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的适应性关系研究

2016-12-28 13:06白志鹏
北方经贸 2016年7期
关键词:社会保障经济发展

白志鹏

(哈尔滨商业大学,哈尔滨150028)



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的适应性关系研究

白志鹏

(哈尔滨商业大学,哈尔滨150028)

摘要:人民社会保障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重要指标。一个国家的经济水平与社会保障水平有一定关系,经济发展好是社会保障的基础,社会保障完善国家能吸引人才,能更好地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在当今经济形势下,我国应采取构建覆盖城乡居民的多层次、多支柱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扩人各项社会保障制度的覆盖而,做到应保尽保;逐步提高社会保障待遇水平;调整则政支出结构,加大财政对社会保障的投入力度等措施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关键词:社会保障;经济发展;适应性关系

近年来,我国城市社会保障水平增长同经济增长基本适应,而农村社会保障水平增长波动性较大,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主要是因为农村社会保障缺乏稳定的制度安排。当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重点应是:一方面加强对城市社会保障水平增长的适度控制;另一方面加快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步伐。

一、我国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关系现状

我国的经济发展起步晚,整体发展水平还不够高,社会保障制度并不健全。比如,人们存在住房难、看病难等问题。一方面虽然公民的平均工资有所增长,但与此同时,物价也小断上涨,特别是房价的飞涨,很多人成了房奴、车奴;计划生育制度的实施,导致现在的80后和90后都要面临两个人赡养4个老人1个小孩的巨大生活压力,国家却没有相对健全的制度来缓解这种社会矛盾。在看病方而,很多公民表示“病不起”,一个轻微的感冒,到医院去做个检查、拿副药就要几百元甚至上千元,更别说什么大病了。这说明我国医疗方而的社会保障制度还不够健全。在就业方面,很多大学生而临“毕业就失业”的尴尬局面,很早以前一则闹得沸沸扬扬的关于“清华大学毕业生当屠夫卖猪肉”的新闻,还有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在家啃老等新闻报道,这都反映了一定的社会问题。也说明了我国在就业方面的保障制度还不够健全。综上所述,不难看出,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还小够高,社会各方而的保障制度还不够健全。

二、基于我国当下的经济发展水平,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可能性分析

社会保障水平的发展和经济发展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时候,社会保障投入也会快速增加。仔细分析可以发现社会保障水平增长迅速而导致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符合的主要原因包括:政府逐步完善福利政策、人口老龄化、经济发展速度变缓等。社会保障过度主要引起的不良现象包括则政赤字、失业率上升、劳动者缺乏积极性等。

社会保障受制于经济发展水平,这是不是意味着在我目前的市场经济还不是很发达的情况下,特别是在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相对更加落后的状况下就不能建立完善的保障制度呢?就算是建立了是不是也会成为经济发展的包袱呢?考察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过程可以发现,欧美等发达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都不是等到其经济足够发达的时候才建立的。例如,美国是在1929一1931年全球性经济人危机时期确立的,它对于美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贡献巨人。英国的福利国家创建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它也带来了一战后英国的黄金发展时期。日本一战后通过迅速完善自己的福利制度,结果创造了日本经济发展的奇迹。由此可见,保障制度的建立不仅受经济水平的影响,也会受到社会、政治、文化传统等等各种因素的影响。

三、在当今经济形势下建立水平适度的社会保障制度

(一)逐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根据城乡人民的收入状况、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来调整社会保障的待遇水平,让社会保障的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比如,城市居民的收入高,但物价也高,如果看似不断增加的工资只能勉强与不断上涨的物价持平,这样城市居民的生活压力就会加大,并不能过上和谐舒适的生活。根据经济的发展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要求物价部门根据居民收入情况和消费情况对商品价格作出规划,防止因物价过高导致居民生活艰难的局而。

(二)构建城乡多元化的社会保障体系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是一个庞大的生活群体,建立多层次、多元化的社会保障体系,发挥社会财富再次统筹分配的作用,为农村居民和生活没有保障的居民提供相应的社会保障,这样能够缩小城乡的贫富差距,构建社会和谐。比如,现在实施的田地补助保障措施,就是保障农民在自然灾害的意外情况下,尽管没有收入来源,但有政府的补贴来维持生活。又比如农村合作医疗的举措,就是为农村居民看病求医承担一部分费用,为他们的健康提供资金上的保障。

(三)扩大社会保障制度覆盖面

一方面要使社会保障制度覆盖到农村及边远地区,让每个公民都能享受到这种社会保障福利。比如,山区的孩子上学难,政府应该派相关人员深入基层,详细了解山区的情况,根据当地的情况健全相应的社会保障制度,为山区建设学校等,让孩子接受教育。此外,也应该建立相关的教师志愿者保障制度,鼓励城市的年轻教师去山区支教,提高山区的教育教学水平;另一方面社会也应该建立全套的社会保障制度,让居民在生活的各个方面享受到社会保障,比如从就业到住房、从医疗到养老等等,使社会保障制度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相协调。

(四)加大财政对社会保障的投入力度

政府在合理的情况下,应该增加社会保障方而财力的支出。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有利于社会稳定、文明和进步,更有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社会保障方面加大财政投入,对社会各个方面的平衡和稳定是极为有利的。比如,现在最紧要的住房难和看病难的问题,政府可以加大这两方而的资金投入,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针对住房问题,可以推出经济适用房这些社会保障措施;针对看病难问题,可以发放医疗卡等社会保障措施。

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措施

(一)构建覆盖城乡居民的多层次、多支柱的社会保障体系

社会保障体系的一个最根本的作用就是促进社会的和谐与平衡发展,要能够发挥社会则富的再分配效用,并且为低收入人群以及社会上的弱势群体提供相应的保障。在我国农村居民是一个非常大的主体,而大量的农村居民还没有得到应有的社会保障。因此,首先很有必要构建能够覆盖城乡居民的多层次、多支柱的健全与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要充分发挥国家、企业、社区、家庭的主体效用,保障人群的基本生活,这样才能够发挥社会保障的作用。

(二)加快扩人各项社会保障制度的覆盖面,做到应保尽保

要尽快扩人社会保障的覆盖范畴,尤其要关注农村地区以及经济欠发达地区,这些地区是需要重点完善的对象。应当降低社会保障的准入机制,让更大范围的群体能够加入到社会保障的范畴中来。同时,要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弥补制度中的一些缺失,尽可能的让社会保障实现全覆盖。

(三)逐步提高社会保障待遇水平

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逐步调整社会保障的各项水平,要让社会保障的待遇能够逐步得到提升。应当结合国家经济的发展水平、城乡人群的收入状况、不同地区的人口结构以及物价指数等来有针对性的对社会保障水平进行调整,要尽可能的让社会保障水平和人民的生活水平相适应,这样才能够让群众过上较好的生活。

(四)调整则政支出结构,加大财政对社会保障的投入力度

政府应当调整则政支出结构,要对社会保障有更大的经济扶持,这是提升社会保障水平的根基所在。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与文明程度很大程度上可以从社会的保障水平上得以体现,因此,国家应当在合理的范畴内对社会保障有一定的倾斜与更多的投入,要提升社会保障支出在GDP中的占比,这样才能够实现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良性循环。

总之,社会保障水平同经济发展有着内在的联系,而且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其有逐步提高的趋势。国外经验表明:在社会保障制度发展初期,社会保障水平增长普遍慢于经济的增长,社会保障水平发展系数小于1,二者之间基本协调,社会保障能够充分发挥其基本功能:保持社会稳定、提高劳动者积极性、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及实现社会的充分就业。在社会保障制度高度发达乃至危机时期,社会保障水平普遍较高,且随着经济的高度发展,社会保障水平有攀升的趋势,通常表现为社会保障水平增长普遍快于经济的增长,社会保障水平发展系数大于1,社会保障水平增长处于过度状态。社会保障水平增长过度主要是源于经济发展的正向促进、政府福利政策的推进、社会保障水平的刚性作用及人口老龄化的压力等因素的影响。而社会保障水平过度常常会引起一系列不良现象,如政府财政赤字、失业率上升、企业竞争力税减、劳动者缺乏积极性等。

参考文献:

[1]周明,张鑫武,马妮娜.陕西省社会保障水平测度与适度选择[J].黑河学刊,2014(1).

[2]周明,戴欢,张鑫武,李致.陕西省社会保障水平测度与综合评价[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

[3]邓群钊,付莲莲,翁异静,马超.江西省社会保障水平影响因素及其经济效应 [J].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2013(1).

[4]陈玲.浅析我国社会保障体制改革创新[J].企业研究,2015(2).

[责任编辑:王鑫]

中图分类号:F8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6)07-0034-02

收稿日期:2016-01-06

作者简介:白志鹏(1985-),男,内蒙古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社会保障理论与政策研究。

猜你喜欢
社会保障经济发展
河南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会议召开
山东省社会保障水平适度性分析
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的路径探究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战略探究
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信息化管理在公路运输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研究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
中国社会保障支出增长原因分析
经济增长与社会保障关系浅析
关于扩大我国社会保障基金来源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