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后美国对华反倾销探究

2016-12-28 13:06张更庆边丽达
北方经贸 2016年7期
关键词:反倾销金融危机对策

张更庆,边丽达

(山东外事翻译职业学院,山东威海264504)



金融危机后美国对华反倾销探究

张更庆,边丽达

(山东外事翻译职业学院,山东威海264504)

摘要:应对美国反倾销,中国应通过WTO争端机制解决贸易纠纷;完善出口监控机制,加强出口监控;建立企业、行业协会和政府三位一体的预警机制和应诉机制;建立中美利益集团联盟对美国政府施加影响;改变国际品牌营销战略,以质取胜;实施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降低对美国市场的依赖;加强反倾销专业法律人才的培养,增强应诉能力;尝试“打包”起诉,提高办案效率。

关键词:金融危机;反倾销;对策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美国为了自身利益及本国经济复苏,对华反倾销的现象剧增,由此对中国经济产生了不良影响和严重危害。

一、金融危机后美国对华反倾销的现状及特点

(一)金融危机后美国对华反倾销的现状

美国是中国的贸易大国,据海关统计,2011年中美贸易额达到4466.4亿,贸易逆差由1995年的33789.5百万美元扩大到202370百万美元。中美贸易额不断增大,随之而来的贸易不平衡日趋恶化,美国不能容忍如此大的贸易逆差,加大对华反倾销力度,以扭转贸易不平衡问题。因此,反倾销成为中美贸易摩擦最主要的问题。

金融危机后美国对华反倾销调查案剧增,涉案产品涵盖资源密集型、劳动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的不同行业。仅2009年1至9月份,中国对美出口产品就遭受10起反倾销和反补贴合并调查,2起反倾销调查,涉案金额比2008年同期上涨639%。涉案产品包括无缝钢管、铜版纸、油井管、镁碳砖、带织边窄幅织带等等。进入2010年后,金属丝网托盘产品和电热毯又先后被美国裁定征收高额反倾销税,并且中国钻管、中国光伏产品、中国应用级风塔等出口产品也受到反倾销反补贴调查。在世界贸易救济史上,反倾销立案频率之高是极为罕见的。

第一,从反倾销行业分布的角度分析,贸易摩擦之初,美国的反倾销主要针对资源密集行业,随着贸易的发展,遭受反倾销的行业逐步增加,美国将反倾销的重点由资源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移,以保护国内高端技术产业发展,稳定其在国际上的经济霸主地位。第二,从采取反倾销案件数量的角度分析,随着中美贸易的不断发展,美国对华反倾销的数量也日益递增。在经济形势较好的年代,反倾销的使用有所减少,但在金融危机后,美国对华反倾销的数量又达到新的高点。可见,金融危机让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目的是通过频繁的反倾销来保护其国内产业和社会稳定。

(二)金融危机后美国对华反倾销的新特点

1.贸易保护主义色彩浓厚

美国的反倾销措施已经不单单是国内企业、行业维护自身利益不受他国企业倾销行为损害的救济措施,而成为了加入政府干预的政治性措施,具有浓厚的贸易保护主义色彩,也成为美国恢复国内经济的重要手段。

2.多采用反倾销反补贴的“双反”调查

根据美国《反补贴法》,美国不会对“非市场经济国家”的出口实施反补贴措施,然而美国政府置自己颁布的法律而不顾,出于扭转美中贸易逆差的经济动因和谋取政治收益最大化考量,于2007年3 月30日宣布将对华实施反补贴法,之后,对中国出口产品,多采用反倾销反补贴的“双反”调查。美国“双反”调查为中国出口美国的产品设置了更高的门槛,并加大了应诉企业应诉的工作量。一旦“双反”得到肯定仲裁,中国产品就有可能承受反倾销反补贴两方面的税率,中国产品在美国市场无利可图,极易造成中国产品完全退出美国市场的局面,这对于中国企业来说无疑是重创。事实上,美国对华实施“双反”调查的多起案例中,同时征收反倾销费、反补贴费,却未进行避免双重救济的税额调整,这本身就违反了WTO的规则。

3.容易产生示范效应并引起连锁反应

美国对华采取的反倾销措施会对别国产生示范效应,如果美国对某一产品实施反倾销,就容易导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响应反倾销,这对中国企业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二、美国对华反倾销典型案例分析

(一)油井管案例

1.案例概况

在2009年4月8日,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USW)和七家钢管生产商向美国商务部和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提出申请,要求对中国油井管进行反倾销和反补贴合并调查。涉案的钢铁企业包括天津钢管、宝钢、鞍钢等九十多家中国钢企。据美方统计,2006年至2008年中国涉案产品对美出口数量增长203%,2008年,中国涉案产品对美出口金额约为27.4亿美元。5月22日美国国际委员会公布对华输美油井管反倾销反补贴合并调查肯定性出裁结果,初步裁定,美国国内产业遭受被指控获得补贴并以低于公平的价格在美国销售的中国输美油井管产品实质损害或实质损害威胁。11月5日,美商务部做出对中国油井管双反案的反倾销初裁,认定中国对美油井管产品存在倾销。中国企业出口美国的油井管将被征收36.53%-99.14%不等的初步反倾销关税。但是,在同年12月4日,美国商务部以原裁定计算错误为由,修改油井管双反案的反倾销出裁,大幅度调高一家强制应诉企业倾销税率,直接导致37家分别税率企业倾销初裁税率随之增高,将初裁税率修改为96.51%,全国其他企业税率仍为99.14%。该案加之美商务部对反补贴调查作出的终裁,已成为美对华贸易制裁的最大一起案例。

2.案例分析

(1)以数量或价格认定倾销损害。根据WTO反倾销协定的规定:“关于倾销产品进口成员同类产品的价格相比,倾销进口产品是否大幅度降低价格,或是否是在很大程度上一直在其他本应发生的价格增加。”油井管一案,在2006年至2008年,中国输入美国油井管数量增加两倍,但总金额增加了3倍,单价则提高了1/3,每吨价格由900多美元提高到1300美元。从数据看,从中国进口的油井管并没有出现WTO反倾销协定中的大幅压低价格或是在很大程度上抑制在其他情况下本应该发生的价格增加,所以单从这一层面上来看,中国出口的油井管数量的增加只是为满足美国市场的供求,并不是倾销行为。所以美国此举违反WTO的规定。

(2)以“生产要素价值法”确定倾销幅度。我国被欧美国家认定为是“非市场经济国家”,在确定非市场经济生产受诉产品的正常价值时,以非市场经济生产受诉倾销产品所投入的各生产要素数量分别乘以被选择作为“替代国”的一个或几个市场经济国家各该生产要素的价格,然后相加,所得之和再加上一般费用、利润以及集装箱、包装及其他费用,这种确定价值的方法称为“生产要素价值法”。生产要素价值法存在着大量任意性,会不正当地夸大倾销幅度。这种做法显然违背了程序的公正性。

(3)将产业的不景气与失业率的上升归咎于中国的出口。美国金融危机所引起的国内需求不足是美国自身产业不景气、失业率上升的根本原因。然而在油井管案中,美国商务部在反倾销调查和初裁中,为了保护国内产业,违背WTO贸易惯例,无视“主要原因”,坚持“一般原因”标准,无端地认为倾销的进口产品在美国国内产业所遭受的损害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从而轻易地裁定倾销与损害之间的因果关系成立。

三、美国对华反倾销的成因分析

(一)美国方面的原因

1.国际金融危机影响

一方面,美国政府为了稳定经济状况,安抚民心,维护国家利益,必然采取反倾销等政策措施,增加出口,减少进口,以帮助恢复国内经济;另一方面,各行各业为了摆脱自身经济的不景气,谋求利益的最大化,必然会要求政府部门为实现他们利益目标创造条件,而政府出于政权稳定、竞选等政治考量,往往迎合行业的需求,做出反倾销等贸易保护主义的裁定。

2.就业问题

经济危机的恶果就是高失业率,金融危机使美国的失业率创下9.5%的新高,所以政府采取贸易保护,稳定民众情绪,不足为奇。美国某些夕阳工业,如钢铁业、纺织业等,由于劳动力成本高,在世界市场上缺乏竞争力,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而中国是人力资源大国,劳动力成本低,按照比较优势理论,美国应从中国进口相应产品,以节约资源,提高福利水平,但美国纺织品、钢铁和汽车生产商认为中国廉价产品的大量涌入对美国劳动密集型产业以及就业带来巨大的冲击,纷纷转向政府寻求保护,也促使贸易保护主义蔓延,导致中美贸易摩擦频繁。

3.政治因素

奥巴马为了政局稳定、竞选连任等政治因素不得不屈从于工会的压力,而采取贸易保护措施,其中最常见的就是实施反倾销和反补贴措施。另外,美国政府视中国为“非市场经济国家”,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的《反倾销协议》,对于从非市场经济国家进口的产品实施反倾销调查时,用其国内价格进行比较可能是不适当的,而用“替代国”类似产品国内价格来比较,这样导致美国对世界贸易反倾销条款的频繁使用。

(二)中国方面的原因

1.中国对美国巨大的贸易顺差

改革开放后,中国对美出口持续稳定增长。巨大的贸易顺差,对美国产品形成了强大的竞争压力。美国经济学家斯蒂格里茨认为,两国间经常项目的收支逆差,超过国民生产总值的1.5%,会发生激烈摩擦;超过2%就会引发报复行动;如国对国的贸易顺差超过该国贸易额的25%-30%,那就是政治问题。美对华贸易的巨大逆差给美国贸易保护者提供了借口,美国贸易保护势力不断借题发挥。

2.中国出口商品结构低下

现阶段,中国具有竞争力的产业主要为劳动密集型和附加值较低的一些加工工业,如纺织品、服装、鞋类、金属制品等,处于国际分工价值链的低端,属于靠出口数量扩张的粗放型增长的产业,其贸易利益远小于贸易数量增长,而且这种粗放型增长容易授人以柄,成为反倾销、保障措施等贸易保护措施的理由。

3.中国部分出口企业低价竞销

由于许多产品在中国国内供大于求,企业间竞相争夺国际市场,低价竞销,结果两败俱伤,且给美国等进口国家反倾销提供了把柄;中国长期的出口补贴政策,导致不少外贸企业为完成出口指标,实施低价策略,为美国指责中国破坏公平竞争和公平贸易的准则,发动对中国的反补贴找到了借口。

4.中国出口市场过于集中

中国出口市场65%集中在欧美,其中美国市场占有较大比例,这使中国经济对美国的依存度较高,而美国对中国的依存度较低,这增加了中国对美国贸易的风险。

5.中国企业对反倾销应诉力不够

中国企业一般在遇到贸易摩擦时很少诉诸WTO争端解决机制,更多的是寻求国家外交方面的帮助。其原因,一是许多企业对反倾销应诉机制了解不够,因而遇到反倾销反应迟缓,措手不及,甚而不诉而败;二是一些企业败诉的经历,对反倾销应诉无望或畏惧,从而造成被诉和败诉的恶性循环。

四、美国对华反倾销对中国的影响

(一)冲击中国就业市场

反倾销使中国对美出口企业失去了价格竞争优势,进而致使出口受挫,生产能力下降,工人面临失业危险,从而对中国相关行业的就业市场产生不良影响。

(二)阻碍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美国反倾销阻碍中国相关企业对美出口,同时波及上下游企业,产生负乘数效应,这会对一个行业的出口造成严重的影响,其波及范围大,具有示范连锁效应,致其他国家反倾销接踵而至,结果使相关产品出口大幅下降,出口创汇严重受损。

(三)影响国内经济的发展

一旦美国对中国相关行业的贸易保护实施制裁,受制裁企业的产能在短期内只能回流到国内,而这又会引起国内相关企业的不良影响,致使内销产品市场占有率下降,进而影响供求平衡及物价稳定,影响国内经济的发展。

(四)影响中美两国关系

美国对华反倾销政策会产生“溢出效应”,波及政治领域,会使中美两国关系收到抑制性影响,从而给双边经济关系的发展带来压力。经济和政治密不可分。同样,两国政治关系的改善也无疑会为贸易关系的推动产生重要影响。

五、应对美国当前反倾销的策略

(一)通过WTO争端机制解决贸易纠纷

以倾销为借口对中国实施反倾销,有违WTO规则。目前,单纯外交途径已很难凑效,诉诸WTO争端机制是解决贸易纠纷的有效途径,同时可以防止反倾销对别国“示范效应”,所引起的连锁反应。针对部分企业诉诸积极性不高,政府应建立反倾销应诉奖励机制,鼓励企业积极应诉,如建立反倾销协调网络、反倾销应诉基金、“谁应诉,谁受益”的激励机制等。

(二)完善出口监控机制,加强出口监控

中国的一些出口企业为了争夺出口市场,存在非理性行为,竞相压价或认准市场,一哄而上,使出口数量激增,这样的出口行为必然招致进口国生产商的反倾销指控,所以政府应进一步完善出口监控机制,加大出口监管力度,制定并完善相关出口监管法规,明确处罚低价倾销行为,规定出口前企业自行把关,严厉打击为了自身利益而倾销出口的行为;加强对出口数量的宏观管理,保持出口价格和出口数量均衡发展,以维护正常的出口秩序。

(三)建立企业、行业协会和政府三位一体的预警机制和应诉机制

政府牵头,建立企业、行业协会和政府三位一体的预警机制和应诉机制,对抗反倾销措施。政府在做好出口监控的同时,应建立一套完备的预警机制,搜集整理相关信息,在贸易制裁前作出预判,及时向企业和行业协会发出警示;行业协会要正确引导企业调整产业结构,并协助他们掌握本国和出口国的相关法规,以有效应诉;企业应及时向政府和行业协会提供其出口状况,以利于行业协会的指导和政府预判。

(四)建立中美利益集团联盟对美国政府施加影响

加强对外投资,建立利益共同体,即中国企业可以与那些与自己有共同利益关系的美国企业及相关行业建立联盟,以此为中国对美国产品出口找到政治上的支持,从而影响美国国会和政府作出有利于中国出口企业和相关行业的决策,以回避潜在的反倾销的风险。

(五)改变国际品牌营销战略,以质取胜

以质取胜,品牌化发展,就是提高现有产品的精细度和后续跟进服务,同时挖掘产品的开发潜力,自主创新,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建立国际品牌形象。

(六)实施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降低对美国市场的依赖

目前中国市场过于集中在美国,造成美国企业抵制,引发贸易摩擦,因此要进一步实施国际市场多元化战略,调整出口产品的地区结构,增加对周边国家,如东南亚、俄罗斯、韩国等国的贸易比重,开拓拉美、非洲等新兴市场,以减缓对美国市场的过度依赖。

(七)加强反倾销专业法律人才的培养,增强应诉能力

中国企业之所以不应诉反倾销,很大程度上是不了解国际贸易法规,缺乏反倾销专业法律人才,不知道如何应诉,因此培养反倾销专业法律人才是当务之急。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要认清形势,抓紧培养和培训反倾销方向的法律人才,加强对反倾销法律和审理程序的研究,准确把握反倾销标准、依据和程序,以阻止美国对中国反倾销反补贴的贸易歧视。

(八)尝试“打包”起诉,提高办案效率

据中国商务部消息,2013年12月3日,中国正式通过世界贸易组织(WTO)争端解决机制,将过去数年间美国商务部对华产品发起的13起反倾销措施“打包”起诉,此次涉案金额高达84亿美元,为近年来之少见。之前中国没有出现过集体诉讼的现象,此次开辟了“打包”起诉的先河。之所以打包起诉,是因为每一个案件都存在同样的错误,这样捆绑诉讼,证据力强,胜诉率高,同时可节约办案成本,提高办案效率。

2014年3月26日,世贸组织(WTO)公布中国诉美关税法修订案世贸争端案专家组报告,裁定美国对华24种产品反倾销反补贴措施违反世贸规则。这是中国主动运用世贸规则挑战美国滥用贸易救济措施获得的又一次重要胜利,也是采用“打包”起诉,灵活利用世贸规则争取合法权益的表现。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针对美国对华反倾销,必须认清其实质,找准其根源,通过完善政府、行业、企业三位一体监控机制、预警机机制和应诉机制,加强应诉人才培养,推进出口市场多元化,实施品牌化战略,充分利用WTO贸易争端机制等措施,强化出口企业的应诉能力和出口产品的竞争能力,赢取中美贸易之争的主动权,消灭美国对华实施反倾销贸易制裁的企图。

参考文献:

[1]黄昕,李磊.金融危机后美国对华反倾销的新特点及我国之法律应对[J].法学论坛,2010(9).

[2]焦秀丽,王美骑.美国对华反倾销的原因分析及政策建议[J].经济研究导刊,2012(12).

[3]朱书军,赵进.对华反倾销与我国的对策探讨[J].现代经济探讨,2011(5).

[4]陈丽华,田泽,何俊儒.中国油井管行业遭受反倾销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0(36).

[5]何宪民.反补贴调查对中国的影响及应对策略[J].河北学刊,2011(2).

[责任编辑:方晓]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6)07-0006-03

收稿日期:2015-11-11

基金项目:山东外事翻译职业学院2015年重点研究项目(2015ZD03)

作者简介:张更庆(1968-),男,山西闻喜人,讲师,经济师,研究方向:贸易经济;边丽达(1955-),男,山东青岛人,教授,研究方向:经济管理。

猜你喜欢
反倾销金融危机对策
高层建筑防火设计的问题与对策
浮法玻璃气泡的预防和控制对策
走,找对策去!
浅析金融危机化解救助的效果
浅析金融危机化解救助的效果
探究反倾销措施中的价格承诺
中国货如何面对“反倾销”
关于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度思考
话语分析角度看公示语的英译及翻译对策
曾荫权谈金融危机中的亚洲经济