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建华
(浙江省金华市汤溪高级中学, 浙江 金华 321075)
情感与中学地理教学
汪建华
(浙江省金华市汤溪高级中学, 浙江 金华 321075)
本文从心理学角度探讨和研究了情感与中学地理教学的关系,并结合地理教学实践,提出了中学地理教学中情感激发的方法。
情感;中学地理教学;情感激发;案例分析
在中学地理教学过程中,情感因素总伴随着认识发展过程的始终。情感作为学生创造机制系统中不可缺少的因素,总是成为推动或终止学生从事某种具体学习活动的动力,它可以强化或抑制认识的发展过程,并影响和制约认识活动的发展方向,有利于学生创造性认识的形成与发展。因此,探讨和研究情感与中学地理教学的关系,有助于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益,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所谓情感就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心理学上根据感情强度,分为情绪、情感和情操。
情感是人所特有的。任何认识活动,都伴随着一定的情感,是在情感的动力影响下进行的。现代心理学认为,情感因素是人们接受信息的“阀门”,在缺乏丰富激情的情况下,智力会处于一种“昏睡状态”。如果地理教师缺乏对情感的认识和重视,以致单纯地把地理教学肢解为学生掌握知识经验的过程,没有把学生当作活生生的、有情感的、有性格的个体,客观上只是把学生当作消极接受地理知识的贮存器,这是中学地理教学效益不佳、甚至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情感是学生掌握地理知识的心理条件,它渗透到掌握地理知识过程的心理结构的各个环节之中。
情感若能直接转化为动机,学生就会表现出高度地学习地理知识的热情。他不仅在课堂上专心致志地听教师讲授地理知识,而且在课后也会津津有味、乐不知疲地去摄取地理知识,从而大大提高地理学习的效果。
情感若能渗透到记忆环节,则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巩固。教学经验表明:凡是能够使学生对之产生好感,产生热爱、迷恋的地理知识,就能牢固地保持在他们的记忆之中。
1.创造积极的地理学习氛围
地理教师在地理教学中要把学生的学当作教的出发点和归宿,并且以积极的情绪来影响学生的学习。为此,教师首先要有对地理教育工作的献身精神。教师对地理学执着的热爱,对周围地理环境变化的洞察力,以及具有渊博的地理知识,充沛的热情、生动而富有情趣的讲课,准、快、美的地理板书、板图、板画等,都会激发学生相应的、积极的情绪体验,从而使学生的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更好地参与到地理学习活动中去。其次,教师对学生的热爱。地理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产生热情。而教师的“爱”,应通过语言的、非语言的媒介传导给学生。例如教师在地理课堂上提问时,能用亲切的语言“请您回答”、“请大家试着回答”,并用亲切有神的目光注视着被提问的学生。总之,教师若能在课堂上处处表现出对学生的期待、信任和鼓励,那么,学生就会产生对教师的信任和热爱,并由此转化为热爱地理学习的动力。在这种师生间互敬、互爱的心理呼应之下,便能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效益。
2.创设良好的地理教学环境
情境就是由人的主观心理因素(包括人的认识、情感、意志、行为)和个体客观环境因素所构成的情与境的总和。人类活动的一切事件,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发生和发展的,情境能对事件的进程和效果产生深刻的影响。常言说的“急中生智”,指的就是在一定的危机情境下,人的大脑会产生超常的反应,人体的力量和意志也会表现超常。
良好的情境对于产生良好的情绪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地理教学时,教师并不直接向学生提出这节课“学习什么”,而是把学生引入身临其境的环境中去,使他们由衷地产生情感和想象。事实表明,学生在课堂上对教育者的意图感觉到越少,他们的学习效果反而就越好。这也是地理教学更高层次的“艺术”。
对于身临其境的“境”,地理教学中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课型,采取讲述、挂图、看幻灯片、录像放映等教学手段,以产生预期的教学效果。而对一些地理术语、地理特点、地理原理、规律,则可通过图解、演示、实验、设计诱发性问题来进行。
【案例一】在讲授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时,可采用图解法。
图1
在教学过程中,可边讲边画图(见图1),先画图A,让学生回忆、讨论、发言,提问a、b各表示什么?(a表示人类社会,b表示环境)明确人类社会与环境的关系,并用箭头表示出他们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图(见图B、C、D),举例印证,使学生学完高中地理对立又统一的人地关系后建立总印象,从而使学生产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情感,同时也渗透了“人类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案例二】在讲解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产生位移这一教学难点时,教师可采用纸版自制教具或利用多媒体技术(见图2)。
图3
【案例三】在分析地形对气候的影响时,可采用“变式”教学。
例如,在分析澳大利亚气候特点之一“干燥面积广大”时,可创设这样的教学情景:假如澳大利亚的大分水岭分布在大陆的西岸,从太平洋吹来的暖湿气流可以深入内陆,则该大陆气候干燥面积有可能变狭小。以此加深了学生对于学习地形对某一地区气候的影响这一原理的理解,地理课堂教学则会事半功倍(见图3、图4)。
图2
图4
【案例四】在讲解垂直自然带谱受纬度因素和海拔因素影响时,即垂直自然带是地带性因素和非地带性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可以把问题设计成:珠峰的位置Z如图5,如把Z移置Z1、Z2,则他们各自基带的自然带有何变化?其自然带从山麓到山顶的分布又有何变化?通过该案例的分析,学生很容易得出垂直自然带带谱的多少,不仅受山体高度的影响,而且还受其纬度因素影响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