虫营养强化研究
财产的五大尺度和五重应对
不同来源堆肥腐殖质还原菌异化铁还原能力评估与调控
天津塘沽盐场卤虫种群生态调查
关于盐田大面积卤虫增殖的初步探索
腐殖质对环境影响及其降解研究进展
利用蒽醌碱溶液提高褐煤中腐殖质的萃取率
宇宙的尺度
铁皮石斛组培植株和大田植株中的多糖及其卤虫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